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4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夯加固软粘土地基的理论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207
1
作者 郑颖人 陆新 +1 位作者 李学志 冯遗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2,共5页
分析了用传统的强夯工艺加固软粘土地基失败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了软粘土地基强夯机理及适用于软粘土地基的强夯新工艺,并在某大型工程中取得了成功。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研究结果及工艺研究成果。
关键词 软粘土 强夯 地基处理 工艺
下载PDF
开挖卸荷引起地铁隧道位移预测方法 被引量:189
2
作者 吉茂杰 刘国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位于已建地铁隧道之上或两侧 .近距离基坑开挖土体卸荷势必引起隧道的位移变化 ,因此如何预测和控制隧道变形、确保隧道使用安全日趋重要 .为此研究了处于软土基坑之下的地铁隧道的位移变化规律 ,分析了基坑工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位于已建地铁隧道之上或两侧 .近距离基坑开挖土体卸荷势必引起隧道的位移变化 ,因此如何预测和控制隧道变形、确保隧道使用安全日趋重要 .为此研究了处于软土基坑之下的地铁隧道的位移变化规律 ,分析了基坑工程中时间、空间效应对隆起的影响规律 ,提出了时间、开挖宽度影响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 时空效应 卸荷模量 残余应力 地铁隧道 开挖卸荷 基坑施工 位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 被引量:195
3
作者 徐中华 王建华 王卫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86,共6页
收集上海地区93个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工程实测变形资料,从统计角度探讨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连续墙的最大侧移介于0.1%H和1.0%H之间,平均值为0.42%H,其中H为开挖深度。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一般位于H-5~H+5的范围之内... 收集上海地区93个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工程实测变形资料,从统计角度探讨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连续墙的最大侧移介于0.1%H和1.0%H之间,平均值为0.42%H,其中H为开挖深度。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一般位于H-5~H+5的范围之内。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化的最大侧移随着墙底以上软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钢筋混凝土支撑基坑的无量纲化最大侧移与支撑系统刚度的关系不大,而钢支撑基坑无量纲化最大侧移随着支撑系统刚度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给出根据坑底抗隆起稳定系数来预测墙体最大侧移的上、下限及平均值的曲线。墙顶侧向位移随着首道支撑深度位置的下移而增大,而最大侧移与首道支撑的深度位置无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 变形性状 软土
下载PDF
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 被引量:173
4
作者 王卫东 徐中华 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59-1666,共8页
收集了上海软土地区35个具有墙后地表沉降实测资料的深基坑工程案例,从统计角度研究了深基坑的墙后地表变形性状。最大地表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值介于0.1%H~0.8%H之间,平均值为0.38%H,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影响因素分析... 收集了上海软土地区35个具有墙后地表沉降实测资料的深基坑工程案例,从统计角度研究了深基坑的墙后地表变形性状。最大地表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值介于0.1%H~0.8%H之间,平均值为0.38%H,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最大地表沉降随着墙后软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坑底抗隆起稳定系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与围护墙的插入比及支撑系统刚度的关系不大。最大地表沉降与最大墙体侧移的比值基本介于0.4~2.0之间,其平均值约为0.84。统计了墙后地表沉降的分布模式,给出了墙后地表沉降的包络线。最大地表倾斜量介于0.001~0.017之间,给出了根据最大地表沉降量来预测最大地表倾斜量的统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表沉降 统计分析 软土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变形性状研究 被引量:119
5
作者 刘兴旺 施祖元 +1 位作者 益德清 吴世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6-460,共5页
对杭州及上海软土地区十几个成功基坑工程的围护体最大侧向变形、最大侧向变形位置、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以及变形的时间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文中还根据建筑物沉降产生机理及工程实测资料提出了一... 对杭州及上海软土地区十几个成功基坑工程的围护体最大侧向变形、最大侧向变形位置、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以及变形的时间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文中还根据建筑物沉降产生机理及工程实测资料提出了一种考虑邻近建筑物存在的地表沉陷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变形 沉降 软土 时间效应
下载PDF
超载作用下软土盾构隧道横向变形机理及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140
6
作者 王如路 张冬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2-1101,共10页
隧道横向变形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面压载、土体侧向压力系数和土体抗力系数对隧道横向变形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隧道横向变形随压载的变化发展规律,建立了隧道直径变化和混凝土受力、螺栓受力以及接头张开量... 隧道横向变形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面压载、土体侧向压力系数和土体抗力系数对隧道横向变形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隧道横向变形随压载的变化发展规律,建立了隧道直径变化和混凝土受力、螺栓受力以及接头张开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隧道直径变化作为隧道横向结构性态发展的判定指标;根据隧道横向变形发展规律,利用隧道结构变形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几何特征,建立了隧道变形量发展的几何简易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直接测量隧道直径变化就可以判定隧道变形状态,为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提供了十分简单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盾构隧道 横向变形 结构安全
下载PDF
软粘土地基的强夯机理及其工艺研究 被引量:100
7
作者 郑颖人 李学志 +3 位作者 冯遗兴 周良忠 陆新 何红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鉴于软粘土地基强夯成功率与功效低的情况,在分析软粘土强夯机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软粘土地基的强夯工艺。通过对某工程3种强夯方案的试验,证明所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并保证了该项大型工程的成功。
关键词 软粘土 强夯 机理 工艺 地基加固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被引量:81
8
作者 陈颖平 黄博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5-1071,共7页
采用萧山原状和重塑软粘土在不同压力下固结后进行动力试验,探讨结构性软粘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合适的动应变破坏标准。文中比较了按本文提出的破坏标准与破坏应变标准取为5%和10%时的动强度差异,结果表明,在破坏振次较小时,本文提出的... 采用萧山原状和重塑软粘土在不同压力下固结后进行动力试验,探讨结构性软粘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合适的动应变破坏标准。文中比较了按本文提出的破坏标准与破坏应变标准取为5%和10%时的动强度差异,结果表明,在破坏振次较小时,本文提出的应变破坏标准更为合理;随着振次的增大,不同应变标准下的动强度差异性逐渐减小并趋于同一个稳定值——土体的最小动强度。固结压力对结构性软土动强度的影响较大,当固结压力小于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原状土动强度明显高于重塑土;而当固结压力超过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两者的动强度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软粘土 结构性 动应变 应变破坏标准 动强度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85
9
作者 张勇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李雄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42-1548,共7页
通过以交通荷载为背景的饱和重塑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曲线特点,提出了饱和软黏土的稳定累积塑... 通过以交通荷载为背景的饱和重塑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曲线特点,提出了饱和软黏土的稳定累积塑性应变方程,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方程中各拟合参数与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和静偏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求解无静偏应力条件下软黏土临界动应力的解析方法。通过动三轴试验结果,提出了含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静偏应力和循环周次等影响因素的累积塑性应变拟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软土 循环荷载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动应力 静偏应力 临界动应力
下载PDF
深圳软土变形特性与工后沉降 被引量:60
10
作者 张惠明 徐玉胜 曾巧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9-514,共6页
根据软基处理工程实测资料研究深圳软土的固结变形特性 ,给出了深圳粘土卸载后的次固结系数的计算式。结合一系列次固结试验提出了卸除超载后软基在永久荷载下的工后沉降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对于深圳软土 ,室内试验得到的固结系数和... 根据软基处理工程实测资料研究深圳软土的固结变形特性 ,给出了深圳粘土卸载后的次固结系数的计算式。结合一系列次固结试验提出了卸除超载后软基在永久荷载下的工后沉降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对于深圳软土 ,室内试验得到的固结系数和压缩指数与实测推算的相关指标是相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工后沉降 现场试验 压缩指数 固结系数 次固结变形 深圳市
下载PDF
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冰河 谢康和 +1 位作者 应宏伟 曾国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由于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求解的复杂性,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其解析解一般很难求得。本文建立了求解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对单级等速加荷情况的计算,得到了有关固结曲线... 由于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求解的复杂性,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其解析解一般很难求得。本文建立了求解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对单级等速加荷情况的计算,得到了有关固结曲线,由此对软粘土地基在变荷载下的非线性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解析解 非线性 一维固结 变荷载 软粘土
下载PDF
软黏土蠕变试验及其经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65
12
作者 卢萍珍 曾静 盛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41-1044,1052,共5页
针对湖南竹城公路路基软土开展了系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得到不同围压、不同应力加载等级下的全过程蠕变曲线。进而通过"陈氏加载法"得到分别加载下蠕变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以围压100 kPa为例,得出应力-应变关... 针对湖南竹城公路路基软土开展了系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得到不同围压、不同应力加载等级下的全过程蠕变曲线。进而通过"陈氏加载法"得到分别加载下蠕变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以围压100 kPa为例,得出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幂函数,而应变-时间关系采用双曲线关系的蠕变方程。对比分析表明,该蠕变方程较Singh-Mitchell模型、Mesri模型更适应试验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和预测该软土的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蠕变试验 分别加载蠕变曲线 应力-应变等时曲线 蠕变模型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土体扰动及其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4
13
作者 胡琦 许四法 +1 位作者 陈仁朋 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37-541,共5页
通过杭州地区典型软黏土及其扰动土的室内单元体试验,研究了扰动对软黏土工程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黏土的工程特性与土的结构性和应力状态有关,受施工扰动的影响,土的结构屈服应力被破坏,导致土的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深基坑... 通过杭州地区典型软黏土及其扰动土的室内单元体试验,研究了扰动对软黏土工程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黏土的工程特性与土的结构性和应力状态有关,受施工扰动的影响,土的结构屈服应力被破坏,导致土的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深基坑开挖会对坑内软弱土地基产生扰动,扰动后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变形性增大,会加剧基坑开挖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软黏土地基中深基坑开挖土体扰动对地铁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当基底土受到扰动,围护结构与邻近的地铁隧道结构受力变形均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直至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隧道 软土 扰动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钟辉虹 黄茂松 +1 位作者 吴世明 张亦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9-632,共4页
通过对饱和软黏土进行一系列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 ,结合各向同性弹塑性边界面模型数值模拟 ,得出了软黏土在不排水条件下受循环荷载作用时的累积残余变形规律。
关键词 循环荷载 软黏土 变形 累积残余变形 边界面塑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软土分布及其结构类型划分 被引量:61
15
作者 周翠英 牟春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84,共4页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出口所在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第四系软土层,该软土层为各种建筑工程的潜在病害层,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根据已有的钻孔资料,对珠江三角洲海相沉积软土的分布范围进行了探讨,并按天然含水量和...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出口所在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第四系软土层,该软土层为各种建筑工程的潜在病害层,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根据已有的钻孔资料,对珠江三角洲海相沉积软土的分布范围进行了探讨,并按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进行了软土分区,分为2个大区和3个亚区。并对该区具有代表性的软土的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野外采取原状土样、室内制备样品、电镜扫描、图像处理以及提取基本结构形态参数和分析观察结构面的基本特征等。旨在获取珠江三角洲海相沉积软土的微结构类型和特征,为软土的变形和破坏研究提供基础,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宏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软土 分布 分区 结构类型划分
下载PDF
电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软土地基实验研究 被引量:57
16
作者 胡俞晨 王钊 庄艳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6,共5页
本文用电动土工合成材料(EKG)与土工织物制成电极进行了室内软土地基电渗固结模型试验,测量了电渗过程中电势分布、电流变化、吸力的变化及土体的沉降,对电渗前后土体的含水率、抗剪强度和固结曲线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电渗的有效性。就... 本文用电动土工合成材料(EKG)与土工织物制成电极进行了室内软土地基电渗固结模型试验,测量了电渗过程中电势分布、电流变化、吸力的变化及土体的沉降,对电渗前后土体的含水率、抗剪强度和固结曲线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电渗的有效性。就目前EKG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为下一步的改进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电动土工合成材料 固结 室内试验 粘土地基
下载PDF
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与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2
17
作者 龚士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对上海软粘土的颗粒及集合体成分、孔径分布、微结构、孔隙溶液与阳离子交换性作了分析 ,对固结前后的孔径变化与人工回灌对土体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作了探讨 。
关键词 上海 软粘土 微结构 孔隙溶液 固结变形 地面沉降 孔径分布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赵俊明 刘松玉 +1 位作者 石名磊 张海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1-925,共5页
结合连盐高速低路堤,对路堤进行了动应力、振动响应等现场测试,分析了路基中附加动应力及振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应力控制的室内动三轴试验,采用一定的动应力频率、不同的循环应力比来模拟交通荷载,研究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连盐高... 结合连盐高速低路堤,对路堤进行了动应力、振动响应等现场测试,分析了路基中附加动应力及振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应力控制的室内动三轴试验,采用一定的动应力频率、不同的循环应力比来模拟交通荷载,研究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连盐高速公路饱和软粘土的轴向累计应变、孔隙水压力和轴向周期应变软化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路堤中动应力和振动位移随行车速度和车重的增加而增加,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影响深度达2.5m;原状土的临界循环应力比远大于重塑土,承受循环应力能力高于重塑土.因此,要加强浅层路基强度,同时要减少对底部下卧层软粘土的扰动.其结果可为在软土地基上设计和施工低路堤高速公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路堤 交通荷载 动应力 振动响应 动三轴试验 循环应力比 软土
下载PDF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温州结构性软黏土的应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郭林 蔡袁强 +1 位作者 王军 谷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49-2254,共6页
针对软黏土存在的结构性特征,在不同围压下对天然温州软黏土进行了不排水静剪和大数目(50000次)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结构性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性软黏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特性。研究表明:围压较低时,土体的结... 针对软黏土存在的结构性特征,在不同围压下对天然温州软黏土进行了不排水静剪和大数目(50000次)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结构性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性软黏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特性。研究表明:围压较低时,土体的结构性在固结过程中没有或很少被破坏,软黏土表现为较高的归一化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归一化强度逐渐降低;当围压高于土体屈服压力时,土体结构性在固结过程中被完全破坏,此时土体的归一化强度达到稳定值,与重塑土强度相同。这种特性使得软黏土在循环加载试验中,即使在相同动应力比(qd/p0=0.45)下,不同围压下的应变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种区别表现在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回弹特性和累积塑性应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结构性 应力-应变滞回曲线 回弹特性 累积塑性应变
下载PDF
软基中桥头路基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2
20
作者 李仁平 陈云敏 陈仁朋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7,共5页
以沿海地区某桥梁工程为例 ,说明了软基中桥头路基对附近桥墩及桩基的影响。计算时采用了能够考虑桩土体系参数及侧向土压力沿深度任意变化情况的新方法 ,滑面以上部分桩身受到的侧压力根据沈珠江 ( 1 990 )基于散体极限平衡理论推导的... 以沿海地区某桥梁工程为例 ,说明了软基中桥头路基对附近桥墩及桩基的影响。计算时采用了能够考虑桩土体系参数及侧向土压力沿深度任意变化情况的新方法 ,滑面以上部分桩身受到的侧压力根据沈珠江 ( 1 990 )基于散体极限平衡理论推导的公式计算得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桥头路基 蠕动滑移 桥梁桩基 受力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