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谢艾玲 徐枫 +3 位作者 向龙 徐彬 林琳琛 王春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1-397,共7页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量 水质 污染负荷量 入湖河流 治理成效
下载PDF
环太湖主要河流氮素组成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4
2
作者 韩梅 周小平 +2 位作者 程媛华 潘凤云 卢少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0-1457,共8页
以2012年太湖2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氮素的逐月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河水中氮素的含量、形态组成和季节性分布规律,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入湖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太湖20条环湖河流的ρ(TN)平均值为2.53~6.31mg/L,鉴于太... 以2012年太湖2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氮素的逐月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河水中氮素的含量、形态组成和季节性分布规律,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入湖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太湖20条环湖河流的ρ(TN)平均值为2.53~6.31mg/L,鉴于太湖水体中ρ(TN)多年来居高难下,水质类别主要由ρ(TN)决定,因此按ρ(TN)年均值,将环湖20条河流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3类.DIN(溶解态无机氮)是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ρ(DIN)平均占ρ(TN)的72%以上.其中,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和ρ(NO3--N)各占ρ(DIN)的约50%,轻度污染河流则以NO3--N为主,ρ(NO3--N)占ρ(DIN)的60%以上.除个别河流外,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水体中非汛期(11月—翌年4月)ρ(TN)、ρ(NH3-N)和ρ(NO3--N)普遍高于汛期(5—10月),并且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非汛期的水温较低并且污水处理厂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氮素去除率低于汛期有关,此外,也说明点源污染占主要地位;轻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在汛期和非汛期差异不显著,说明点源和非点源负荷相当.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应重点针对点源污染开展治理;轻度污染河流应将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环湖河流 TN 形态组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环太湖主要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雷 远野 +4 位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焦伟 王骥 蔡珉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4-299,共6页
以环太湖31条主要河流入出湖口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太湖流域4个区内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质(TOM)的含量。结果表明:第2区和第3区的TN、TP和TOM的含量较高;第1区和第4区的较低。各区沉积物中TN,TP和... 以环太湖31条主要河流入出湖口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太湖流域4个区内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质(TOM)的含量。结果表明:第2区和第3区的TN、TP和TOM的含量较高;第1区和第4区的较低。各区沉积物中TN,TP和TOM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N—第2区>第3区>第4区>第1区;TP--第2区>第3区>第4区>第1区;TOM—第2区>第4区>第1区>第3区;磷形态中铁铝磷(Fe/Al-P)活性较高,Fe/Al-P—第2区>第4区>第3区>第1区;综合氮磷指标,对太湖重度污染区(太湖的北—西北—西部分)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最大的入湖河道:太滆运河、百渎港、陈东港、漕桥河、直湖港、武进港、官渎港、小溪港、殷村港、洪巷港、茭渎港和乌溪港。以上河流沉积物TN、TP含量均较高(TN>1000mg/kg、TP>5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河流 入出湖口 沉积物 污染物
下载PDF
环巢湖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阳 王欢 +1 位作者 唐萍 余晓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4期72-75,共4页
以环巢湖主要河流2015年1月—2019年6月逐月的水质指数(WQI)为研究对象,运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各河流WQI变化曲线以及WQI变化速度曲线,通过K-means函数型聚类算法对WQI变化曲线及WQI变化速度进行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环巢湖河... 以环巢湖主要河流2015年1月—2019年6月逐月的水质指数(WQI)为研究对象,运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各河流WQI变化曲线以及WQI变化速度曲线,通过K-means函数型聚类算法对WQI变化曲线及WQI变化速度进行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环巢湖河流水质呈现“两阶段”周期性,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水质区域差异显著,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环巢湖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各河流治理工作和实时效果不同,部分河流水质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时空变化 水质指数(WQI) 函数型数据分析 K-means函数型聚类 环巢湖河流
下载PDF
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及污染负荷(2000-2002年) 被引量:59
5
作者 翟淑华 张红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对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水量统计方法比较入手,计算分析2000-2002年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水质、污染负荷量变化.结合太湖水质变化分析,得出自2000年后环太湖进出湖河流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湖州、苏州地区环太湖河... 通过对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水量统计方法比较入手,计算分析2000-2002年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水质、污染负荷量变化.结合太湖水质变化分析,得出自2000年后环太湖进出湖河流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湖州、苏州地区环太湖河流水质保持稳定并呈一定改善趋势,但无锡、常州地区的环太湖河流水质浓度仍呈升高趋势,尤其是常州地区入湖河流的TP、CODMn浓度升高较快.与此相对应,太湖水质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中有所好转,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位于西北部的竺山湖各项水质指标进一步恶化,明显劣于梅梁湖水质,应当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重视,加大治理力度.环太湖河流的入湖和出湖污染负荷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从净入湖污染负荷量分析,CODMn呈波动性减少趋势,TP和TN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河流 水量 水质 污染负荷
下载PDF
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 被引量:84
6
作者 许朋柱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根据2001-2002水文年115条环太湖河道的同步环境监测资料,对水量及污染物通量进行了估算.全年的入湖水量为80.11×108m3,出湖水量为96.67×108m3.入湖水量主要通过西部河网以及西苕溪、望虞河等河流汇入太湖,其中西部河网的入... 根据2001-2002水文年115条环太湖河道的同步环境监测资料,对水量及污染物通量进行了估算.全年的入湖水量为80.11×108m3,出湖水量为96.67×108m3.入湖水量主要通过西部河网以及西苕溪、望虞河等河流汇入太湖,其中西部河网的入湖量占总入湖量的60%;出湖水量主要通过太浦河、东苕溪以及东部河网汇出太湖,其中太浦河的出湖量占47%.污染物通量的估算结果是,CODMn、TN及TP的入湖总通量分别为37571t/a、28658t/a及1029t/a,出湖总通量分别为35431t/a、14600t/a及668t/a.CODMn、TN及TP入湖通量通过西部河网进入太湖的比例占63%、49%及47%;CODMn、TN及TP出湖通量通过太浦河汇出太湖的比例占51%、45%及34%.通过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相同年型的数据进行对比,除TP外,其它各种污染物的入湖量均明显增加,且污染物在湖泊中的滞留率也显著提高.由此说明,环太湖河道入湖污染负荷的增加是太湖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2002水文年 环太湖河道 水量 外源负荷 污染物通量 环太湖 污染物 对水量 通量 河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