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有鮈鲫——一种新的鱼类实验动物 被引量:60
1
作者 曹文宣 王剑伟 《实验动物科学》 2003年第z1期96-99,共4页
As representative member of low class vertebrate and aquatic ecosystem, fishes have high breeding ability with eggs external tertilized and transparent embryos developing synchronously outside the mother. They are use... As representative member of low class vertebrate and aquatic ecosystem, fishes have high breeding ability with eggs external tertilized and transparent embryos developing synchronously outside the mother. They are used in researches of embryology, enetics, aquatic toxicology, behaviora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Ever since George using experimental gynogenesis method was published in nature in 1981,zebra fish, medaka and other fishes became favorite laboratory animals and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tudies of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1990s,Chinese researchers began studying on rare minnow, swordtail, red crucian carp and other fishes as laboratory animals; consequently, a professional subgroup of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 named Society of Experimental Aquatic Animal was set up in 2001 to promote researcher in this area.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 is a small cyprinid fish. Distributing in Hanyuan, Shimian Shuangliu, Dqjiangyan, Pengzhou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it is one of the endemic fishes in west China. In order to use rare minnow as laboratory animal, scientists of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belonging to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have done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 from1990.These works refer to 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abitat, morphology, taxonomy, reproduction, ontogenesis, growth,food,semitiviqto ecological factors, karyotype, isozymes, breed and care, anaesthesia,production of inbred strain, and soon. Rare minnow has been inbred to 20th generation at present, and guidelines for the laboratory culture and care of the fish have been made. This implies the time we produce and use rare minnow as standard animal model is near. As a new laboratory animal, rare minnow has the flowing attributes:(1) The ash is small with adult total length 38 to 85mm,and it is easy to care for.(2) Some individuals get mature when they are 3 months old under favorite culture, and can spawn when they are 4 months old. The generation time is o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实验动物 鱼类
下载PDF
酚类、烷基苯类、硝基苯类化合物和环境水样对剑尾鱼和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48
2
作者 卢玲 沈英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59,共3页
测定了酚类、烷基苯类和硝基苯类的 12种化学品 ,以及 3个环境水样对剑尾鱼和稀有鲫的 96hLC0 ,96hLC50 ,96hLC1 0 0 值。结果表明 ,剑尾鱼和稀有鲫的幼鱼对化学品和环境水样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化学品和环境水样 。
关键词 酚类 烷基苯类 硝基苯类 环境水样 剑尾鱼 稀有Ju鲫 急性毒性 评价
下载PDF
低浓度五氯酚暴露对稀有鮈鲫体内SOD活性、GSH和HSP70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辅明 朱祥伟 +2 位作者 马永鹏 刘树深 刘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为筛选检测低浓度五氯酚(PCP)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敏感的指标,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5、1.5、5.0、15和50μg·L-1的PCP中2、7、14、21d,同时设乙醇对照组,检测稀有鮈鲫体内(整体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 为筛选检测低浓度五氯酚(PCP)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敏感的指标,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5、1.5、5.0、15和50μg·L-1的PCP中2、7、14、21d,同时设乙醇对照组,检测稀有鮈鲫体内(整体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热激蛋白70(HSP70)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PCP暴露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趋势,GSH和HSP70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同暴露浓度下,随着PCP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趋势,GSH和HSP70含量无明显变化.初步认定相对于GSH、HSP70含量,SOD活性的变化可以更有效地反映低浓度PCP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PCP SOD GSH HSP70
下载PDF
稀有鮈鲫生命早期的己烯雌酚暴露对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钟雪萍 徐盈 +2 位作者 梁勇 廖涛 王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研究了己烯雌酚(DES)对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生命早期暴露的影响。经10μg/L和100μg/L己烯雌酚暴露26d后,稀有鲫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迟缓,鱼体内卵黄蛋白原(VTG)的诱导明显。经过一段时间清水养殖后,暴露组中雌鱼比例增加,雌雄鱼... 研究了己烯雌酚(DES)对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生命早期暴露的影响。经10μg/L和100μg/L己烯雌酚暴露26d后,稀有鲫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迟缓,鱼体内卵黄蛋白原(VTG)的诱导明显。经过一段时间清水养殖后,暴露组中雌鱼比例增加,雌雄鱼生长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雌鱼性腺发育及产卵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无显著差异,但暴露组成鱼所繁育后代与对照组相比受精率、孵化率显著下降,死亡率、畸形率明显上升。这些结果说明己烯雌酚生命早期暴露影响稀有鲫的生长发育及生殖,稀有鲫生命早期暴露实验可以用于评价水生态系统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己烯雌酚 生命早期 内分泌干扰物
下载PDF
17α-甲基睾酮对稀有鮈鲫幼鱼性腺发育与血清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阿朋 查金苗 +1 位作者 王子健 王卫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4-258,共5页
17α-甲基睾酮是一种人工合成雄激素,在水产养殖以及医药行业中广泛使用,其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工作相对较少.通过甲基睾酮对稀有鲫幼鱼的42天流水暴露,观察了其性腺发育和生物标记物变化.在500ng·L-1甲基睾酮暴露组中幼鱼... 17α-甲基睾酮是一种人工合成雄激素,在水产养殖以及医药行业中广泛使用,其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工作相对较少.通过甲基睾酮对稀有鲫幼鱼的42天流水暴露,观察了其性腺发育和生物标记物变化.在500ng·L-1甲基睾酮暴露组中幼鱼生长受到抑制(p≤0.05),在50ng·L-1以上暴露组中性腺指数显著增加(p≤0.05),雄性个体比率明显升高.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50ng·L-1以上浓度甲基睾酮暴露后卵巢组织切片中出现了精子细胞,且精子细胞数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生物标记物卵黄蛋白原测定发现,在50ng·L-1以上浓度甲基睾酮暴露后,稀有鲫幼鱼血清中的卵黄蛋白原水平显著增加(p≤0.05).综合分析,17α-甲基睾酮主要表现出雄激素效应,而其在稀有鲫体内的代谢物则能够应激卵黄蛋白原,对稀有鲫幼鱼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为50ng·L-1.因此,仅依靠体内卵黄蛋白原应激单项指标不能准确判定化学品是否是环境类雌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睾丸酮 稀有纳鲫 内分泌干扰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EE2对稀有鮈鲫和斑马鱼幼鱼体内卵黄蛋白原诱导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廖涛 徐盈 +2 位作者 钟雪萍 梁勇 王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17,共5页
利用卵黄蛋白原(Vtg)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对斑 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幼鱼体内Vtg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5ng/L,20ng/L和100ng/L EE2分别暴露5d后... 利用卵黄蛋白原(Vtg)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对斑 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幼鱼体内Vtg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5ng/L,20ng/L和100ng/L EE2分别暴露5d后,稀有鮈鲫幼鱼体内的Vtg即可显著诱导,并且其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暴露15d时 达到最大值;而斑马鱼幼鱼虽然100ng/LEE2暴露5d时可显著诱导体内Vtg的生成,但20ng/L EE2在暴露10d后, 5ng/L EE2在暴露15d后,才可显著诱导斑马鱼体内Vtg的生成。这一结果说明EE2暴露下对稀有鮈鲫体内Vtg的 诱导要比斑马鱼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斑马鱼 乙炔基雌二醇 卵黄蛋白原
下载PDF
电脉冲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稀有鮈鲫精子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钟家玉 茅卫锋 朱作言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将稀有鲫 (Gobiocyprisrarus)精子与重组质粒pCAhLFc线性DNA混合温育 ,经电脉冲处理后与卵子受精 ,孵化出苗。从鱼苗中提取DNA ,经PCR检测 ,2 5 .5 %~ 6 6 .7%鱼苗带有外源基因。在显微镜下观察经电脉冲处理过的精子 ,发现其活力有不... 将稀有鲫 (Gobiocyprisrarus)精子与重组质粒pCAhLFc线性DNA混合温育 ,经电脉冲处理后与卵子受精 ,孵化出苗。从鱼苗中提取DNA ,经PCR检测 ,2 5 .5 %~ 6 6 .7%鱼苗带有外源基因。在显微镜下观察经电脉冲处理过的精子 ,发现其活力有不同程度下降 ,受精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说明不同的电脉冲条件对精子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精子与外源DNA混合温育 ,经电脉冲处理后 ,用DNA外切酶消化后 ,提取精子DNA ,经PCR检测 ,仍有阳性电泳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ju鲫 电脉冲-精子介导转基因法 外源基因导入 转基因鱼
下载PDF
氨氮对稀有鮈鲫胚胎和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鲁增辉 王志坚 石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选取我国特有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胚胎和幼鱼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半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水体中的氨氮对胚胎和幼鱼的毒性.结果表明:氨氮对胚胎和幼鱼96h的LC50(非离子氨表示)分别为5.473mg/L和2.059mg/L,安全体积质量分... 选取我国特有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胚胎和幼鱼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半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水体中的氨氮对胚胎和幼鱼的毒性.结果表明:氨氮对胚胎和幼鱼96h的LC50(非离子氨表示)分别为5.473mg/L和2.059mg/L,安全体积质量分数(SC)(非离子氨表示)分别为1.770mg/L和0.724mg/L,水环境中高体积质量分数的氨氮对稀有鮈鲫的胚胎和幼鱼均有较大伤害,稀有鮈鲫幼鱼对氨氮的敏感度高于胚胎,在水质检测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稀有鮈鲫 胚胎 急性毒性
下载PDF
2,3,7,8-TCDD对稀有鮈鲫幼体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袁秀平 吴文忠 +1 位作者 徐盈 黎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关键词 TCDD 稀有Ju鲫 超微结构 二恶英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类雌激素暴露影响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廖涛 金士威 +2 位作者 惠阳 王剑伟 徐盈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9-822,共4页
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型动物,利用卵黄蛋白原(VTG)和生长发育指标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评价了沙湖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类雌激素暴露对稀有鮈鲫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1d后,未稀释进水和一级处理出水对稀有鮈鲫... 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型动物,利用卵黄蛋白原(VTG)和生长发育指标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评价了沙湖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类雌激素暴露对稀有鮈鲫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1d后,未稀释进水和一级处理出水对稀有鮈鲫仔鱼VTG有显著诱导,各级处理水对稀有鮈鲫的生长发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进水和一级处理出水暴露组中有死亡现象发生.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对稀有鮈鲫VTG的诱导作标准曲线,计算进水以及各级出水的类雌激素E2的活性当量,发现污水处理厂一级和二级处理工艺对污水的类雌激素活性的去除率分别为47%和95%以上.表明在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中,二级处理工艺可去除大部分的类雌激素,而一级处理工艺却不能有效去除类雌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雌二醇 卵黄蛋白原 污水处理厂 类雌激素
下载PDF
稀有鮈鲫对高浓度二氧化碳和低溶氧的急性反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4-88,共5页
稀有鮈鲫对高浓度二氧化碳和低溶氧的急性反应王剑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稀有鲫,游离二氧化碳,溶解氧,窒息ACUTEEFFECTSOFHIGHCONCENTRATIONOFDISSOLVE... 稀有鮈鲫对高浓度二氧化碳和低溶氧的急性反应王剑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稀有鲫,游离二氧化碳,溶解氧,窒息ACUTEEFFECTSOFHIGHCONCENTRATIONOFDISSOLVEDFREECARBONDIOX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Ju鲫 溶解氧 窒息 二氧化碳
下载PDF
稀有鮈鲫作为水生模式生物的研究及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晟旻 张圣虎 +3 位作者 吉贵祥 刘济宁 石利利 周炳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6,共9页
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1983年)是一种优良的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借... 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1983年)是一种优良的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模式生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生物 稀有鮈鲫 斑马鱼 青鳉
下载PDF
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阻燃剂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塔娜 房彦军 +3 位作者 林本成 张伟 田蕾 袭著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7-762,共6页
为研究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的毒性效应,以稀有绚鲫(Gobiocyprisruf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h和28d的染毒,研究TDCPP对稀有绚鲫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通过对稀有觞鲫脑组织... 为研究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的毒性效应,以稀有绚鲫(Gobiocyprisruf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h和28d的染毒,研究TDCPP对稀有绚鲫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通过对稀有觞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等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检测,初步探讨了TDCPP的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DCPP对稀有觞鲫的96h.LC50为2.99(220~3.38)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TDCPP属于剧毒性。经0.9、1.5、2.1和2.7mg·L^-1TDCPP染毒28d,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稀有朐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均受到抑制,且随着TDCPP的暴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暴露组稀有觞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相关的微管蛋白α/β、神经丝NF—M以及关键蛋白GAP-43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发生显著下调。可知,TDCPP暴露可以诱发稀有绚鲫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2 3-二氯丙基)酯 稀有鮈鲫 毒性效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典型家用消毒剂对稀有鮈鲫毒性及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6,共6页
家用消毒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随生活污水进入水环境后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选取2种典型家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分别为对氯间二甲苯酚和次氯酸钠,前者命名为消毒剂A、后者为消毒剂B)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开展了其对... 家用消毒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随生活污水进入水环境后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选取2种典型家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分别为对氯间二甲苯酚和次氯酸钠,前者命名为消毒剂A、后者为消毒剂B)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开展了其对中国本土实验生物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流水式慢性毒性和酶活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毒剂A和B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的半数效应浓度96 h-LC50分别为80.12和25.26 mg/L;对稀有鮈鲫幼体生长抑制效应浓度28 d-EC10分别为13.60和15.72 mg/L;消毒剂A和B暴露浓度分别为40和5.6~18 mg/L时,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被显著抑制;消毒剂A和B暴露浓度分别为16~40和18 mg/L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2种消毒剂各浓度组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著抑制或诱导,表明SOD活性和MDA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典型家用消毒剂带来的氧化胁迫影响。研究结果为典型家用消毒剂的水生态风险评价及中国水质基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消毒剂 对氯间二甲苯酚 次氯酸钠 稀有鮈鲫 毒性效应 酶活性
下载PDF
取代芳烃对剑尾鱼、稀有鮈鲫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伟华 冯长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通过建构分子连接性指数 ( mY) ,mY =∑ (δi·δj·δk...) 0 .5,其中δi=(ni-1)·mi+hi.用该指数与有机物对剑尾鱼、稀有鲫的半数致死浓度 ( -lgLC50 )相关联 ,得到较好的相关性 ,相应二元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762 ,0 9... 通过建构分子连接性指数 ( mY) ,mY =∑ (δi·δj·δk...) 0 .5,其中δi=(ni-1)·mi+hi.用该指数与有机物对剑尾鱼、稀有鲫的半数致死浓度 ( -lgLC50 )相关联 ,得到较好的相关性 ,相应二元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762 ,0 990 7.因此用其预测有机物对鱼类的毒性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芳烃 剑尾鱼 稀有鮈鲫 急性毒性 QSAR 分子连接性指数 有毒化学物质
下载PDF
稀有鮈鲫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及内分泌干扰物(EDCs)暴露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晶晶 刘小林 +4 位作者 秦芳 王厚鹏 吴婷婷 胡晓齐 王在照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9,共5页
克隆稀有鮈鲫芳香化酶基因(cyp19a和cyp19b)片段,半定量方法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实时定量PCR检测2基因在孵化后18~50 d幼鱼的发育阶段表达情况,对成鱼进行3 d的乙炔基雌二醇(EE2,1 nmol/L)和壬基酚(NP,1μmol/L)药物暴露试验,... 克隆稀有鮈鲫芳香化酶基因(cyp19a和cyp19b)片段,半定量方法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实时定量PCR检测2基因在孵化后18~50 d幼鱼的发育阶段表达情况,对成鱼进行3 d的乙炔基雌二醇(EE2,1 nmol/L)和壬基酚(NP,1μmol/L)药物暴露试验,实时定量PCR检测它们对2个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克隆获得759 bp的cyp19a和407 bp的cyp19b片段,cyp19a主要在卵巢中表达,cyp19b主要在脑中表达。在幼鱼发育阶段,cyp19a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cyp19b在38 d后出现明显的下降;成体稀有鮈鲫cyp19a受到EE2极显著抑制(0.23倍,P〈0.01),但NP抑制效果不显著(0.59倍),cyp19b在EE2和NP暴露后都有上调的趋势(1.83、1.02倍)。说明cyp19基因可以作为EDCs的作用靶分子,有助于对高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进行预测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CYP19 乙炔雌二醇(EE2) 壬基酚(NP)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稀有鮈鲫雄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和内分泌干扰物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晓齐 王晶晶 +4 位作者 王厚鹏 吴婷婷 秦芳 任战军 王在照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4,共7页
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精巢雄激素受体基因(AR)的cDNA,其核苷酸序列3 130 bp,编码844个氨基酸。它的氨基酸序列与鲤科鱼类AR的同源性较高。AR基因在稀有鮈鲫的性腺、肝、脑、肠和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 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精巢雄激素受体基因(AR)的cDNA,其核苷酸序列3 130 bp,编码844个氨基酸。它的氨基酸序列与鲤科鱼类AR的同源性较高。AR基因在稀有鮈鲫的性腺、肝、脑、肠和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雄性个体中精巢和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其他组织较低,而在雌性个体除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外,其他组织均为中等水平的表达。0.01和0.1 nmol/L的乙炔基雌二醇暴露3 d后,能够分别非显著和显著地提高稀有鮈鲫幼鱼AR的mRNA表达,而1 nmol/L的乙炔基雌二醇则对其表达有下调的趋势,0.1~10 nmol/L的双酚A对其表达均有显著下调,0.01μmol/L壬基酚对其表达有显著下调,而0.1和1μmol/L壬基酚对其表达均有下调的趋势,因此不同种类内分泌干扰物及其不同暴露浓度对稀有鮈鲫AR的mRNA表达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雄激素受体 CDNA克隆 内分泌干扰物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三氯酚暴露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房彦军 高先军 +5 位作者 査金苗 宁保安 李晓丽 马新华 高志贤 晁福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34-840,共7页
为探讨2,4,6-三氯酚(2,4,6-TCP)暴露致鱼类肝脏损伤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式生物,TCP暴露浓度为1、10、100μg·L-1,进行流水暴露实验(28d),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对... 为探讨2,4,6-三氯酚(2,4,6-TCP)暴露致鱼类肝脏损伤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式生物,TCP暴露浓度为1、10、100μg·L-1,进行流水暴露实验(28d),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对TCP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蛋白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发现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被成功鉴定(C.I.>95%).对鉴定的蛋白根据GOTerms进行功能分类,发现它们主要参与脂类代谢与转运、氧化应激以及蛋白修复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以上结果表明,TCP对稀有鮈鲫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酚 稀有鮈鲫 肝脏 蛋白质组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发育和内分泌干扰毒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锦林 吕建伟 +4 位作者 曹少华 刘仁彬 石佳奇 龙涛 单正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95-2403,共9页
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方式研究了水中溴氰菊酯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与内分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的L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3.0μg/L;影响稀有鮈鲫仔鱼发育畸形和死亡指标的LOEC和NOEC(无可观察效应... 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方式研究了水中溴氰菊酯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与内分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的L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3.0μg/L;影响稀有鮈鲫仔鱼发育畸形和死亡指标的LOEC和NOEC(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1.0和0.33μg/L.低至0.04μg/L的溴氰菊酯暴露便可显著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表达量并上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0.11μg/L的溴氰菊酯暴露可以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雌激素受体基因(ER1、ER2b)和芳香烃受体基因(AhR1a)的表达量,并上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0.33μg/L的溴氰菊酯可以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雌激素受体基因(ER1、ER2b)、芳香烃受体基因(AhR1a、AhR1b、AhR2)的表达量,并诱导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的上调.上述作用浓度水平已经处于多个天然水体中溴氰菊酯的检出浓度范围,因此,关于水体残留溴氰菊酯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必须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稀有鮈鲫 早期生命阶段 发育毒性 内分泌干扰
下载PDF
机器学习预测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俊超 姚洪伟 曹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1-4673,共13页
搜集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急性毒性数据,并采用部分斑马鱼(Danio rerio)和黑头呆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数据,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二分类模型判定有机化... 搜集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急性毒性数据,并采用部分斑马鱼(Danio rerio)和黑头呆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数据,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二分类模型判定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是否会产生急性毒性,若判定为有急性毒性,再使用回归模型预测其半致死浓度LC_(50).对不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二分类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最优,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2.4%和88.6%;回归模型中弹性网络回归法最优,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调整R^(2)分别为0.87和0.75,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_(LOO)^(2)为0.52,外部验证系数Q_(EXT)^(2)为0.71.两种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第一电离势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分类影响较大,拓扑荷对回归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品 稀有鮈鲫 机器学习 急性毒性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