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2
1
作者 靳立亚 符娇兰 陈发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的降水量偏多(偏少)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降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旱区的西部(93°E以西)区域年降水量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93°E以东)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量 区域差异 全球变暖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4
2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5 位作者 蒲金涌 刘德祥 郭慧 王全福 赵鸿 王鹤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60-3768,共9页
采用对农作物生长有指标意义的≥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生长发育速度及产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研究,指出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冬小麦种植区西伸北扩,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多熟制向... 采用对农作物生长有指标意义的≥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生长发育速度及产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研究,指出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冬小麦种植区西伸北扩,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多熟制向北和高海拔地区推移。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春播作物提早播种,喜温作物生育期延长,越冬作物推迟播种,生育期缩短。棉花气候产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喜温及喜凉农作物 气候变暖 生育期
下载PDF
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21
3
作者 赵传成 王雁 +2 位作者 丁永建 叶柏生 姚淑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5-390,共6页
利用1959-2008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该区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2℃.(10 a)-1的幅度升高,全年和四季气温都在上升... 利用1959-2008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该区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2℃.(10 a)-1的幅度升高,全年和四季气温都在上升,冬季升温最明显,达0.37℃.(10a)-1,夏季升温幅度最低,约0.24℃.(10 a)-1。20世纪60年代初气温较高,60年代后期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中期显著上升,90年代以后上升更明显。气温升高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和内蒙古中部;增幅最小的地区为青海海南和甘肃西南部。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北地区西部和中部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东部区域降水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增加较显著的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阿尔泰山和天山、青海北部和甘肃河西的中东部;年降水量减少区为青海南部、甘肃河东(黄河以东)、宁夏、陕西及内蒙古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候变化 气候趋势系数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分布 被引量:108
4
作者 靳立亚 李静 +1 位作者 王新 陈发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7-854,共8页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小而年降水量增大的组合占研究区站点总数的40%以上.分析潜在蒸散量及观测蒸发量与各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发现干旱区的蒸发与太阳辐射和风速有关.定义干燥指数为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来描述西北干旱区的干湿状况.对干旱区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干燥指数近50年的线性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干旱区春季大部分区域干燥指数呈增加趋势,即趋于变干;夏季大部分地区趋于变湿,但仅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较为明显;秋季新疆大部、甘肃西部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趋于变湿,而干旱区东部区域则趋于变干.冬季干旱区大部分区域趋于变湿,只有新疆西南部和西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甘肃西部和内蒙西部等地有变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潜在蒸散 时空分布 降水量 干旱区 气象台站 中国西北地区 部分地区 东部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天山石炭—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裂谷火山作用与地幔柱 被引量:113
5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3 位作者 夏祖春 徐学义 马中平 王立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9,共49页
中国西北部石炭纪—早二叠世喷发的天山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的组成以玄武质熔岩为主,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根据岩石学、主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天山玄武岩可分为两个主要岩浆类... 中国西北部石炭纪—早二叠世喷发的天山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的组成以玄武质熔岩为主,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根据岩石学、主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天山玄武岩可分为两个主要岩浆类型:1高Ti/Y(HT)类型,以高Ti/Y(>500)、高Ce/Y(>3)和相对低Nb/Zr(<0.11)、低εNd(t)为特征;2低Ti/Y(LT)类型,以低Ti/Y(<500)为特征。LT熔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LT1熔岩以低Nb/Zr(<0.15)和高εNd(t)(+3.1^+9.7)为特征;LT2熔岩具有较高的Nb/Zr值(>0.16)和较低的εNd(t)值(-0.98^-2.91)。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HT和LT熔岩的化学变异不是由一个共同母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一种似洋岛玄武岩源的幔源(87Sr/86Sr(t)≈0.7045,εNd(t)≈+4,206Pb/204Pb(t)≈18.35,207Pb/204Pb(t)≈15.66,208Pb/204Pb(t)≈38.25,La/Nb≈0.7),且具有不同的熔融条件和经受了不同的分异和混染。以碱性熔岩为主的HT熔岩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的低度部分熔融,其化学变异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相反,LT类型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的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LT2亚类的母岩浆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的条件下;而以拉斑玄武质为主的LT1亚类的母岩浆则是产生于部分熔融条件较高的条件下。它们经受了浅层辉长岩质分离作用,化学变异较大。天山玄武岩可能是产生于地幔柱头。HT和LT岩浆的岩石成因又进一步为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混染作用所复杂化。我们的研究揭示,天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岩中存在空间上的岩石地球化学变化。天山东段的LT1火山岩系的厚度最大,它们记录了玄武岩侵位的主幕,该处可能是地幔柱或地幔熔融异常的中心位置。相反,厚度较小的HT和LT2玄武岩则可能是意味着地幔柱活动影响的减弱。事实上,HT和LT2玄武岩也是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玄武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大陆岩石圈 中国西北
下载PDF
西北地区杀虫植物的筛选 被引量:74
6
作者 张兴 杨崇珍 王兴林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7,共7页
室内测定了采自西北地区的475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对玉米象、赤拟谷盗、粘虫等试虫的生物活性,筛选出了对试虫有50%以上生物活性的植物样品128种,其中菊科21种、豆科12种、蔷薇科8种、藜科7种、大戟科5种,其余各... 室内测定了采自西北地区的475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对玉米象、赤拟谷盗、粘虫等试虫的生物活性,筛选出了对试虫有50%以上生物活性的植物样品128种,其中菊科21种、豆科12种、蔷薇科8种、藜科7种、大戟科5种,其余各科均不足5种。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砂地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植物 生物活性 西北地区 植物杀虫剂 开发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被引量:91
7
作者 葛肖虹 张梅生 +2 位作者 刘永江 叶慧文 石采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5-301,共7页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作者阐明了在该项研究中应解决的3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关于断裂形成...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作者阐明了在该项研究中应解决的3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关于断裂形成时代的研究,目前存在3种不同认识。其一,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就已存在,强调自早古生代以来断裂的多期活动;其二,认为断裂从华力西—印支期就开始活动;其三,作者根据柴达木盆地中由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而引起的“反S型”同沉积构造的雏型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因而认为阿尔金断裂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查明断裂带内出露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岩块究竟属于原地岩块还是异地岩块?同时应对断裂本身进行变形年代学研究;(2)断裂运动学特征的研究。这关系到断裂两侧原有构造带、地块和原型盆地的构造复位问题,作者认为通过断裂旁侧牵引构造形成的过程来研究断裂运动学演化的特征是一重要途径;(3)断裂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影响。这3个科学问题的解决,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格架,对于中国西北地区找油勘探的战略部署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变形年代学 运动学 大陆构造 断层
下载PDF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被引量:99
8
作者 王鹏祥 杨金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9-655,共7页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00个台站逐日最高温度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逐日极端高温阈值,然后统计出了逐年逐站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了时空特征诊断,同时也分析了同期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结...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00个台站逐日最高温度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逐日极端高温阈值,然后统计出了逐年逐站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了时空特征诊断,同时也分析了同期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5个关键区:青海北部区、北疆区、南疆区、西北东部区及青南高原区;在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5个空间分区中,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均表现.为增加趋势,除青海北部区外,其他分区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均未发生突变现象;在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5个空间分区中,12~14a的周期振荡表现得比较显著;另外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同区域性增暖呈显著的正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时空演变 增暖响应 中国西北
下载PDF
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87
9
作者 郭占荣 荆恩春 +2 位作者 聂振龙 焦鹏程 董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西北内陆盆地冻结期和冻融期几乎占全年时间的 1 /2 ,该时期土壤水分运移特点与非冻结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北疆昌吉平原区土壤水分运移观测试验 ,分析了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势分布和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潜水的转化关系 ,并... 西北内陆盆地冻结期和冻融期几乎占全年时间的 1 /2 ,该时期土壤水分运移特点与非冻结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北疆昌吉平原区土壤水分运移观测试验 ,分析了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势分布和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潜水的转化关系 ,并阐述了冻融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期 冻融期 土壤水分 运移 内陆盆地
下载PDF
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李文厚 邵磊 +3 位作者 魏红红 韩永林 杨阳 冀晓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 ( B1)、块状砂岩 ( B2 )、近基浊积岩 ( C)、远基浊积岩 ( 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 ( E)、滑塌褶皱层 ( F)及页岩、硅质岩 ( G)等岩相。同时 ,归纳出内扇、中扇及外扇相组合 ,论述了湖泊相浊流沉积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湖相 浊流沉积 石油地质意义 湖相浊积岩 沉积构造 杂乱砾岩 块状砂岩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 被引量:71
11
作者 胡汝骥 樊自立 +1 位作者 王亚俊 姜逢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干旱区 地下水资源 特征 三水转化 地区分布 水生态体系 水循环系统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天然植被的地下水生态埋深 被引量:52
12
作者 郭占荣 刘花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61,共5页
西北内陆盆地的天然植被对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天然植被的生长状态与地下水埋深息息相关。本文给出地下水生态埋深的定义,在分析了天然植物生长状态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以及天然植物生长状态与地... 西北内陆盆地的天然植被对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天然植被的生长状态与地下水埋深息息相关。本文给出地下水生态埋深的定义,在分析了天然植物生长状态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以及天然植物生长状态与地下水埋深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天然植物的地下水生态埋深。所得结论对于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被 地下水 生态环境 土壤含水量 水位 凋萎系数
下载PDF
三趾马红土与西北黄土高原滑坡 被引量:54
13
作者 曲永新 张永双 覃祖淼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57-265,共9页
本文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大中型滑坡的形成发育规律;滑坡发生的土体结构效应;指出三趾马红土( N2 )是控制和影响黄土高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对其物质成分、工程特性及古风化带(不整合面)与滑坡... 本文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大中型滑坡的形成发育规律;滑坡发生的土体结构效应;指出三趾马红土( N2 )是控制和影响黄土高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对其物质成分、工程特性及古风化带(不整合面)与滑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趾马红土 滑坡 黄土高原 地质灾害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间干湿变化的时空分布——基于PDSI数据 被引量:63
14
作者 张永 陈发虎 +4 位作者 勾晓华 靳立亚 田沁花 王有生 彭剑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2-1152,共11页
利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全球数据库,提取覆盖中国西北地区的56个PDSI栅格点数据,对1953-2003年间各个季节均值和年均值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REOF空间分区结果发现西北地区各个季节均值和年均值表现出较为一致的主要空间... 利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全球数据库,提取覆盖中国西北地区的56个PDSI栅格点数据,对1953-2003年间各个季节均值和年均值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REOF空间分区结果发现西北地区各个季节均值和年均值表现出较为一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依据PDSI年均值数据可以将中国西北地区划分为5个空间型:北疆型、南疆型、高原北部型、蒙古西部型以及西北东部型。其中北疆型、南疆型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西部,高原北部型、蒙古西部型位于西北中部,西北东部型位于西北东部。各个空间型特征点的PDSI序列及二项式拟合对比发现西北东部、西部存在完全相反的干湿变化:西北西部主要受西风带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逐渐变湿的趋势;西北东部主要受亚洲季风的影响,有逐渐变干的倾向,特别是夏秋季,西北地区东南部变干的趋势更加明显。西北地区受西风带、亚洲季风以及青藏高原的影响明显,在全球变暖的情景下,不同区域的干湿状况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REOF PDSI 西风 季风 干湿状况
下载PDF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0
15
作者 陈建平 赵长毅 +2 位作者 王兆云 何忠华 秦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阿尔金断裂以北的新疆地区煤系泥岩和煤均很发育,而以南的甘青宁地区湖相和沼泽相泥岩发育。煤系烃源岩中主要的成烃显微组分是壳质体、藻类体、基质镜质体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煤系泥岩一般为中到差油源岩,少数为好烃源岩,煤一般... 阿尔金断裂以北的新疆地区煤系泥岩和煤均很发育,而以南的甘青宁地区湖相和沼泽相泥岩发育。煤系烃源岩中主要的成烃显微组分是壳质体、藻类体、基质镜质体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煤系泥岩一般为中到差油源岩,少数为好烃源岩,煤一般为差油源岩,下侏罗统源岩生烃潜力高于中侏罗统源岩;煤系原油一般为成熟的轻质、中蜡、低凝固点、低硫优质原油;油源对比表明煤系泥岩是主要烃源岩,煤和碳质泥岩是次要烃源岩;有利生油区域基本分布在侏罗纪的沉降沉积中心,而且后续埋藏又较深的山前坳陷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煤系 烃源岩 油气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凝结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5
16
作者 郭占荣 韩双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3-628,共6页
采用称重法 ,分别在非冻结期和冻结期 ,对不同土质的土样进行凝结水观测试验 ,分析讨论凝结水发生的条件、凝结水发生的时间、凝结水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积雪条件下的凝结水、凝结水的数量及其变化以及凝结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研究成果... 采用称重法 ,分别在非冻结期和冻结期 ,对不同土质的土样进行凝结水观测试验 ,分析讨论凝结水发生的条件、凝结水发生的时间、凝结水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积雪条件下的凝结水、凝结水的数量及其变化以及凝结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干旱地区凝结水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地区 凝结水 试验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1
17
作者 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4期1-26,共26页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 ,资源丰富 ,民族众多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同时又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 5 0多年来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污染等种种生态问题 ,最突出的...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 ,资源丰富 ,民族众多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同时又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 5 0多年来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污染等种种生态问题 ,最突出的矛盾是水资源的配置问题 ,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及开发要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方针 ,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工程院于 2 0 0 1年 5月启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咨询项目。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西北水资源”项目组认为 ,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 ,为此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统筹全局 ,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 ;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 ;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 ,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 ;同时必须实施适当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为此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退耕还牧还草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发展工矿业 ,推进城镇化 ;建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配置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50
18
作者 郭江勇 李耀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4,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119个气象站1961-2000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选择典型多雨与少雨年,对美国NCEP/NCAR高空流、地气系统射出的长波辐射(OLR)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SST)与西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利用西北地区119个气象站1961-2000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选择典型多雨与少雨年,对美国NCEP/NCAR高空流、地气系统射出的长波辐射(OLR)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SST)与西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新疆的吐鲁番气象站,为6.7mm,最多的是陕西的佛坪气象站,为446.9mm。多雨年北半球500hPa极涡明显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700hPa矢量风距平场中国西北地区为辐合区,700hPa比湿距平中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OLR主要负距平中心在西北地区,SSt负距平主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少雨年500hPa极涡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很弱,700hPa矢量风距平场中国西北地区为辐散区,700hPa比湿距正中心位于孟加拉湾西部,OLR主要正距平中心在西北地区;SST正距平主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气候特征 高空环流 相关关系 西北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尺度WRF模式在西北西部地区低层风场模拟中的应用和检验 被引量:51
19
作者 王澄海 胡菊 +2 位作者 靳双龙 冯双磊 刘纯 《干旱气象》 2011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通过WRF模式对西北地区1、4月份风速的模拟,检验了大气数值模式的模拟性能和误差大小。结果表明,WRF模式在风场模拟上具有较好的性能,在地面加热较强、增温较快、风速较大的4月份模拟效果要好于强风频发但风速较4月份小的1月份;4月份10... 通过WRF模式对西北地区1、4月份风速的模拟,检验了大气数值模式的模拟性能和误差大小。结果表明,WRF模式在风场模拟上具有较好的性能,在地面加热较强、增温较快、风速较大的4月份模拟效果要好于强风频发但风速较4月份小的1月份;4月份10~70 m各高度上48 h内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下,相关系数>0.80,通过99%的置信度;1月份各高度48 h的平均相对误差在20%以内,但二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0.30,通过99%的置信度;在选取的2个模拟时段内,在阵性大风出现的时段模拟值明显小于观测值。意味着风作为高层动量下传、低层地形和热力作用共同的产物,在西北地区植被稀疏、地形复杂的环境下,模式边界层的参数化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模拟误差 中国西北 风场预测 风电功率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 被引量:41
20
作者 倪健 郭柯 +1 位作者 刘海江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 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在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全面完成了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方案。本着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可持续发...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 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在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全面完成了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方案。本着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生产范式的原则,在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气候与巨地形系统、地貌与基质、植被与土壤以及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方向;区划方法是以经验判别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进行的,过去发表的多种尺度的图件和区划方案均作为分区过程的辅助材料和新区划方案的校正材料;根据气候、巨地形系统、地貌、基质、植被、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方向等特征,该生态区划的 3级分区指标如下:一级分区,主要依据气候和巨地形系统,并充分考虑该高级分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二级分区,主要根据次级地形和地貌系统以及大尺度植被类型;三级分区,主要依据基质和土壤的差异所造成的局域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其生态 生产范式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根据以上区划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采用 3级区划制:生态域(Ecodomain)、生态区(Ecoregion)、生态小区(Ecodistrict),最后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 3个生态域、2 3个生态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干旱区 生态区划 生态-生产范式 可持续发展 生态域 生态区 生态小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