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9
1
作者 时圣明 潘明佳 +2 位作者 王文倩 王洁 陈常青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313-317,共5页
对近10年来中外期刊有关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对从虎杖中分离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虎杖中主要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一些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对近10年来中外期刊有关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对从虎杖中分离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虎杖中主要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一些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菌、调血脂、抗血栓、改变血流变、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氧化、抗肿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预防艾滋病等。多年来对虎杖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其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为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蒽醌类 二苯乙烯类 黄酮类 香豆素类 抗炎 抗病毒 抗菌 调血脂 抗血栓 改变血流变 扩张血管 保护心肌 抗氧化 抗肿瘤 阿尔茨海默病 艾滋病
原文传递
Risk of cardiovascular,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58
2
作者 Stefano Ballestri Amedeo Lonardo +3 位作者 Stefano Bonapace Christopher D Byrne Paola Loria Giovanni Targh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7期1724-1745,共22页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has emerged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worldwide.Accumulating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NAFLD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liv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has emerged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worldwide.Accumulating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NAFLD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liver-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ut also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bnormalities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structure(e.g.,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hypertrophy,and heart failure),valvular heart disease(e.g.,aortic valve sclerosis)and arrhythmias(e.g.,atrial fibrillation).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NAFLD itself,especially in its more severe forms,exacerbates systemic/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causes atherogenic dyslipidemia,and releases a variety of pro-inflammatory,pro-coagulant and pro-fibrogenic mediators that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Collectively,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NAFLD may benefit from more intensive surveillance and early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to decrease the risk for CHD and other cardiac/arrhythmic complications.The purpose of this clinical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rapidly expanding body of evidence that supports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NAFLD and cardiovascular,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to briefly examine the putative 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association,and to discuss some of the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that may influence both NAFLD and its related 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diac complication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S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3
作者 吴晓燕 苗琳 +1 位作者 郑蕊 樊官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3-1045,1056,共4页
再灌注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常用措施,但再灌注常导致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及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本文从MIRI的治疗原则和相关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脏病
原文传递
老年人血脂与冠心病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健斋 陈曼丽 +3 位作者 王抒 董军 曾平 侯鲁维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47-650,共4页
目的 前瞻性观察老年人高血脂是否仍是增加冠心病 (CHD)危险的因素 ,高龄 (80岁以上 )老人是否需要调脂治疗。方法 对 12 11例年龄 (70± 9)岁的离休干部 (男性占 92 %)在 1986年~2 0 0 0年间作长期随访 ,平均随访 11 2年。观察... 目的 前瞻性观察老年人高血脂是否仍是增加冠心病 (CHD)危险的因素 ,高龄 (80岁以上 )老人是否需要调脂治疗。方法 对 12 11例年龄 (70± 9)岁的离休干部 (男性占 92 %)在 1986年~2 0 0 0年间作长期随访 ,平均随访 11 2年。观察血脂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及CHD死亡的关系。结果  (1)本组老年人血脂异常者达 2 / 3,胆固醇偏高的占 5 1 6 %。(2 )累计死亡 397例 ,高血脂组的总死亡率 (31 6 %)略低于血脂正常组 (35 3%) ,P =0 1931。CHD总计 (大多数为非致死性AMI)2 14例 ,占总人数的 17 7%。其中高血脂组 (2 0 9%)多于血脂正常组 (11 4 %) ,P =0 0 0 0 1。CHD死亡89例中也是高脂血症组 (8 9%)高于血脂正常组 (4 4 %) ,P =0 0 0 45。(3)Logistic回归选入年龄、高血压、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4项是CH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老年人血脂较高 ,高胆固醇多见 ,AMI发生率也较高 ,提示高胆固醇仍是增加老年人 (甚至 80岁以上老人 )AMI及CHD死亡危险的因素 ,对健康状况较好的高龄老人除调整生活方式外也应作适当的调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血脂 心肌梗塞 随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预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40
5
作者 丁峰 吴亚杰 +3 位作者 樊朝美 任志亮 邬真力 董淑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AMI)患者139例,根据诊断分为AMI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73例,AMI组66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AMI)患者139例,根据诊断分为AMI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73例,AMI组66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NT-proBNP判断6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结果合并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AMI组和对照组[(796.7±256.4)ng/L vs(642.5±231.5)ng/L和(89.6±103.3)ng/L,P<0.05,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26,P<0.01),合并组NT-proBNP>920ng/L的患者6个月MACE发生率较≤920ng/L者明显增高(60.0%vs 15.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利钠肽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周亚莉 袁少飞 刘紫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IL-18水平、LVEF、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心功能,且抗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钙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黄芪总皂甙对在体犬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雷春利 吕文伟 +1 位作者 陈羽 金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点或最大斜角支根部,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用RM一6000多道记录仪动态监测心功能和心电图,并进行实验性治疗。证实黄芪总皂甙能明显改善心梗大的心肌收缩性能,增加冠脉流量,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黄芪 皂甙 药理 心肌梗塞 心肌收缩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国宏 袁申元 边延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的活性及其受体 (ATR)的变化 ,探讨其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被分为 3个月对照组 (8只 )和糖尿病组 (8只 ) ;6个月对照组 (10只 )、糖尿病组 (10只 )和Losarta... 目的 观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的活性及其受体 (ATR)的变化 ,探讨其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被分为 3个月对照组 (8只 )和糖尿病组 (8只 ) ;6个月对照组 (10只 )、糖尿病组 (10只 )和Losartan治疗组 (10只 ) ,分别于造模后 3个月、6个月检测心功能、ATⅡ及其受体的相关参数。结果 糖尿病组动物 3个月时首先出现 -dp/dtmax减低 ,血浆ATⅡ增高 ,6个月时 +dp/dtmax、-dp/dtmax均减低 ,心脏重量指数持续增加 ,心肌和血浆ATⅡ明显增高 ;心肌细胞膜ATⅡ受体亲和力明显增高 ;治疗组 +dp/dtmax、-dp/dtmax及心脏重量指数较糖尿病组均有所改善 ,心肌和血浆ATⅡ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糖尿病 心肌疾病 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ATR 大鼠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28
9
作者 尹倪 陈胜喜 +2 位作者 罗万俊 蒋海河 龚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建立结扎大鼠左前降支(LAD)的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 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模型组(n=79)。后者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从心电图、组织形态学、心功能等方面对2组动物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 目的建立结扎大鼠左前降支(LAD)的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 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模型组(n=79)。后者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从心电图、组织形态学、心功能等方面对2组动物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心电图表现出明显的ST-T改变和病理性Q波;组织切片可见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疤痕形成;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dp/dtm ax、心率(HR)均有显著性下降。结论采用左冠状静脉定位,结扎左前降支方法能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外科学 结扎术/方法 心肌梗塞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28
10
作者 黄源春 谭学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1-42,共12页
肠道菌群组成、特异性菌种或菌群的变化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促进心... 肠道菌群组成、特异性菌种或菌群的变化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调控肠道菌群有望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新靶点,如应用抗生素降低血压、益生菌调节高脂血症和降压;采用干扰肠道菌群代谢活性的药物,如降低氧化三甲胺水平来防治心血管疾病,通过地中海式饮食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塞 氧化三甲胺 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抗生素 益生菌
下载PDF
鹿角方逆转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蔡辉 胡婉英 +1 位作者 王艳君 郭郡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鹿角方 (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山萸肉、女贞子、沉香等中药组成 )逆转压力负荷增加造成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鹿角方组。建立腹主动... 【目的】观察鹿角方 (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山萸肉、女贞子、沉香等中药组成 )逆转压力负荷增加造成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鹿角方组。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观察左室质量指数 (LVMI)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采用RT PCR方法观察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血浆心钠素 (ANF)、血清醛固酮 (ALD)水平。【结果】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0 1) ,鹿角方组与模型组比明显下降 (P <0 0 1)。模型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 <0 0 1)。模型组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 0 5 )。模型组血浆AngⅡ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鹿角方能明显降低血浆AngⅡ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 (P <0 0 1或P <0 0 0 1)。模型组血浆AN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而鹿角方组血浆ANF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机理 鹿角方 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鼠 心肌纤维化 胶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AISAS模式的"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曹教育 孙盼盼 +4 位作者 张理想 陈霞 欧安平 桂文娟 马礼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一种用户决策行为分析模型(AISAS)模式的"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90例中... 目的探讨基于一种用户决策行为分析模型(AISAS)模式的"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9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以基于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生命质量、焦虑抑郁水平以及返岗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疾病相关知识得分、生命质量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7.55±1.21)、(7.29±1.27)、(701.17±74.86)、(32.55±4.31)、(34.74±4.16)分,对照组患者得分分别为(6.48±1.56)、(6.12±1.94)、(670.58±65.29)、(41.72±4.33)、(40.79±4.1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66~11.203,均P<0.05);2组患者返岗情况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31、11.275,均P<0.05)。结论基于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模式可增加PCI术后患者疾病知识,提高其生命质量,使得患者更早回归社会,促进延续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年龄因素 反射摄影术 疾病管理 AISAS模式 延续护理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PCI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汪蛟龙 李枫 宁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行PCI米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将其分为高脂血症组(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参考标...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行PCI米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将其分为高脂血症组(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参考标准,n=80)和非高脂血症组(血脂水平正常,n=70)。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首次出现的时间,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脂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时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术后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狭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系数相关性分析,TC、TG、LDL-C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呈负相关(r=—0.589,-0.677,-0.899,均P<0.05),HDL-C与患者并发症发生时间呈正相关(r=0.869,P<0.05)。以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无病生存曲线,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非高脂血症组预后明显优于高脂血症组(X^2=5.014,P=0.02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TC、TG为影响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PCI术治疗存在高脂血症的AMI患者较非高脂血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并且血脂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显著相关,其中TC、TG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关英敏 张清 王海昌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49-250,25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冠脉造影术中检出的心肌桥患者92例的冠脉病变与临床资料。结果:1500例冠脉造影患者检出心肌桥92例,检出率6.1%;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71.7%,远段冠... 目的: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冠脉造影术中检出的心肌桥患者92例的冠脉病变与临床资料。结果:1500例冠脉造影患者检出心肌桥92例,检出率6.1%;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71.7%,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10.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肌桥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心肌桥近段冠脉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柏太柱 全昌发 赵庆禧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80-78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侧枝循环
下载PDF
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连达 张荣利 +3 位作者 冯新庆 宁可永 李贻奎 何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建立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为基础医药学研究尤其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与结果选用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相似的中国小型猪,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栓子定位植入冠状... 目的建立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塞模型,为基础医药学研究尤其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与结果选用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相似的中国小型猪,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栓子定位植入冠状动脉,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心肌梗塞,形成与临床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建立了普遍适用于急性与慢性实验研究的中国小型猪心肌梗塞模型。结论该模型稳定,方法先进,可进行准确的定位、定量、动态观测,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广泛用于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细胞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介入术 冠状动脉栓塞 心肌梗塞 中国小型猪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大鼠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的优化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彦珍 孙胜 +2 位作者 蔡莉蓉 刘凤英 刘秀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 :优化大鼠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 :采用腹部左侧纵切口手术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 ,动态监测大鼠尾动脉压 ,术后 4周检测颈总动脉压、左心室内压 ,称重法测定心脏系数和心肌肥大系... 目的 :优化大鼠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 :采用腹部左侧纵切口手术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 ,动态监测大鼠尾动脉压 ,术后 4周检测颈总动脉压、左心室内压 ,称重法测定心脏系数和心肌肥大系数 ,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腹主动脉狭窄手术组大鼠 2周后尾动脉压升高 2 9% ,4周时颈动脉压和心室内压分别增加 2 8%和 36 % (均为P <0 .0 1) ,心脏指数和心肌肥大指数分别增大 0 .86和 0 .89(均为P <0 .0 1)。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细胞肥大。结论 :腹部左侧纵切口术式制备大鼠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 ,方法简便可靠 ,重复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腹主动脉狭窄 高血压 心肌肥厚 动物模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君 万云高 +2 位作者 王慧娟 孙志媛 徐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72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008例)和非糖尿病组(2564例),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女性、高...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72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008例)和非糖尿病组(2564例),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女性、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3支或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而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PCI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且独立于年龄、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冠状动脉造影、PCI等因素存在。结论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 冠心病 预后
下载PDF
某地区中青年人群10年内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岳博成 于洁 +5 位作者 韩全乐 陈超 张媛 马静 李亚芳 吴寿岭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50-185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男性小于或等于45岁、女性小于或等于55岁为受试人群,随访10年,以发生AMI为... 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男性小于或等于45岁、女性小于或等于55岁为受试人群,随访10年,以发生AMI为终点事件,分析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研究54797例,发生AMI 428例,年龄(48.80±5.25)岁;未发生AMI 54369例,年龄(43.30±8.56)岁。AMI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男性、吸烟、脂肪肝比例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BMI、SBP、FBG、TC、吸烟、脂肪肝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RR 95%CI:1.09(1.07~1.11)、3.58(1.57~8.21)、1.06(1.03~1.09)、1.01(1.00~1.01)、1.08(1.03~1.12)、1.13(1.05~1.22)、1.31(1.16~1.47)、1.28(1.11~1.47),P<0.05],饮酒为中青年发生AMI保护因素[RR 95%CI:0.67(0.58~0.78),P<0.05]。结论年龄、男性、BMI、SBP、FBG、TC、吸烟、脂肪肝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饮酒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中青年人群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冯金星 胡书凤 +1 位作者 戴新娟 陈秀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052-2057,共6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29名专家进行函询,确定指标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29名专家进行函询,确定指标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特异性和实用性,可作为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急救 单病种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