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校园SNS照进现实——校内网的人际传播模式探讨 被引量:33
1
作者 郑宇钧 林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9-35,共7页
SNS是Web2.0应用的典型模式之一,而人际传播是SNS最主要的传播形态。本研究以校内网注册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所高校的校内网用户网络调查搜集的多项数据,结合7W传播模式,从传者、内容、媒介、受者、效果、动机、情境七个方面分析校... SNS是Web2.0应用的典型模式之一,而人际传播是SNS最主要的传播形态。本研究以校内网注册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所高校的校内网用户网络调查搜集的多项数据,结合7W传播模式,从传者、内容、媒介、受者、效果、动机、情境七个方面分析校园SNS的传播特征。通过与博客等媒介的比较,归纳出传者的自组织性及去中心化、以隐私性和自主性为前提的高分享度微内容传播、传播符号的多元化、对象群体的同龄化及指定性、传播主体的交互性、真实性和社会性的回归、动机的目的性、直接性和非功利性等校内网的传播特征。参照使用与满足、弱连带优势等理论,探讨在实名制规则下校园SNS的人际传播与受者需求、个人形象、性别、物理世界的人际关系等的交互关系。并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新形势,展望校园SNS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调查 校园SNS 校内网 实名制 网络人际传播(Computer-Mediate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和谐校园
下载PDF
人工流产后服务 被引量:47
2
作者 韩字研 马黔红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人工流产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特别人工流产后可能会出现继发不孕、生殖免疫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及再生障碍等。为避免重复性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后服务很重要,它主要包括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并强调了服务中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流产后服务 口服避孕药 宫内 节育器 人际交流
原文传递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晓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4,共7页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进行的 ,它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显然不同 ,开放、自主、平等、间接、匿名等是其突出特征。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诸如人际交往失范、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进行的 ,它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显然不同 ,开放、自主、平等、间接、匿名等是其突出特征。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诸如人际交往失范、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网络人际关系的调适 ,从普遍交往伦理规范的确立、法规的建设、教育与监控、心理援助、个人自我调整等方面对网上交往行为加以约束和调整 ,以促进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会 网络 人际交往 伦理规范 法规 基本特征 人际情感 人际信任危机 教育 心理援助
下载PDF
安置方式、人际交往与移民适应--江苏、浙江343户三峡农村移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风笑天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本文依据对江苏、浙江两省6个县343户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相对集中与完全分散这两种不同的安置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状况对外迁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移民在安置地的人际交往状况... 本文依据对江苏、浙江两省6个县343户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相对集中与完全分散这两种不同的安置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状况对外迁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移民在安置地的人际交往状况对移民的社会适应的影响十分显著。无论是移民之间的交往、还是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都会大大增强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农村移民 安置方式 人际交往 社会适应
下载PDF
互动发展模式下外语教学研究者的专业成长 被引量:42
5
作者 文秋芳 任庆梅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2,29,共8页
本文报告一项关于研究者—教师互动发展模式对外语教学研究者专业成长作用的质性研究的结果。用于质性分析的材料包括研究者与教师的讨论录音、研究者的反思和对研究者的访谈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者—教师互动发展模式既有助于提高... 本文报告一项关于研究者—教师互动发展模式对外语教学研究者专业成长作用的质性研究的结果。用于质性分析的材料包括研究者与教师的讨论录音、研究者的反思和对研究者的访谈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者—教师互动发展模式既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又有利于拓展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人际沟通 理论联系实践
原文传递
我国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与高等教育增值——基于“2016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沈红 张青根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0-78,共9页
本项目于2016年12月对16省83所高校的1.6万名本科生进行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测量。结果显示:(1)我国大学生能力水平随院校群体的学术声望而变化,且工科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强。(2)我国... 本项目于2016年12月对16省83所高校的1.6万名本科生进行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测量。结果显示:(1)我国大学生能力水平随院校群体的学术声望而变化,且工科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强。(2)我国高等教育对本科生的能力水平产生了增值效应但其效应量有限;分组后的院校群体的学术声望越高,并不会对其学生能力增值产生的效应越大。(3)高校对文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对理科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值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增值 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造力 人际交往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原文传递
探析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正民 王林 赵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1-462,468,共3页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带有浓厚的社会属性。当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就在运动中实现交往,建立起特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具有情感基础和人文精神;在运动中具体表现为彼此是否融洽,相互...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带有浓厚的社会属性。当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就在运动中实现交往,建立起特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具有情感基础和人文精神;在运动中具体表现为彼此是否融洽,相互之间是否信任和积极往来,并制约着体育运动。它们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一种互动关系,对于推动体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人际关系 交往 互动
原文传递
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实习方法的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维利 崔娟嵩 +2 位作者 陈珊珊 谢伦芳 苏普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人际沟通课实习方法及效果。方法78名专科护生随机分成16个小组。实习活动分3个阶段:第1阶段自行联系教学实习单位;第2阶段分收集资料、评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5个步骤进行实习;第3阶段实习总结。实习前、后分别召开座... 目的探讨人际沟通课实习方法及效果。方法78名专科护生随机分成16个小组。实习活动分3个阶段:第1阶段自行联系教学实习单位;第2阶段分收集资料、评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5个步骤进行实习;第3阶段实习总结。实习前、后分别召开座谈会和组织实习生填写沟通能力自测量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座谈会中实习生反映收获很大,与沟通能力自测量表统计结果一致。与实习前相比,实习后的学生总体人际沟通能力提高(t=-6.427,P=0.000)。结论有组织地让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教学实习的方法是可行并有效的,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增强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沟通 实践 技能
原文传递
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基于强弱关系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0
9
作者 肖斌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98,共6页
随着微信等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维持、行为模式等都受到影响。不同网络关系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动机及行为也表现不同。文章基于强关系与弱关系两种不同的社会网络关系范式,分析微信朋友圈在这两种网络关... 随着微信等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维持、行为模式等都受到影响。不同网络关系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动机及行为也表现不同。文章基于强关系与弱关系两种不同的社会网络关系范式,分析微信朋友圈在这两种网络关系环境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可能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强关系 弱关系
原文传递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强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年第4期49-51,共3页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问题。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必须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团队氛围;疏通交往渠道,加强人际沟通;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问题。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必须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团队氛围;疏通交往渠道,加强人际沟通;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 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培养 人际沟通
下载PDF
手机短信的大众传播功能和效果 被引量:22
11
作者 范红 曲元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6,81,共6页
文章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手机短信传播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着重讨论了其大众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揭示了手机短信传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手机短信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功能和效果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人际传播 被引量:27
12
作者 徐丙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2-96,共5页
人际传播是进城农民工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进城农民工移植、复制的初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以非工具性为主,是农民工在生存阶段初步适应城市社会的基础;再构的次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则以工具性为主,对于农民... 人际传播是进城农民工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进城农民工移植、复制的初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以非工具性为主,是农民工在生存阶段初步适应城市社会的基础;再构的次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则以工具性为主,对于农民工在发展阶段高层次适应城市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的断裂,标志着进城农民工人际传播处于真空状态,是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巨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人际传播
下载PDF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郑立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任何交际活动 ,无论是言语的或是非言语的 ,都不可避免地处在一条时间线上 ,交际中的所有话语、动作都有个先后、长短的问题。然而 ,各种文化 ,因思维方工、时间观念不同 ,一个交际活动中各交际单位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长... 任何交际活动 ,无论是言语的或是非言语的 ,都不可避免地处在一条时间线上 ,交际中的所有话语、动作都有个先后、长短的问题。然而 ,各种文化 ,因思维方工、时间观念不同 ,一个交际活动中各交际单位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千差万异。这些差异 ,由于来自文化的深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观 跨文化交际 时间序列 时间间隔 文化差异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微信用户关系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颖 张焕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61,共6页
文章随机选取一个微信用户,列出其好友之间的相互关注关系,形成用户关系网络,结合社会网络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微信用户关系网络符合小世界网络的特性,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该网络中用户的地位不一,用户关系呈现差序格... 文章随机选取一个微信用户,列出其好友之间的相互关注关系,形成用户关系网络,结合社会网络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微信用户关系网络符合小世界网络的特性,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该网络中用户的地位不一,用户关系呈现差序格局,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之分。同时,基于地缘、业缘、趣缘和学缘等关系,微信用户关系网络中存在大量的群体,部分群体有共享成员,群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沟通与交流,但在该网络,用户更加倾向于群体内部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微信 群体 弱关系 人际沟通
原文传递
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秦曼 董海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2,共4页
为探索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的干预效果,采用实验法,以POMS量表、信任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17名实验班学生和112名对照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心境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 为探索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的干预效果,采用实验法,以POMS量表、信任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17名实验班学生和112名对照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心境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人际交往(P=0.043)和人际信任(P=0.003)两个变量均产生显著性正向变化;对照班学生人际交往(P=0.881)和人际信任(P=0.825)未产生显著性变化。认为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拓展训练 人际交往 人际信任 评价
下载PDF
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邵培仁 姚锦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75,共20页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qu...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内化"模式(以仁释礼,情在理中)、道德传播的"情感"模式(众星共辰,风行草偃)、人际传播的"外推"模式(忠恕为仁,推己及人)、知识传播的"情境"模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深层结构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播思维,包括传受兼顾的主体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情理交融的实用理性。《论语》和儒家传播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区分信息传递与价值传递的不同模式和思维,为传播的"社会遗产传衍"功能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儒家思想 传播模式 传播思维 价值传播 道德传播 人际传播
原文传递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倩倩 李辉 《昆明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和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 目的: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和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入组大学生SAD、IAS、羞怯量表、SES、SCL-90量表的各项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成员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明显改进。结论: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并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团体成员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 自尊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人际交流中的体语初探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晓红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3-25,共3页
体语这种非言语交际形式在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在人际交流中 ,许多意义是通过触摸、眼神、手势、音调的细微差异、或面部表情等非言语形式来表达的。这些非言语形式传递的信息更能表达人们的潜在意识和... 体语这种非言语交际形式在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在人际交流中 ,许多意义是通过触摸、眼神、手势、音调的细微差异、或面部表情等非言语形式来表达的。这些非言语形式传递的信息更能表达人们的潜在意识和情感。因民族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不同 ,体语表现出各自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交流 跨文化交际 体态语 民族文化 社会习俗
下载PDF
网络社交现状及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田丽 安静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19,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首先,对网络社交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从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动机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利用量表详细分析网络社交动机,并根据被访者人口统计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再次,在此基础上...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首先,对网络社交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从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动机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利用量表详细分析网络社交动机,并根据被访者人口统计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再次,在此基础上总结网络社交的特征;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 人际交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人际沟通实践课程的应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会 陈晓庆 +5 位作者 朱坤 孙铭军 利安华 韩锡斌 郑庆帅 王丛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66-68,88,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103)和观察组(n=99),对照组实施教师课堂示范、护生课上练习为主的传统实践教学;观察组应用“优慕课”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结果教学...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103)和观察组(n=99),对照组实施教师课堂示范、护生课上练习为主的传统实践教学;观察组应用“优慕课”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结果教学后,观察组护生实践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90.0%以上的观察组护生认可此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人际沟通 网络教学 混合式教学 优慕课 人文关怀 实践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