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Ne激光对小麦属间杂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显志 曾级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1988年以来,作者采用He-Ne激光辐照黑麦花粉与杂交相结合的新方法,对小麦属间杂交(普通小麦×黑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单粒条播。辐照方法,采用He-Ne激光分别以1... 1988年以来,作者采用He-Ne激光辐照黑麦花粉与杂交相结合的新方法,对小麦属间杂交(普通小麦×黑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单粒条播。辐照方法,采用He-Ne激光分别以100秒、200秒、300秒辐照三个黑麦品种的花粉,与普通小麦授粉,配制成9个(普通小麦×黑麦)属间杂交组合。所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测验法,测定了组合与对照组合相比的差异显著性,也测定了各组合间相互比较的差异显著性。激光辐照小麦属间杂交所获种子的结实率极显著高于对照,为113.52~341.60%。籽粒千粒重和饱满度均超过对照,分别为84.07~295.43%、30.30~127.27%,差异均极显著。L1代籽粒出苗率和植株成活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8.18~83.06%、41.35~87.7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He-Ne激光的诱变作用,在于促进了小麦属间杂交的可交配性,提高了杂交籽粒的结实率,改善了籽粒的饱满度,提高了籽粒的千粒重,因而促进了杂种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并且,在L1代植株中均获得了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双二倍体即小黑麦种子。现已获得L1~L8代的小黑麦后代材料和稳定株系。高科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激光育种 属间杂交 HE-NE激光
下载PDF
诸葛菜与芸苔属属间杂交时花粉—雌蕊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幼平 罗鹏 何兴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本文对诸葛菜和芸苔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用诸葛菜作父本,分别和甘蓝型油菜(“文油6号”、“云油31号”)、“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凤仪油菜”)杂交时,受精前有一定的亲和性;而和白菜... 本文对诸葛菜和芸苔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用诸葛菜作父本,分别和甘蓝型油菜(“文油6号”、“云油31号”)、“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凤仪油菜”)杂交时,受精前有一定的亲和性;而和白菜型油菜(“玉溪周永达油菜”)、芥菜型油菜(“泸州四棱”、“南充油菜”)、埃塞俄比亚芥杂交时,存在受精前障碍。同时还发现通过蕾期授粉是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菜 芸苔属 属间杂交 花粉-雌蕊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白芥抗黑腐病基因导入白菜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巩振辉 王鸣 何玉科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59-64,共6页
以免疫白菜黑腐病的白芥品种和5个白菜品种为试村,通过子房和胚珠培养技术挽救了白菜×白芥属间杂种胚,得到一批白菜×白芥杂种植株。利用离体培养叶接种法对杂种幼苗黑腐病抗性进行鉴定。
关键词 白菜 白芥 属间杂交 杂种胚 黑腐病 抗病基因导入
下载PDF
大白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及GISH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乔海云 李菲 +2 位作者 张淑江 章时蕃 孙日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73-1478,共6页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诸葛菜进行属间正反杂交,运用蕾期重复授粉及胚挽救技术,在大白菜为母本的组合中获得了31株幼苗,GISH鉴定表明有16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2n=22,为真杂种;在诸葛菜为母本的组合中没有得到杂种植株。田间调查显示,杂...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诸葛菜进行属间正反杂交,运用蕾期重复授粉及胚挽救技术,在大白菜为母本的组合中获得了31株幼苗,GISH鉴定表明有16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2n=22,为真杂种;在诸葛菜为母本的组合中没有得到杂种植株。田间调查显示,杂种一代植株综合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同时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诸葛菜 属间杂交 GISH
原文传递
白菜×白芥属间远缘杂种黑斑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巩振辉 何玉科 王鸣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白菜×白芥属间远缘杂种黑斑病抗性研究巩振辉,何玉科,王鸣(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陕西杨陵712100)关键词白菜,白芥,属间杂交,白菜黑斑病,抗病性鉴定StudiesontheResistanceofInterge... 白菜×白芥属间远缘杂种黑斑病抗性研究巩振辉,何玉科,王鸣(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陕西杨陵712100)关键词白菜,白芥,属间杂交,白菜黑斑病,抗病性鉴定StudiesontheResistanceofIntergenericHybridsofCh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白芥 属间杂交 抗病性 鉴定 黑斑病 育种
下载PDF
小报春与岩生报春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星林 刘艳梅 +3 位作者 潘会堂 马玉磊 李小远 张启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0-275,共6页
以报春花属报春花组的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和指叶报春组的岩生报春(Primula saxatilis)为亲本,对种间杂交的结实性及花粉管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报春与岩生报春种间杂交表现为不亲和,正反交组合正常结实率为0,但正交、反交... 以报春花属报春花组的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和指叶报春组的岩生报春(Primula saxatilis)为亲本,对种间杂交的结实性及花粉管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报春与岩生报春种间杂交表现为不亲和,正反交组合正常结实率为0,但正交、反交组合花粉在柱头表面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过程有明显差异,小报春花粉授粉4h后可以在岩生报春柱头表面萌发,但花粉管伸长的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岩生报春(P)×岩生报春(T)、岩生报春(T)×岩生报春(P)]慢,并且花粉管生长弯曲,授粉192h后花粉管仍未到达子房;岩生报春的花粉可以在小报春柱头上正常萌发,授粉48h后花粉管到达子房;4个对照授粉组合均分别于24h(短花柱为母本)、48h(长花柱为母本)时完成受精过程。研究表明,岩生报春×小报春杂交存在受精前障碍,小报春×岩生报春杂交亲和性较好,并可通过幼胚拯救的方法获得组间杂种后代;花柱长度可能是影响种间杂交结实能力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报春 岩生报春 组间杂交 亲和性 花粉萌发 胚拯救
下载PDF
太湖鲂鲌F2代GH基因结构、系统发育和表达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加林 贾永义 +6 位作者 刘士力 郑建波 迟美丽 程顺 李飞 尹绍武 顾志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0-1451,共12页
采用PCR及T-A克隆技术,从基因组DNA成功克隆三角鲂、太湖鲂鲌、太湖鲂鲌F2代含完整阅读框的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经测序拼接获得序列全长分别为6009、6042和6058bp,转录单元长分别为2049、2014和2045bp。三种群体的GH基因序列均包括五个... 采用PCR及T-A克隆技术,从基因组DNA成功克隆三角鲂、太湖鲂鲌、太湖鲂鲌F2代含完整阅读框的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经测序拼接获得序列全长分别为6009、6042和6058bp,转录单元长分别为2049、2014和2045bp。三种群体的GH基因序列均包括五个外显子、四个内含子及5′侧翼区和3′侧翼区;编码氨基酸序列均为633bp,编码210个氨基酸。对3个目14种鱼类进行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太湖鲂鲌F2代与其祖父母的遗传距离相比亲本较近。另取10尾太湖鲂鲌F2代,对其进行GH基因编码区SNPs筛选,共得到7处SNPs,其中有3处位点的突变导致其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其蛋白质结构分析发现,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导致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我们将该10尾个体按体重分为小个体组和大个体组,经组织表达分析发现,大个体组中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转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氨基酸残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鲂鲌 属间杂交 生长激素 克隆 SNPS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蜡梅与光叶红蜡梅和夏蜡梅属间杂交亲和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鹏 周莉花 +1 位作者 赵宏波 包志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6-762,共7页
为了选育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新品种,拓展育种亲本,以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glaucus和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利用低温或超低温保存花粉克服属间杂交花期不遇,应用荧... 为了选育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新品种,拓展育种亲本,以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glaucus和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利用低温或超低温保存花粉克服属间杂交花期不遇,应用荧光镜检技术检测花粉与雌蕊互作,来探讨蜡梅属Chimonanthus与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和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属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以变色硅胶干燥2 h,而后利用液氮保存3个月的蜡梅花粉活力保持最高(12.7%),授粉后在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柱头上均能黏附和萌发,能用于属间杂交;而以类似方法保存的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花粉未检测到活力,授粉后在母本柱头上只观察到少量花粉黏附而未观察到花粉萌发。以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分别为母本,蜡梅为父本,其花粉黏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动态基本一致:授粉后6 h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授粉后12 h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24 h至36 h花粉管继续向下生长,约48 h到达花柱基部,开始进入胚囊。这表明以蜡梅为父本,与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杂交在花粉-雌蕊互作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而反交亲和性有待于改进花粉保存方法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蜡梅 夏蜡梅 光叶红蜡梅 属间杂交 花粉活力 杂交亲和性
下载PDF
油菜诸葛菜属植物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俊 李旭锋 +3 位作者 李琳 吴书惠 谭仲明 秦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12-416,共5页
以雄不育系甘蓝型油菜Ad2为母本,诸葛菜、湖北诸葛菜和铺散诸葛菜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诸葛菜与母本的亲和性基本一致。湖北诸葛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可能存在受精前障碍,铺散诸葛菜与甘蓝型油菜有较弱的亲和性,杂交种... 以雄不育系甘蓝型油菜Ad2为母本,诸葛菜、湖北诸葛菜和铺散诸葛菜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诸葛菜与母本的亲和性基本一致。湖北诸葛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可能存在受精前障碍,铺散诸葛菜与甘蓝型油菜有较弱的亲和性,杂交种与其亲本与甘蓝型油菜的亲和性略有差别。父本的基因型对远缘杂交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远缘杂交中可能存在受精延迟现象。蕾期授粉是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交 花粉 雌蕊 相互作用 杂交亲和性
下载PDF
夏蜡梅与美国蜡梅属间杂交障碍的组织学机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文鹏 周莉花 +2 位作者 刘华红 包志毅 赵宏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43-1950,共8页
以夏蜡梅属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美国蜡梅变种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oblongifolius)为试验材料进行属间杂交,通过荧光镜检观察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和萌发以及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杂种胚发育情况,... 以夏蜡梅属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美国蜡梅变种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oblongifolius)为试验材料进行属间杂交,通过荧光镜检观察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和萌发以及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杂种胚发育情况,探讨其杂交障碍机制。结果表明:不论正反交,花粉均能在柱头上粘附、萌发并生长到达胚囊;以夏蜡梅为母本时父本花粉管生长进程较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更加一致,大部分花粉管在授粉后36 h到达胚囊,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杂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均可以实现双受精,但结实率极低,说明属间杂交存在受精后障碍,且正反交杂交障碍机制有所不同:当以夏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受精后杂种胚早期的不正常解体造成;而当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母本雌蕊较高比例的发育异常和杂种胚的早期败育共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美国蜡梅 属间杂交 杂交障碍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杂种胚发育
原文传递
斑茅F_1杂交可育亲本选择及其回交后代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海华 符成 +5 位作者 李奇伟 廖兆周 陈西文 梁计南 张垂明 谭中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97-101,共5页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杂交 栽培品种 性状 品系 亲本选择 回交后代 鉴定 初步研究 配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