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核小球藻不同培养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32
1
作者 桂林 史贤明 +2 位作者 李琳 胡松青 刘国琴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共4页
采用自养、异养、混养3种方式对蛋白核小球藻15 2070进行了培养.测定了3种培养方式获得的生长曲线、最高生物量(干重)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对3种方式培养获得的藻细胞的化学组分进行了检测,并比较了三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自养 异养 混养
下载PDF
小球藻的异养培养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华伟 林炜铁 陈涛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5年第4期69-73,共5页
介绍了小球藻异养培养的营养需求,条件控制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球藻 异养培养 应用
下载PDF
甲藻的异养营养型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军 郭术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70-6286,共17页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机物作为其获取碳的来源,而仅仅是补充一些生长必需的有机物如维生素、生物素等。兼养类群以渗透营养和腐食营养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寄生方式和共生方式进行兼养生活。无色素体的甲藻以有机物作为碳的唯一来源,仅仅依靠异养方式生存,属于严格异养营养方式,又称有机营养型。它们是甲藻异养营养型的主体,其主要类型有寄生、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由于吞噬营养是甲藻异养的主要类型,因此论述了3种吞噬营养型:吞噬营养方式、捕食茎营养方式和捕食笼营养方式。吞噬营养方式在无甲类和具甲类甲藻中都有存在,主要通过甲藻细胞的纵沟或底部对猎物进行吞噬,也有研究发现吞噬部位为顶孔或片间带。捕食茎营养方式是通过捕食茎刺穿猎物细胞膜并吸食其细胞质来获取营养,在异养甲藻中也较常见。捕食笼营养方式只在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和翼藻属(Diplopsalis)里发现,是甲藻通过鞭毛孔分泌细胞质到胞外形成捕食笼将猎物包裹并进行消化来摄食的。甲藻摄食对象尺寸范围变化较大,小至几微米,大至几百微米。有些甲藻具有摄食选择性,通过感应猎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判断猎物的位置并进行摄食,摄食完成后由于体积的增加经常会发生细胞分裂和蜕鞘。对于甲藻异养的其他形式如拦截摄食营养方式、伪足摄食营养方式、口足摄食营养方式、触手摄食营养方式等只作简单介绍。还就甲藻异养的研究方法、其生态学意义和进化学意义进行简要论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异养营养型 吞噬营养方式 捕食茎营养方式 捕食笼营养方式 有害藻华
下载PDF
低氮异养小球藻对氨氮的去除及其成分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余若黔 刘学铭 +3 位作者 梁世中 陈维民 汪兴良 祝志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1-15,共5页
低氮异养小球藻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可快速去除味精废水中的NH+ 4-N ,单位藻体去除NH+ 4-N比例为 47.5mg·g- 1.小球藻去除的氨氮全部转化为蛋白质、叶绿素等细胞含氮物质 ,在味精废水中培养 1 3h后 ,藻体粗蛋白质由 1 3.8%上升... 低氮异养小球藻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可快速去除味精废水中的NH+ 4-N ,单位藻体去除NH+ 4-N比例为 47.5mg·g- 1.小球藻去除的氨氮全部转化为蛋白质、叶绿素等细胞含氮物质 ,在味精废水中培养 1 3h后 ,藻体粗蛋白质由 1 3.8%上升到 43.5 % ,叶绿素由 6 .1mg·g- 1增加到 2 4.7mg·g-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氨氮 味精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营养方式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特性和细胞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云涛 孔维宝 +2 位作者 葸玉琴 李龙囡 夏春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51,共7页
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合培养3种营养方式对普通小球藻进行了培养,分析了3种培养方式下小球藻的生长曲线、比生长速率和产率、培养基中pH和葡萄糖的变化,测定了藻细胞的光合色素、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及其产率。结果表明:混合营养条件下小球... 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合培养3种营养方式对普通小球藻进行了培养,分析了3种培养方式下小球藻的生长曲线、比生长速率和产率、培养基中pH和葡萄糖的变化,测定了藻细胞的光合色素、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及其产率。结果表明:混合营养条件下小球藻的比生长速率为自养的4.25~4.43倍、异养的0.78~1.00倍,产率为自养的5.79~6.27倍、异养的1.11~1.31倍;混合营养条件下,单位体积小球藻培养液中总叶绿素、蛋白质和油脂的产率分别为3.62 mg/(L·d)、53.41 mg/(L·d)和44.65 mg/(L·d),均高于自养和异养培养。研究认为,混合营养方式更加符合微藻生长的实际环境,是高密度、高含量活性物质培养微藻的理想方式,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自养 异养 混合营养 生长特性 细胞组成
下载PDF
叶绿素缺失和异养生长对蓝藻Synechocystis sp.PCC 6803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晓筠 刘颖 吴庆余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2期58-62,共5页
通过遮黑培养缺失frxC基因的蓝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突变工程株,获得了叶绿素缺失的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及数学计算表明,藻细胞中叶绿素缺失后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相... 通过遮黑培养缺失frxC基因的蓝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突变工程株,获得了叶绿素缺失的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及数学计算表明,藻细胞中叶绿素缺失后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野生株对照组的4倍和6倍。野生株遮黑培养时,细胞进行异养生长,藻胆蛋白含量下降,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光照培养条件下自养生长的野生株细胞的34.5%和253%。另外,缺失apcE基因的突变工程株细胞的藻胆蛋白含量也少于对照野生株,表明apcE基因的编码蛋白LCM与藻胆蛋白的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胆蛋白 叶绿素缺失 异养生长 吸收光谱 蓝藻
下载PDF
小球藻自养、异养和混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素玲 孟佑婷 +2 位作者 刘桂君 王平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748-7749,7863,共3页
[目的]为小球藻的高密度培养及开发高附加值代谢产物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从细胞生长、营养物质吸收、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研究小球藻自养、异养和混养特性。[结果]在异养和混养条件下小球藻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大生物量分别是自养时... [目的]为小球藻的高密度培养及开发高附加值代谢产物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从细胞生长、营养物质吸收、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研究小球藻自养、异养和混养特性。[结果]在异养和混养条件下小球藻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大生物量分别是自养时的3.2、4.0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生长状态相对应;在不同营养方式下细胞组分存在差别,在异养和混养条件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但总脂含量增加;与自养相比,异养和混养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激发能在2个光合系统间的分配比PSII/PSI降低。[结论]混合培养在高密度高油脂含率小球藻培养方面具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自养 异养 混养 葡萄糖
下载PDF
小球藻RubisCO的纯化及其在异养向自养转变过程中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大兵 李立人 +1 位作者 缪有刚 吴庆余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4年第4期346-352,共7页
经硫酸铵分部沉淀、SephacrylS-300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纯化了小球藻RubisCO,得率为15%,比活力达1.232μmolCO2ms-1min-1,分子量是500kD,它和菠菜叶片RubisCO在分子... 经硫酸铵分部沉淀、SephacrylS-300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纯化了小球藻RubisCO,得率为15%,比活力达1.232μmolCO2ms-1min-1,分子量是500kD,它和菠菜叶片RubisCO在分子量、亚基组成和免疫特性等方面相似,反映RubisCO在高等和低等植物中有较高的同源性。自养小球藻RubisCO占细胞可溶性蛋白质的24%。而异养转变后的小球藻细胞内不含RubisCO。异养小球藻向自养生长转变过程中,20h后细胞内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24h时细胞内出现RubisCO,24h后大量增加,至41h时含量达最高峰;标志着小球藻细胞光合作用能力的恢复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自养 二磷酸核酮糖 羧化酶 加氧酶 提纯
下载PDF
自养与异养小球藻脂溶性化合物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庆余 盛国英 傅家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11期849-858,共10页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获绿色自养小球藻与乳黄色异养小球藻细胞。异养藻细胞脂溶性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72%,是自养藻的4倍多。两类细胞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自养藻以正十七烷占绝对优势;异养藻富含长链正烷烃,以正二...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获绿色自养小球藻与乳黄色异养小球藻细胞。异养藻细胞脂溶性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72%,是自养藻的4倍多。两类细胞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自养藻以正十七烷占绝对优势;异养藻富含长链正烷烃,以正二十五烷烃占优势。两类细胞脂溶性色素化合物和苯洗脱组分化合物以及C、H、O、N14种有机元素相对含量也差异显著。对比实验结果对于异养小球藻的代谢研究和油脂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脂溶性化合物 自养 异养
下载PDF
Fe^(3+)对小球藻的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远 刘文彬 +3 位作者 周铁柱 谢通慧 梁斌 张永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1-186,共6页
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日益减少,生物柴油因其环保可再生性成为优质的石化柴油替代品。利用小球藻生产生物柴油速度快、油脂含量高,受到了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提高小球藻生产生物柴油效率,分别探究了Fe3+的浓度及添加时间对自养和异养小球藻... 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日益减少,生物柴油因其环保可再生性成为优质的石化柴油替代品。利用小球藻生产生物柴油速度快、油脂含量高,受到了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提高小球藻生产生物柴油效率,分别探究了Fe3+的浓度及添加时间对自养和异养小球藻生长及产油的影响,获得最优Fe3+培养条件为:自养小球藻延滞期添加10-3 g/L Fe3+,生物量及油脂含量达2.80 g/L及30.90%;异养小球藻指数期添加10-5 g/L Fe3+,生物量及油脂含量达3.30 g/L及29.05%。经脂肪酸分析,以上条件获得的微藻油脂均可作为生物柴油生产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FE3+ 自养 异养 生长 油脂
下载PDF
杜氏盐藻异养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异养转化株的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涛 刘红涛 +1 位作者 吕鹏举 薛乐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分别构建杜氏盐藻诱导型和组成型异养表达载体,筛选并初步鉴定异养转化藻株。通过RT-PCR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并鉴定人红细胞葡萄糖转运基因(Glut1),构建以诱导型双拷贝碳酸酐酶启动子(DCA)驱动Glut1表达的中间载体,然后与筛选标记Bar盒... 分别构建杜氏盐藻诱导型和组成型异养表达载体,筛选并初步鉴定异养转化藻株。通过RT-PCR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并鉴定人红细胞葡萄糖转运基因(Glut1),构建以诱导型双拷贝碳酸酐酶启动子(DCA)驱动Glut1表达的中间载体,然后与筛选标记Bar盒连接形成盐藻诱导型异养表达载体pMDDGN-Bar。此外,将pU?GUS(简称G5)质粒的GUS基因去除,回收大片段载体后与Glut1基因连接,构建以组成型启动子ubiquitin驱动的组成型异养表达载体G5Glut1-Bar。通过电击转化法转化盐藻,使Glut1得到表达,筛选具有草丁膦(PPT)抗性的表达Glut1的盐藻转化株。提取转化株总RNA,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整合。克隆获得了1479bp的Glut1序列,编码493个氨基酸。电泳检测各酶切结果表明Glut1、DCA、Nos和Bar盒已依次连接到相应的载体上,说明异养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PPT筛选数周后,转化藻株生长良好,而对照野生藻株全部死亡。电泳检测RT-PCR产物表明两株转化株在相应位置(约250bp处)出现了较为特异的扩增条带,Blast同源性分析显示序列与人Glut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诱导型和组成型启动子驱动的盐藻异养表达载体构建成功,Glut1基因确已整合到盐藻的基因组中,构建的表达载体可用于盐藻中Glut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表达载体 异养 葡萄糖转运基因
原文传递
小球藻适宜碳源及营养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海亚 马玉龙 +1 位作者 石勋祥 马丽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030-6033,共4页
筛选小球藻(Chlorella sp.)的适宜碳源,比较研究小球藻在不同营养方式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能显著促进小球藻生长,且小球藻可利用葡萄糖在化能异养、光激活异养、光异养及兼养条件下均可生长,其比生长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兼养... 筛选小球藻(Chlorella sp.)的适宜碳源,比较研究小球藻在不同营养方式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能显著促进小球藻生长,且小球藻可利用葡萄糖在化能异养、光激活异养、光异养及兼养条件下均可生长,其比生长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兼养、光异养、光激活异养、化能异养及光合自养。兼养培养比生长速率接近于光合自养和光异养培养下的比生长速率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Chlorella SP ) 微藻 适宜碳源 异养 兼养
下载PDF
Effects of Nutritional Factors on the Growth and Heterotrophic Eicosapentaenoic Acid Production of Diatom Nitzschia laevis 被引量:3
13
作者 CAO Xiaohong LI Songyao WANG Chunling LU Meif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8年第3期333-338,共6页
The effects of several nutritional factors on the growth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production of diatom Nitzschia laevis were studied. 4LDM (quadrupled concentration of the nutrient salt) was the optimal con... The effects of several nutritional factors on the growth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production of diatom Nitzschia laevis were studied. 4LDM (quadrupled concentration of the nutrient salt) was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 salt for the growth and EPA production ofN. laevis. The growth ofN. laevis was inhibited when the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either lower than 10gL^-1 or higher than 15 gL^-1. Both sodium nitrate and urea were good nitrogen sources for the growth and EPA production, while ammonium chloride seriously decreased the dry cell weight (DW) and the EPA content. Silicate seriously influenced the growth of N. laevis. The maximum DW of 2.34 gL^-1 was obtained in the presence of 150 mgL^-1 Na2SiO3· 9H2O. The EPA content remained almost the same when the silicate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150mgL^-1; however, higher silicate concentrations resulted in a steady decrease of EPA content. Low medium salinity (≤29) did not seem to influence the DW of N. laevis, and high salinity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DW. The highest EPA content (4.08%) and yield (110mgL^-1) were observed at the salinity of 36 and 29, respectively. Key word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eicosapentaenoic acid; microalga; Nitzschia laevis; heterotr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eicosapentaenoic acid MICROALGA Nitzschia laevis heterotrophy
下载PDF
异养产油单针藻的生长、代谢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琳 邓涛 +3 位作者 徐军伟 赵鹏 李涛 余旭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7-1381,共5页
单针藻是制备生物柴油较好的原料。以产油单针藻为对象,研究了单针藻在异养培养中生长、代谢的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能够较好拟合藻细胞的生长与培养时间的关系。建立了微藻细胞对硝酸盐、磷酸盐的代谢模型,得... 单针藻是制备生物柴油较好的原料。以产油单针藻为对象,研究了单针藻在异养培养中生长、代谢的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能够较好拟合藻细胞的生长与培养时间的关系。建立了微藻细胞对硝酸盐、磷酸盐的代谢模型,得出藻细胞生物量对硝酸盐、磷酸盐的得率系数分别为5.319 g/g、500 g/g。生长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分析表明,延长藻细胞的培养稳定期可增加C18∶1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油微藻 单针藻 异养 动力学 脂肪酸
下载PDF
Effects of Sodium Nitrate and Sodium Acetate Concentrations on the Growth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Brachiomonas submarina
15
作者 YANG Xiuxia ZENG Xiaoqi +1 位作者 JI Yupeng LIU Q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One isolate of Brachiomonas submarina was tested for its ability to grow heterotrophicly on 5 different organic compounds. Sodium acetate and glucose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supporting the growth. Sodium acetate... One isolate of Brachiomonas submarina was tested for its ability to grow heterotrophicly on 5 different organic compounds. Sodium acetate and glucose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supporting the growth. Sodium acetate was chosen as the organic nutrient to test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lutions on the growth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Brachiomonas submarina. The best growth rates were achieved at 3 mmol L -1 CH 3COONa and 0.88 mmol L -1 NaNO 3 in heterotrophic condition, and 4 mmol L -1 CH 3COONa and 3.52 mmol L -1 NaNO 3 in mixotrophic condi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atty acid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 The tot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P.U.F.As) varied from 55.79% to 67.72% in heteritrophic growth and from 52.39% to 65.55% in mixotrophic growth. It is concluded that CH 3COONa and NaNO 3 at 3 mmol L -1 and 3.52 mmol L -1 should respectively be us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and fatty acid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iomonas submarina heterotrophy MIXOTROPHY GROWTH fatty acid
下载PDF
异养厌氧生物工艺同步脱氮除硫试验研究
16
作者 周建华 司秀荣 +1 位作者 吴小芳 丁玎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恒温水浴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中接种普通厌氧污泥,投加人工配制的含硫含氮有机废水,进行异养厌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硫的连续试验研究,进水氨氮和硫酸根浓度分别为200mg/L和686mg/L。经过近100天的培养驯化后,反应器内出现了氨氮和硫酸... 在恒温水浴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中接种普通厌氧污泥,投加人工配制的含硫含氮有机废水,进行异养厌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硫的连续试验研究,进水氨氮和硫酸根浓度分别为200mg/L和686mg/L。经过近100天的培养驯化后,反应器内出现了氨氮和硫酸根同步去除的现象,氨氮平均去除率为14.2%,硫酸根为61.7%。以连续流反应器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进行批式试验,结果表明:改变进水的COD、氨氮和硫酸根浓度以及HRT,均能实现氨氮和硫酸根的同步去除,但其并未成为反应器内的主导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硫 异养 厌氧 生物技术 批式实验
原文传递
异养-电极-生物膜联合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范彬 曲久辉 +1 位作者 雷鹏举 李大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提出了异养 电极 生物膜联合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工艺 ,该反应器以异养反硝化为主 ,通过电化学段脱除异养段后水中残留的甲醇或硝酸盐、亚硝酸盐氮 .进水中碳氮比 (质量比 )从 2 2— 2 9,都可保证出水中既无亚硝酸盐积累现... 提出了异养 电极 生物膜联合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工艺 ,该反应器以异养反硝化为主 ,通过电化学段脱除异养段后水中残留的甲醇或硝酸盐、亚硝酸盐氮 .进水中碳氮比 (质量比 )从 2 2— 2 9,都可保证出水中既无亚硝酸盐积累现象 ,也无残留的甲醇 ,但甲醇略为过量时可提高反应器的处理能力 .2 4℃时处理硝酸盐氮浓度 40mg L的进水 ,反应器最大脱硝负荷为 47g (m3 ·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脱硝 异养-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硝酸盐
下载PDF
小球藻与2株藻际异养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文礼 肖慧 +3 位作者 王悠 刘素 翟红昌 唐学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3-647,共5页
探讨了2株海洋细菌Z-QD08、Z-QS01与小球藻的相互作用关系.Z-QS01抑制小球藻的生长,低密度Z-QD08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达到107cells/mL时小球藻受到抑制,Z-QS01优势组对生长初期的小球藻有抑制作用.Z-QD08优势组和等量混合组则促进小球藻... 探讨了2株海洋细菌Z-QD08、Z-QS01与小球藻的相互作用关系.Z-QS01抑制小球藻的生长,低密度Z-QD08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达到107cells/mL时小球藻受到抑制,Z-QS01优势组对生长初期的小球藻有抑制作用.Z-QD08优势组和等量混合组则促进小球藻的生长,生长后期均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且Z-QD08占优势.对数期的小球藻抑制Z-QS01的生长(p<0.05),对Z-QD08有促进作用;混合培养体系中小球藻选择性抑制Z-QS01.实验结果可为生态调控防病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藻际 异养细菌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藻类混养生长机能与水华爆发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峰峰 何圣兵 +3 位作者 戴鼎立 王虹 陈雪初 李玫芳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4-8,15,共6页
该文讨论了藻类混养生长与水华爆发的潜在关系。通过综述混养生长能力在扩大培养某些有益藻类方面的实践情况,指出此种机能与水华爆发的关系研究受到忽视;同时介绍了目前有机碳源与藻类生长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外源有机碳在不同理化和... 该文讨论了藻类混养生长与水华爆发的潜在关系。通过综述混养生长能力在扩大培养某些有益藻类方面的实践情况,指出此种机能与水华爆发的关系研究受到忽视;同时介绍了目前有机碳源与藻类生长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外源有机碳在不同理化和营养条件下对藻类生长产生不同影响的可能性,深化此方面的研究对完善认识水华爆发机理以及控制水华爆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营养 异养营养 水华 关系
下载PDF
碳源、氮源对异养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力 贺赐安 +1 位作者 赵鹏 余旭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4,共6页
研究了碳源与氮源对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异养培养的影响。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类型、浓度梯度碳源和氮源,比较分析微藻生物量、油脂积累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硝酸钠为氮源,微藻细胞积累的... 研究了碳源与氮源对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异养培养的影响。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类型、浓度梯度碳源和氮源,比较分析微藻生物量、油脂积累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硝酸钠为氮源,微藻细胞积累的油脂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制备原料。硝酸钠浓度分别为1.00、3.00和5.00 g/L时,对油脂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葡萄糖浓度为10.00 g/L,硝酸钠为氮源油脂产量达到实验最高值0.84 g/L,其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由C16∶0和C18∶1等短链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度值(DU)为61.98,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氮源 单针藻 异养 油脂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