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田秀花 王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一对一"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一台机器一名献血者;"一对多"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多台机器多名献血者)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一对一"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一台机器一名献血者;"一对多"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多台机器多名献血者)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和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接待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72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一对多"护理模式),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小板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一对一"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态发生忧虑、紧张、恐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对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及血液质量,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及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对一”护理模式 “一对多”护理模式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心理状态 献血反应
下载PDF
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柯蓉蓉 许颖莹 +3 位作者 郑晓晓 谢桂芸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二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因素中,1个月内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未捐献者的5.569倍(OR 95%CI:4.748~6.533,P<0.05),45~60岁年龄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18~24岁年龄组的1.857倍(OR 95%CI:1.413~2.441,P<0.05);初次捐献2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初次捐献1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1.695倍(OR 95%CI:1.486~1.933,P<0.05)。结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否成为定期献血者与其是否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年龄和初次捐献治疗量均有关,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其转化为定期献血者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 机采血小板 再次献血 LOGISTIC回归 定期献血者
下载PDF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6
3
作者 龙雪芳 卢丽霞 +1 位作者 骆小青 郭演媚 《哈尔滨医药》 2016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献血者组内比较,护理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献血者组间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献血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增加献血者的热情,可以在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心理疏导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燕銮 江顺琴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4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血站2019年7—12月进行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设为研究组;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平均献血26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血站2019年7—12月进行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设为研究组;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平均献血26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疏导,对比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评分、SAS评分、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SAS评分(34.68±3.56)分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45.67±3.11)分(t=56.947,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95.17±3.11)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1.85±4.22)分(t=62.239,P<0.05);研究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83%)与对照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8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其采取心理疏导,能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焦虑情况,提升献血者对于护士的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献血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疏导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