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蛋白水解力的测定及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吕加平 骆承庠 刘凤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74,共7页
试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对8种乳酸菌共计37株菌在适宜温度下发酵脱脂复原乳(NFS:11%)产生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嗜热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蛋白水解力较高,其游离氨基酸含... 试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对8种乳酸菌共计37株菌在适宜温度下发酵脱脂复原乳(NFS:11%)产生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嗜热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蛋白水解力较高,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303.87mgL-1(147.85~466.59mgL-1)而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的蛋白水解力较低,一般为50mgL-1左右,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LB-1,3-1及瑞士乳杆菌LH的蛋白水解力最高,适宜于制作干酪。蛋白水解力随着发酵酸度及菌体生物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乳球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变化不大。另外,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1与嗜热链球菌ST-1发酵乳样的氨基酸分析表明,天冬门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等是嗜热链球菌生长需要的氨基酸,均可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分解乳蛋白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蛋白水解力 游离氨基酸 测定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乳的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吕兵 张国农 杨瑞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9,共3页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确定其发酵乳的合适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1%脱脂乳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7%的啤酒能显著提高嗜酸乳杆菌的产酸速率及活菌总数。该菌株耐盐和耐胆酸盐能力分别达到6 0%和1.5%,同化胆...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确定其发酵乳的合适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1%脱脂乳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7%的啤酒能显著提高嗜酸乳杆菌的产酸速率及活菌总数。该菌株耐盐和耐胆酸盐能力分别达到6 0%和1.5%,同化胆固醇达80%,证明是一株性能优良的益生菌株。在此基础上确定嗜酸乳杆菌发酵乳的加工工艺:①采用乳糖部分水解的牛乳(水解率40%)为原料,接种质量分数为3%的嗜酸乳杆菌;②采用混合菌种(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3%+0.5%+0.5%)为发酵剂,按常规酸乳工艺生产。产品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达到109mL-1以上,5d后其活菌数仍有6×108mL-1,且产品口风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加工工艺 发酵乳
下载PDF
发酵乳中丁二酮和乙醛含量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妍 邢慧敏 +1 位作者 邵亚东 张和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7-159,共3页
采用三氯乙酸(TCA)处理样本后再分别用邻苯二胺比色法和碘滴定法测定发酵乳中丁二酮和乙醛的含量,操作简捷,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能够为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酵乳 丁二酮 乙醛
下载PDF
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对酸奶风味、质地及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壮 王记成 +4 位作者 闫丽雅 张轩 刘小鸣 陈卫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将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b.casei Zhang)以1.0×107g-1的添加量与商业酸奶发酵剂YC-X11共同接种进行发酵乳制备。发酵结束(pH=4.5)于4℃冷藏24h后,分别测定发酵乳样品的酸度、黏度、脱水收缩性、挥发性风味物质、L.delb... 将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b.casei Zhang)以1.0×107g-1的添加量与商业酸奶发酵剂YC-X11共同接种进行发酵乳制备。发酵结束(pH=4.5)于4℃冷藏24h后,分别测定发酵乳样品的酸度、黏度、脱水收缩性、挥发性风味物质、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S.thermophilus和Lb.casei Zhang活菌数及对其进行感官鉴评。结果表明,Lb.caseiZhang对发酵乳样品的酸度、黏度、脱水收缩性、S.thermophilus活菌数无影响(P>0.05),可促进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生长(P<0.05),并使酸奶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的质量分数提高17.1%,从而总体上提高发酵乳的感官品质。同时Lb.casei Zhang在发酵乳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而益生菌Lb.casei Zhang与商业酸奶发酵剂YC-X11复配进行发酵乳生产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Lb.casei ZHANG 商业发酵剂YC—X11 发酵乳 发酵特性
下载PDF
发酵乳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丹彤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7-292,共6页
风味是评估酸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可生成多种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酸类、酯类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对发酵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发酵乳中的一些主要风味化合物及其性质,以及在风味... 风味是评估酸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可生成多种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酸类、酯类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对发酵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发酵乳中的一些主要风味化合物及其性质,以及在风味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风味化合物 发酵乳
原文传递
SDE-GC-MS法测定发酵乳中风味物质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伟君 李延华 +2 位作者 张兰威 马薇 于俊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2-334,共3页
为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香特性,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技术(SDE-GC-MS)测定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嗜热链球菌发酵乳中共鉴定出13种相关风味成分:酯类5种、醇类1种、酸类4种、醛类1种、酮类2种,其中主要风味物质2,3-丁... 为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香特性,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技术(SDE-GC-MS)测定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嗜热链球菌发酵乳中共鉴定出13种相关风味成分:酯类5种、醇类1种、酸类4种、醛类1种、酮类2种,其中主要风味物质2,3-丁二酮和2,3-戊二酮含量分别为0.241μg/ml和0.22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机 发酵乳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发酵乳─最新研究动向 被引量:18
7
作者 顾瑞霞 王亚威 骆承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45,共2页
有关发酵乳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健康特性的研究。在对近10年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发酵乳的种类,益生菌,乳酸菌的培养、代谢特性、遗传和生物技术,发酵剂的制作,健康特性研究及乳酸菌的安全性等。
关键词 发酵乳 乳酸菌 发酵剂 酸奶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中国益生乳酸菌及益生发酵乳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和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就益生乳酸菌相关领域国际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益生乳酸菌及发酵乳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益生乳酸菌 发酵乳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滑菇多糖对发酵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海平 周登云 +4 位作者 付荷蓉 罗慧 石靖怡 林芃 李晓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8-194,共7页
滑菇富含功能性多糖,通过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制备滑菇多糖,并添加到牛奶中,经乳酸菌发酵制成滑菇多糖酸奶。文中测定和分析了滑菇多糖添加量对酸奶活菌数、酸度、黏度、稳定性、质构以及感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滑菇多糖酸奶... 滑菇富含功能性多糖,通过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制备滑菇多糖,并添加到牛奶中,经乳酸菌发酵制成滑菇多糖酸奶。文中测定和分析了滑菇多糖添加量对酸奶活菌数、酸度、黏度、稳定性、质构以及感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滑菇多糖酸奶相比,质量分数1.2%、1.6%和2.4%的3种滑菇多糖添加水平分别提高酸奶活菌数lg值的20.0%、26.2%和32.4%;黏度分别提高42.0%、54.9%和76.8%;乳清析出率分别减少99.5%、100%和100%;持水力分别增加了37.5%、68.3%和78.2%。3种添加水平滑菇多糖在提高酸奶活菌数、稳定pH值、稳定性和感官评价方面都显著优于添加0.12%明胶的酸奶和添加0.04%果胶的酸奶;1.6%滑菇多糖添加水平的酸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滑菇多糖可作为一种天然稳定剂和功能性添加剂改善酸奶品质,延长酸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菇多糖 发酵奶 品质 质构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发酵乳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银花 刘德玲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3期299-300,共2页
发酵乳,它是以乳或乳制品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乳酸菌发酵后而制成。这种乳制品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外,还由于乳酸菌的作用,使乳中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乳糖变为乳酸,起到抑制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 发酵乳,它是以乳或乳制品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乳酸菌发酵后而制成。这种乳制品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外,还由于乳酸菌的作用,使乳中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乳糖变为乳酸,起到抑制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进人体消化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乳酸菌 营养 保健
下载PDF
乙醛、丁二酮对发酵乳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红叶 李丽华 +2 位作者 陆淳 康志远 朱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34,共3页
概述了发酵乳的风味组成,重点介绍了乙醛、丁二酮对发酵乳风味的影响,以及发酵乳中乙醛、丁二酮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发酵乳 风味 乙醛 丁二酮
下载PDF
发酵乳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松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49,共4页
综述了发酵乳在科学、枝术和市场方面最新进展。介绍了在分子水平和菌株水平的乳酸菌和益生菌的菌种鉴定、乳酸菌和新益生菌株的安全性、乳酸菌胞外多糖、减少发酵乳生产过程中黏度降低的因素,以及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功能保健作用。根据... 综述了发酵乳在科学、枝术和市场方面最新进展。介绍了在分子水平和菌株水平的乳酸菌和益生菌的菌种鉴定、乳酸菌和新益生菌株的安全性、乳酸菌胞外多糖、减少发酵乳生产过程中黏度降低的因素,以及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功能保健作用。根据近年来消费者对酸奶的温和味道、香气和质地更高的要求,叙述了酸奶和其他发酵乳新产品开发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乳酸菌 益生菌 菌种鉴定 安全性 保健作用 酸奶 产品开发
下载PDF
山楂叶多糖对发酵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岩岩 赵圣明 +6 位作者 李帅 康壮丽 王正荣 朱明明 赵璐 马汉军 何鸿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山楂叶多糖添加于发酵乳中,研究山楂叶多糖对发酵乳益生菌活菌数、持水力、酸度、色泽、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抗氧化活性和感官特性等品质的影响。采用质构仪、流变仪、色差计等对发酵乳的品质特性进行研究,以1,1-二...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山楂叶多糖添加于发酵乳中,研究山楂叶多糖对发酵乳益生菌活菌数、持水力、酸度、色泽、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抗氧化活性和感官特性等品质的影响。采用质构仪、流变仪、色差计等对发酵乳的品质特性进行研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水杨酸法和Fe3+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楂叶多糖可促进益生乳酸菌的生长及发酵产酸,当山楂叶多糖添加量为0.12%时,发酵乳的持水力最高,为60.24%;当山楂叶多糖添加量为0.16%时,发酵乳的硬度、黏性、咀嚼性最高;添加山楂叶多糖后,发酵乳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最高分别达到80.7%、81.6%和0.56,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适量添加山楂叶多糖可以有效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可为山楂叶多糖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多糖 发酵乳 品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3种发酵乳制品流变性质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松松 陈庆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7-11,共5页
用流变仪分析评价发酵乳制品的流变学特性。分别测定以牛乳和豆乳以及二者的混合乳为原料制备的3种发酵乳制品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3种发酵乳制品均是正触变性流体,其滞后环面积之比为1:0.56:0.69。黏丝性指数之比为1:0.63:0.91;恒... 用流变仪分析评价发酵乳制品的流变学特性。分别测定以牛乳和豆乳以及二者的混合乳为原料制备的3种发酵乳制品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3种发酵乳制品均是正触变性流体,其滞后环面积之比为1:0.56:0.69。黏丝性指数之比为1:0.63:0.91;恒温恒速下表观黏度初始值之比分别为1:0.99:1.28,发酵豆乳表观黏度下降速率最慢;应变扫描中发现3种发酵乳制品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发酵豆乳、发酵混合乳和发酵牛乳;在温度扫描中发现发酵豆乳耐温度变化的能力最强,发酵混合乳的表观黏度值最高。通过比较三者的流变学特性说明发酵牛乳的稳定性较差,发酵豆乳的表观黏度值较低,但其稳定性较好。发酵混合乳不仅表观黏度值较高,而且其稳定性也高于发酵牛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流变学 触变性 表观黏度
下载PDF
应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南疆传统酸奶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玛依乐.艾海提 西热娜依.阿布力克木 努尔古丽.热合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6-131,共6页
采用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技术和传统培养法对3份阿图什和1份乌什传统发酵酸奶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份样品在3种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即从MRS、YGC及Lee氏培养基上得到的质量控制后细菌有效序列为20 669条,... 采用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技术和传统培养法对3份阿图什和1份乌什传统发酵酸奶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份样品在3种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即从MRS、YGC及Lee氏培养基上得到的质量控制后细菌有效序列为20 669条,真菌质量控制后有效序列为293 677条。在细菌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各样品中占优势细菌门,丰富度最高,其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于厚壁菌门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其中占优势细菌属。在真菌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占优势真菌门,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属于子囊菌门的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占优势真菌属。本研究结果为新疆传统发酵酸奶微生物资源开发、应用提供了微生物多样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酸奶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西藏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微生物数量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芝兰 杨吉霞 +3 位作者 李梦寒 李晓卫 南志强 巩文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40-145,共6页
以西藏7个地区56份牧民家庭制作的发酵牛乳为原料采用稀释倾注法分析发酵微生物数量,通过菌种选择分离,采用传统分类与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的方法分析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56份发酵乳中乳酸菌数平均数量为(6.38±... 以西藏7个地区56份牧民家庭制作的发酵牛乳为原料采用稀释倾注法分析发酵微生物数量,通过菌种选择分离,采用传统分类与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的方法分析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56份发酵乳中乳酸菌数平均数量为(6.38±1.54)(lg(CFU/mL)),酵母菌平均数量为(5.27±1.63)(lg(CFU/mL))。共获得110株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96株、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10株、乳球菌属(Lactococcus)2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株、片球菌属(Pediococcus)1株;96株乳酸杆菌中Lactobacillus casei48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18株、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9株、Lactobacillus fermentum7株、L.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5株、Lactobacillus breris4株、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2株、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3株,其中Lactobacillus casei占分离株的43.64%,是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发酵牛乳 乳酸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发酵乳风味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昕萌 袁惠萍 赵钜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11-6117,共7页
发酵乳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等保健功能功效,此外因其具有独特的发酵风味及组织状态,深受消费者欢迎。发酵乳风味是评估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乳... 发酵乳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等保健功能功效,此外因其具有独特的发酵风味及组织状态,深受消费者欢迎。发酵乳风味是评估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生成多种风味化合物,其中主要包括酸类、酮类、酯类和醛类,这些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会影响发酵乳的品质。本文主要概述了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形成机理,同时对发酵乳关键风味化合物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发酵乳风味及其品质提高、新产品开发及关键技术工艺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风味物质 分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评价乳酸乳球菌对发酵乳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任敏 多拉娜 +4 位作者 王帅 李敏 杨成聪 孙志宏 孙天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特性的乳酸乳球菌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191株乳酸乳球菌所制备的发酵乳进行风味与滋味品质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具有不同产酸和蛋白水解特性的乳酸乳球菌所制备...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特性的乳酸乳球菌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191株乳酸乳球菌所制备的发酵乳进行风味与滋味品质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具有不同产酸和蛋白水解特性的乳酸乳球菌所制备的发酵乳风味特征呈分离趋势。Mann-Whitney分析结果表明,慢速产酸组的发酵乳芳香成分显著低于中速及快速产酸组,而甲烷、乙醇、有机硫化物则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在滋味方面,慢速产酸组发酵乳的鲜味强烈,而中速和快速产酸组酸味更强烈(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的产酸速率与蛋白水解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产酸速率快、蛋白水解能力弱的乳酸乳球菌可赋予发酵乳更多的芳香成分以及更强烈的酸味,而产酸慢、蛋白水解能力强的菌株使得发酵乳具有更多的甲烷、乙醇、有机硫化物成分以及较强的鲜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发酵乳 电子鼻 电子舌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菊粉和低聚果糖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何君 韩育梅 +4 位作者 刘敏 李艳 邬婷 郑岩 王雅楠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123,共8页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高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菊粉和低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低聚果糖对含双歧杆菌BB-12发酵乳品质的影响。基于扩散波光谱学理论(DWS)分析了这两种菊粉型果聚糖发酵乳发酵期微观黏度因子的变化,并测定发酵时间以及贮藏期发...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高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菊粉和低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低聚果糖对含双歧杆菌BB-12发酵乳品质的影响。基于扩散波光谱学理论(DWS)分析了这两种菊粉型果聚糖发酵乳发酵期微观黏度因子的变化,并测定发酵时间以及贮藏期发酵乳黏度、乳清析出率、滴定酸度、活菌总数与双歧杆菌活菌数。结果表明,菊粉与低聚果糖影响发酵乳的凝胶过程,延长发酵时间,而在贮藏期可减缓活菌数的降低,增加黏度,降低酸度与乳清析出率,从而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其中菊粉的作用效果优于低聚果糖。分析表明,菊粉与低聚果糖对发酵乳的影响方式不同,未来可结合微生物代谢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 低聚果糖 发酵乳 品质
下载PDF
牛蒡多糖对发酵乳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宁宁 王正荣 +7 位作者 孙春晓 赵圣明 姜丽丽 赵春风 赵岩岩 康壮丽 朱明明 何鸿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103,共7页
以牛蒡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发酵乳发酵后的持水力、乳酸菌活菌数、滴定酸度、pH值、色泽、存储模量和损失模量、质构、抗氧化性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研究牛蒡多糖对发酵乳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蒡多糖可促进乳酸菌产酸及... 以牛蒡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发酵乳发酵后的持水力、乳酸菌活菌数、滴定酸度、pH值、色泽、存储模量和损失模量、质构、抗氧化性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研究牛蒡多糖对发酵乳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蒡多糖可促进乳酸菌产酸及乳酸菌增殖,当牛蒡多糖质量浓度为1.5 g/L时,发酵乳的持水力最高,可达78.30%,比未添加组高出10.47%;添加牛蒡多糖后,发酵乳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最高分别达到97.23%、97.88%和0.58(OD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5);牛蒡多糖对发酵乳的流变特性的影响不明显,保留了发酵乳原有的口感;该研究为开发牛蒡多糖功能性发酵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多糖 发酵乳 品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