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场景下虚假信息的法律风险与对策 被引量:48
1
作者 舒洪水 彭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29,共6页
ChatGPT作为一种运用于生成文本响应的语言模型,具有依赖大数据、强算法、大算力等技术特性,已成为现象级人工智能应用产品,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与其技术特性相关,ChatGPT与虚假信息存在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其生成的虚假... ChatGPT作为一种运用于生成文本响应的语言模型,具有依赖大数据、强算法、大算力等技术特性,已成为现象级人工智能应用产品,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与其技术特性相关,ChatGPT与虚假信息存在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其生成的虚假信息数据体量大、传播速度快,对我国网络安全、网络监管、司法处置等产生风险。为有效应对ChatGPT场景下虚假信息可能触发的法律风险,要加强数字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强化平台治理、加快构建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健全完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虚假信息 法律风险 对策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角下的在线社交网络虚假信息检测、传播与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志勇 荆军昌 +1 位作者 李斐 赵长伟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61-2282,共22页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s,OSNs)虚假信息的自动化检测、传播和控制,受到了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人员的广泛关注.虚假信息检测主要从信息内容和社交上下文辅助信息等方面展开研究,虚假...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s,OSNs)虚假信息的自动化检测、传播和控制,受到了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人员的广泛关注.虚假信息检测主要从信息内容和社交上下文辅助信息等方面展开研究,虚假信息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早期复杂网络和小世界网络中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直到近三年来关于社交自然人和社交机器人的混合型、交互式传播模式研究,虚假信息传播控制主要从传播的节点控制和访问控制/使用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本文分别从社交客体(虚假信息)和社交主体(社交自然人和社交机器人)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虚假信息检测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虚假信息检测特征和方法.其次,围绕社交自然人和社交机器人的检测方法和传播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阐述两类社交主体传播虚假信息的一般规律.然后,对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给出了虚假信息传播的节点控制和使用控制模型,总结了相关数据采集、标注方法和常用的公开数据集等.最后,提出了社会情境安全和分析框架,以及针对虚假信息在跨平台传播和控制方面,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社交网络 虚假信息 社交机器人 人工智能 使用控制 社会情境安全
下载PDF
网络用户对虚假社会新闻的态度及行为:基于ELM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巍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132,145,共8页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用户对于虚假社会新闻的态度,以及不同涉入度条件下的信息行为,分析用户对虚假信息的接受条件与信任程度,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梳理用户态度及行为影响因素,以精细...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用户对于虚假社会新闻的态度,以及不同涉入度条件下的信息行为,分析用户对虚假信息的接受条件与信任程度,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梳理用户态度及行为影响因素,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以网络用户相关信息行为数据作为研究数据来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33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结论】用户自身能力和涉入度是影响用户网络虚假社会新闻传播行为的主要因素,能力负向影响用户对社会新闻的信任态度,在用户涉入度较高的情况下信息环境因素与可靠性因素的影响力度有所增幅,信息差异影响较小。【创新/局限】从用户态度和行为的视角探讨虚假信息传播的影响要素,提高了虚假信息治理的精确程度,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ELM模型的应用;样本的分类选择以及精确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模型 虚假信息 信息行为 信息传播 网络谣言
原文传递
美国图书馆参与打击网络虚假信息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蒋金艳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56,62,共6页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虚假信息泛滥成为众多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美国图书馆界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职能,建立循序渐进的信息辨识与分析教育体系,并协同多方力量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进而打击虚假信息。伊利...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虚假信息泛滥成为众多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美国图书馆界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职能,建立循序渐进的信息辨识与分析教育体系,并协同多方力量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进而打击虚假信息。伊利诺伊大学iSchool虚假信息研讨会项目与西雅图湖滨学校图书馆"数字生活"项目是美国图书馆打击虚假信息的成功案例,对国内图书馆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虚假信息 媒介信息素养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一种社交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永刚 蔡飞志 +2 位作者 Eng Keong Lua 胡建斌 陈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31-137,共7页
针对社交网络中日渐泛滥的虚假信息,提出了一种社交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Fidic,针对社交网络中虚假信息传播时途经的用户序列,该方法基于PageRank的思想并结合用户传播虚假信息时的指向关系来对用户进行评级,用户的评级越高表明其... 针对社交网络中日渐泛滥的虚假信息,提出了一种社交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Fidic,针对社交网络中虚假信息传播时途经的用户序列,该方法基于PageRank的思想并结合用户传播虚假信息时的指向关系来对用户进行评级,用户的评级越高表明其在虚假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大.该方法通过控制高评级用户的传播行为从而缩小虚假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最终达到遏制甚至消除虚假信息传播的目的.实验证明该方法既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而且方便可行,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虚假信息 PAGERANK 传播控制
下载PDF
“深度伪造”的刑法治理路径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明鲁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6期40-47,73,共9页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深度伪造技术服务的行为逐渐发展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一环,运用传统共犯理论难以回应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的不法认定问题。对于这种“一对多”的犯罪帮助行为,刑法可以采取独立罪名认定的制裁思路。对于深度伪造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深度合成 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服务提供者
下载PDF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中意见偏差的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梦非 朱庆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201,共9页
近年来,社交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并对网络意见的形成与扩散影响巨大。伴随2016年美国大选、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出现,网络意见偏差引起了学术界、政界的广泛重视。文章首先对意见偏差的... 近年来,社交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并对网络意见的形成与扩散影响巨大。伴随2016年美国大选、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出现,网络意见偏差引起了学术界、政界的广泛重视。文章首先对意见偏差的内涵进行梳理,认为意见偏差是个体或群体的意见看法无法反映事物真实的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从虚假信息、局部极化、偏见倾向、传播控制4个角度对意见偏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结合发展趋势与当前研究不足,文章从人工智能渗透、低可信内容管控、偏差的标准认定,以及意见操控反制4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见偏差 社交网络 虚假信息 社交机器人 传播控制 研究进展 国外
原文传递
AIGC时代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与国家安全及公民权益的维护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建平 党自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8,共17页
随着OpenAI发布的ChatGPT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亿用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类指令来生成满足指令的内容,这一技术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使虚假信... 随着OpenAI发布的ChatGPT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亿用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类指令来生成满足指令的内容,这一技术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使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多样和逼真。AI技术可用于生成虚假的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甚至可以模仿真实人类的语音和行为,致使人们很难辨别究竟是AI生成的内容还是实际存在的真相和观点。倘若AI虚假信息用于造谣、欺诈、社会操纵等目的,将会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尽早完善AI新时代虚假信息的监测处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ChatGPT 深度伪造 虚假信息 国家安全 公民权益
原文传递
假冒伪劣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文革 尹妍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不仅损坏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降低了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并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通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形成原... 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不仅损坏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降低了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并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通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形成原因以及政府规制方面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冒伪劣产品 经济运行秩序 经济学分析 政府规制 信息不对称理论 竞争能力 消费者 国家 社会福利 权益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仿真的微博客虚假信息扩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树义 刁海伦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虚假信息在微博客平台的扩散会比以往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微博客信息甄别的相关研究受限于道德风险等因素,研究者无法采用现实世界的实验方法来验证其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尝试引入基于多主体建模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建立模型,从而在... 虚假信息在微博客平台的扩散会比以往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微博客信息甄别的相关研究受限于道德风险等因素,研究者无法采用现实世界的实验方法来验证其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尝试引入基于多主体建模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建立模型,从而在规避道德风险的基础上,为本领域的研究建立一个符合真实世界场景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客 虚假信息 复杂系统仿真 信息扩散
原文传递
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的刑法治理路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明鲁 《法治社会》 2021年第6期92-101,共10页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却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却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深度伪造技术服务的行为逐渐发展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一环,运用传统共犯理论难以回应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的不法认定问题。对于这种"一对多"的犯罪帮助行为,刑法可以采取以独立罪名认定的制裁思路。对于深度伪造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深度合成 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服务提供者
下载PDF
“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入罪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文娟 马方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4,共11页
"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的法律风险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学习和信息伪造双层次技术结合导致违法信息的算法传播。基于282份网络违法信息传播的裁判文书反映的结果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已普遍将传播数量作为入罪... "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的法律风险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学习和信息伪造双层次技术结合导致违法信息的算法传播。基于282份网络违法信息传播的裁判文书反映的结果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已普遍将传播数量作为入罪标准。随着算法推荐、算法歧视、网络爬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入罪存在诸多司法适用困境。具体而言:单纯"深度伪造"违法信息传播数量并不具有刑法法益侵害性;"深度伪造"传播数量易达至入罪标准,降低入罪门槛;现有技术无法剔除异常传播的数量,计量认定过于宽泛化。为解决"深度伪造"违法信息事实认定方面的司法困扰,本文在规范体系下提出算法传播入罪风险的破解路径。主要包括:"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行为应具有刑法法益侵害的现实性;"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数量关联结果与现实危害后果应具有等价性;"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计量事实的认定应符合相对确凿性,适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传播数量 违法信息 刑事规制
原文传递
美国对华舆论战视角下的“中国误导信息”行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传平 徐鹏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9,177,共7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误导信息成为美国对华舆论战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特征,并进行反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美国官方文件、智库报告和媒体报道,梳理美国以误导信息为武器开展对华舆论战的机制、... [研究目的]近年来,误导信息成为美国对华舆论战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特征,并进行反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美国官方文件、智库报告和媒体报道,梳理美国以误导信息为武器开展对华舆论战的机制、应对方式和影响。[研究结论]美国以误导信息为由发起的对华舆论战,充分调动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美国这一行为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影响力,夸大了误导信息的作用,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导信息 虚假信息 舆论战 中美关系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代金晶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第1期23-27,共5页
信息素养教育是贯穿高校大学生学习就业整个过程的重要支撑,本文尝试分析了后真相时代产生原因和影响,及此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适应后真相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贯穿高校大学生学习就业整个过程的重要支撑,本文尝试分析了后真相时代产生原因和影响,及此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适应后真相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要点及方向,以推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虚假新闻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 事实查证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危机中伪信息扩散中的影响力群体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凯 安实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3-1098,共6页
在公共危机中,识别社会群体的影响力是掌握信息扩散特性进而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的重点。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构建了信息扩散网络中群体影响力和易感性的单因素和二元关系模型。通过问卷的样本估计得出,23~30岁的个... 在公共危机中,识别社会群体的影响力是掌握信息扩散特性进而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的重点。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构建了信息扩散网络中群体影响力和易感性的单因素和二元关系模型。通过问卷的样本估计得出,23~30岁的个体最容易受到31~45岁的个体的影响;异性之间的影响力强于同性之间,且男性的影响力更大;高强度社会关系对于低强度社会关系的影响力要大于同等强度的社会关系;此外,公共媒介信息对于人们采取行动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且影响力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为了控制伪信息的扩散,政府的引导性政策应该借助影响力较强的群体,进而影响其他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伪信息 社会网络 群体效应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和深度学习的全媒体虚假信息检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徐泽 曹三省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0-70,共11页
在当前的全媒体数字信息环境下,虚假文本,包括假新闻、篡改内容和各类虚假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引入了一种创新方法,将区块链技术的强大功能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测虚假文本。该方法构建了一个可信的信息... 在当前的全媒体数字信息环境下,虚假文本,包括假新闻、篡改内容和各类虚假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引入了一种创新方法,将区块链技术的强大功能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测虚假文本。该方法构建了一个可信的信息传播网络,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和透明共享;利用集成的词向量表示来有效地保存内容之间的细粒度关系;采用GRU-CNN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训练,训练结果反馈给集成媒体区块链网络。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在全媒体环境下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内容任务中检测虚假评论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虚假信息 深度学习 信息传播 全媒体
下载PDF
我国网络信息伦理危机及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新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13期88-90,共3页
列举了我国网络信息伦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提出了解决我国信息伦理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信息伦理危机 隐私权 虚假信息 网络游戏
下载PDF
制假打假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翔 《华东经济管理》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企业自身具有制假的内在动因及其社会福利损失,正品生产企业和制假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而展开的竞争及其均衡,并通过效用函数分析了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损失。最后,运用进化博弈方法,...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企业自身具有制假的内在动因及其社会福利损失,正品生产企业和制假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而展开的竞争及其均衡,并通过效用函数分析了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损失。最后,运用进化博弈方法,分析了政府在权衡由制假所得利益和其造成的社会损失之后,可能采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冒伪劣产品 不对称信息 进化博弈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参与虚假新闻治理的价值、类型与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钧玉 孟祥保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11,共9页
[目的/意义]总结高校图书馆参与虚假新闻治理的概况,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延伸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图书馆在虚假新闻治理中的社会价值、实践类型和治理策略。然后,通过网络调查国内外13所大学图书馆虚假新闻Lib... [目的/意义]总结高校图书馆参与虚假新闻治理的概况,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延伸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图书馆在虚假新闻治理中的社会价值、实践类型和治理策略。然后,通过网络调查国内外13所大学图书馆虚假新闻Libguides,从虚假新闻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虚假新闻鉴别方法三个方面归纳大学图书馆参与虚假新闻治理的实践模式。[结果/结论]参与虚假新闻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彰显,可从资源、服务和生态建立三维一体的虚假新闻治理体系,从组织结构、资源服务能力、专业协会、馆员能力四个方面加强虚假新闻治理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新闻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价值 信息素养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视觉特性及形态网屏编码的纸介质信息防伪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立龙 顾泽苍 +1 位作者 方志良 母国光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6-1529,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特性及形态网屏编码的纸介质信息防伪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网屏点阵的数学形态变化,将警告性图案(文字)隐藏在证件的背景底纹中,利用人眼视觉特性和复印机复印特性的差异制作出视觉不可见,但一经复印机复印,即可浮现... 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特性及形态网屏编码的纸介质信息防伪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网屏点阵的数学形态变化,将警告性图案(文字)隐藏在证件的背景底纹中,利用人眼视觉特性和复印机复印特性的差异制作出视觉不可见,但一经复印机复印,即可浮现出隐藏的警告信息。通过设计不同数学形态的网屏点阵编码将证件上的证明信息埋入到背景中,用提取的隐藏信息与证件上的明文信息的比对来验证真伪。通过对多种财务票据、证书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验证正确率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屏 防伪 信息隐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