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锋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58-665,共8页
从"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命名入手,围绕生态文艺学的理论标识、独特内涵、哲学基础与生态美学建构等问题,反问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反思生态文艺学在中国的后续发展之可能性,提出了生态文艺学作为交叉学科,是从生态学的宏观视野出... 从"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命名入手,围绕生态文艺学的理论标识、独特内涵、哲学基础与生态美学建构等问题,反问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反思生态文艺学在中国的后续发展之可能性,提出了生态文艺学作为交叉学科,是从生态学的宏观视野出发的研究文艺与宇宙生态系统关系的学科,又从生态的角度看文学批评,反思表现论,借鉴摹仿论,强调生态高于审美,审美服从生态,生态与审美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创造"以物观物"状态的美学实践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艺学 表现论 摹仿论 交感诗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走向生态美育——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23
2
作者 祁海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4,共5页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美育 生态审美观
下载PDF
“生态文明美学”初论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望衡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9,61,共10页
本文论述如下四个问题:一、"生态美学"概念不能成立:美学按其本质,它是文明的产物,审美的实质是人对自身的肯定。而生态就其本质是与文明对立的。生态只有在肯定人,肯定文明时才可能是美的。按美在文明论,生态美是不成立的,... 本文论述如下四个问题:一、"生态美学"概念不能成立:美学按其本质,它是文明的产物,审美的实质是人对自身的肯定。而生态就其本质是与文明对立的。生态只有在肯定人,肯定文明时才可能是美的。按美在文明论,生态美是不成立的,存立的只有生态文明美。二、生态文明美的本质:生态文明美的本质是生态与文明的共生。三、生态文明审美的标志性的美——朴素:朴素本是产生于农业文明的一种美学观。这种美学观为工业文明所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更新,在生态文明时代,它成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标志性的美。节俭是朴素美的本质,但它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农业文明的时代,节俭的是财富,而生态文明时代,节俭的是资源。四、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重新确认自然神性,奉行新时代的自然崇拜;二是重新确认科技人性,重建科技的信任;三是提升人类"家园"的品格。生态文明的家园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家园,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大的家园。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美学是人类的家园美学。"乐生—乐居"是人类美学永恒的主题,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也一样,只是,它的"乐生—乐居",要加上"生态"这一修饰词,它的"乐生"是"生态乐生",它的"乐居"是"生态乐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美学
下载PDF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全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0-52,共13页
笔者对中国植物文化生态美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其价值与意义。分析了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理论上生态美学以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高的生态审美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 笔者对中国植物文化生态美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其价值与意义。分析了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理论上生态美学以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高的生态审美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实践上生态美学将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回应了当下极为迫切的生态环境现实问题,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强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怀,并追求人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生态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它区别于"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人与自然融为"生态整体"的新的生态人文主义,是一种生态存在论哲学与美学观。生态美学关注的是人以及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追求的是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笔者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特征,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植物文化,植物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丰厚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植物文化。中国植物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涵盖了植物的实用价值、药用价值、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中国古人不仅赞美植物具备的自然美,同时也赞颂植物被赋予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植物文化首先体现的是植物的自然美,儒家"君子比德"的生态美学思想将植物文化的审美哲学进一步深化。我国植物文化体现了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植物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的颜色、香味、形状等自然属性,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而植物所表现出的品格,成为人们抒情的对象、精神的寄托,这些是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内涵的体现。本文还以竹、梅为例,对中国植物文化中的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文化 生态美学 价值
下载PDF
自然的复魅之维与生态审美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承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34-141,共8页
在祛魅的影响下,自然丧失了神秘感和亲和力,不再是人的存在的价值源泉,它作为人类神圣的栖居家园已经全然崩溃。生态美学突破了传统美学以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价值为合法界限的束缚,将人的审美理想与生态现实统一起来,开启了通往自然之魅... 在祛魅的影响下,自然丧失了神秘感和亲和力,不再是人的存在的价值源泉,它作为人类神圣的栖居家园已经全然崩溃。生态美学突破了传统美学以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价值为合法界限的束缚,将人的审美理想与生态现实统一起来,开启了通往自然之魅的道路。生态审美以"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本真生存升华为审美体验的方式,把自然从对象性领域和形而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自然成为自身得以显现的澄明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复魅 生态审美
下载PDF
从普遍联系到完全孤立——兼谈生态美学如何可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锋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3-19,共7页
生态美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以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为研究对象的美学,一是指将自然当作生态系统看时引起的美学问题。迄今为止的生态美学都是建立在所谓的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基础上。这种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核心是普遍联系... 生态美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以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为研究对象的美学,一是指将自然当作生态系统看时引起的美学问题。迄今为止的生态美学都是建立在所谓的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基础上。这种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核心是普遍联系,所有事物都被视为与其他事物有关的,从而所有事物都具有决定其他事物之所是的意义。但这种普遍联系的观念与其说可以适当地发展出一种生态美学,不如说可以适当地发展出一种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知识论。相反,生态美学如果能够成立,只能建立在完全孤立的观念上。根据完全孤立的观念,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所有自然物在任何意义上是一样的,而是所有自然物都是同样的不一样。根据这种生态美学,我们可以适当提出“自然全美”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普遍联系 完全孤立 自然全美 多元欣赏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美学生态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中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生态学和生态美学,都是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恶果充分显露之后发展起来的。虽然亡羊补牢已经显得晚了,但还不失为一种补救的方法。生态美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至少,它应该从生态学中独立出来,而且与传统美... 生态学和生态美学,都是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恶果充分显露之后发展起来的。虽然亡羊补牢已经显得晚了,但还不失为一种补救的方法。生态美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至少,它应该从生态学中独立出来,而且与传统美学有所区别。要发展生态美学,首先要调整好美学生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学在我国虽然是一门显学,但却受到严重的干扰,美学生态遭到破坏。50年代的美学讨论有明显的政策导向,局限于主观客观的争论,严重地脱离审美现实;80年代以后的美学研究,又转向为评职称和建立学科点等功利性目的服务,是另一种异化。既然我们已看到弊病所在,在方法论上就应该跳出主客观二分法的局限,把视野放得开阔些。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可以借鉴。它不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把人体看作是天体的一部分,从天体对人体的影响中考虑保健和治疗问题。这种思想方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美学 美学研究 美学生态 中国传统医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环保使命 被引量:6
8
作者 蔡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149,共6页
生态美学是适应当今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一种全新的美学。生态美学对环境保护提出的第一大任务和努力方向是按照美的规律去进行生产、开发和创造;第二大任务是塑造诗意和美的文明形态,"让世界更美好;"第三大任务是... 生态美学是适应当今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一种全新的美学。生态美学对环境保护提出的第一大任务和努力方向是按照美的规律去进行生产、开发和创造;第二大任务是塑造诗意和美的文明形态,"让世界更美好;"第三大任务是确立和发扬精神导向作用,促进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生态美学不光涉及自然万物、大千世界,而且涉及道德伦理和每个人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它必须每时每刻都要被践行,其目标是从整体上来改造个体的生活,使之自觉积极地投身到"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队伍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美学 环保使命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试论生态美学的学科定位及有关问题——兼答杜学敏有关生态美学的几点质询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为“生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美学 生生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构建与学术自信之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相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构建生态美学的学术准则是"全球共同问题,国际通行话语"。这条准则一方面隐含着中国美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另外一方面隐含着建立学术自信的途径和标准:能够从生态美学角度回应全球共同问题,能够采用国际通行话语来著书立说... 构建生态美学的学术准则是"全球共同问题,国际通行话语"。这条准则一方面隐含着中国美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另外一方面隐含着建立学术自信的途径和标准:能够从生态美学角度回应全球共同问题,能够采用国际通行话语来著书立说,能够解决国际一流学者尚未解决或尚未意识到的重要学术问题。只有做到了这些,学术自信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学术自信
下载PDF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国美学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盖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9,共6页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从生成论的视域中将文艺审美活动视为人的一种自由精神的生命体验形式,它超越人的现实存在,在最有效、最合理的层面上凸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与生命共通感。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特征表现为:“天地自然”与“人心营构”之...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从生成论的视域中将文艺审美活动视为人的一种自由精神的生命体验形式,它超越人的现实存在,在最有效、最合理的层面上凸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与生命共通感。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特征表现为:“天地自然”与“人心营构”之“象”的生态生成性;“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生态本体性;“不著一字”与“浅深聚散”的“无工”生态契合性;“芙蓉出水”与“外枯中膏”的“心意”生态流转性;“观山观水”与“悦心乐知”的“主客”生态互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艺术 生态审美 生态关联
下载PDF
论生态美学构建的三大理论基础 被引量:3
12
作者 岳友熙 《鄱阳湖学刊》 2013年第2期46-51,共6页
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生态观念、环境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存在论、生态环境价值论和生态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的新型美学形态。它以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为理论出发点... 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生态观念、环境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存在论、生态环境价值论和生态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的新型美学形态。它以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为理论出发点,消解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西方传统哲学"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存在论 生态价值论 生态伦理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悖论:现代主义的失败,前现代的复活以及后现代的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滨下昌宏 王祖哲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29-32,共4页
如今我们知道出现了环境伦理学的一些事,这种伦理学为人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并制止破坏生态的行为所需要的道德规范进行论证。生态伦理学的那些原则的根据,是希望在富裕而文明的城市生活和为保住地球而考虑着有所... 如今我们知道出现了环境伦理学的一些事,这种伦理学为人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并制止破坏生态的行为所需要的道德规范进行论证。生态伦理学的那些原则的根据,是希望在富裕而文明的城市生活和为保住地球而考虑着有所节制这两者之间达成和谐关系,即是说,在消费和节制欲望之间达成和谐关系。因此,我们眼见到作为西方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主义的失败。那就是前现代的那种崇拜自然的怀旧情绪出现的原因。与此相当,现代美学,作为关于感性的哲学,也破产了。现在,时候到了,我们应该设想生态美学是可能的。为什么现在需要生态美学呢?其实,我们面临着现代美学本身的危机。我们的现代性过渡到了后现代时代,在这过渡的当口,产生了一些人不曾经历过的情况:直接和真东西接触难了,真东西让关于不可眼见的对象的那些铺天盖地的信息给遮蔽了;媒体和政治势力的黑手控制着人们的经验;城市化和无所不在的矫揉造作,把对于自然的感觉弄得麻木不仁;数字符号弄出来的影像和言辞,把艺术呈现搞得毫无力度。在后现代性的展望中,为了帮助美学恢复其意义这一目的,我们应该构筑生态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恰当地处理人对自然的关系、经验中的敏感性的意义,以及城市性的消费生活等问题。我们应该恢复关于我们的原初经验的思考,这种经验将使我们对美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美学 环境伦理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性 人与自然
下载PDF
论广西生态文学及其审美批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应对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性的生态审美思潮已成为当今文艺思想的主要潮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西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都自觉地运用生态审美理论来建构文学批评和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生态意识"和生... 为应对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性的生态审美思潮已成为当今文艺思想的主要潮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西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都自觉地运用生态审美理论来建构文学批评和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生态意识"和生态批评理论来考察广西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的得失成败,凸显文学艺术的生态审美功能,对今后文学发展、文学批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生态审美 生态批评 生态文学
下载PDF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s of Eco-civilization
15
作者 Chen Wanghe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This paper explores four issues concerning aesthetics. First is the groundless concept of eco-aesthetics. In nature, aesthetics is the outcome of civilization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s a process of human's sel... This paper explores four issues concerning aesthetics. First is the groundless concept of eco-aesthetics. In nature, aesthetics is the outcome of civilization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s a process of human's self-affirmation. Fundamentally, ecology is the opposite of civilization. Ecology is beautiful only when it benefits humans and civilization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beauty is groundless and what exists can only be the beauty of eco-civilization. Second is the symbiosis of ecology and civilization, which is the very essence of eco-civilization beauty. Third is simplicity, which is the defining beauty of eco-civilization aesthetics and originates from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s. Such an aesthetic view was negated by industrial civilizations and later realized self-renewal through "negation of negation. " Today, simplicity has become the defining beauty in the era of eco-civilizations. Frugality is the core of simplicity and it carrie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different eras. In the era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s, frugality was for wealth accumulation, while in the era of eco-civilizations frugality is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urth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ivilization aesthetics of which there are three noteworthy aspects; re-establishing the divinity of nature & advocating nature worship, re-humanizing and re-building trust in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habitat for humanity. " The community of eco-civilization is the biggest ever shared homeland featur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The aesthetics of eco-civilization are the aesthetics of the human homeland. "Happy living and dwelling" is an eternal theme of human aesthetics. When it comes to the era of eco-civilizations, however, this theme should be added with a prefix, i.e. "eco-" to form a new concept ─ "happy eco-living and dw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civilization eco-aesthetics eco-civilization aesthetics
下载PDF
庄子生态美学智慧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欣 《阴山学刊》 2009年第2期5-7,36,共4页
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庄子从生态和谐思想、生态美学原则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庄子》中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智慧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庄子 生态美学 美学智慧
下载PDF
超循环中的生态美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鼎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共6页
生态美学形成了从逻辑研究,经由历史研究,抵达应用研究,再回到逻辑研究的自循环;进而引领和组织了生境循环,参与环境循环,再回到四维自循环;这就生发了立体圈行旋升的复杂性超循环,显示了理论结构的非线性整生。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超循环 整生
原文传递
生态美学观照下的家园意识——论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家园叙事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海萍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主客二分模式的认识论视野下,"家园"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环境的单向认知,表现为个体存在与环境之间互为对立的关系。菲利普.罗斯通过对现代少数族裔的精神离乡、漂泊、生存的关注与反思,再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批判了主客体... 在主客二分模式的认识论视野下,"家园"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环境的单向认知,表现为个体存在与环境之间互为对立的关系。菲利普.罗斯通过对现代少数族裔的精神离乡、漂泊、生存的关注与反思,再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批判了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现代人对自我的认识误区,为现代人的和谐回归指明了方向。罗斯小说的主题赋予了传统家园叙事模式以现代性背景下的生态内涵,他通过批判自我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对立和分裂,力求改变个人对自我与世界的传统认知及存在方式,达到存在与世界的一体性,体现了罗斯作品对人文生态美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乡 漂泊 存在论 家园意识 生态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现代宜居城市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雅 郑玉明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5期65-69,共5页
以生态美学的视野来观照现代宜居城市,应该确立一些基本的尺度。现代宜居城市可以拥有自己的个性、魅力与形象,在生态景观建设、建筑文化打造、人文符号构筑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不应把现代宜居城市变成一个模式。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现... 以生态美学的视野来观照现代宜居城市,应该确立一些基本的尺度。现代宜居城市可以拥有自己的个性、魅力与形象,在生态景观建设、建筑文化打造、人文符号构筑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不应把现代宜居城市变成一个模式。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现代宜居城市应重视城市生态(自然与人文)系统的动态和谐构建及其给人带来的舒适生活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宜居 宜人 城市生态系统 动态和谐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自然生态美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沃齐米日.季布尔斯基 黄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4-69,79,共7页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探讨美学和生态学关系的学科正在兴起,在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出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但生态美学不试图改变世界或者采取直接的行动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目标是理解现实的美丽程度,提供批判性的理论认知。在...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探讨美学和生态学关系的学科正在兴起,在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出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但生态美学不试图改变世界或者采取直接的行动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目标是理解现实的美丽程度,提供批判性的理论认知。在概念上,生态美学和自然生态美学非常接近,他们有着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研究对象。在普遍观念中,生态美学是关于未经人类改造或者只在很小的程度上被改造的自然部分的原则,提倡顺应自然而不是控制自然,反对将自然进行人为的扭曲和变形,改变原本存在的自然之美。因此,生态美学被认为属于(或者近似属于)自然至上主义的一部分,对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和行为持反对态度,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之不同的是,由吉尔诺特·伯梅(Gernot Bohme)构想的自然生态美学,更适用于现实视角,关注人类活动的改造作用,强调经验和感官知觉,主张从生理学的角度体验自然。伯梅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多种不同的花园模式,以此来肯定经验作用。法国花园的特点是垂直投影,几何布局,正式严谨;而英国花园是通过角度和场景转化来呈现,打破自然与艺术、自然与文化、自然与文明的二分法。这种关注自然、尊重自然,将自然视为艺术的产物和情感表达方式的绿化实践也可以被借鉴。概括来说,生态美学关注自然原始的存在形式,自然生态美学在强调自然价值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人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美感 艺术 生态美学 自然生态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