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2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多维贫困、不平等与致贫因素 被引量:263
1
作者 郭熙保 周强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56,共14页
本文利用Alkire&Foster(2011)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Foster(2009)的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与平均贫困持续时间指数,以CHNS数据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分析了我国的长期多维贫困程度,并通过多层回归模型探讨了致贫的宏... 本文利用Alkire&Foster(2011)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Foster(2009)的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与平均贫困持续时间指数,以CHNS数据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分析了我国的长期多维贫困程度,并通过多层回归模型探讨了致贫的宏微观因素。研究发现:长期多维贫困指数不仅能测度家庭贫困程度,还能反映贫困家庭平均贫困持续时间;相比城市家庭,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更高,但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延长,城乡贫困家庭的平均被剥夺深度出现了明显的逆转,城市贫困家庭的贫困程度相对于农村更为严重;户籍制度能解释城乡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差异的43%,且能解释城乡贫困家庭的贫困不平等程度的17%;家庭的户主特征、社会关系、人口规模与结构、户籍制度等因素对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及不平等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多维贫困 持续时间 多层logit模型 动态转换 不平等
原文传递
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49
2
作者 汪爱华 张树清 何艳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6-640,共5页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采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富锦、同江和抚远三个县 (市 ) ,其总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5 1.42 % ;1980~ 2 ...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采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富锦、同江和抚远三个县 (市 ) ,其总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5 1.42 % ;1980~ 2 0 0 0年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分布面积显著下降 ,1980~ 1996年间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5 1.33% ,1996年之后减少速度明显下降。同时沼泽湿地景观的破碎化显著 ,斑块数量增加了 46 % ,斑块密度净增加两倍。 1980年、1996年、2 0 0 0年景观的分维值分别 1.312 1、1.383 9、1.36 3 1,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除宝清县、汤原县和同江市沼泽湿地面积变化较之全区变化不显著外 ,其它地区均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动态变化 GIS RS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数据处理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被引量:158
3
作者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1986 ̄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动态变化 空间差异 定量分析 陕西 生态安全 陕西省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承载力 渭河盆地
下载PDF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38
4
作者 刘吉平 赵丹丹 +2 位作者 田学智 赵亮 刘家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4-3244,共11页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耕地、居住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最大值出现在1976年,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1954—2010年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高值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低值区由中部向东部转移,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趋势,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由中间高四周低格局,逐渐转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三江平原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00
5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2,共5页
利用 1 94 9年~ 1 998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河北省近 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50a来 ,河北省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农业结构调... 利用 1 94 9年~ 1 998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河北省近 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50a来 ,河北省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害毁损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子 ,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耕地数量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数量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化 被引量:55
6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2 位作者 张国平 周全斌 赵晓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28-1034,共7页
城市地区包括建成区和郊区的农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景观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由于人类活动对景观要素的作用方式、作用程度不同 ,其空间格局的转变模式在不同阶段出现一定程度差异。破碎度和分离度能描述景观破碎程度和景... 城市地区包括建成区和郊区的农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景观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由于人类活动对景观要素的作用方式、作用程度不同 ,其空间格局的转变模式在不同阶段出现一定程度差异。破碎度和分离度能描述景观破碎程度和景观要素斑块之间距离的变化 ,从而分析景观要素空间结构变化 ,多样性指数能分析景观要素的复杂情况。孔隙度指数能分析景观的尺度效应 ,从而分析不同尺度下景观要素的变化情况 ,能更好地分析景观要素变化的空间结构规律。利用 1 986、1 996和 2 0 0 0年三期 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景观变化情况 ,在此期间海口市景观结构变化表现为林地、水体、沙地、农田等自然景观向城市、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等人文景观的变化。通过比较 1 986~ 1 996和 1 996~ 2 0 0 0年两个阶段景观要素的空间变化规律可以看出 ,林地在 1 986~ 1 996年期间 ,由于人工林的增加 ,孔隙度指数减小 ;1 996~ 2 0 0 0年 ,林地开发较多 ,斑块趋于分散。水体在 1 986~ 1 996年大面积的水体为主 ,1 996~ 2 0 0 0年以小面积为主。农田在两个阶段变化明显 ,1 986~ 1 996年 ,农田被城市、工矿建设用地及开发区占用 ,斑块趋于分散 ;1 996~ 2 0 0 0年由于城市开发受到控制 ,未开发农田被恢复 ,斑块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海口 景观格局 动态演化 破碎度 分离度 孔隙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近40年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系统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1
7
作者 王根绪 李元寿 +1 位作者 王一博 陈玲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1-491,共11页
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以及若尔盖地区等典型高寒湿地分布区域,利用1969、1986、2000和2004年多期航片和卫星遥感数据,从湿地主要组分分布、空间格局以及水生态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典型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 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以及若尔盖地区等典型高寒湿地分布区域,利用1969、1986、2000和2004年多期航片和卫星遥感数据,从湿地主要组分分布、空间格局以及水生态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典型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退化具有普遍性,湿地面积萎缩在10%以上。以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退化最为严重,退缩幅度达到29%,同时大约有17.5%的长江源区内流小湖泊干涸消失,黄河源区和若尔盖地区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高寒湿地系统退化使其水文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在湿地退化较为强烈的长江源区与若尔盖地区枯水期流量减少、稀遇较大流量径流发生频率增加而常遇流量发生频率减少、水涵养能力下降。湿地系统变化与区域气温显著升高有关,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增温幅度升高到过去40年平均增温幅度的2.3倍,湿地系统退化程度也同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加剧。在降水量呈现增加以及冰川趋于消融的背景下,高寒湿地退化是导致其流域径流持续递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动态变化 空间格局 水生态功能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长期培肥黑土脲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6
8
作者 李东坡 武志杰 +5 位作者 陈利军 杨杰 朱平 任军 彭畅 高红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08-2212,共5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 (自 1980年 )不同培肥试验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 4个处理 ,对土壤脲酶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生长季黑土脲酶活性明显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 (自 1980年 )不同培肥试验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 4个处理 ,对土壤脲酶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生长季黑土脲酶活性明显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其生长季脲酶保护容量在 16 0mg·kg-1·h-1以上 ,季节性变化平稳 ,保持土壤脲酶免遭变性、免遭分解作用显著 .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土壤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与土壤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N、P、K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 脲酶活性 动态变化 土壤养分
下载PDF
1986~2012年抚顺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97
9
作者 张丽 杨国范 刘吉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以抚顺市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对抚顺市1986~2000年、2000~2012年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2年抚顺市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林地、农田、水域和居民用地,其中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农田... 以抚顺市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对抚顺市1986~2000年、2000~2012年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2年抚顺市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林地、农田、水域和居民用地,其中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农田和居民用地面积逐渐增加,水域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是是居民用地,其次为水域和草地,而林地最小;抚顺市1986~200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且空间差异小,而2000~2012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小但空间差异大,表明抚顺市1986~2000年全区均在开发且开发强度大,而2000-2012年仅在局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活动;1986-2000年十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热点地区主要有3个且分布范围较大,而2000~2012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热点地区仅有1个且分布范围较小,4个“热点地区”均位于抚顺市内的居民地集中分布区。自然因素是士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条件,相对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十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导致抚顺市土地利用快速集中变化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热点地区 驱动力 抚顺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9
10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2 位作者 王长有 刘斌 魏成阶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3-546,共4页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土地利用结构 动态变化 转移矩阵 分维度 驱动力 GIS 遥感图像
下载PDF
生脉散复方化学的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生脉散复方化学的研究(Ⅱ) 被引量:71
11
作者 朱丹妮 李志明 +1 位作者 严永清 朱景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1-293,共3页
为进一步探讨5-羟甲基-2-糠醛(5-HMF)在生脉散各配伍组中的含量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配伍组中5-HMF的含量,并测定了不同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及不同比例的麦冬与五味子配伍对5-HM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 为进一步探讨5-羟甲基-2-糠醛(5-HMF)在生脉散各配伍组中的含量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配伍组中5-HMF的含量,并测定了不同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及不同比例的麦冬与五味子配伍对5-HM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HMF是麦冬与五味子共煎过程中生成的,含量随麦冬的增加而增加,以煎煮1.5h为最高,且前2次煎煮即提取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羟甲基 糠醛 动态变化 药理学 配伍
下载PDF
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环境综合质量评价 被引量:44
12
作者 彭补拙 窦贻俭 张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强调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着重对如何从方法上体现这种观点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变权”思想,设计了“权”调整公式,并依此对新疆库尔勒市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也是较合理的。
关键词 变权 综合质量评价 动态变化 环境质量 评价
下载PDF
近35a来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趋势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92
13
作者 王涛 宋翔 +2 位作者 颜长珍 李森 谢家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1356,共6页
以近35a来中国北方的5期Landsat MSS、TM/E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现状数据,并进行了沙漠化发展趋势的分析。2010年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达37.59万km2,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占33.80%,中度沙漠化土地... 以近35a来中国北方的5期Landsat MSS、TM/E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现状数据,并进行了沙漠化发展趋势的分析。2010年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达37.59万km2,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占33.80%,中度沙漠化土地占22.84%,重度沙漠化土地占22.16%,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占21.21%。1975—1990年期间,沙漠化土地净增面积33 838.32km2,增加速率为2 255.89km2.a-1;沙漠化程度加重面积41 662.48km2,减轻8 383.20km2,净加重面积33 279.28km2。综合两者变化,沙漠化净发展速率为4 474.51km2.a-1。1990—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净增速率为3 441.49km2.a-1,净发展速率为5 370.06km2.a-1。2000—200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速率为1 635.28km2.a-1,净逆转速率为1 0071.02km2.a-1。2005—2010年,净减少1 114.35km2.a-1,净逆转7 552.21km2.a-1。空间上沙漠化发展和逆转发生的区域主要在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交错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动态 遥感监测 中国北方
原文传递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4
14
作者 李东坡 武志杰 +4 位作者 陈利军 朱平 任军 彭畅 梁成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34-1338,共5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采用 2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4种方式培肥土壤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容量在 6 2 0mg...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采用 2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4种方式培肥土壤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容量在 6 2 0mg·kg-1以上 .在各处理中 ,微生物量碳大小顺序为M4>M2 >NPK CK .M2 、M4微生物量碳最大峰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NPK最大峰值出现在播种期 ,CK最大峰值出现在蜡熟期 ,季节性变化平稳 .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微生物量碳的差异 ,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改变 .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动态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氮、磷、钾及作物籽粒粗蛋白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 微生物量 生长季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冬小麦的水分亏缺与气候生产潜力——近40年来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1
15
作者 王素艳 霍治国 +2 位作者 李世奎 薛昌颖 毛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基于辨识自然条件下的水分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逐步订正法"分别计算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了评估。从水分平衡角度,采用新颖的数理模式构建了估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水分订正函数,... 基于辨识自然条件下的水分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逐步订正法"分别计算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了评估。从水分平衡角度,采用新颖的数理模式构建了估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水分订正函数,其中冬小麦需水量采用FAO最新推荐的Penman Mon teith公式,供水量采用新近研制的降水量和土壤有效底墒模式。计算了本区78个站点近40年(1961~2000年)逐年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以相对变率、变异系数以及由水分亏缺引起的减产率和水分亏缺率等为指标,分析了近40年中国北方冬小麦水分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底墒水约占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0%~30%,对气候生产潜力的贡献较大,相应地,计算得到的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比以往一些结果高出约20%~30%,这对评估气候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在生产潜力动态变化方面,由于降水变率大,使得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大于光合和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而且在河北(包括津京地区)和山东两省,水分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减少的趋势,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水分有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使得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有与此基本相应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气候生产潜力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人工控温条件下稻米垩白形成变化及胚乳扫描结构观察 被引量:65
16
作者 程方民 胡东维 丁元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87,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 (33℃ )和适温 (2 3℃ ) 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 ,对 2个不同垩白类型品种西农 81 1 6和广二矮1 0 4抽穗后稻米垩白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稻米胚乳内部淀粉体形态、大小、发育程度、排列结构的扫...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 (33℃ )和适温 (2 3℃ ) 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 ,对 2个不同垩白类型品种西农 81 1 6和广二矮1 0 4抽穗后稻米垩白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稻米胚乳内部淀粉体形态、大小、发育程度、排列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变化与胚乳内部淀粉体结构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稻灌浆结实期稻米垩白形成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在抽穗 5d到 1 5~ 2 0d的这一时期 ,其余时段垩白度的变化幅度不大 ;高温 (33℃ )与适温 (2 3℃ )处理相比 ,以抽穗后 1 0~2 0d间的变化差别最为明显 ;胚乳淀粉体表现为“裸露型”还是“非裸露型” ,主要与胚乳细胞内部淀粉粒发育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温度 结构 水稻稻米垩白 生态改良
下载PDF
干旱区受水资源胁迫的下游绿洲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以黑河流域额济纳绿洲为例 被引量:65
17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沈永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干旱内陆流域下游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对流域地表径流变化响应强烈 .采用绿洲生态斑块动态模拟、植被与水盐状态相关分析、生态需水量估算等方法 ,分别对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在不同分水方案与水资源利用情景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结... 干旱内陆流域下游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对流域地表径流变化响应强烈 .采用绿洲生态斑块动态模拟、植被与水盐状态相关分析、生态需水量估算等方法 ,分别对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在不同分水方案与水资源利用情景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维持现状绿洲面积不再萎缩 ,在考虑水资源利用合理化的前提下 ,其最低净需水量为 5 .7× 10 8m3 ,如果考虑下游地区人畜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 ,同时考虑水量在输送过程中的散失损耗 ,为在近期 (2 0 15年以前 )维持现状绿洲面积 ,狼心山断面入境流量需达到6 .0× 10 8m3 ;而要使绿洲面积恢复到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水平 ,狼心山断面过水量应不低于 8.9× 10 8m3 ,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要求达到 10 .9× 10 8~ 13.1× 10 8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胁迫 下游绿洲 黑河流域 额济纳绿洲 干旱区 地表径流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1
18
作者 尹军峰 许勇泉 +5 位作者 袁海波 余书平 韦坤坤 陈建新 汪芳 吴荣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10,共9页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鲜叶中含水率下降逐渐加快,干物质质量下降;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游离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摊放过程中茶鲜叶不同生化成分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为提高名优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摊放 生化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3
19
作者 田光进 庄大方 刘明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6,共7页
利用80年代末与90年代末期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的中国土地利用矢量图,分析了近10年来全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空间特征,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的来源、去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生态退... 利用80年代末与90年代末期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的中国土地利用矢量图,分析了近10年来全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空间特征,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的来源、去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生态退耕是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城镇扩张造成耕地减少最大的依次是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浙江、四川、广西、上海;农村居民点扩张造成耕地减少最大的依次是江苏、河北、安徽、山东、广东、新疆、河南。退耕还林主要集中在浙江、东北、西南、内蒙古、广东等地区,退耕还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及宁夏地区。广东、湖北、江苏、山东由于农业结构调整,部分耕地被转变为库塘。新开垦耕地资源主要来源于草地、林地,毁林开荒主要发生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开垦草地主要发生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地区。中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表现为沿海地区耕地资源的减少及东北、西北地区耕地资源开垦,耕地开垦的结果是对西北及东北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资源 动态变化 遥感图像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1 位作者 董敦义 沈柏荣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49,71,共5页
为研究不同生产力竹林地土壤养分动态 ,在高产林和低产竹林地中进行土壤养分定位观察 ,结果表明 :1无论是高产地还是低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在每年的 5月份处于最低谷 ,8月份以后开始缓慢回升 ,但最终并没有回复到上一年的水平 ,说... 为研究不同生产力竹林地土壤养分动态 ,在高产林和低产竹林地中进行土壤养分定位观察 ,结果表明 :1无论是高产地还是低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在每年的 5月份处于最低谷 ,8月份以后开始缓慢回升 ,但最终并没有回复到上一年的水平 ,说明靠毛竹自肥作用是无法维护其地力的 ,必须人为补充有机肥料。 2 2种林地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是 3月份达到峰值 ,5~ 8月处于低谷。土壤水解氮在 10月份开始回升 ,但有效磷和高产地速效钾 10月份仍处于很低水平。3总体上看 ,高产竹林地土壤养分较低产林地丰富 ,但由于高产林生物量大需要养分多。因而从需肥高峰土壤养分的暂时耗竭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施肥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