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对海马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给予SB203580(0.2μmol/L),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min后再...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给予SB203580(0.2μmol/L),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min后再予不同浓度(0μmol/L,25μmol/L和250μmol/L)KA分别作用10 min和100 min,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细胞表面结构进行纳米级水平扫描和观测。结果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起伏均匀、规律;KA作用后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胞体肿胀,胞膜表面粗糙,出现隆起和“孔洞”样胞膜破裂结构,并且其变化程度分别与作用时间和KA浓度呈量-效关系;预先给予SB203580处理,以上变化有所减轻。结论KA毒性作用后海马神经元胞膜表面超微结构所产生明显变化;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这种损害过程;抑制该信号转导通路,对海马神经元的毒性损害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MAPK信号通路 海马神经元 毒性损伤 红藻氨酸
原文传递
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杨 陈菲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17-1825,共9页
【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紫草素对菌体形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紫草素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卵黄平板培养基法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磷脂酶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PLB1和PLB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FC分别为16μg/m L和32μg/mL。紫草素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泄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失。其中MIC的紫草素作用菌体16 h后,上清液中的DNA和RNA等大分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7.32%(P<0.01);细胞内的[Ca^(2+)]降低了72.02%(P<0.01)。扫描电镜结果也证明了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紫草素也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且呈浓度剂量依赖。其中,与对照组相比,MIC的紫草素能使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的量下降56.3%(P<0.01)。RT-PCR结果显示,紫草素能抑制编码磷脂酶B的基因PLB1和PLB2的表达量,其中1/2 MIC的紫草素作用白色念珠菌16 h后,与对照组相比,PLB1和PL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6.4%和61.4%(P<0.01)。【结论】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的泄漏和细胞内[Ca^(2+)]的流失,最终引起菌体的死亡。而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磷脂酶分泌的抑制作用,致使其不能及时维护和修复由紫草素造成的细胞膜的破坏和损伤,也是导致菌体死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白色念珠菌 细胞膜 磷脂酶
原文传递
冷等离子体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杀菌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窦勇 姚妙爱 +2 位作者 闾怀中 胡佩红 董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104-5114,共11页
【目的】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灭菌技术,冷等离子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探讨冷等离子体对细菌细胞膜的破坏效果,阐述其抗菌机制,为冷等离子体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 【目的】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灭菌技术,冷等离子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探讨冷等离子体对细菌细胞膜的破坏效果,阐述其抗菌机制,为冷等离子体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为试验菌株,研究冷等离子体处理对LM形态和胞内物质的影响,阐述LM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通过测定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和类型的变化,比较8-苯胺-1-萘磺酸荧光强度的改变,反映冷等离子体对LM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碘化丙啶荧光、电导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观察冷等离子体对LM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最后,通过检测胞内活性氧和活性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阐明冷等离子体对LM细胞膜造成的氧化损伤。【结果】冷等离子体处理后,LM细胞膜表面观察到破损变形的结构,胞内蛋白质和DNA分别下降了68 mg·mL^-1和14μg·mL^-1,证明冷等离子体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冷等离子体处理使LM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40.17%上升至53.91%,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53.68%下降到41.57%,8-苯胺-1-萘磺酸荧光强度从8.99下降到3.73,说明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此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碘化丙啶可以透过细胞膜,与胞内遗传物质结合发出红色荧光,电导率由0.15 mS·cm^-1上升至0.33 mS·cm^-1,β-半乳糖苷酶活性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OD420nm从0.274提高至0.683,说明LM细胞膜通透性提高。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和荧光强度的变化说明,冷等离子体刺激细胞膜上ROS的产生,因此对细胞膜造成了氧化损伤。qRT-PCR结果显示冷等离子体处理下调了perR和rec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43.29%和52.71%,而sigB的相对表达量上调了89.42%,揭示冷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微生物在基因层面的氧化应激和调控机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细胞膜 流动性 氧化损伤
下载PDF
抗菌肽Met-Ala-Lys对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映君 李素芬 +1 位作者 王琴 刘袆帆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3,共8页
以抗菌肽Met-Ala-Lys(MAK)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NPN荧光探针法,圆二色谱法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结构的变化,探讨MAK对目标菌生长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MAK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时间的增加,MAK的... 以抗菌肽Met-Ala-Lys(MAK)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NPN荧光探针法,圆二色谱法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结构的变化,探讨MAK对目标菌生长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MAK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时间的增加,MAK的二级结构尤其是无规则卷曲结构发生变化明显,细胞内膜(吸附速率从54.03%降至27.33%)和外膜(荧光强度在前30min持续增强,30min后基本稳定在45左右)受到影响,通透性明显增强,导致钾离子(从处理10min时迅速增加)和蛋白质泄漏量(从4.65μg/mL到10.25μg/mL)以及细胞膜的疏水性随之增加,细胞表面膜电位发生变化。表明MAK能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表面特性,抑制其生长,进而起到抗菌作用。本研究为抗菌肽MAK的抗菌机理制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铜绿假单胞菌 细胞膜 抗菌机理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大脑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岳崟 叶诚 +2 位作者 郑冬冬 王丽梅 刘烈炬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发育期大鼠大脑细胞膜脂肪酸类别与含量的变化。将56只初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组、必需脂肪酸(EFA)缺乏组、鱼油组[300mg/(kg·d)]、紫苏组[2.45mL/(kg·d)]、α-亚油酸组[1.32g/(kg·d)... 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发育期大鼠大脑细胞膜脂肪酸类别与含量的变化。将56只初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组、必需脂肪酸(EFA)缺乏组、鱼油组[300mg/(kg·d)]、紫苏组[2.45mL/(kg·d)]、α-亚油酸组[1.32g/(kg·d)]、核桃组[2.45mL/(kg·d)]与红花组[1.65g/(kg·d)]。连续饲养8周,提取大脑组织总细胞膜,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脂肪酸组成无差别;与阴性组比较,各组均能显著提高n-3PUFAs的含量;紫苏组、核桃组和红花组能显著降低n-6PUFAs的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紫苏组、核桃组、红花组和鱼油组能显著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说明PUFAs能改变大鼠大脑细胞膜的含量,但对其类别影响不大;短期缺乏EFA对细胞膜脂肪酸的类别与含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细胞膜 气质联用 大鼠
下载PDF
两种除草剂对狼毒和棘豆组织结构及膜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世健 安黎哲 +1 位作者 刘艳红 樊胜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7-532,共6页
研究了自然状况下 2种草原毒草狼毒 Stellera chamaejasme 和棘豆 Oxytropis ochrocephala 在除草剂 灭狼毒 和 灭棘豆 作用下组织结构和膜代谢的变化 .在适当剂量的药剂处理下 ,两种除草剂分别对细胞膜系统产生影响 ,使膜脂过氧... 研究了自然状况下 2种草原毒草狼毒 Stellera chamaejasme 和棘豆 Oxytropis ochrocephala 在除草剂 灭狼毒 和 灭棘豆 作用下组织结构和膜代谢的变化 .在适当剂量的药剂处理下 ,两种除草剂分别对细胞膜系统产生影响 ,使膜脂过氧化生成 MDA;细胞外渗液的电导率增大 . 灭狼毒 和 灭棘豆 都可以使狼毒和棘豆叶片栅栏组织排列呈疏松变化趋势 ,细胞间隙增大 ,叶肉细胞结构破坏 ,形成大的空腔 ;保卫细胞萎缩 ,气孔下腔增大 .这表明 ,这两种除草剂在各自作用的植物体内部即能破坏植物细胞的膜结构 ,引起原生质电解液外漏 ,导致细胞失水 ,同时还影响植物的运输机能 ,进而影响植物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狼毒 棘豆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中药成分抗真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卜司 贺丹 +1 位作者 卫芸芸 王丽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0-1234,共5页
目前,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迫在眉睫。已有研究表明,有效中药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可能具有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抗真菌中药及其抗真菌的主要机制,涉及干扰物质运输、酵母-菌丝相转化、宿主免疫和氧化还原等方面,为中药及其提取物在... 目前,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迫在眉睫。已有研究表明,有效中药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可能具有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抗真菌中药及其抗真菌的主要机制,涉及干扰物质运输、酵母-菌丝相转化、宿主免疫和氧化还原等方面,为中药及其提取物在抗真菌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 酵母-菌丝相转化 宿主免疫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不同补光时长对贮运暗胁迫下人参榕叶片生长和细胞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小玲 王威 +2 位作者 张瑶 吴雪娥 陈清西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65-169,共5页
以人参榕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补光时长对贮运暗胁迫下人参榕叶片生长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补光时长处理的人参榕,随着贮运时间的延长,落叶率、黄化指数、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均呈上升趋势。补光时间不同,上升... 以人参榕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补光时长对贮运暗胁迫下人参榕叶片生长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补光时长处理的人参榕,随着贮运时间的延长,落叶率、黄化指数、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均呈上升趋势。补光时间不同,上升的幅度也不同,总体变化趋势为补光时间越长,落叶率、黄化指数、MDA含量、REC增幅越小。比叶重(SLW)变化趋势相反。总体而言,光照8、10、12h/d植株贮运效果较好,考虑成本及灯管发热量,人参榕贮运时最适补光时长为8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榕 暗胁迫 贮运 补光 叶片品质 细胞膜
原文传递
皮状丝孢酵母的高温驯化及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美珠 范琳 叶蕊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2,共5页
通过对产油皮状丝孢酵母T.cutaneum CX1进行高温驯化及平板筛选,获得7株耐高温菌株G1~G7。在42℃条件下耐高温菌株G3菌体干重、含油量及合油率分别为11.13、1.33g/L及11.95%,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32.8%、46.2%及10.0%,发... 通过对产油皮状丝孢酵母T.cutaneum CX1进行高温驯化及平板筛选,获得7株耐高温菌株G1~G7。在42℃条件下耐高温菌株G3菌体干重、含油量及合油率分别为11.13、1.33g/L及11.95%,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32.8%、46.2%及10.0%,发酵优势明显。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同原始菌株相比,耐高温菌株G3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当培养温度升高时,耐高温菌株G3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会进一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耐高温 驯化 细胞膜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氢氧化钙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正东 卞阳阳 +4 位作者 刘晓迁 王栋 张思远 杨健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及相关抑菌机制。方法:利用微孔板稀释法确定氢氧化钙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生长曲... 目的:研究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及相关抑菌机制。方法:利用微孔板稀释法确定氢氧化钙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生长曲线法比较8×MIC、MIC、1/4×MIC、0浓度的氢氧化钙对MRSA的影响;利用钙黄绿素(calcein AM)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荧光染色确定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的影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horesis,SDSPAGE)蛋白条带探究氢氧化钙对MRSA的抑菌机制。结果:氢氧化钙对MRSA的MIC为3.125 mg/mL;氢氧化钙与细菌共培养后,荧光强度出现明显变化;MRSA在氢氧化钙的作用下出现明显皱缩和破损;SDS-PAGE实验条带表明随着氢氧化钙浓度的提高,细菌内部的蛋白质相应地减少。结论:氢氧化钙对MR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杀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菌体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作用 抑菌机制 细胞膜
下载PDF
抗菌肽Arg-Ser-Ser与POPG膜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素芬 王琴 +3 位作者 郑文雄 黄琪 刘映君 刘袆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进一步验证RSS的抗菌机理。方法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探讨了肽膜质心距离、肽膜间的最小距离、肽膜之间形成的氢键数量以及脂膜的均方根偏差和脂膜有序参数这几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来反映RSS对细菌细胞膜的作用机理。结果抗菌... 目的进一步验证RSS的抗菌机理。方法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探讨了肽膜质心距离、肽膜间的最小距离、肽膜之间形成的氢键数量以及脂膜的均方根偏差和脂膜有序参数这几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来反映RSS对细菌细胞膜的作用机理。结果抗菌肽最先与脂膜接触,由于静电作用力,带正电荷的N末端残基与带负电的脂膜相结合,最终RSS呈现倾斜的状态。随着RSS浓度的增加,增加了RSS与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氢键数目增加,导致了脂膜的不均匀性,增强了脂膜磷脂分子的无序波动,这可能会使得细菌内组分泄露,直至死亡。结论RSS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从而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该研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为RSS的抗菌机理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抗菌机制 分子动力学模型 细胞膜
下载PDF
A high-tortuosity holey graphene in-situ derived from cytomembrane/cytoderm boosts ultrastable potassium storage 被引量:1
12
作者 Jun Xiao Xin Min +6 位作者 Yue Lin Qiyao Yu Wei Wang Xiaowen Wu Yangai Liu Zhaohui Huang Minghao F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9-78,共10页
The sluggish K^(+)kinetics and structural instability of the generally-used graphite and other carbon-based material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for high-rate capability and long-term cycli... The sluggish K^(+)kinetics and structural instability of the generally-used graphite and other carbon-based material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for high-rate capability and long-term cycling.Herein,inspired by the unique flak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ytomembrane and cytoderm,we design high-tortuosity holey graphene as a highly efficient anode for PIBs.The flake cytomembrane and cytoderm shrink into wrinkled morphology during drying and sintering and then convert into high-tortuosity graphene after oxidative exfoliating and thermal reducing process.Mean-while,the proteins,sugars,and glycolipids embedded in cytomembrane and cytoderm can in-situ form nanoholes with highly abundant oxygenic groups and heteroatoms around,which can be easily removed and finally the high-tortuosity holey graphene is obtained after a thermal reducing process.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fter K^(+)intercalation confirms the optimized release of strain caused by the volume change throug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Benefiting from the unique nanoholes shortening the ion-diffusion length,the synergy of wrinkled and holey structure stabilizing volume fluctuation,and the enhanced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the high-tortuosity holey graphene demonstrates high reversible capacities of 410 mAh g^(-1)at 25 mA g^(-1)after 150 cycles and retains 91.5%at 2 A g^(-1)after 250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ion batteries GRAPHENE High tortuosity cytomembrane and cytoderm ANODE
原文传递
臭氧和负离子对镰刀菌M4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慧 黄思 +4 位作者 RASULOV FARRUHBEK 齐小保 严守雷 王清章 李洁 《长江蔬菜》 2013年第18期98-101,共4页
为了探究臭氧和负离子对莲藕采后主要腐败菌-镰刀菌M4的生长及细胞壁、细胞膜的影响,本试验对处于稳定期的镰刀菌M4分别进行不同条件的臭氧和负离子处理,通过测定抑菌率、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初步研究臭氧和负离子对镰刀菌M4的抑制作... 为了探究臭氧和负离子对莲藕采后主要腐败菌-镰刀菌M4的生长及细胞壁、细胞膜的影响,本试验对处于稳定期的镰刀菌M4分别进行不同条件的臭氧和负离子处理,通过测定抑菌率、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初步研究臭氧和负离子对镰刀菌M4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臭氧、负离子对镰刀菌M4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与处理时间成正相关;臭氧和负离子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臭氧+负离子处理对镰刀菌M4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均有显著的破坏作用,破坏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前期主要是电解质的渗出,处理2 h及以上时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开始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M4 臭氧 负离子 抑菌率 细胞壁 细胞膜 通透性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人子宫平滑肌组织中比活性的测定
14
作者 魏敏杰 鄂姝玉 +1 位作者 宗志宏 于秉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检测正常、妊娠与肌瘤组织的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MC)胞浆和胞膜中蛋白激酶C(PKC)的比活性,比较其异同。方法:根据同位素放射免疫结合实验技术,应用同位素标记的[-32P]ATP测定PKC活性。结果:基础状态... 目的:检测正常、妊娠与肌瘤组织的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MC)胞浆和胞膜中蛋白激酶C(PKC)的比活性,比较其异同。方法:根据同位素放射免疫结合实验技术,应用同位素标记的[-32P]ATP测定PKC活性。结果:基础状态下,HMC胞膜PKC比活性为(4.15±0.24)nmol/gPr·min-1,高于胞浆(1.88±0.37)nmol/gPr·min-1(P<0.05);肌瘤组织胞膜PKC比活性为(4.80±0.57)nmol/gPr·min-1,高于胞浆(2.75±0.63)nmol/gPr·min-1(P<0.05);妊娠组织胞膜PKC比活性为(3.98±0.48)nmol/gPr·min-1,高于胞浆(3.24±0.69)nmol/gPr·min-1(P<0.05);且肌瘤与妊娠时HMC的PKC总活性高于正常组织。10μmol/L乙酰胆碱(ACh)、4U/L催产素(OT)可使HMC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轻度下降、总活性增加;100nmol/L佛波酯(TPA)则可使HMC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下降、总活性基本不变。正常组织和肌瘤组织以TPA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比活性 胞浆 胞膜 子宫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Mechanism of calcium hydroxide inhibiting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15
作者 Zheng-Dong Guo Yang-Yang Bian +4 位作者 Xiao-Qian Liu Dong Wang Si-Yuan Zhang Jian Yang Lei Pe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alcium hydroxide o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e related inhibition mechanism.Methods: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cal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alcium hydroxide o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e related inhibition mechanism.Methods: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hydroxide using microplate dilution method;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calcium hydroxide at 8MIC,MIC,1/4MIC and 0 concentrations on MRSA using growth curve method;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calcium hydroxide on the cell membran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using calcium xanthophyll and propidium iodide fluorescence staining The effect of calcium hydroxide on the morphology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calcium hydroxide on MRSA was investigat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protein bands.Results:The MIC of calcium hydroxide on MRSA was 3.125 mg/mL;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after co-culture of calcium hydroxide with bacteria;MRSA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ly crumpled and broken in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hydroxide;the SDS-PAGE experimental band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inside the bacteria decreased according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alcium hydroxide concentration.Conclusion:Calcium hydroxide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MRSA,and its bactericidal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bacterial body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hydroxid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A BACTERIOSTASI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cytomembrane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3树种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9
16
作者 陈少瑜 郎南军 +3 位作者 李吉跃 贾利强 吴丽圆 米方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30-33,41,共5页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坡柳、银合欢和山毛豆的苗木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苗自然干旱胁迫,同时以浇水处理为对照,探讨了干旱胁迫下3树种苗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3树种苗木...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坡柳、银合欢和山毛豆的苗木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苗自然干旱胁迫,同时以浇水处理为对照,探讨了干旱胁迫下3树种苗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3树种苗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经三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3树种的自然表现,得出坡柳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次为银合欢,最后是山毛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树种 苗木叶片 含水量 质膜相对透性 脯氨酸含量
下载PDF
冰片对兔角膜上皮细胞膜促渗透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8
17
作者 樊岚岚 唐由之 +2 位作者 卢景 陆丽珠 王丽霞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8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冰片对兔角膜上皮细胞促渗透作用的机理。方法:将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分为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两个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有序参数分别... 目的:探讨冰片对兔角膜上皮细胞促渗透作用的机理。方法:将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分为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两个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有序参数分别为0.711±0.024,0.717±0.018,0.743±0.039。实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冰片的促渗透作用与其改善角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角膜上皮细胞 细胞膜 中药
下载PDF
外源乙烯利对干旱胁迫过程中玉米幼苗某些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郭丽红 王定康 +1 位作者 杨晓虹 陈善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2-356,共5页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20~100mg/L乙烯利处理的玉米幼苗的存活率增加,同时处理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势均增加,脯氨酸含量上升,SOD,POD活性增高,细胞的相对电导率降低.结果表明乙烯能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而乙烯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20~100mg/L乙烯利处理的玉米幼苗的存活率增加,同时处理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势均增加,脯氨酸含量上升,SOD,POD活性增高,细胞的相对电导率降低.结果表明乙烯能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而乙烯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可能是通过脯氨酸,SOD,POD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免受破坏或减少破坏而提高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干旱胁迫 玉米 幼苗 抗逆生理 相对电导率 脯氨酸 SOD POD
原文传递
1,2,4-三氯苯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性机理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杜青平 贾晓珊 袁保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85-2188,共4页
以水稻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1,2,4-三氯苯(1,2,4-TCB)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和活力指数随1,2,4-TCB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呈现一定的... 以水稻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1,2,4-三氯苯(1,2,4-TCB)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和活力指数随1,2,4-TCB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高浓度(80和100mg·L-1)1,2,4-TCB处理组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仅为对照组的7.89%和1.92%,水稻幼苗的株高和根长均受到抑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水稻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随1,2,4-TCB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水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1,2,4-TCB处理浓度>15mg·L-1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片细胞膜的通透性急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差异均显著(P<0·01).这表明1,2,4-TCB对水稻幼苗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机理可能与1,2,4-TCB使植物细胞膜、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氯苯水稻叶绿素细胞膜透性脯氨酸
下载PDF
低温对白三叶膜质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安莹 陈雅君 +2 位作者 赵伟 金不换 齐孝辉 《草原与草坪》 CAS 2009年第3期8-11,共4页
对白三叶的3个品种海发(Haifa),黑龙江白三叶(Mini-BL)和瑞文德(Rivendel)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SOD和POD活性均表现出先降低再上升再下... 对白三叶的3个品种海发(Haifa),黑龙江白三叶(Mini-BL)和瑞文德(Rivendel)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SOD和POD活性均表现出先降低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3个品种在5,0和-5℃处理时差异极显著(P<0.01),Mini-BL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品种,Haifa最高,Rivendel居中。分析3个品种的MDA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变化特点,Mini-BL抗寒性强于其他两个引进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低温胁迫 抗寒性 膜质过氧化 保护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