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改良的染色体C带技术 被引量:53
1
作者 任正隆 张怀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作者改良的C带技术。这一改良的技术的特点是:1.利用自制的一套种子发芽装置和改良的发芽程序,制备健壮的富含分裂相的根尖材料;2.改良的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压片技术;3.控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处理强度;4.使...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作者改良的C带技术。这一改良的技术的特点是:1.利用自制的一套种子发芽装置和改良的发芽程序,制备健壮的富含分裂相的根尖材料;2.改良的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压片技术;3.控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处理强度;4.使用Giemsa和Leishman染色剂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使用这一改良的技术,可以达到鉴定分离群体中单个植株C带核型的水平,从而为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如何在分带研究中完全使用国产试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带技术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工程 分带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2
作者 周洋 吴玉仙 金志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中的疑难病,会引起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研究发现EMs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并且在激素及其受体、炎症免疫、侵袭黏附、血管生成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盆腔内形成异常微...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中的疑难病,会引起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研究发现EMs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并且在激素及其受体、炎症免疫、侵袭黏附、血管生成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盆腔内形成异常微环境而发病。但由于EMs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针对EMs发病相关的关键靶点进行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但无法根治该病。本文对EMs的内分泌、炎症免疫、遗传、血管生成和侵袭黏附等因素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针对关键靶点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雌激素类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类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血管生成诱导剂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栽培小菊与野生菊间杂交一代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发棣 陈佩度 +1 位作者 房伟民 李鸿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8-309,共2页
观察了栽培菊中的药用菊品种滁菊(6x)和观赏小菊品种小黄菊(4x)与野生菊中的野菊(4x)和毛华菊(6x)间F1在减数分裂中期I(MI)花粉母细胞(PMC)的染色体配对构型。结果表明野菊、毛华菊与该两个栽培小菊品种间... 观察了栽培菊中的药用菊品种滁菊(6x)和观赏小菊品种小黄菊(4x)与野生菊中的野菊(4x)和毛华菊(6x)间F1在减数分裂中期I(MI)花粉母细胞(PMC)的染色体配对构型。结果表明野菊、毛华菊与该两个栽培小菊品种间亲缘关系可能较近。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滁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但可能存在染色体组间易位或其它控制染色体配对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毛华菊 栽培小菊 减数分裂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FISH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静然 魏丽惠 +6 位作者 刘宁 赵丽君 屠錚 赵超 崔淑慧 韦平 赵昀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12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其中CIN患者66例、宫颈鳞癌(SCC)患者20例、正常细胞学妇女36例,用荧光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12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其中CIN患者66例、宫颈鳞癌(SCC)患者20例、正常细胞学妇女36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结果:在CINⅠ、CINⅡ/Ⅲ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率分别是16.13%、48.57%和90%,CINⅠ、CINⅡ/Ⅲ、SCC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CINⅠ与CINⅡ/Ⅲ、CINⅠ与SCC比较,CINⅡ/Ⅲ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48.57%、92.53%、77.27%和77.5%。CIN和SCC组hTERC基因拷贝数明显增加,其中CIN患者平均拷贝数为2.8,SCC组平均拷贝数为3.2,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端粒 染色体末端转移酶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漱阳 侯文胜 +2 位作者 张安静 傅杰 杨群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47-452,共6页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本的频率(12.28%)。单体附加自交产生二体附加的频率为7.19%。不同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有差异,并随着逐代选择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附加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侯文胜 张安静 +2 位作者 杨群慧 傅杰 陈漱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代换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1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84.52%,3D代换植株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62.61%。异代换系均生长旺盛,结实正常,说明异染色体能较好地补偿所缺失的小麦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代换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邱镜滢 赖悦云 +5 位作者 柴晔 张艳 师岩 何琦 党辉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检出异常克隆 ,总的核型异常率为 4 7.1% ,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 :+8,易位型 ,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 ,- 7/ 7q - ,2 0q - / - 2 0 ,三体 1或部分三体 1,+9/ +9q +,-Y ,+11/+11q - ,- 9/ 9q - ,dup(1q) ,+2 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 (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 (RAS) (P <0 .0 5 )。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 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0 5 ) ,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5 ) ,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 ,- 7/ 7q - ,+11/ +11q -者预后差。结论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钱军 薛永权 +3 位作者 虞斐 吴亚芳 潘金兰 陆定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7-310,共4页
目的 联合应用四种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 对临床上怀疑为MDS的 5 0例患者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 (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目的 联合应用四种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 对临床上怀疑为MDS的 5 0例患者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 (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等技术分别检测染色体畸变、细胞周期时间、8三体 (+8)和N ras突变。结果  4 5例符合FAB诊断标准 ;5例不符合FAB标准 ,其中 2例患者只有红系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均为可疑RA ,另 3例患者无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分别为增生性贫血 (1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例 )。在这 5例患者中 ,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 4例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SCD检测证实 2例细胞周期时间延迟 ;FISH检测发现 3例存在 +8异常 ;PCR SSCP发现 1例存在N ras外显子 1突变 ,证实它们实际上均为RA患者。结论 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SCD、FISH和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 细胞遗传学 姐妹当色单体分化染色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永全 郑克勤 +3 位作者 周汝滨 潘超仁 廖霞 陈小萍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的关系.方法:常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臂间倒位在受检的... 目的:研究人类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的关系.方法:常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臂间倒位在受检的2872人中,检出29例,计有inv(9)26例、inv(8)(p11.2q24.3)1例、inv(3)(p25q21)1例、inv(1)(p36q25)1例,其中inv(1)(p36q25)为世界首报核型.结论:inv(9)本身不具有病理学意义,而其它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臂间倒位 染色体倒位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及性状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洪刚 孔令让 +4 位作者 李平路 亓增军 刘树兵 孔凡晶 朱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中间偃麦草作父本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杂交结实率为71.72%,杂种F_1在套袋自交和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32.05%和69.66%.以7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对其细胞遗传学及性状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_1 PMC MI染色体的联会频率较高,... 中间偃麦草作父本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杂交结实率为71.72%,杂种F_1在套袋自交和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32.05%和69.66%.以7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对其细胞遗传学及性状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_1 PMC MI染色体的联会频率较高,细胞内二价体数目平均为13.73个;F_2和F_3两个自交世代的染色体数目显著多于双亲和F_1的42条;杂种F_1在减数第二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对称分离,形成了不完全减数配子.回交可较快地削减后代染色体数目,回交次数太多会导致偃麦草染色体较快地丢失,这不利于双亲染色体的重组.不同杂种世代均有不同频率的四价体出现,因此在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后代中可能存在较为普遍的染色体易位重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复杂,变异类型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小麦 杂交 性状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抗全蚀病小麦-华山新麦草中间材料H891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傅杰 王美南 +3 位作者 赵继新 陈漱阳 侯文胜 杨群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57-2162,共6页
抗小麦全蚀病中间材料H8911 BC1F1 是通过小麦与华山新麦草杂种幼胚培养及杂种F1 ABDN2n=28 再与小麦回交后得到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49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0.85 19~21 +7.30 7~11 I,21 +7I的细胞占86.67%.BC... 抗小麦全蚀病中间材料H8911 BC1F1 是通过小麦与华山新麦草杂种幼胚培养及杂种F1 ABDN2n=28 再与小麦回交后得到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49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0.85 19~21 +7.30 7~11 I,21 +7I的细胞占86.67%.BC1F2和BC1F3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范围分别为45~53和44~52,49条染色体的植株类型分别占30.19%和27.50%,华山新麦草染色体丢失率分别为11.85%和13.1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0.62 18~22 +7.64 5~13 I+0.04 0~1 和20.53 17~22 +7.79 5~15 I+0.05 0~1 ,21 +7I的细胞分别占77.24%和69.42%.随着自交世代的延续,21 +7I细胞的传递能力逐渐降低.利用H8911作供体,选育出小麦-华山新麦草抗全蚀病新种质13个,其中1个附加系表现近高度抗病性,6个附加系、3个代换系和3个易位系材料表现中度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小麦全蚀病 细胞遗传学 抗病性 利用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号染色体三体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4 位作者 薛永权 吴春华 谢新 过宇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CC)和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间期FISH检测 6 9例MDS患者...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CC)和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间期FISH检测 6 9例MDS患者和 6名正常人骨髓的 8三体。结果 分析2 0 0个间期细胞 ,以 >3%的 3个绿色杂交信号定为阳性标准。 6 9例MDS患者中 ,10例CC和FISH检测均为 8三体 ,其中 7例 8三体的检出率FISH低于CC ;1例CC检测为 8三体 ,而FISH检测阴性 ;5 8例CC检测无 8三体的患者中 ,采用FISH检出 7例 8三体 ,其中 2例分别含 2和 3个标志染色体 ,4例为正常核型。结论 间期FISH是检测MDS 8三体的有价值的技术 ,特别是在检测核型正常和在标志染色体的识别中是CC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高粱11A与3种苏丹草杂交种F_1代的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于卓 刘永伟 +3 位作者 赵晓杰 马艳红 李小雷 赵娜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90-96,共7页
研究了雄性不育系高粱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产量、光合性能等主要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继承了苏丹草分蘖能力强和高粱11A抗倒伏的优良特... 研究了雄性不育系高粱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产量、光合性能等主要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继承了苏丹草分蘖能力强和高粱11A抗倒伏的优良特性,生育期126~130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F1代花粉可育率均高达93%以上,结实性好,自然结实率62.34%~68.75%,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明显;F1代PMCM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较规则,但棒状二价体频率明显高于其3个父本苏丹草和母本高粱11A,原亲本间遗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植株生长、产量性状、光合性能等指标,得出3个杂交组合F1代的育种潜力依次为:高梁11A×棕壳苏丹草F1≥高梁11A×黑壳苏丹草F1〉高粱11A×白壳苏丹草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11A 苏丹草 种问杂种F1 农艺特性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ISCN2020)》更新内容的介绍与解读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65-1170,共6页
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omic Nomenclature,ISCN)是用于描述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微阵列、多种特定区域的检测技术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所检测到的基因组重排结果的国... 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omic Nomenclature,ISCN)是用于描述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微阵列、多种特定区域的检测技术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所检测到的基因组重排结果的国际通用准则。2019年,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委员会对ISCN进行了修订,并于2020年10月正式颁布。本文对《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ISCN2020)》的更新内容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 核型 染色体结构重排 细胞遗传学 细胞基因组学 微阵列 荧光原位杂交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异常特征及其预后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磷 刘旭平 +4 位作者 聂玲 于明华 张悦 秦铁军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染色体核型可供分析的351例成人原发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异常者237例(67.5%)。其中仅有染色体数目异常者99例(41.7%),仅有... 目的研究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染色体核型可供分析的351例成人原发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异常者237例(67.5%)。其中仅有染色体数目异常者99例(41.7%),仅有染色体结构异常者70例(29.5%),同时有数目与结构异常者68例(28.8%);单一异常130例(54.8%),2种异常54例(22.8%),复杂异常(≥3种)53例(22.4%)。整倍体数目改变有多倍体4例(1.7%);非整倍体及染色体臂的异常可见于所有染色体,常见的依次有+8、-20/20q-、-7/7q-、-5/5q-、-18、-11/11q-、+21、-Y、-21、-10、-16、-22、+9、del(12)(p12)。-5/5q-(5.1%)的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8.7%~23.4%),5q-综合征的发生率极低(0.3%),+8(19.1%)和-20/20q-(9.4%)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分别为1.2%~7.0%和2.0%-3.5%)。23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中染色体易位有31例(13.1%),其中12种染色体易位在MDS中迄今尚无文献报道。i(17)(q10)有9例(3.8%),其中6例(66.7%)为单一异常。染色体重复有7例(3.0%),主要累及1号染色体(4例)。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检出率在RA、RARS、5q-综合征组,RCMD、RCMD—RS组,RAEB-Ⅰ组,RAEB-Ⅱ组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4,P〈0.01)。351例MDS患者中,177例获得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14.5(1~131)个月,81例死亡,中位生存期(MS)12(1~90)个月。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染色体核型为预后好、中、差的患者MS分别为51[95%可信区间(CI5~77]、35(95%CI—65)和13(95%CI~17)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总体生存(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染色体核型按正常核型(NN)、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 核型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素英 李全开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场所辐射剂量、个人剂量、细胞遗传学指标检测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结果射线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0.16%)高于对照组(0.04%),染色体畸变检出率(17.05%)高于... 目的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场所辐射剂量、个人剂量、细胞遗传学指标检测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结果射线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0.16%)高于对照组(0.04%),染色体畸变检出率(17.05%)高于对照组(5.1%),微核率(1.03‰)高于对照组(0.2‰),微核检出率(48.06%)高于对照组(1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8.45,P<0.01;2χ=7.59,P<0.01;2χ=57.23,P<0.01;2χ=32.52,P<0.01);不同年剂量、累积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个人年剂量、累积剂量水平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产生的辐射效应导致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增加并与放射人员个人累积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电离辐射 染色体畸变 微核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黄花菜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形态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立珍 周朴华 刘选民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32-337,共6页
将二倍体黄花菜诱变成同源四倍体黄花菜,一般表现花蕾增大、增重,品质提高.本试验用秋水仙碱处理黄花菜“长嘴子花”组培中所形成的球状体,诱导成变异试管苗.经鉴定和选育,首次获得食用黄花菜同源四倍体新品系.该四倍体与二倍体... 将二倍体黄花菜诱变成同源四倍体黄花菜,一般表现花蕾增大、增重,品质提高.本试验用秋水仙碱处理黄花菜“长嘴子花”组培中所形成的球状体,诱导成变异试管苗.经鉴定和选育,首次获得食用黄花菜同源四倍体新品系.该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外部形态、产量性状、品质特性、细胞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上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菜 同源多倍体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艳 江滨 +5 位作者 黄晓军 师岩 何琦 党辉 邱镜滢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多与正常克隆呈嵌合形式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整倍体,以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克隆常见。结构畸变可见t(11;14),累及1号染色体和多种标记染色体等。4例染色体具有高度复杂畸变的患者预后差。结论:MM的细胞遗传学多为复杂畸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初诊或疾病进展时应做染色体检查,以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171例唐氏综合征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庞振凌 刘红霞 王晓然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and checking cell genetics of 171 Down syndrome,analysising chromosomal karyotype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patients,looking into inducing factor leading to chromosome abnormal.Th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and checking cell genetics of 171 Down syndrome,analysising chromosomal karyotype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patients,looking into inducing factor leading to chromosome abnormal.The result showed chromosome abnormal is a basis reasons of Down syndrome,It has occasional and inducing factor such as years of mom,environment and so on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to it.So we must strength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pregnant women,preventing and selectable of Down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下载PDF
中国薏苡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万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188-191,共4页
薏苡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保健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薏苡的近缘野生种川谷是改良薏苡的新的基因源,通过两者杂交可以创造广泛的重组、变异类型,为选育综合双亲优... 薏苡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保健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薏苡的近缘野生种川谷是改良薏苡的新的基因源,通过两者杂交可以创造广泛的重组、变异类型,为选育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薏苡新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针对中国薏苡生产缺乏优良品种的问题,从种质资源、细胞遗传学、生理生化、组织培养、遗传改良5个方面,综述了中国薏苡遗传改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加强薏苡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种质资源 细胞遗传学 遗传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