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567
1
作者 聂海宽 唐玄 边瑞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91,共8页
在系统研究美国页岩气成藏理论和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指页岩本身的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厚度、湿度等;后者主要包括深度、... 在系统研究美国页岩气成藏理论和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指页岩本身的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厚度、湿度等;后者主要包括深度、温度和压力等。其中,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及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控制页岩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参数,建立了预测页岩含气的种类、比例和页岩气藏发育有利区的参数模型。运用此模型类比研究发现,中国南方古生界海相页岩层中,寒武系和志留系是页岩气发育的最有利层系。寒武系页岩气藏发育最有利区位于四川盆地和米仓山—大巴山前陆以及渝东、黔北、湘西—江南隆起北缘一线;志留系页岩气藏发育最有利区位于上扬子的四川盆地和米仓山—大巴山前陆和渝东—鄂西一带、中扬子鄂北以及下扬子苏南等地。并对各有利区的泥页岩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页岩气早期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主控因素 中国南方 寒武系 志留系 页岩气有利区
下载PDF
南方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实践认识 被引量:387
2
作者 郭旭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09-1218,共10页
继JY1井龙马溪组页岩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实现南方海相页岩气的战略突破之后,近期焦石坝地区多口开发井获得高产天然气流,展现出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的良好前景。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多口井的岩性、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含量、... 继JY1井龙马溪组页岩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实现南方海相页岩气的战略突破之后,近期焦石坝地区多口开发井获得高产天然气流,展现出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的良好前景。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多口井的岩性、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含量、物性、储集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含气量和气井产量、压力等钻探成果及分析测试资料进行深入解剖研究,探索并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即:深水陆棚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成藏控产"的关键。本文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主控因素 保存条件
下载PDF
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0
3
作者 冯亚芬 俞万源 雷汝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6-243,共8页
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对广东省12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梅州、清远、广州和湛江四市;从地理区域尺度来看... 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对广东省12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梅州、清远、广州和湛江四市;从地理区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在广东省四大地理区域不均衡,呈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粤北,其次是珠三角;另外,广东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别在梅州和清远存在2个高密度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为传统村落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广东省
下载PDF
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量计算——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83
4
作者 聂海宽 张金川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9-361,共13页
为了研究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根据页岩气聚集机理、聚集特征将页岩气聚集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以及物性参数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深度、温度、压力等... 为了研究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根据页岩气聚集机理、聚集特征将页岩气聚集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以及物性参数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深度、温度、压力等。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41块黑色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物性参数、深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对页岩含气量影响作用的分析,可知反映内部因素的有机碳含量、总烃含量、石英含量、粘土矿物含量、孔隙度(裂缝)、密度、黄铁矿含量和碳酸盐含量等8个参数对页岩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参数"、"六参数"、"八参数"与含气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得出计算页岩含气量的计算公式,据此公式计算的含气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且参数越多对页岩含气量的预测越准确。本文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参数对页岩含气量进行预测,以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在勘探早期,建议采用简单易得到的两个最主要参数——有机碳含量和孔隙度进行页岩含气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聚集条件 主控因素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下载PDF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156
5
作者 周心怀 项华 +2 位作者 于水 王刚 姚长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锦州南(JZS)太古宇变质岩油藏是渤海海域最大的潜山油藏,岩性以片麻岩及其形成的碎裂岩为主。根据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及常规测井信息,将该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划分为4类:①网状缝-溶孔型;②角砾状破碎... 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锦州南(JZS)太古宇变质岩油藏是渤海海域最大的潜山油藏,岩性以片麻岩及其形成的碎裂岩为主。根据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及常规测井信息,将该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划分为4类:①网状缝-溶孔型;②角砾状破碎型;③溶蚀裂缝型;④微裂缝-致密型。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发育经历了成岩阶段→前埋藏阶段→抬升剥蚀褶皱断裂阶段→表生阶段→后埋藏阶段,主要控制因素为新生界沉积前古地貌及中、新生代构造应力作用,风化残积物主要分布于局部高点的宽缓斜坡区,构造作用、表生期的风化淋沥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有机酸溶解作用等对储集层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的演化模式对类似潜山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JZS油藏 变质岩潜山油藏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演化模式
下载PDF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被引量:114
6
作者 顾家裕 郭彬程 张兴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5,共5页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基础 体系域 凝缩体 控制因素 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模式
下载PDF
目前我国烤烟烟叶质量的若干限制因子 被引量:104
7
作者 胡国松 傅建政 +2 位作者 张丙孝 刘永中 穆琳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1999年第4期12-15,共4页
烤烟适宜的烟叶产量2250~3000kg/hm 2,在此产量范围获取上等烟比例的几率最高。田间烟草发育的均一性差是目前制约我国烤烟质量的主要问题。在栽培措施中,除少数地方外,施肥不当和水分不足已经是我国烟叶品质的最主... 烤烟适宜的烟叶产量2250~3000kg/hm 2,在此产量范围获取上等烟比例的几率最高。田间烟草发育的均一性差是目前制约我国烤烟质量的主要问题。在栽培措施中,除少数地方外,施肥不当和水分不足已经是我国烟叶品质的最主要限制因子。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严格的成熟采收和先进的烘烤技术,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叶质量 限制因子 施肥 水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 被引量:130
8
作者 付金华 喻建 +5 位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冯胜斌 王秀娟 尤源 李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技术示范区和3个规模开发试验区。研究认为,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细粒级砂体大面积展布、储层2~8μm的小孔隙极发育、充注成藏动力强等有利的成藏条件及四者间的有效组合是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规模富集的关键;长7致密砂岩储层工程品质好、原油油质好且溶解气含量高、油层中性—弱亲水润湿性,有利于致密油的采出;盆地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初步评价长7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层组 致密油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规模富集 可开发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4
9
作者 赵琼 曾德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特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磷素循环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磷在陆地生态 系统各库之间及其内部,主要是植被-土壤亚系统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主要是 系统内部的生物化学循环,由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土壤的生物、理化性质共同控制,不同控制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因生态系统类型、时间和空间尺度而异。文章简述了磷循环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存在的局限性;另外,分析了干旱、 半干旱地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干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植被、土壤特性决定了其磷素循环有其自 身的特点及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磷素循环 存在形态 生物有效性 研究方法 干旱区
下载PDF
植物光合产物分配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1
10
作者 平晓燕 周广胜 孙敬松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植物光合产物分配受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为增进对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理解,从植物个体水平与群落/生态系统水平综述了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因子与影响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植物个体在光照增强及受水分和养分胁迫时,会将... 植物光合产物分配受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为增进对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理解,从植物个体水平与群落/生态系统水平综述了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因子与影响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植物个体在光照增强及受水分和养分胁迫时,会将光合产物更多地分配到根系;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受土壤氮素的制约,植物受氮素胁迫时,CO2浓度升高会促进光合产物更多地分配到根系;反之,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没有影响。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光合产物分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敏感;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比例随其生长阶段逐渐降低。功能平衡假说、源汇关系假说和相关生长关系假说分别从环境因子、个体发育和环境因子与个体发育协同作用方面阐述了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拟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1)生态系统尺度的光合产物向呼吸部分的分配研究;2)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elow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BNPP)研究;3)温室和野外条件下及幼苗和成熟林光合产物分配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比较研究;4)生态系统尺度的多因子控制试验;5)整合环境因子和个体发育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模型 相关生长关系假说 影响因子 功能平衡假说 植物光合产物分配 源汇关系假说
下载PDF
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1
作者 李海防 夏汉平 +1 位作者 熊燕梅 张杏锋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1-1788,共8页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质地等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土壤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是关键性因素。此外,地域气候、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变化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呼吸底物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文章重点论述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排放影响因素以及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土壤微环境碳氮循环机制,土壤呼吸模型在尺度上的推延,以及注重中国陆地与近海生态系统碳固定及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和应用技术研究,特别在人工林碳固定及农业固碳减排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室气体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东部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及转化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88
12
作者 李忠 孙波 林心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计算了我国东部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 ,并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的结果 ,分析了影响农田土壤中有机碳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 2 .5~ 73.3kgC m2 ,平均值为 10 .5kgC m2 ;而在...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计算了我国东部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 ,并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的结果 ,分析了影响农田土壤中有机碳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 2 .5~ 73.3kgC m2 ,平均值为 10 .5kgC m2 ;而在东南热带亚热带地区 ,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 3.9~ 16 .7kgC m2 ,平均值为 9.5 2kgC m2 。随着木质素含量和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 ,植物物质的分解速率下降 ;而土壤温度、pH和游离碳酸钙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物质的分解 ;淹水的水田中植物物质的分解速率通常低于旱地 ;土壤性质和有机物质组成对植物物质分解的影响可以掩盖气候条件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土壤有机碳 密度 转化 控制因素 木质素 土壤粘粒含量 土壤温度
下载PDF
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 被引量:98
13
作者 张锦泉 叶红专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87-92,共6页
对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各种环境中混合沉积作用的特点,并总结出了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即构造作用、气候、沉积物的供给、再改造和再沉积作用。这些因素常共同起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对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各种环境中混合沉积作用的特点,并总结出了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即构造作用、气候、沉积物的供给、再改造和再沉积作用。这些因素常共同起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沉积环境 沉积作用
下载PDF
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4
14
作者 贺志鹏 宋金明 +3 位作者 张乃星 徐亚岩 郑国侠 张蓬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3-1162,共10页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中As、Cd、Cu、Hg、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0.078、1.41、0.0036、0.37、6.21μg/L.8 a中重金属除Z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元素变化较小.重金属的分布模式与离岸距离有关,即除Pb外,在离岸较远的南黄海中部地区含量较低,而近岸海区则普遍较高,这种分布模式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的影响.对于重金属在局部海区的分布,亦存在其它控制因子,如Pb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Cd与海水盐度和pH密切相关,Hg受海水中有机碳浓度影响较大,沉积物再悬浮影响着As的浓度与分布,Cu、Zn则典型地受到了径流和排污的影响.8a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均值皆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I)分析2003年6种重金属的叠加生态效应,结果显示海水总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较可发生重金属生态危害的ERI值小一个数量级,这从重金属的角度说明南黄海海水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特征 年际变化 影响因素 南黄海 表层海水
下载PDF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1
15
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2 位作者 徐涛玉 刘惠民 高永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7,共8页
滩坝砂体是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主要沉积储层。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求取了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 滩坝砂体是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主要沉积储层。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求取了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在物性下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地层压力特征等研究,探讨了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有效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厚度的控制,其中坝主体和滩脊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区,而成岩作用和地层压力对砂体有效性的影响弱于沉积微相对砂体有效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体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被引量:87
16
作者 林畅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9-862,共14页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与各级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层序地层单元。追踪对比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的区域性等时地层格架,对盆地构造古地理再造和油气勘探战略性研究至关重要;追踪四、五级等低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和体系域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为重点区域或区带的沉积体系和储集体的沉积构成和分布等的解剖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依据沉积基准面的变化,从层序内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中可划分出正常水退沉积、强制性水退沉积、水进沉积及垂向加积等成因沉积类型。海相或湖相盆地中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内均可较好地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体系域。盆地构造作用、气候变化、海、湖平面升降过程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沉积响应研究,一直是层序地层学或沉积地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总体响应。层序地层学把盆地古构造、古地理的变迁纳入到统一的地球演化系统中研究,形成了与区域地球演化史或盆地动力学演化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多旋回盆地或叠合盆地中多期次的构造变革导致了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隔的多个构造层序的叠加。注重构造—层序地层的结合分析,揭示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与多期盆地构造作用的成因联系,是构造活动盆地或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地质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的关键。盆地构造作用,如前陆盆地多期次的逆冲挠曲沉降和回弹隆起的构造作用、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成因沉积类型 控制因素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泥盆系东河砂岩成岩作用与储集性能控制因素 被引量:80
17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1 位作者 周新源 王招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78-390,共13页
根据对岩石的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地层厚度、古地温梯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分析研究认为 :塔中地区东河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粘土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作用、自生高岭石沉淀等多种成岩作用 ,目前已经达到了晚... 根据对岩石的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地层厚度、古地温梯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分析研究认为 :塔中地区东河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粘土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作用、自生高岭石沉淀等多种成岩作用 ,目前已经达到了晚期成岩阶段。这些成岩作用在塔中 4井以东和以西的地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西部进入早成岩阶段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的时间较早 ,成岩演化程度较高 ,且具有下部溶蚀上部胶结的分带性 ;而东部则反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颗粒成分较纯、泥质含量较低、构造位置上长期处于高部位、被油气充注但未被晚期碳酸盐胶结的地区 ,即二叠纪以来长期处于构造高部位的前滨 临滨相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泥盆系 东河砂岩 储集性能 成岩序次 控制因素
下载PDF
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定量参数研究——以阜康、柳林和延安地区辫状河露头为例 被引量:80
18
作者 金振奎 杨有星 +1 位作者 尚建林 王林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1-317,共7页
根据山西柳林、陕西延安和延长以及新疆阜康等地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野外露头,对辫状河砂体构型和定量参数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区辫状河单河道砂体宽度多为100~300m,厚度多为2~5m。其横剖面形态呈顶平底凸透镜状或顶凸底... 根据山西柳林、陕西延安和延长以及新疆阜康等地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野外露头,对辫状河砂体构型和定量参数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区辫状河单河道砂体宽度多为100~300m,厚度多为2~5m。其横剖面形态呈顶平底凸透镜状或顶凸底凸透镜状,主流线处砂体厚度最大,左右不对称,向两侧厚度递减梯度不同。由单河道拼合叠置形成的复合河道砂体厚度多为5~10m,宽度多为1000~3000m,总体呈板状。河道砂体构型可分为叠拼式、侧拼式和孤立式,其中叠拼式进一步分为完全叠拼型、不完全叠拼型和交错叠拼型,侧拼式进一步划分为侧切型和似侧切型。砂体构型不同,砂体连通性不同、非均质程度不同。辫状河砂体构型主要受辫状河相带和构造运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单河道砂体 砂体定量参数 砂体构型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全球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74
19
作者 张宁宁 何登发 +1 位作者 孙衍鹏 李浩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6期54-65,共12页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一类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共发现了1021个大型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321个。运用统计分析、资源评价、沉积学等方法理论分析了其中226个主要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一类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共发现了1021个大型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321个。运用统计分析、资源评价、沉积学等方法理论分析了其中226个主要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理位置、层系分布、储层规模与埋深及圈闭类型等。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波斯湾盆地、墨西哥湾盆地、锡尔特盆地、滨里海盆地、美国阿拉斯加北坡、二叠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其中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类型主要为生物礁类、颗粒滩类、白云岩类和不整合与风化壳类,通常规模较大,埋深一般小于3000m,埋深较大的主要为白云岩和超压石灰岩。通过对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和成藏研究,发现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现今地理位置与垂向分布受控于碳酸盐岩的平面与地层分布,古气候、古纬度控制了烃源岩的生成和碳酸盐岩的发育,古构造及其演化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储层规模及油气富集程度,沉积成岩作用控制了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储集性能,有利的生储盖配置是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大油气田 分布特征 古气候 沉积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74
20
作者 姚泾利 赵彦德 +3 位作者 邓秀芹 郭正权 罗安湘 楚美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3-99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我国典型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其油藏呈现出储层致密、储集砂体预测难度大、成藏机理复杂等特征。目前,根据勘探开发实践,长庆油田成功实现对渗透率大于0.3×10-3μm2油藏的开发,目前正在开展渗透率为...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我国典型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其油藏呈现出储层致密、储集砂体预测难度大、成藏机理复杂等特征。目前,根据勘探开发实践,长庆油田成功实现对渗透率大于0.3×10-3μm2油藏的开发,目前正在开展渗透率为(0.1~0.3)×10-3μm2致密砂岩储层的技术攻关。笔者结合国外最新致密油气资源研究成果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从延长组致密油分布、致密油流体特征、赋存状态、储集体和致密油形成的控制因素入手,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形成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延长组致密油形成的控制因素:1长7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广,生烃强度大,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供给和资源基础;2大面积广泛展布的复合叠加的碎屑岩储集体,为致密油藏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3油页岩与致密砂岩互层共生,形成了近源成藏的有利配置关系;4成藏期生烃增压,致密储层石油充注程度高,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运移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控制因素 延长组 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