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皂甙对离体工作心脏的肌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30
1
作者 王奇玲 李云义 +3 位作者 齐辉 孙晓霞 张文杰 江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57-559,共3页
黄芪皂甙AMS,50~200μg/ml对离体工作鼠心有正性肌力作用,30μg/ml呈负性肌力作用,洗脱后恢复。毒毛旋花子甙K与高浓度AMS作用相似。AMS 500μg/ml使培养鼠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减小10mV。提示AMS通过Na-K-ATP酶实现强心作用。
关键词 黄芪 皂甙 心脏 肌力作用
下载PDF
金丝桃甙对钙离子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志武 马传庚 +1 位作者 方明 徐叔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19,共5页
研究表明,金丝桃甙(HyP)对兔乳头肌模型,与维拉帕米(Ver)一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aCl2诱发的正性肌力作用,使CaCl2的量-效曲线显著右下移动,但不平行,可能系非竞争性拮抗;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模型,Hyp... 研究表明,金丝桃甙(HyP)对兔乳头肌模型,与维拉帕米(Ver)一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aCl2诱发的正性肌力作用,使CaCl2的量-效曲线显著右下移动,但不平行,可能系非竞争性拮抗;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模型,Hyp可显著缩短动作电位二相平台期,而对膜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零相上升幅度和速率及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影响;在小鼠心房组织标本上,Hyp和Ver一样,可抑制高钾诱发的45Ca内流。上述结果提示Hyp对钙内流有一定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甙 钙离子内流 动作电位
下载PDF
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汤晓芙 潘华 +1 位作者 李本红 杜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胸段脊旁肌自发电位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中的价值。方法  5 0例确诊的ALS患者分别行胸段脊旁肌自发电位、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 ,部分患者行舌肌自发电位检测 ;同时 ,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目的 研究胸段脊旁肌自发电位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中的价值。方法  5 0例确诊的ALS患者分别行胸段脊旁肌自发电位、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 ,部分患者行舌肌自发电位检测 ;同时 ,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30例根性损害的患者和 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 ,行胸段脊旁肌自发电位检测。结果  5 0例ALS患者中 ,4 1例 (82 % )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可见大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无一例见自发电位 ,但有 4 8例 (96 % )运动单位时限增宽 ,波幅增高 ,符合慢性神经源性损害改变 ;6例患者行舌肌自发电位检测 ,3例可见自发电位。 30例根性病变的患者中 ,2例 (7% )可见胸段脊旁肌有少量自发电位 ;健康对照组未见胸段脊旁肌自发电位。结论 胸段脊旁肌大量自发电位对诊断ALS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脊旁肌 肌电图 肌萎缩侧索硬化 诊断 神经源性损害
原文传递
口服胺碘酮对家兔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钟江华 张存泰 +3 位作者 李泱 陆再英 王琳 刘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研究口服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及与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家兔进行实验研究 ,随机分成DCM治疗组、DC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阿霉素制作DCM模型 ,DCM治疗组口服胺碘酮 ,然后离体灌流心... 目的 研究口服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及与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家兔进行实验研究 ,随机分成DCM治疗组、DC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阿霉素制作DCM模型 ,DCM治疗组口服胺碘酮 ,然后离体灌流心脏 ,同步记录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 DCM对照组、DCM治疗组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复极 90 %的时限 (APD90 )均较正常对照组相应延长 (P <0 0 0 1 ) ,DCM治疗组心外膜、心内膜APD90 又较DCM对照组延长 (P <0 0 5) ,但中层心肌APD90 与DCM对照组相似 (P >0 0 5) ,DCM治疗组ΔAPD90 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较DCM对照组明显缩小 (P <0 0 1 )。结论 口服胺碘酮能延长DCM心外膜、心内膜APD90 ,对中层心肌细胞APD90 无影响 ,缩小复极离散度 ,降低了三层心肌复极不均一性 ,所以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 心律失常 统计学 对照 治疗 口服胺碘酮 家兔 扩张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单体Rb_1对缺血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文杰 李丽 +3 位作者 赵春燕 李欣 赵明 钟国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8-981,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单体Rb1对豚鼠缺血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和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逆向灌流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随机选取心室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及Rb1100、200和400μmol.L-13个剂量组。应用...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单体Rb1对豚鼠缺血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和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逆向灌流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随机选取心室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及Rb1100、200和400μmol.L-13个剂量组。应用全细胞电流钳模式记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应用电压钳模式记录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结果:Rb1100、200和400μmol.L-1组缺血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50%(APD50)和动作电位复极90%(APD90)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或P<0.001),缺血后的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峰值电流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或P<0.01)。Rb1抑制缺血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随浓度增加钙电流显著降低,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Rb1缩短缺血心肌细胞AP时程和抑制钙通道的作用,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心肌/细胞学 动作电位 钙通道 L型
下载PDF
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钾、钙离子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晞 黄从新 王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 研究单个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短暂外向钾电流 (Ito)及L型钙通道电流 (ICa L)特性 ,及其与心房心肌细胞的特性比较。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Ito特性差异无显著性 ,但... 目的 研究单个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短暂外向钾电流 (Ito)及L型钙通道电流 (ICa L)特性 ,及其与心房心肌细胞的特性比较。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Ito特性差异无显著性 ,但前者ICa L较后者小 ;异丙肾上腺素灌注后 ,两种心肌细胞呈现显著的电生理差异 ,前者APD90 和APD50 增大 ,Ito减小 ,而后者APD90 和APD50 减小 ,Ito增大 ;二者ICa L均增大 ,前者增大幅度较后者显著。结论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存在离子流特性的差异 ,这一电生理的异质性可被异丙肾上腺素或交感神经兴奋影响 ,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触发或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肌袖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离子通道 心房颤动 消融治疗
原文传递
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徐迎胜 郑菊阳 +3 位作者 张朔 张俊 康德瑄 樊东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建立腹直肌肌电图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中的价值。方法对ALS组67例患者(其中有呼吸困难症状者19例)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包括上、下肢远近端肌肉、胸锁乳突肌、下胸段脊旁肌及... 目的建立腹直肌肌电图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中的价值。方法对ALS组67例患者(其中有呼吸困难症状者19例)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包括上、下肢远近端肌肉、胸锁乳突肌、下胸段脊旁肌及腹直肌,测定自发电位、募集相、MUAP时限、波幅及多相波,其中脊旁肌只检测自发电位和募集相。对健康对照组10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腹直肌肌电图的检测。比较ALS组腹直肌肌电图与健康组的差异、ALS组中腹直肌肌电图与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的差异以及腹直肌肌电图与呼吸障碍症状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腹直肌肌电图的MUAP参数分别为:波幅(373·78±56·46)μV,时限(9·95±1·13)ms,多相波(19·40±4·52)%;ALS组腹直肌肌电图的MUAP各参数分别为:波幅(537·19±159·04)μV,时限(13·02±1·30)ms,多相波(31·19±8·84)%,ALS组腹直肌肌电图各参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S组腹直肌肌电图神经源性改变(63/67,94·0%)与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57/67,85·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呼吸困难症状患者的腹直肌肌电图自发电位(18/19,94·7%)多于无呼吸困难症状患者(32/48,66·7%)。结论腹直肌肌电图各参数均能可靠、稳定地测出,可作为检测ALS患者胸段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肌电描记术 动作电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原文传递
硫酸镁对家兔在体心脏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存泰 李运田 陆再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80-682,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硫酸镁对家兔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硫酸镁对家兔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的MAP ,在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基础上 ,静脉滴注硫酸镁后观察其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结果  (1)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延长中层心肌的MAP复极 10 0 %时程 ,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ransmuraldispersionofrepolarization ,TDR) ;静脉滴注硫酸镁后TDR明显减少。 (2 )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诱发早期后除极 (earlyafterdepolarization ,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depointes,TdP)的发生率 ;硫酸镁抑制索他洛尔诱导的EAD和TdP。结论 硫酸镁逆转索他洛尔所致的TDR增加 ,抑制索他洛尔诱导产生EA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索他洛尔 动作电位 心肌复极不均一性 电生理学 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刺五加叶皂甙单体Sb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战术 张文杰 +3 位作者 钟国赣 刘伟 江岩 邵春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研究中所用的刺五加叶皂甙单体Sb(50、200μg/mL),使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超射、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10%、50%、9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 本研究中所用的刺五加叶皂甙单体Sb(50、200μg/mL),使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超射、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10%、50%、9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Ca2+80μg/mL能使之反转,Sb作用与尼莫地平作用相似。上述结果表明Sb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叶 皂甙单体 钙拮抗剂 动作电位
下载PDF
钙泵间接激活剂对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军 于宁 +2 位作者 韩东一 杨伟炎 李兴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Ca2 +泵间接激活剂佛波酯 (phorbol 12 myristate 13 acetate ,PMA)对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杂色豚鼠随机分为 2组 :PMA组和人工外淋巴液组 (对照组 ) ,分别全耳蜗灌流 3μmol/LPMA和人工外淋巴液并暴露于 10 0dBSPL... 目的 探讨Ca2 +泵间接激活剂佛波酯 (phorbol 12 myristate 13 acetate ,PMA)对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杂色豚鼠随机分为 2组 :PMA组和人工外淋巴液组 (对照组 ) ,分别全耳蜗灌流 3μmol/LPMA和人工外淋巴液并暴露于 10 0dBSPL的白噪声持续 12 0min。于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 12 0min圆窗记录耳蜗微音电位 (cochlearmicrophonics ,CM)和耳蜗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compoundactionpotential,CAP)。比较两组相同时间点的CM幅度和CAP阈值。结果 噪声暴露前两组CM幅度和CAP阈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噪声暴露后两组CM幅度下降和CAP阈值升高 ,但PMA组CM幅度高于对照组 ,CAP阈值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Ca2 +泵间接激活剂PMA对噪声性聋有部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泵间接激活剂 噪声性聋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大文 张存泰 +4 位作者 李泱 刘念 朱西林 王琳 陆再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4-507,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犬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midmyocardium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的MAP...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犬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midmyocardium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的MAP。对自主神经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 ,三层心肌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早期后除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起搏周长为 10 0 0ms时 ,在未刺激自主神经的情况下 ,Epi、Mid和Endo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复极 90 %的时限 (MAPD90 )分别是 (2 78± 11)ms、(316± 16 )ms和 (2 70± 12 )ms;其中Mid的MAPD90 明显长于Epi和Endo的MAPD90 (P<0 0 1)。刺激交感神经时 ,Epi、Mid和Endo细胞的MAPD90 分别缩短 (19± 4 )ms、(45± 6 )ms、(18± 3)ms。与刺激前相比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由 (44± 4 )ms减少到 (15± 3)ms(P <0 0 1) ;但是交感神经刺激时 ,有 5只犬 (41% )的中层心肌出现了早期后除极。迷走神经刺激对三层心肌的MAPD90 值无明显影响。结论  (1)在体犬心室肌存在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2 )交感神经刺激可减少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但易在Mid诱发早期后除极 ;(3)迷走神经刺激对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动作电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律失常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相明 赵红敏 +2 位作者 籍振国 刘刚 刘丽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研究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缺血不同时期的变化,评价Tp-Te间期和Tp-Ted对预测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80例AM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Tp-Te间期和Tp-Ted... 目的研究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缺血不同时期的变化,评价Tp-Te间期和Tp-Ted对预测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80例AM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Tp-Te间期和Tp-Ted,观察其与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比较心梗后室性心动过速组(A组)、室性早搏组(B组)、无室性心律失常组(C组)患者间Tp-Te间期和Tp-Ted的差异,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急性期Tp-Te间期和Tp-Ted分别为(125.22±17.70)ms和(54.76±13.26)ms,均较恢复期(113.84±17.37)ms和(42.06±13.95)ms明显延长;Tp-Te间期和Tp-Ted在A组分别为(134.82±19.56)ms、(62.00±15.19)ms,明显高于B组的(122.94±15.09)ms、(54.09±10.56)ms和C组的(110.09±15.21)ms、(45.27±9.85)ms;B组又高于C组。结论 Tp-Te间期和Tp-Ted在AMI急性期较恢复期延长;Tp-Te间期及Tp-Ted是预测AMI患者发生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心律失常 心性 动作电位 心电描记术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 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玮 叶治国 +6 位作者 崔洁 邱水凤 徐万红 王会平 钱令波 蒋惠娣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研究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易损性与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发的整体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 目的:研究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易损性与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发的整体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复灌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肌缺血复灌前后的心室电生理学参数:舒张期兴奋阈(DET)、有效不应期(ERP)、室颤阈(VFT)。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观测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的时程(APD90)、动作电位0期最大除极速率(Vmax)。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缩短其持续时间,延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时间,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延长离体大鼠心脏的ERP,并对缺血/复灌所致的ERP缩短和VFT降低有明显的减弱作用。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延长大鼠右室乳头肌动作电位APD50和APD90,降低动作电位Vmax,对动作电位的其他参数影响不显著。结论:CME具有降低大鼠心室易颤性、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提高大鼠心脏电生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化学 菊花/药理学 乙酸盐类 植物提取物/药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心律失常/中药疗法 心室颤动/中药疗法 动作电位
下载PDF
牛磺酸对低氧条件下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ATP敏感性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祝芬 马季骅 张培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低氧条件下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的影响。方法应用100%纯氮饱和灌流液建立低氧模型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缩短,同时诱导出IK-ATP;给予...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低氧条件下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的影响。方法应用100%纯氮饱和灌流液建立低氧模型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缩短,同时诱导出IK-ATP;给予牛磺酸后,使低氧时缩短的APD恢复至正常,并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K-ATP。结论牛磺酸具有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ATP敏感钾通道(KATP)开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缺氧 心肌 细胞 动作电位 钾通道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兔离体心室电整复性变化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韬 秦牧 +3 位作者 陈阵 胡河 黄鹤 黄从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兔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离体心室动作电位整复性(APDR)变化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HF组,每组15只。采用经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00μg·kg^-1&#...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兔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离体心室动作电位整复性(APDR)变化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HF组,每组15只。采用经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00μg·kg^-1·d^-1。)法建立兔CHF模型,建立模型结束4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其结果。在整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条件下行离体电生理研究,分别记录和测量左心室前壁基底部、左心室前游离壁、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左心室后壁基底部、左心室后游离壁和左心室后壁心尖部的单相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并绘制APDR曲线。对上述6个部位行程控增频刺激和快速电刺激,分别用以观察动作电位时程电交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心室相同部位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及APDR曲线最大斜率(Smax)均明显大(P均〈0.01)、动作电位时程电交替提前(P〈0.05)、更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P〈0.05)。此外,CHF组兔整个左心室的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离散度、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及APDR曲线Smax离散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室动作电位时程电交替可预测CHF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CHF兔心室APDR曲线Smax及Smax离散度均增大,促进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律失常 异丙肾上腺素 动作电位
原文传递
小儿耳蜗植入后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的阈值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郗昕 洪梦迪 +2 位作者 韩东一 黄德亮 杨伟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神经反应遥测 (neuralresponsetelemetry ,NRT)技术 ,测试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 (electrically evokedcompoundactionpotential,ECAP)阈值以指导小儿人工耳蜗映射调图的策略与时机。方法 应用NRT3 0软件对幅值增长函数进... 目的 研究应用神经反应遥测 (neuralresponsetelemetry ,NRT)技术 ,测试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 (electrically evokedcompoundactionpotential,ECAP)阈值以指导小儿人工耳蜗映射调图的策略与时机。方法 应用NRT3 0软件对幅值增长函数进行线性拟合 ,确定ECAP阈值。比较 6例儿童植入者在术后 1、2、3个月ECAP阈值的变化 ,同时比较 7例儿童术中、术后ECAP阈值的差异。结果ECAP幅值增长函数在接近阈值或进入饱和时不再呈线性。术后ECAP阈值保持稳定。各导电极的术中ECAP阈值比术后阈值平均高约 15CL ,二者有显著性相关 (R2 =0 915 4)。结论 应选取幅值增长函数的直线段部分进行拟合以确定ECAP阈值。术后应用ECAP阈值指导小儿映射调图时 ,测试一次ECAP阈值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耳蜗植入 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 阈值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兔左室壁三层心肌细胞的分离及动作电位、钙和钾电流分布的异质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泱 马杰 +3 位作者 肖建民 刘念 牛惠燕 陆再英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9-374,共6页
探讨兔左室壁三层心肌单个细胞的分离方法以及电生理特征。实验以胶原酶按二步消化法分离兔心肌细胞 ,其中用剃须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中、外三层心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AP和离子电流。结果显示 :(1)中层细胞上的动作电位时程明显... 探讨兔左室壁三层心肌单个细胞的分离方法以及电生理特征。实验以胶原酶按二步消化法分离兔心肌细胞 ,其中用剃须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中、外三层心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AP和离子电流。结果显示 :(1)中层细胞上的动作电位时程明显长于内膜下心肌和外膜下心肌 ,且存在显著的 1相切迹和 2相驼峰 ;(2 )中层细胞的ICa,L和Ito较内、外膜下的大 ,IK ,s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钾电流 异质性 左室壁三层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离子电流 钙电流
下载PDF
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节律的转化方式 被引量:10
18
作者 段玉斌 菅忠 +1 位作者 胡三觉 任维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对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节律进行分类并探讨其转化规律.方法:长时间顺序记录单纤维自发放电的相邻动作电位峰峰间期,应用钾通道阻断剂作用于神经损伤区,观察节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损伤神经产生多种形式的自发放电,其中部分为周... 目的:对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节律进行分类并探讨其转化规律.方法:长时间顺序记录单纤维自发放电的相邻动作电位峰峰间期,应用钾通道阻断剂作用于神经损伤区,观察节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损伤神经产生多种形式的自发放电,其中部分为周期性的,包括周期1、周期2、周期3等;发现周期1向周期2转化有3种方式:①周期1经倍分岔转化为周期2;②周期1节律经激变转化为周期2;③周期1经混沌转化为周期2.结论:损伤神经自发放电周期1向周期2转化有3种方式,支持了已有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 钾通道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DON对心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及硒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双清 杨进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 观察镰刀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培养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亚硒酸钠的保护效应。方法 取新生 1~ 2d龄Wistar大鼠 ,分离心肌细胞 ,培养基为 80 %DMEM与 2 0 %小牛血清 ,于 37℃ ,在含 5 %CO2 与... 目的 观察镰刀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培养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亚硒酸钠的保护效应。方法 取新生 1~ 2d龄Wistar大鼠 ,分离心肌细胞 ,培养基为 80 %DMEM与 2 0 %小牛血清 ,于 37℃ ,在含 5 %CO2 与 95 %空气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于培养后第 4天 ,引导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为加入毒素前对照 ,然后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 5 0、10 0和 2 0 0mg/LDON ,以观察不同剂量DON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含 0 5mg/L硒的亚硒酸钠 ,继续培养 16h后 ,观察硒对DON致心肌细胞膜电位改变的保护作用。结果 DON使心肌细胞去极化过程发生改变 ,动作电位 (APA)、最大除极速度 (Vmax)、超射 (OS)及阈电位 (TP)均减小 ,部分参数指标存在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OS在DON为 5 0mg/L时出现增高现象。复极化过程的变化 ,复极动作电位时程 (APD)明显延长 ;最大舒张电位 (MDP)减小 ;动作电位发放频率 (APF)受到明显的抑制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存关系。在培养基中加入含 0 5mg/L硒的亚硒酸钠 ,继续培养 16h后 ,2 0 0mg/LDON对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但部分参数 (APA、Vmax、OS、TP、APD90 及APF)没有完全保持在正常对照组水平 ,亚硒酸钠不能完全对抗DON引起的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DON 心肌细胞 膜电位 保护效应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原文传递
低温联合七氟醚对兔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烨 高鸿 谷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评价低温联合七氟醚对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体重1.5~2.0kg,雌雄不拘,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48个心脏,随机分为6组(n=8),用K—H液平衡灌注后,正常对照组(c组)... 目的评价低温联合七氟醚对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体重1.5~2.0kg,雌雄不拘,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48个心脏,随机分为6组(n=8),用K—H液平衡灌注后,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30min;低浓度七氟醚组(s,组)、高浓度七氟醚组(s2组)分别灌注2.4%及4.8%七氟醚饱和的37℃K—H液30min;低温组(H组)灌注30℃K—H液30min;低温联合低浓度七氟醚组(HS,组)和低温联合高浓度七氟醚组(HS2组)分别灌注2.4%及4.8%七氟醚饱和的30℃K—H液30min。灌注期间记录左心室前壁外膜层、中层和内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APD。)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三层心肌MAPD90均明显延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P〈0.05);各组间T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1组和HS2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H组(P〈0.05)。七氟醚与低温无交互作用(P〉0.05),仅表现为低温可延长MAPD90(P〈0.05)。结论低温联合七氟醚对兔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无明显影响,七氟醚可抑制低温诱发心肌复极时间延长,从而降低了低温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 动作电位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七氟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