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小鼠肺癌血管生长和VEGF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91
1
作者 徐晓玉 严鹏科 +1 位作者 陈刚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实体肿瘤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 ,川芎嗪注射液 5 0、10 0、2 0 0mg·kg-1·d-1腹腔注射2 1d后 ,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 ,并用Wes...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实体肿瘤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 ,川芎嗪注射液 5 0、10 0、2 0 0mg·kg-1·d-1腹腔注射2 1d后 ,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 ,并用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 川芎嗪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肿瘤体积、重量和肺转移灶数 ,并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 ,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与转移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 ,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LEWIS肺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icrovascular density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81
2
作者 Deng-Fu Yao, Xin-Hua Wu, Yong Zhu, Gong-Sheng Shi, Zhi-Zhen Dong, Deng-Bing Yao, Wei Wu, Li-Wei Qiu and Xian-Yong Meng Nantong, China Research Center of Clinical Molecular Biology ,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 Affiliated Hos- 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s , and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s ,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BACKGROUND: Angiogenesis is known to be essential to the survival, grow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re an important angiogenic factor regulating tumor angioge... BACKGROUND: Angiogenesis is known to be essential to the survival, grow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re an important angiogenic factor regulating tumor angiogenesis, but its significance and tumor pathologic features are un- clea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d expression of tissue VEGF, alteration of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 in microvessel angiogenesis,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HCC, and level of serum VEGF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 er diseases. METHODS: Tumor specimens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HCC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 Total RNA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HCC tissues. The cellular distributions of VEGF and MVD of liver tumors and their paracancerous and distal cancerous tissu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treptavi- din peroxidase (S-P)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ectively. The VEGF levels of circulating blood and hepatoma tissue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EGF expression was 63.9% in HCCs (23/36 cases), 78.3% in non-encapsulated HCCs (18/23), and 90.9% in HCCs with extrahepatic metastasis (10/11), respectively. The VEGF expression was tightly correlated with MVD (P <0.01). The MVD in HCC with metastasis, low differentiation or non-encaps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CC with intact capsule, high differentiation, or no metastasis. No significant diffe- rence was found between VEGF, MVD, tumor size, and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The level of total RNA in HCC tis- su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but the VEGF leve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racancerous or distal cancerous ones (P<0.01).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levels of VEGF in sera of HCC patients wer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 tastasis and recurrence of tumors. CONCLUSION: The high expression of VEGF and abnor- mality of tissue MVD are useful predictors for vascular inva- sion and metast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LISA microvascular density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VEGF在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84
3
作者 段泽星 谢立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2894-2900,共7页
新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转移和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活动.因此,在癌症研究领域,人们对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十分感兴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路径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调节者.VEG... 新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转移和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活动.因此,在癌症研究领域,人们对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十分感兴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路径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调节者.VEGF/VEGFR轴由多重配基和受体质量叠加交错组成,并且受体与配基结合具有专一性,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细胞类型表达和功能.启动VEGFR信号通路,触发了一个网状的信号过程,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转移和存活.此外,VEGF介导的血管渗透性,已经被证实与恶性渗出有关.最近,VEGF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为可动员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远处转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与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是确定的,因而有必要设计和发展针对这一途径的抑制因子.许多的抗VEGF/VEGFR治疗的研究表明,这些因子能有效地抑制临床前模型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因此,抑制VEGF途径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抗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淋巴管生成 肿瘤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1
4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1 位作者 朱佩芳 刘大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组于相应时相点取骨折端标本固定 ,脱钙处理后行冰冻切片 ,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其受体在骨折端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部位发现 ,不同时间多种组织细胞参与表达VEGFmRNA及VEGF。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检测到VEGF的flt1受体表达 ,1~ 3周为表达的高峰期 ;骨折后 3d~ 3周检测到flk1受体的强阳性表达。 结论 VEGF及其flt1受体表达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flk1受体在伤后一定时间呈强阳性表达。由于VEGF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因此可以确定VEGF在骨折后的血管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3
5
作者 蒋扬富 杨治华 +2 位作者 胡敬群 蔡建强 杨晓洁 《癌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3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39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39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VEGF及MMP-9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VEGF分别在92%(36/39)的肝癌组织、79%(26/33)的肝硬变组织和57.1%(4/7)的正常肝组织中表达,MMP-9分别在69%(27/39)的肝癌组织和35.9%(14/39)的肝硬变组织中表达。39例患者中已有16例转移、复发,MMP-9基因表达与肝癌复发、转移关系密切,复发、转移组癌组织MMP-9/β2-MG值为0.75±0.56,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MMP-9/β2-MG值为0.34±0.29(P<0.05)。VEGF基因表达与肝癌复发、转移尚未见显著相关性,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MMP-9/β2-MG值分别为1.08±0.68和0.92±0.63(P>0.05)。结论:VEGF及MMP-9基因在肝癌及肝硬变组织中均有差异性表达,VEGF与肝癌生长关系密切;MMP-9基因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肝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VEGF 原发性
下载PDF
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6
作者 吴胤瑛 李恩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i0005-i0008,共4页
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家族是重要的血管生成正性调节因子,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本文旨在对VEGF家族的结构、功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VEGF VEGFR 抗血管生成 肿瘤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总IgE、VEGF、IL-4、IL-5、IL-13及外周血EOS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71
7
作者 王飞 季涛云 +2 位作者 王亚军 韩天艳 张倩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总IgE、VEGF、IL-4、IL-5、IL-13及外周血EOS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2012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CVA患儿60例作为CVA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哮喘患儿60例作为哮喘组,选择同期在...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总IgE、VEGF、IL-4、IL-5、IL-13及外周血EOS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2012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CVA患儿60例作为CVA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哮喘患儿60例作为哮喘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160例作为正常,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总IgE、VEGF、IL-4、IL-5、IL-13及外周血EOS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VA组与哮喘组的IgE、VEGF都显著高于正常组,CVA组显著低于哮喘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VA组与哮喘组的IL-4、IL-13都显著高于正常组,CVA组显著低于哮喘组,IL-5水平刚好相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VA组、哮喘组、正常组的EOS计数分别为(0. 24±0. 16)×10~9/L、(0. 39±0. 12)×10~9/L和(0. 16±0. 11)×10~9/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CVA组中,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IgE、VEGF、IL-4、IL-13、EOS的两两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性(P <0. 05),而与IL-5都呈显著负相关性(P <0. 05)。结论血清总IgE、VEGF、IL-4、IL-5、IL-13及外周血EOS参与了CVA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免疫球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命质量分析 被引量:69
8
作者 刘楠 吴秀伟 +4 位作者 李烦繁 王年飞 张明军 孙彤 陈振东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目的评价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患者盐酸安罗替尼12 mg,1次/d,服用2周,休息1周,共3周为1周期,直至出现病情进展、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 目的评价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患者盐酸安罗替尼12 mg,1次/d,服用2周,休息1周,共3周为1周期,直至出现病情进展、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疗效,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2评价不良事件,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QLQ-C30和肺癌专项量表QLQ-LC13测定生命质量变化。结果入组27例患者,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2例(7.4%),疾病稳定16例(59.3%),疾病进展9例(33.3%),客观缓解率为7.4%,疾病控制率为66.7%。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76.00±10.55∶64.44±11.59)、情绪功能(81.67±8.71∶76.11±6.71)、总体健康状况(48.87±7.97∶40.56±12.49)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6,P<0.001;t=-2.646,P=0.019;t=-3.872,P=0.002)。疲乏(50.37±8.95∶40.74±13.86)、恶心呕吐(26.54±16.18∶14.20±11.97)、食欲丧失[M(QR):33.33(33.33)∶33.33(33.33)]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升高(t=-2.476,P=0.027;t=-5.036,P<0.001;Z=-2.923,P=0.003);疼痛(28.88±14.23∶33.33±13.60)、呼吸困难[33.33(33.33)∶33.33(66.6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t=3.674,P=0.003;Z=-3.266,P=0.001)。QLQ-LC13量表中咳嗽(24.44±19.12∶45.24±20.34)、气促[11.11(22.22)∶33.33(22.22)]、胸痛[0.00(33.33)∶33.33(33.33)]评分较前降低(t=4.000,P=0.001;Z=-4.125,P<0.001;Z=-1.890,P=0.034);口腔疼痛[0.00(33.33)∶0.00(0.00)]及手足刺痛[33.33(33.33)∶0.00(0.0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Z=-2.000,P=0.046;Z=-2.264,P=0.024)。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疲劳、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咯血等,主要为1~2级,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率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生活质量 安罗替尼
原文传递
半枝莲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1
9
作者 张妮娜 卜平 +1 位作者 朱海杭 沈维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9-1463,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血管再生作为靶点的诸多化学合成药物在有效抑制血管生成的同时具有不可抵抗的副作用,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致力于从天然药物中开发肿瘤血管生成阻断剂。作为传统抗癌有效药物半枝莲,其阻断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少见报道。本实... 背景与目的:以血管再生作为靶点的诸多化学合成药物在有效抑制血管生成的同时具有不可抵抗的副作用,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致力于从天然药物中开发肿瘤血管生成阻断剂。作为传统抗癌有效药物半枝莲,其阻断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少见报道。本实验拟探讨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atrigel栓、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ascularendotheialcell,HUVEC)建立体内外血管生成模型,观察半枝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检测半枝莲对宫颈癌细胞HeLa培养上清诱导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半枝莲对HeLa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半枝莲能明显抑制Matrigel栓内微血管的形成;体外小管形成实验发现,20%、40%半枝莲含药血清组小管形成数为(5.6±1.1)、(1.0±0.7),与同浓度空白血清组(9.8±1.3和13.4±1.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0)。经20%、40%半枝莲含药血清处理后内皮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9.75±2.63)、(14.00±2.58),明显少于同浓度空白血清组(24.25±2.06和26.50±4.65)(P值分别为0.038、0.006)。40%含药血清作用24、48h后HeLa细胞VEGF表达量分别为(138.67±9.50)、(93.84±41.11),与空白血清组(195.82±2.43和193.68±18.37)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6、0.036)。结论:半枝莲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阻断内皮细胞迁移、下调VEG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药理学 HELA细胞 VEGF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肛痈促愈汤在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8
10
作者 柳春生 李积良 王继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肛痈促愈汤在促进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3例,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 目的观察肛痈促愈汤在促进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3例,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高猛酸钾坐浴,患者大便后清洗创面,观察组采用肛痈促愈汤辅助治疗,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两组腐肉完全脱离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缩小率;比较血清VEGF、IL-1β、TNF-α和IL-6含量;比较两组不同时段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30/4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和术后14 d肛门疼痛、肛门周围组织水肿、分泌物和肉芽形态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腐肉完全脱离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缩小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 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痈促愈汤可促进肛周脓肿患者一次性根治术后创面愈合和肉芽生长,提高血清VEGF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效恢复肛门收缩功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痈促愈汤 肛周脓肿 术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影响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肺鳞癌癌变各阶段间质微血管密度及VEGF、FLK-1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1
11
作者 胡淳玲 喻伦银 +7 位作者 陈德基 刘铭球 江曼 唐志佼 夏东 刘绚 陈洪雷 李红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13-717,共5页
目的:观察化学致癌物诱发大鼠肺鳞癌癌变过程中间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etor,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目的:观察化学致癌物诱发大鼠肺鳞癌癌变过程中间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etor,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80只,其中70只用致癌质碘油溶液左肺叶支气管灌注,10只对照。第15~75天分批处死动物,取左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肺鳞癌癌变各阶段组织的VEGF、FLK-1的蛋白表达,在vWF染色切片上检测MVD。结果:随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发展,VEGF、FLK-1表达均逐渐增强,MVD计数逐渐增高。不典型增生MVD(8.92±3.80)、VEGF阳性系数(1.25±0.95),原位癌MVD(39.5±12.6)、VEGF(2.25±1.07),早期浸润癌MVD(58.5±18.4)、VEGF(3.03±0.93)之间比较,其差异分别具有高度显著性(P< 0.01)。原位癌FLK-1阳性系数(2.00±0.93)和早期浸润癌FLK-1阳性系数(2.63±1.54)比较,其差异具显著性(P< 0.05)。VEGF表达与MVD(r=0.983 7,P< 0.01)和FLK-1表达(r=0.968 8,P< 0.01)呈高度正相关。FLK-1在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都有表达,且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强度高于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癌变过程
下载PDF
莪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1
12
作者 唐渊 李晓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制备莪术提取物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oil)和莪术醇(curcumol)的脂质体,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利用莪术提取物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机械分散和超声乳化法制备莪术醇脂质体和莪术油脂质体。通... 目的制备莪术提取物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oil)和莪术醇(curcumol)的脂质体,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利用莪术提取物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机械分散和超声乳化法制备莪术醇脂质体和莪术油脂质体。通过MTT法观察莪术醇和莪术油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用Hoechst33258/PI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法测定HepG2细胞中COX-2 mRNA和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莪术醇脂质体和莪术油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86.2%和74.5%。MTT测定结果显示,莪术醇和莪术油都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同时,莪术醇和莪术油都能明显引起HepG2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81mg·L-1剂量组的VEGF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莪术醇27、81mg·L-1剂量组的COX-2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莪术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epG2细胞COX-2和VEGF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莪术油 HepG2细胞 凋亡 环氧化酶2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63
13
作者 易茜璐 于明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生化异常牵涉其中,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亢进、蛋白激酶C激活、氧化应激增高、终末糖基化产物形成、生长因子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生化异常牵涉其中,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亢进、蛋白激酶C激活、氧化应激增高、终末糖基化产物形成、生长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增加等。本文就DR及其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元醇通路 蛋白激酶C 氧化应激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生长因子 黏附分子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俞松 刘文英 +1 位作者 唐耘熳 魏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的相关机制。方法 以裸鼠为载体,将婴幼儿增生期毛细血管瘤标本剪成小块转种于裸鼠皮下。转种后第45天随机分成两组:曲安缩松组的每个瘤体瘤内注射曲安缩松0 .05ml(4mg/ml),生理盐水组的每个瘤体瘤内注...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的相关机制。方法 以裸鼠为载体,将婴幼儿增生期毛细血管瘤标本剪成小块转种于裸鼠皮下。转种后第45天随机分成两组:曲安缩松组的每个瘤体瘤内注射曲安缩松0 .05ml(4mg/ml),生理盐水组的每个瘤体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 05ml。于注射前当天、注射后第3天、1、2周观察移植血管瘤变化,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增殖核抗原Ki -67的表达。结果 移植血管瘤瘤内注射曲安缩松后,大多数瘤体迅速在2周内消退,而生理盐水组瘤体继续生长,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均显示血管瘤处于消退状态。注射曲安缩松后,移植血管瘤糖皮质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Ki- 67表达明显减弱。瘤糖皮质激素受体阳性颗粒积分光密度在注射后第3天、注射后1、2周与注射前及同期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4±585比495±48;P<0 .05,P<0. 0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颗粒积分光密度在注射后第3天、注射后1周、注射后2周与注射前及同期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99±1336比407±76;P<0. 05,P<0 .01)。细胞增殖核抗原Ki- 67注射后2周与注射前及同期生理盐水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19±2810比399±46;P<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实验研究 糖皮质激素受体 抗原Ki-67 生理盐水组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Ki-67表达 曲安缩松 积分光密度 瘤内注射 0.05 注射后 毛细血管瘤 统计学 相关机制 移植血管
原文传递
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观察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陈静 赖铭莹 +1 位作者 罗恒 佘洁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两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两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病人,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继发DME患者60例96只眼纳入观察.其中,中度非增生期(NPDR) 15只眼,重度NPDR 36只眼,PDR 45只眼.按治疗方法分:单纯光凝为A组、联合治疗为B、C组,各组均为32只眼.后两者分别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5 mg、雷珠单抗0.5 mg 1周后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对三组中的中度NPDR行次全视网膜光凝(Sub-PRP)、重度NPDR及PDR行全视网膜光凝(PRP).观察三组治疗前、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渗漏面积和视网膜电图(ERG)的改变,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B、C组光凝能量明显低于A组(F=133.746,P<0.001);其各时间点BCVA、CMT及RNV消退率均优于A组(FBCvA=142.89,FCMT=166.341,FRNV=36.749,均P<0.001),尤其是C组;其最终ERG b波振幅高于A组(F =16.007,P<0.001),降低幅度小于A组(F =8.034,P=0.001).联合治疗B、C组各时间点IO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 =0.019,P=0.890),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促进RNV消退,减轻RNV渗漏以及黄斑水肿并提高视力,且雷珠单抗比贝伐单抗起效更快.联合疗法中,抗VEGF药物能减轻视网膜水肿,降低PRP所需能量,减轻对视网膜的损伤,减少并发症,从而保护视网膜的功能,且协同光凝能延迟RNV的复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贝伐单抗 雷珠单抗 激光光凝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免疫指标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0
16
作者 张微 熊军 +2 位作者 王景平 叶红 李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免疫指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9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免疫指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9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缬沙坦80 mg清晨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持续治疗4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抑素C(CysC)、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5,P=0.03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0、3.511、7.373,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IgM、IgG、IgA、C3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6.214、6.205、6.472、4.899,P<0.0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VEGF、CysC水平均下降,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2.375、12.945、7.813,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显著降低肾功能指标,提升机体免疫功能,较单一缬沙坦用药治疗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前列地尔 肾小球肾炎 慢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胱抑素C 白介素-2
下载PDF
通心络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张路 吴宗贵 +1 位作者 廖德宁 潘晓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乳酸脱氢酶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等方法 ,从不同水...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乳酸脱氢酶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等方法 ,从不同水平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通心络减少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降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浓度 ,提示通心络可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癍块稳定性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氧化型低 密度脂蛋白 通心络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操 杨述华 +3 位作者 杜靖远 肖宝钧 李进 叶树楠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头及其它骨缺血性坏死新方法。方法 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质粒pCD hVEGF1652 0 0 μg与胶原混合植入坏死的兔股骨头内 ,术后 2、4周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情况 ,组织形态学分析术...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头及其它骨缺血性坏死新方法。方法 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质粒pCD hVEGF1652 0 0 μg与胶原混合植入坏死的兔股骨头内 ,术后 2、4周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情况 ,组织形态学分析术后 2、4周修复区血管生成情况及术后 6、8周股骨头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 2周免疫组化证实基因转染组股骨头内有VEGF表达 ,组织形态学检测发现术后 2、4周转染基因的股骨头内血管生长快于对照组 ,术后 4、8周转染基因股骨头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利用VEGF基因转染刺激坏死骨组织内血管再生 ,可促进坏死骨修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尿微量白蛋白及β_2-微球蛋白与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54
19
作者 厉洪江 张迎辉 +3 位作者 刘翠华 王小稳 田明 王群思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73例HSP患儿分为皮肤型组23例、混合型组28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型组22例;对照组23例为健康体检者;治疗后组25...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73例HSP患儿分为皮肤型组23例、混合型组28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型组22例;对照组23例为健康体检者;治疗后组25例为治疗2周后临床无阳性症状、体征,出院前复查尿常规及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法(ABC-ELISA)测定血浆VEGF,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MA及β2-MG。结果HSPN型组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皮肤型组和混合型组(P<0.05,P<0.01),治疗后组血浆VEGF、尿MA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P患儿VEGF和MA呈正相关(r=0.444,P<0.05);VEGF和β2-MG呈正相关(r=0.275,P<0.05)。结论血浆VEGF、尿MA及β2-MG参与了HSPN的发病过程,是早期HSP并发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李威 满文玲 +1 位作者 郭欢庆 杨坡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价值,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10月治疗的4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TACE治疗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价值,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10月治疗的4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TACE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TACE联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观察组CR 2例,PR 3例,SD 5例,PD 10例,疾病控制率为50%;对照组CR 0例,PR 2例,SD 2例,PD 16例,疾病控制率为20%,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以及MMP-9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VEGF以及MMP-9的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VEGF、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甲磺酸阿帕替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