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崇《金谷诗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尹雅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6-50,91,共6页
《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是两篇特别的序文代表作,它们记录了文学史上两场令人向往的文人集会,反映特定时期中国文人自发组织文学活动的某些特点。从序文的内容、思想、形式将两篇序文进行对比,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冀图有助于深入了解...
《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是两篇特别的序文代表作,它们记录了文学史上两场令人向往的文人集会,反映特定时期中国文人自发组织文学活动的某些特点。从序文的内容、思想、形式将两篇序文进行对比,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冀图有助于深入了解两篇序文特色以及两晋文人雅集活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谷诗序》
《兰亭集序》
石崇
王羲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金谷雅集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建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8,共4页
西晋石崇等人组织的金谷雅集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自发组织的雅集活动。在这样的集会中,文人名士无拘无束地游玩、饮酒、赋诗,并将集会所创作的作品编集,是文学史上一次较早的、可信的有结集产生的文人文学活动。同时...
西晋石崇等人组织的金谷雅集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自发组织的雅集活动。在这样的集会中,文人名士无拘无束地游玩、饮酒、赋诗,并将集会所创作的作品编集,是文学史上一次较早的、可信的有结集产生的文人文学活动。同时,它还为后世的雅集活动提供了一个模式。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学界对这一重要雅集活动的研究稍嫌不足,本文再次尝试考察金谷雅集的面貌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石崇
金谷雅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崇、绿珠和唐诗中的金谷园意象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吉照
李国新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4-28,共5页
西晋石崇的私家园林金谷园是唐人笔下富贵豪奢生活的象征。本文通过对石崇及金谷园有关唐诗的集中考察和赏析,揭示了唐诗中频频出现的石崇、绿珠典故所包含的多重文化意蕴,以及唐代诗人的不同心态和变化着的时代风气。
关键词
石崇
金谷园
意象
唐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崇之历史原貌及文学形象演变探微
被引量:
1
4
作者
誉高槐
廖宏昌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石崇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以来作为奢靡、卑劣的富豪典型而流传于世。然而,根据对西晋史料的综合考察,知石崇在品格、个性、才能诸方面均不乏正面因素;其品性也经历了从积极济世、正直端方到奢靡纵欲、依附权贵的转变过程;西晋社会的政乱...
石崇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以来作为奢靡、卑劣的富豪典型而流传于世。然而,根据对西晋史料的综合考察,知石崇在品格、个性、才能诸方面均不乏正面因素;其品性也经历了从积极济世、正直端方到奢靡纵欲、依附权贵的转变过程;西晋社会的政乱俗恶是导致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此后,石崇形象经历了从复杂到单一的漫长接受、演变历程;史实的被遗忘与被夸大以及时代思潮、审美风尚的变迁为关键影响因素。这一个案的探讨,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文学史中历史人物形象的接受、演变等相关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崇
形象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崇“金谷园”与家妓绿珠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承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2-34,共3页
晋武帝时石崇任荆州刺史,聚敛了大量财物,在洛阳营造"金谷园",优游岁月,畜养家妓,供其享乐。金谷园中最有名的家妓是绿珠。八王之乱前期,赵王司马伦一度专权,逼石崇交出绿珠。由于绿珠是石崇的爱妓,他坚持不肯交出,以致绿珠...
晋武帝时石崇任荆州刺史,聚敛了大量财物,在洛阳营造"金谷园",优游岁月,畜养家妓,供其享乐。金谷园中最有名的家妓是绿珠。八王之乱前期,赵王司马伦一度专权,逼石崇交出绿珠。由于绿珠是石崇的爱妓,他坚持不肯交出,以致绿珠坠楼而死,石崇亦被杀。唐代诗人杜牧、刘商、乔知之、韦应物、邵谒等撰写了不少怀古诗篇,评说石崇"金谷园"与绿珠,发人深省,值得回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崇
金谷园
绿珠
唐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造新不暂停”——论王羲之兰亭雅集对金谷游宴的“临摹”
6
作者
阮忠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18,共6页
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对石崇的金谷游宴进行了形式上的模仿。这种模仿行为与魏晋士人追求雅逸的风气有关。石崇的金谷游宴带有世俗色彩,而兰亭雅集则期在精神享受,这是两者的差距。
关键词
王羲之
石崇
兰亭雅集
金谷游宴
临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谷诗文与兰亭诗文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何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金谷宴集和兰亭集会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集,参与集会的士人们怡情山水、饮酒赋诗、感慨人生,这种生活方式对此后的士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金谷诗序》和《兰亭集序》以及两次雅集参与者所作诗文的比较,探讨从西晋到东...
金谷宴集和兰亭集会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集,参与集会的士人们怡情山水、饮酒赋诗、感慨人生,这种生活方式对此后的士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金谷诗序》和《兰亭集序》以及两次雅集参与者所作诗文的比较,探讨从西晋到东晋士人在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山水审美等方面的相同与差异,并就唐宋诗人的诗歌中出现的"金谷""兰亭"的典故分析两次集会在后世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及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谷诗文
兰亭诗文
石崇
王羲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女作家吟咏绿珠诗歌探究
8
作者
张海燕
裴玉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清代是女诗人创作较为活跃的一个时代。清代女诗人创作了32首诗歌吟咏石崇和绿珠的故事,对他们的爱情悲剧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这些诗歌一方面肯定了石崇与绿珠的知己之爱,赞扬了绿珠坠楼明志的高尚气节、酬恩感报的义行与不屈...
清代是女诗人创作较为活跃的一个时代。清代女诗人创作了32首诗歌吟咏石崇和绿珠的故事,对他们的爱情悲剧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这些诗歌一方面肯定了石崇与绿珠的知己之爱,赞扬了绿珠坠楼明志的高尚气节、酬恩感报的义行与不屈精神,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清代女诗人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体认,在寄托其哀怨愁思的同时又表现了女诗人对真挚爱情与幸福的企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女诗人
女作家
绿珠
石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探微
被引量:
6
9
作者
王兴隆
陈淑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5-69,共5页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八大方面,分大、中、小三个层次。这些...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八大方面,分大、中、小三个层次。这些理据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释虫》
名物词
理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
被引量:
1
10
作者
茶志高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0-84,共5页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网罗散佚,搜集丛残,对存传道光至光绪间云南文献贡献尤大。《滇诗重光集》例仿《滇诗嗣音集》,诗人小传的文献史料价值较高,知人论世,评价中肯,且富有文学性。集中所收诗人与作者多有诗文往来,在其《五塘诗草》及...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网罗散佚,搜集丛残,对存传道光至光绪间云南文献贡献尤大。《滇诗重光集》例仿《滇诗嗣音集》,诗人小传的文献史料价值较高,知人论世,评价中肯,且富有文学性。集中所收诗人与作者多有诗文往来,在其《五塘诗草》及传主诗作中有反映,给许氏诗学思想、诗歌创作、总集编纂以综合性观照,可以弥补学界前期对其研究的单一视角。揭示《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内容、特色及文献价值,有助于认识许印芳在各领域的成就、贡献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印芳
《滇诗重光集》
体例
文献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崇玄《一切道经音义》考
11
作者
汪业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1-74,共4页
唐代道士史崇玄所撰《一切道经音义》佚于元末以前。从北宋陈景元所录史氏《音义》看 ,史氏音注并非仅仅注音。史氏反切与《切韵》特别是王仁煦《刊廖补缺切韵》关系密切。史氏形义之注亦有资小学。
关键词
史崇玄
道经
音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炎“八角螫虫”之说新证
12
作者
姚丽娟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3期27-29,共3页
孙炎的“八角螫虫”之说见于《尔雅.释虫》“蟔,蛅蟴”郭璞注,从郭璞注可以看出,孙炎将“蟔,蛅蟴”解释为“八角螫虫”,郭璞不同意孙炎的解释。邢?、郝懿行、段玉裁、朱骏声等四家在郭璞注的基础上对孙炎的解释或否定、或肯定,但都不能...
孙炎的“八角螫虫”之说见于《尔雅.释虫》“蟔,蛅蟴”郭璞注,从郭璞注可以看出,孙炎将“蟔,蛅蟴”解释为“八角螫虫”,郭璞不同意孙炎的解释。邢?、郝懿行、段玉裁、朱骏声等四家在郭璞注的基础上对孙炎的解释或否定、或肯定,但都不能令人信服。文章根据现代方言证明孙炎的解释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螫虫
现代方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考释
被引量:
1
13
作者
梁山
李忆兰
《唐都学刊》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刻立于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现藏于西安市鄠邑区重阳宫碑厅,为目前较早记录重阳宫和全真教历史的碑石。此碑系衍圣公孔元措篆额、中书省经籍所长官孟攀鳞撰文、全真教掌教张志敬书丹。碑文首先记述了全真教的...
《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刻立于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现藏于西安市鄠邑区重阳宫碑厅,为目前较早记录重阳宫和全真教历史的碑石。此碑系衍圣公孔元措篆额、中书省经籍所长官孟攀鳞撰文、全真教掌教张志敬书丹。碑文首先记述了全真教的思想精髓:“全真性命论”,包括“广大无名”的宇宙论、“清静无为”的认识论以及“性命双修”的功夫论三个部分;其次着重论述了王重阳创教之历程;最后描绘了全真教众会葬祖师的历程,以及朝廷敕封重阳宫的盛事,充分体现了金元时期全真教的繁荣鼎盛。此碑对于研究金元道教史和全真教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重阳万寿宫记》
碑石
道教
全真教
重阳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的《鱼蛮子》和丁若镛的《耽津渔歌》的对比考察
14
作者
陈冰冰
郝君峰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258-262,共5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发展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丁若镛作为韩国诗坛上的泰斗,其文学在本质上可综述为"匡济一世",强烈地表现出了仁爱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丁若镛的汉诗创作虽然在很大程度...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发展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丁若镛作为韩国诗坛上的泰斗,其文学在本质上可综述为"匡济一世",强烈地表现出了仁爱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丁若镛的汉诗创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诗的影响,但是却又突出表现了自己的仁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出发,对作品的受容和再创作上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鱼蛮子》
丁若镛
《耽津渔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崇《金谷诗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尹雅萍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6-50,91,共6页
文摘
《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是两篇特别的序文代表作,它们记录了文学史上两场令人向往的文人集会,反映特定时期中国文人自发组织文学活动的某些特点。从序文的内容、思想、形式将两篇序文进行对比,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冀图有助于深入了解两篇序文特色以及两晋文人雅集活动的特点。
关键词
《金谷诗序》
《兰亭集序》
石崇
王羲之
比较研究
Keywords
The
Preface
to
Jingu
The
Preface
to
Lanting
shi
chong
Wang
Xizhi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金谷雅集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建伦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文摘
西晋石崇等人组织的金谷雅集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自发组织的雅集活动。在这样的集会中,文人名士无拘无束地游玩、饮酒、赋诗,并将集会所创作的作品编集,是文学史上一次较早的、可信的有结集产生的文人文学活动。同时,它还为后世的雅集活动提供了一个模式。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学界对这一重要雅集活动的研究稍嫌不足,本文再次尝试考察金谷雅集的面貌及意义。
关键词
西晋
石崇
金谷雅集
Keywords
Western
Jin
Dynasty
shi
chong
Jingu
Literature
Gather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崇、绿珠和唐诗中的金谷园意象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吉照
李国新
机构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4-28,共5页
基金
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9030501007)。
文摘
西晋石崇的私家园林金谷园是唐人笔下富贵豪奢生活的象征。本文通过对石崇及金谷园有关唐诗的集中考察和赏析,揭示了唐诗中频频出现的石崇、绿珠典故所包含的多重文化意蕴,以及唐代诗人的不同心态和变化着的时代风气。
关键词
石崇
金谷园
意象
唐诗
Keywords
shi
chong
Jin
Gu
Yuan
image
Tang
Poetry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崇之历史原貌及文学形象演变探微
被引量:
1
4
作者
誉高槐
廖宏昌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文摘
石崇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以来作为奢靡、卑劣的富豪典型而流传于世。然而,根据对西晋史料的综合考察,知石崇在品格、个性、才能诸方面均不乏正面因素;其品性也经历了从积极济世、正直端方到奢靡纵欲、依附权贵的转变过程;西晋社会的政乱俗恶是导致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此后,石崇形象经历了从复杂到单一的漫长接受、演变历程;史实的被遗忘与被夸大以及时代思潮、审美风尚的变迁为关键影响因素。这一个案的探讨,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文学史中历史人物形象的接受、演变等相关理论问题。
关键词
石崇
形象
演变
Keywords
shi
chong
image
evolu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崇“金谷园”与家妓绿珠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承宗
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2-34,共3页
文摘
晋武帝时石崇任荆州刺史,聚敛了大量财物,在洛阳营造"金谷园",优游岁月,畜养家妓,供其享乐。金谷园中最有名的家妓是绿珠。八王之乱前期,赵王司马伦一度专权,逼石崇交出绿珠。由于绿珠是石崇的爱妓,他坚持不肯交出,以致绿珠坠楼而死,石崇亦被杀。唐代诗人杜牧、刘商、乔知之、韦应物、邵谒等撰写了不少怀古诗篇,评说石崇"金谷园"与绿珠,发人深省,值得回味。
关键词
石崇
金谷园
绿珠
唐诗
Keywords
shi
chong
Jingu
Villa
Lvzhu
poems
in
Tang
Dynasty
分类号
K237.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新不暂停”——论王羲之兰亭雅集对金谷游宴的“临摹”
6
作者
阮忠勇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18,共6页
文摘
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对石崇的金谷游宴进行了形式上的模仿。这种模仿行为与魏晋士人追求雅逸的风气有关。石崇的金谷游宴带有世俗色彩,而兰亭雅集则期在精神享受,这是两者的差距。
关键词
王羲之
石崇
兰亭雅集
金谷游宴
临摹
Keywords
Wang
Xizhi
shi
chong
The
Orchid
Pavilion
Gathering
The
Touring
Banquet
in
Golden
Valley
imit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谷诗文与兰亭诗文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何童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文摘
金谷宴集和兰亭集会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集,参与集会的士人们怡情山水、饮酒赋诗、感慨人生,这种生活方式对此后的士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金谷诗序》和《兰亭集序》以及两次雅集参与者所作诗文的比较,探讨从西晋到东晋士人在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山水审美等方面的相同与差异,并就唐宋诗人的诗歌中出现的"金谷""兰亭"的典故分析两次集会在后世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及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金谷诗文
兰亭诗文
石崇
王羲之
Keywords
The
poems
of
Jingu
The
poems
of
Lanting
shi
chong
Wang
Xizhi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女作家吟咏绿珠诗歌探究
8
作者
张海燕
裴玉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出处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基金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2019年校级项目(2019JCYJ27)。
文摘
清代是女诗人创作较为活跃的一个时代。清代女诗人创作了32首诗歌吟咏石崇和绿珠的故事,对他们的爱情悲剧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这些诗歌一方面肯定了石崇与绿珠的知己之爱,赞扬了绿珠坠楼明志的高尚气节、酬恩感报的义行与不屈精神,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清代女诗人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体认,在寄托其哀怨愁思的同时又表现了女诗人对真挚爱情与幸福的企盼。
关键词
清代
女诗人
女作家
绿珠
石崇
Keywords
Qing
Dynasty
the
female
poets
female
writer
LüZhu
shi
chong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探微
被引量:
6
9
作者
王兴隆
陈淑梅
机构
鲁东大学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5-69,共5页
文摘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八大方面,分大、中、小三个层次。这些理据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尔雅·释虫》
名物词
理据
Keywords
"Er
Ya
·
shi
chong
"
the
Words
about
Name
and
Thing
the
evidence
分类号
H03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
被引量:
1
10
作者
茶志高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出处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0-84,共5页
文摘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网罗散佚,搜集丛残,对存传道光至光绪间云南文献贡献尤大。《滇诗重光集》例仿《滇诗嗣音集》,诗人小传的文献史料价值较高,知人论世,评价中肯,且富有文学性。集中所收诗人与作者多有诗文往来,在其《五塘诗草》及传主诗作中有反映,给许氏诗学思想、诗歌创作、总集编纂以综合性观照,可以弥补学界前期对其研究的单一视角。揭示《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内容、特色及文献价值,有助于认识许印芳在各领域的成就、贡献和地位。
关键词
许印芳
《滇诗重光集》
体例
文献价值
Keywords
XU
Yin-fang
Dian
shi
chong
Guang
Ji
Compiling
system
Literature
valu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崇玄《一切道经音义》考
11
作者
汪业全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1-74,共4页
文摘
唐代道士史崇玄所撰《一切道经音义》佚于元末以前。从北宋陈景元所录史氏《音义》看 ,史氏音注并非仅仅注音。史氏反切与《切韵》特别是王仁煦《刊廖补缺切韵》关系密切。史氏形义之注亦有资小学。
关键词
史崇玄
道经
音义
Keywords
shi
chong
-xuan
Taoist
scriptures
sound
and
meaning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炎“八角螫虫”之说新证
12
作者
姚丽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3期27-29,共3页
文摘
孙炎的“八角螫虫”之说见于《尔雅.释虫》“蟔,蛅蟴”郭璞注,从郭璞注可以看出,孙炎将“蟔,蛅蟴”解释为“八角螫虫”,郭璞不同意孙炎的解释。邢?、郝懿行、段玉裁、朱骏声等四家在郭璞注的基础上对孙炎的解释或否定、或肯定,但都不能令人信服。文章根据现代方言证明孙炎的解释的可信性。
关键词
八角螫虫
现代方言
Keywords
modern
dialect
d
Ba
Jiao
shi
chong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考释
被引量:
1
13
作者
梁山
李忆兰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唐都学刊》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文摘
《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刻立于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现藏于西安市鄠邑区重阳宫碑厅,为目前较早记录重阳宫和全真教历史的碑石。此碑系衍圣公孔元措篆额、中书省经籍所长官孟攀鳞撰文、全真教掌教张志敬书丹。碑文首先记述了全真教的思想精髓:“全真性命论”,包括“广大无名”的宇宙论、“清静无为”的认识论以及“性命双修”的功夫论三个部分;其次着重论述了王重阳创教之历程;最后描绘了全真教众会葬祖师的历程,以及朝廷敕封重阳宫的盛事,充分体现了金元时期全真教的繁荣鼎盛。此碑对于研究金元道教史和全真教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十方重阳万寿宫记》
碑石
道教
全真教
重阳宫
Keywords
shi
Fang
chong
Yang
Wan
Shou
Gong
Ji
Taoism
stele
Quanzhen
Daoism
chong
yang
Palace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的《鱼蛮子》和丁若镛的《耽津渔歌》的对比考察
14
作者
陈冰冰
郝君峰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韩国成均馆大学
韩国仁荷大学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258-262,共5页
文摘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发展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丁若镛作为韩国诗坛上的泰斗,其文学在本质上可综述为"匡济一世",强烈地表现出了仁爱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丁若镛的汉诗创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诗的影响,但是却又突出表现了自己的仁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出发,对作品的受容和再创作上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苏轼
《鱼蛮子》
丁若镛
《耽津渔歌》
Keywords
Su
shi
Yumanzi
chong
Yag-yong
A
Fishman's
Song
of
Tamjin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崇《金谷诗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比较研究
尹雅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再论金谷雅集
罗建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石崇、绿珠和唐诗中的金谷园意象
马吉照
李国新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石崇之历史原貌及文学形象演变探微
誉高槐
廖宏昌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石崇“金谷园”与家妓绿珠
张承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造新不暂停”——论王羲之兰亭雅集对金谷游宴的“临摹”
阮忠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金谷诗文与兰亭诗文的比较研究
何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清代女作家吟咏绿珠诗歌探究
张海燕
裴玉
《商洛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探微
王兴隆
陈淑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
茶志高
《红河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史崇玄《一切道经音义》考
汪业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孙炎“八角螫虫”之说新证
姚丽娟
《贵州文史丛刊》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元《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考释
梁山
李忆兰
《唐都学刊》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苏轼的《鱼蛮子》和丁若镛的《耽津渔歌》的对比考察
陈冰冰
郝君峰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