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实践及筛查模式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韩冰 李倩 +7 位作者 纵亮 兰兰 赵亚丽 王大勇 赵翠 刘楠 关静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全国多中心数据,探讨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推广的标准模式。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13个省市出生的106,51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及常见致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其中,听...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全国多中心数据,探讨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推广的标准模式。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13个省市出生的106,51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及常见致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其中,听力筛查方法采用OAE和AABR两步筛查,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热点筛查,突变筛查方法包括测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四引物扩增受阻PCR试剂盒检测和质谱分析,所有阳性样本通过直接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对联合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标准化模式与规范。结果 106,513例新生儿中,听力筛查通过率为91.48%(97,433/106,513),未通过率为8.52%(9,080/106,513)。基因筛查突变率为:GJB2 c.235delC未通过25例,GJB2 c.235delC携带者1647例,占1.55%(1647/106,513);SLC26A4 c.919-2 A>G未通过11例,SLC26A4 c.919-2 A>G携带者1203例,占1.16%(1203/103,798);MTRNR1突变m.1555A>G未通过157例,占0.15%(157/106,064),m.1494C>T未通过12例,占0.01%(12/83,299);四个筛查位点未通过共205例,携带者共2850例,基因筛查阳性者共3055例。其中,GJB2 c.235delC突变未通过的25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21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SLC26A4 c.919-2 A>G突变未通过的11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7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MTRNR1突变未通过169例中,m.1555A>G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47例,占93.6%(147/157),m.1494C>T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0例,占83.3%(10/12),MTRNR1总体突变者中听力筛查通过157例,占92.9%(157/169)。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具有临床可行性,对筛查结果的联合解读可以在听力筛查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迟发性或潜在耳聋的遗传信息,为推广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提供了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并通过临床实践建立了聋病防控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耳聋基因筛查 联合筛查 GJB2 slc26A4 MTRNR1
下载PDF
国人前庭水管扩大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 被引量:43
2
作者 赵亚丽 李庆忠 +3 位作者 翟所强 兰兰 袁虎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3-96,T0001,共5页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与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EVA患者中突变的频率及分布情况,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中国人群中的38例EVA核心家系,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与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EVA患者中突变的频率及分布情况,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中国人群中的38例EVA核心家系,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使用DNAStar及Bioedit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35例EVA核心家系的SLC26A4基因发生了突变,所占比例约为92.1%(35/38)。在发现的12种突变类型中,6种为新的突变类型(待发表),其余类型国际上已见报道:分别为IVS7-2A>G、L676Q、H723R、IVS15+5G>A、R409H和M147V。在所有的突变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约为81.6%(31/38)。结论中国人群的EVA患者中存在SLC26A4基因的多种突变类型,其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81.6%),应视为特异性热点突变,建议在中国人群进行SLC26A4基因的突变热点的普遍筛查,降低EVA患儿的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扩大 slc26A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不同听力学表型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的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国建 袁永一 +7 位作者 李荣 韩明昱 黄莎莎 康东洋 张昕 董敏 戴朴 韩东一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5-448,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不同听力表型人群中的突变阳性检出率,为指导临床医生更有效率的应用耳聋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具有听力学资料的1 448例先证者接受了一项或多项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包括GJB2编码区测序、SLC26A4编码区... 目的:分析中国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不同听力表型人群中的突变阳性检出率,为指导临床医生更有效率的应用耳聋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具有听力学资料的1 448例先证者接受了一项或多项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包括GJB2编码区测序、SLC26A4编码区测序以及mtDNA C1494T/A1555G突变基因芯片检测。其中,双耳感音神经性聋1 333例,单耳感音神经性聋65例,高频听力下降或有耳聋家族史但平均听阈正常者50例。所有受检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 448例受检者的GJB2基因、SLC26A4基因、mtDNA C1494T及A1555G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9.23%、27.55%、0.1%和1.72%;双耳听力下降组的GJB2、SLC26A4的阳性检出率(20.22%,29.17%)明显高于单耳听力下降组(0.00%,0.00%)(P<0.01);在双耳听力下降组中,GJB2基因突变在双耳极重度聋组检出率最高(24.67%),其次是重度(22.33%)、中度(14.33%)和轻度(6.58%)(P<0.01);SLC26A4基因突变在重度聋组检出率最高(48.67%),其次为极重度(28.42%)、中度(21.16%)和轻度组(8.93%)(P<0.01)。结论: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对这一耳聋人群,特别是出生至青少年这一年龄段人群的常规耳聋基因诊断;但对听力损失较轻的耳聋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进行常规耳聋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 slc26A4 线粒体DNA A1555G 线粒体DNA C1494T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Molecular screening of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from Nanjing city of China 被引量:30
4
作者 Yajie Lu Dachun Dai +4 位作者 Zhibin Chen Xin Cao Xingkuan Bu Qinjun Wei Guangqian Xing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5期309-318,共10页
Hearing loss is the most frequent sensory disorder involving a multitude of factors, and at least 50% of cases are due to genetic etiology.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the molecular etiology of heating loss in the Chinese... Hearing loss is the most frequent sensory disorder involving a multitude of factors, and at least 50% of cases are due to genetic etiology.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the molecular etiology of heating los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e recruited a total of 135 unrelated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NSHL) for mutational screening of GJB2, GJB3, GJB6, SLC26A4, SLC26A5 IVS2-2A〉G and mitochondrial 12SrRNA, tRNASer(t/CN)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 The carrier frequencies of deafness-causing mutations in these patients were 35.55% in GJB2, 3.70% in GJB6, 15.56% in SLC26A4 and 8.14% in mitochondrial 12SrRN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necessity of genetic screening for mutations of these causative genes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nonsyndromic heating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yndromic heating loss GJB2 GJB3 GJB6 slc26A4 slc26A5 mitochondrial DNA gene mutation
下载PDF
1552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SLC26A4基因外显子7和8序列测定及热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戴朴 袁永一 +6 位作者 康东洋 李琦 朱庆文 张昕 刘丽贤 刘新 黄德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2521-2525,共5页
目的调查全国21个地区聋哑学生 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及其发病频率,由此分析和推测中国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聋哑学校学生1552例,其中汉族1290人,维吾尔族69人,回族37人,蒙古族31人,... 目的调查全国21个地区聋哑学生 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及其发病频率,由此分析和推测中国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聋哑学校学生1552例,其中汉族1290人,维吾尔族69人,回族37人,蒙古族31人,其他125人来自彝族、壮族、白族、苗族等18个民族,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 DNA,以序列分析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 IVS7-2A>G 突变及其他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SLC26A4基因外显子7+8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52例来自全国各地的耳聋患者中199例携带外显子7+8及内含子7的突变,其中83例携带 IVS7-2A>G 纯合突变,114例携带 IVS7-2A>G 杂合突变,另有2人分别携带此区域内的其他位点突变;IVS7-2A>G 总检出率达到12.7%(197/1552),其中1290例汉族患者中 IVS7-2A>G 检出率达到14.3%,69例维吾尔族患者群中 IVS7-2A>G 检出率为0。河北涿州高碑店、河南安阳患者群中的IVS7-2A>G 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通过 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筛查发现在中国由 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比例较高,揭示 SLC26A4基因筛查和诊断在耳聋的病因学诊断中将起重要作用,并且在大规模耳聋患者的病因学筛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 诊断技术 耳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因 slc26A4 (PDS)
原文传递
135例大前庭导水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于晓宇 林妘 +2 位作者 许军 杨涛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华东地区非综合征性大前庭导水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其突变谱,为阐明EVA的分子机制和指导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片段和Sanger测序对135例明确诊断的散发非综合征性EVA... 目的研究华东地区非综合征性大前庭导水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其突变谱,为阐明EVA的分子机制和指导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片段和Sanger测序对135例明确诊断的散发非综合征性EVA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的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变异检测。结果在135例EVA耳聋患者中,明确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致病的占74.07%(100/135),单等位基因突变的占7.41%(10/135),18.52%(25/135)的患者未检测到任何SLC26A4基因突变。共检出51种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c.919-2A>G突变和p.H723R突变最常见,分别占总检出突变的50%(105/210)和10.48%(22/210)。结论与既往报道一致,c.919-2A>G突变为中国人群SLC26A4基因的最常见变异。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检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提示可能有其他致病因子参与EVA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导水管 slc26A4 耳聋 基因诊断
下载PDF
95例前庭水管扩大核心家系SLC26A4基因特异突变图谱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亚丽 王秋菊 +6 位作者 李庆忠 兰兰 袁虎 纵亮 韩明鲲 王大勇 翟所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1-177,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图谱,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95例EVA核心家系,募集84名听力正常者及46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听力损失患者作为对照。提取基因...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图谱,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95例EVA核心家系,募集84名听力正常者及46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听力损失患者作为对照。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使用DNAStar及BioEdit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利用Clustal软件进行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在95例EVA核心家系中,93例发生了SLC26A4基因突变,约占97.9%(93/95)。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占88.4%(84/95),单等位基因和未发现突变的家系分别占9.5%和2.1%。93个家系中共发现38种突变,包括23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15种已报突变(5种仅报道于中国家系)。IVS7-2A>G是所有突变中最常见的突变,其在所有突变体中约占57.63%(102/177),75(75/95)个家系发生了此种突变。结论95例中国EVA核心家系的SLC26A4基因调查中,发现了一个中国特异性的SLC26A4基因突变谱:97.9%的中国EVA患者均可检测到SLC26A4基因的突变,双等位基因突变率约为88.4%;23种新的突变和5种仅报道于中国家系的突变在其他人群未曾检测到;IVS7-2A>G为中国人群前庭水管扩大患者最常见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扩大 slc26A4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重度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国建 袁永一 +6 位作者 韩冰 黄莎莎 康东洋 张昕 董敏 韩东一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不同发病或就诊年龄组重度耳聋人群中的阳性检出率,为更有效地应用临床耳聋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839名经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双耳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证者,接受了一项或多项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包括... 目的分析中国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不同发病或就诊年龄组重度耳聋人群中的阳性检出率,为更有效地应用临床耳聋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839名经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双耳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证者,接受了一项或多项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包括GJB2编码区测序、SLC26A4编码区测序、线粒体DNA C1494T及A1555G突变基因芯片检测。将839例受检者按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各分为四组(0~10岁,11~30岁,31~50岁,50岁~)。分别对每组受检者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JB2和SLC26A4基因均在发病年龄为0~10岁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2.10%和34.32%)(P=0.003,P=0.000)。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均在就诊年龄为0~10岁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4.69%和34.52%)(P=0.000,P=0.000)。线粒体DNA 1555/1494位点突变则分别在发病年龄为0~10岁组中和就诊年龄为11~30岁组中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45%和2.36%),但无显著性差异(P=0.357)。结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高;发病年龄及就诊年龄为10岁以下的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应常规进行耳聋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 slc26A4 线粒体DNA 突变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莎莎 黄邦清 +2 位作者 董敏 孟肖肖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分析的17例经颞骨CT和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 目的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分析的17例经颞骨CT和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布;447例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突变分布情况作为对照组。结果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29.41%(5/17),明显低于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95.97%(429/447)(P<0.01)。结论单侧前庭水管扩大的发病可能是与SLC26A4以外的其他因素尚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单侧) slc26A4
下载PDF
SLC26A4基因突变致前庭水管扩大听力损失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薛文悦 陈正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772,共5页
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内耳畸形之一。EVA患者通常出生后听力波动并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部分患者在头部轻度创伤或气压伤后出现突发性耳聋。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分析和... 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内耳畸形之一。EVA患者通常出生后听力波动并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部分患者在头部轻度创伤或气压伤后出现突发性耳聋。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分析和小鼠模型建立等方法对前庭水管扩张相关听力损失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显示内淋巴囊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中阶扩大是耳聋非常重要的病理改变,内耳蜗电位的波动和下降是耳聋的直接原因。进一步的研究仍将继续,以帮助我们为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聋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扩大 听力损失 slc26A4 内耳蜗电位 内淋巴
下载PDF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及热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亮 鲁建光 +1 位作者 刘颖 肖玉丽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有明确遗传史病例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的可能已知相关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聋患儿基因突变的热点位点,探讨突变基因位点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并对热点突...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有明确遗传史病例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的可能已知相关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聋患儿基因突变的热点位点,探讨突变基因位点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并对热点突变基因的家系遗传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儿童109例,通过CT检查及问卷调查寻找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对所有病例均采集血液样本,提取DNA,并以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同时,对有明确遗传史的5个家族的相关成员进行相应检测,并绘制家系图,对热点突变基因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109例耳聋儿童的外周血样本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GJB3基因突变。线粒体均质突变检出3例,均有明确的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实验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明确遗传病史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遗传病史组(P<0.001),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前庭导水管扩大组(P<0.001);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SLC26A42168A>G和SLC26A4IVS7-2A>G位点,与有无遗传病史和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GJB2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GJB2235delC和GJB2299delAT位点,本组病例显示其突变率与有无遗传病史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4个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家系和1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分析显示,5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GJB2、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检出率。本组病例显示GJB2基因突变与家族遗传史无明显相关性,而SLC26A4基因主要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中被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 slc26A4 基因芯片
下载PDF
耳聋基因与新生儿听力的同步筛查结果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沈沛 余红 +1 位作者 刘丹 杨晶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1期77-78,73,共3页
目的了解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检测结果的不同意义,为新生儿大规模耳聋基因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3月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其中有4063名新生儿接受了听力和耳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并对其结果... 目的了解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检测结果的不同意义,为新生儿大规模耳聋基因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3月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其中有4063名新生儿接受了听力和耳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和比较。结果 4063例新生儿中840例未通过听力筛查,231例携带耳聋基因。耳聋基因阳性231例中,152例听力筛查通过,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迟发型耳聋的儿童可通过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有效地进行基因预警,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GJB2 GJB3 slc 26A4 12Sr RNA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13
作者 左路杰 张勋 +4 位作者 袁永一 王国建 康东洋 张昕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耳聋残疾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方法抽查北京地区持耳聋残疾证患者6247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 目的分析北京耳聋残疾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方法抽查北京地区持耳聋残疾证患者6247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对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进行检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6247名受检耳聋残疾人群中,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17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83%(177/6247)。IVS7-2A>G突变携带者141例(纯合27例,单杂合突变114例),2168A>G突变携带者26例(纯合4例,单杂合突变22例),SLC26A4基因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0例。针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例数为41例,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66%(41/6247)。结论 1、在6247例耳聋残疾人中,通过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检测能够明确分子学诊断的占总体的0.46%(41/6247);2、在北京地区持证聋人群体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出率较我院门诊就诊的耳聋患者低,此项课题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北京地区残疾人群中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密切相关的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布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耳聋残疾人群明确诊断或指导进一步诊断,并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检测阳性患者的婚配、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 slc26A4 芯片 大前庭水管 分子遗传学诊断
下载PDF
山西太原129例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的筛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强伟 张芩娜 杨向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筛查。方法采集本地区聋哑学校和门诊散发的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29人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mito...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筛查。方法采集本地区聋哑学校和门诊散发的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29人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12SrRNA热点突变位点。结果该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占41.09%,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26例(20.16%);mtDNA突变8例(6.2%);SLC26A4基因突变21例(16.28%);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本组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高达41.09%,GJB2突变是该人群遗传性聋的最常见病因,SLC26A4突变为第二常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诊断 GJB2 slc26A4
下载PDF
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测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儿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琦 方如平 +2 位作者 尤易文 王勇 戴朴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76-879,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并通过颞骨CT检查证实基因筛查发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以序列分析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2A>G和H7...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并通过颞骨CT检查证实基因筛查发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以序列分析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2A>G和H723R突变情况,阳性者进行颞骨CT检查。结果:11例(12.0%)患儿携带有SLC26A4基因的突变,包括双等位基因突变者5例,单等位基因突变者6例。颞骨CT检查发现双等位基因突变者均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结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中SLC26A4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耳聋基因检测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诊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slc16A4基因 序列分析 突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粤西部分地区耳聋患者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少明 李卫红 +3 位作者 郑恒 保泽庆 邹锦慧 张绪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通过对常见致聋基因的筛查,初步了解粤西肇庆市和云浮市地区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情况及特点。方法在相关人员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肇庆市和云浮市地区9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血采集,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 目的通过对常见致聋基因的筛查,初步了解粤西肇庆市和云浮市地区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情况及特点。方法在相关人员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肇庆市和云浮市地区9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血采集,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法)对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6个热点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同时对GJB2基因的全外显子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进行Sanger测序。结果92例受检者中,33例为GJB2基因基因变异,其中携带致病突变有18例(包括纯合,复合杂合或杂合致病突变),突变频率为19.57%(18/92),其中c.109G>A和c.235del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8%(18/184)和3.26%(6/184),共占检出的GJB2基因致病等位基因数的66.67%(24/36),因此c.109G>A和c.235delC是该地区GJB2基因上的两个热点突变;检出9例SLC26A4基因突变(包括纯合,复合杂合或杂合致病突变),突变频率为9.78%(9/92),主要为c.919-2A>G;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 12S rRNA),未检出m.1555A>G点突变或m.1494C>T,但检出2例罕见的致聋的突变m.1027A>G和m.1452T>C。另外,检出1例m.1236C>T,截止到2018年9月未见文献报道。GJB3基因未检出突变。结论GJB2基因突变是引起粤西肇庆市和云浮地区耳聋学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c.109G>A和c.235delC为GJB2基因最主要的突变位点,而c.919-2A>G则是SLC26A4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对该地区听力障碍患者进行了四个热点耳聋基因检测,让30.43%(28/92)患者明确了其分子病因,同时给其提供了详细的遗传咨询服务,这将有利于本地区的耳聋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耳聋 GJB2 slc26A4 流行病学
下载PDF
94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基因突变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肖彩霞 陈亚秋 +2 位作者 刘爽 王洪月 丁怡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诊断的94例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 RNA)共2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听力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研究对象皆为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73例,单侧听力下降组21例。94例患儿中31例(32.98%,31/94)检出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单基因纯合突变13例,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9例,单杂合突变9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耳聋基因阳性率(42.47%)明显高于单侧听力下降组(0.00%)(χ~2=13.31,P<0.01)。GJB2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及12Sr RNA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7.02%、15.96%、0.00%和0.00%。GJB2阳性例数16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3例。SLC26A4(PDS)基因阳性例数15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者5例(皆位于IVS7-2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杂合突变者6例。双耳听力下降组的GJB2基因阳性检出率(21.92%)高于单耳听力下降组(0.00%)(P<0.05);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20.55%,0.00%)(P>0.05)。结论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双侧聋遗传性高于单侧聋,对于双侧耳聋及耳聋基因阳性患儿定期进行听力学随访意义重大,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力学筛查的有效补充,可为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聋 GJB2 slc26A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山东省聋哑学校485例耳聋患者易感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纪育斌 韩东一 +5 位作者 王大勇 周瑜 赵翠 王卉 兰兰 王秋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2531-2535,共5页
目的探讨耳聋易感基因流行病学筛查过程中合理选择样本量的方法和重要性;揭示山东省聋哑学校耳聋患者线粒体DNA12sRNAA1555G突变、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特征,为耳聋基因诊断方法和筛查策略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样本... 目的探讨耳聋易感基因流行病学筛查过程中合理选择样本量的方法和重要性;揭示山东省聋哑学校耳聋患者线粒体DNA12sRNAA1555G突变、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特征,为耳聋基因诊断方法和筛查策略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样本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山东省485例聋哑学校耳聋患者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2和SLC26A4外显子8,10,17,19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限制性内切酶A1w26I检测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对酶切提示A1555G突变的病例、全部GJB2和SLC26A4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在485例患者中,27例携带A1555G突变(5.57%);167例具有G_IB2已知致病突变(34.34%),其中致病突变频率为24.12%;60例携带SLC26A4已知致病突变(12.37%),致病突变率为6.60%;235delC和IVS7—2A〉G分别是GJB2和SLC26A4的突变热点;山东省聋哑患者中约有36.29%由这3种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结论样本量的合理选择在耳聋易感基因流行病学调查中至关重要;山东省有约2.4万聋哑患者是由这3种基因突变所导致耳聋;在新生儿中开展耳聋易感基因的筛查工作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线粒体DNA12SrRNA GJB2 slc26A4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扬州市27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新 关兵 +4 位作者 徐英 徐丽 李霞 张俊中 于爱民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调查扬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患者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了解耳聋的分子病因。方法所选对象为江苏省扬州市中、重度NSHI患者,共278例。利用耳聋基因芯片诊断试剂盒和直接测序2种方法筛查4个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 目的调查扬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患者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了解耳聋的分子病因。方法所选对象为江苏省扬州市中、重度NSHI患者,共278例。利用耳聋基因芯片诊断试剂盒和直接测序2种方法筛查4个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299del 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A1555G及1494C>T)突变。结果在278例耳聋患者中,2种方法共检出145例携带致聋突变(突变比率达到52.2%)。GJB2突变患者人数88例,其中纯合突变51例(18.3%)、单杂合突变25例(9.0%)、复合杂合突变12例(4.3%)。SLC26A4纯合突变14例(5.0%)、单杂合突变26例(9.4%)、复合杂合13例(4.7%)。235delC纯合突变/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1例(0.4%),235delC纯合突变/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1例(0.4%),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2例(0.7%);阴性133例(47.8%)。结论扬州地区耳聋患者GJB2突变高于全国的遗传性耳聋平均发生率。应用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在耳聋患者病因调查中进行快速诊断筛查,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GJB2 slc26A4 线粒体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下载PDF
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颜玉君 李蕴 +2 位作者 杨涛 黄琦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的效果。方法根据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将40名单侧CI患儿分成3组:GJB2组包括15名GJB2基因突变患儿,SLC26A4组包括8名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对照组组包括17... 目的探讨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的效果。方法根据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将40名单侧CI患儿分成3组:GJB2组包括15名GJB2基因突变患儿,SLC26A4组包括8名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对照组组包括17名未发现GJB2、SLC26A4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患儿。术后效果采用听觉意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规范学语时期出现时间、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进行评估,比较3组术后1年效果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GJB2基因突变组在MAIS及CAP两项评估中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JB2组的规范学语出现时间及SIR相较于另外两组也具有一定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C26A4组略优于非基因突变组,尽管统计学分析显示各项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因病变部位在耳蜗,GJB2相关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较好,SLC26A4相关性耳聋术后是否存在优势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 slc26A4 耳聋 耳蜗植入 术后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