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方法 被引量:52
1
作者 栗培龙 张争奇 +1 位作者 李洪华 王秉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5,共6页
采用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2种试验环境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进行不同试件厚度以及板式试件和SGC成型的圆柱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和成型方式对车辙深度的影响。... 采用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2种试验环境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进行不同试件厚度以及板式试件和SGC成型的圆柱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和成型方式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判定系数R2大于0.93;结合沥青应用情况,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40 mm厚度的试件车辙深度显著偏大,试验中不宜采用;SGC成型的圆柱试件与板式试件试验结果判定系数R2达0.95以上,可以代替板式试件进行抗车辙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汉堡车辙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 试件厚度 成型方式
原文传递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朝辉 陈谦 +2 位作者 高志伟 蒋婷婷 陈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145,共11页
为进一步确定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科学合理的性能评价指标及要求,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对比评价了不同规范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及级配范围,系统地调查了大量实体工程及研究动态,厘定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结构层... 为进一步确定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科学合理的性能评价指标及要求,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对比评价了不同规范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及级配范围,系统地调查了大量实体工程及研究动态,厘定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结构层组合、原材料类型和技术指标要求及级配类型,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规范完善与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推荐钢桥面铺装结构层组合为30~35mm GA-10+35~40mm SMA-10,GA基础沥青为SBS改性沥青+TLA(15%~30%),采用2%降粘剂;推荐性能评价指标要求范围为油石比7.9%~8.5%、流动度10~17s、贯入度1.4~2.5mm、贯入度增量不超过0.25mm、弯拉应变不小于7 000με、动稳定度不小于1 000次/mm(参考指标);疲劳性能试验以控制应变模式进行,结果以实测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性能评价 指标要求
下载PDF
氯盐融雪剂对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魏建国 傅广文 付其林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选取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以及NaCl、CaCl_2融雪剂,制备了沥青试样,采用软化点、针入度、延度、粘度和红外光谱等试验方法,分析了氯盐融雪剂浸泡后的沥青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及红外光谱,揭示了氯盐融雪剂对沥青... 选取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以及NaCl、CaCl_2融雪剂,制备了沥青试样,采用软化点、针入度、延度、粘度和红外光谱等试验方法,分析了氯盐融雪剂浸泡后的沥青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及红外光谱,揭示了氯盐融雪剂对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融雪剂提高了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融雪剂降低了基质沥青的感温性能,增强了SBS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融雪剂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但提高了沥青的抗老化性能;CaCl_2融雪剂对基质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更明显,NaCl融雪剂对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更明显;融雪剂与沥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融雪剂浸泡不会引起沥青分子结构或官能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融雪剂 氯盐 沥青结合料 路用性能 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道路非开挖注浆加固补强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磊 问鹏辉 +2 位作者 王朝辉 狄升贯 殷卫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98-105,共8页
针对目前道路非开挖注浆加固中注浆材料选择缺乏明确的参考依据,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常用道路注浆材料的类型及配比,基于统计分析推荐了水泥基及地聚物注浆材料配比,确定了高聚物注浆材料密度对吸水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 针对目前道路非开挖注浆加固中注浆材料选择缺乏明确的参考依据,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常用道路注浆材料的类型及配比,基于统计分析推荐了水泥基及地聚物注浆材料配比,确定了高聚物注浆材料密度对吸水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净浆注浆材料的推荐水灰比为0.46~0.67,水泥砂浆的推荐配比为m水泥∶m水∶m砂=1∶(0.46~0.59)∶(0.31~0.73);地聚物注浆材料水玻璃模数、水灰比和水玻璃质量分数推荐值分别为2.3~3.1、0.49~0.67和7.27%~9.73%;随着高聚物固化物密度增大,其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吸水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注浆 配比 统计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电气石改性沥青路用性能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石鑫 王朝辉 +2 位作者 李彦伟 赵娟娟 王选仓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4,共8页
选取2种电气石粉和4种电气石负离子粉,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电气石改性沥青,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性能测试,研究了电气石类型及掺量对沥青感温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粘附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改进弯曲流变试验研究了... 选取2种电气石粉和4种电气石负离子粉,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电气石改性沥青,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性能测试,研究了电气石类型及掺量对沥青感温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粘附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改进弯曲流变试验研究了电气石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效果,采用水煮法对电气石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进行评价,借助扫描电镜试验、差示扫描热试验、压电性试验和热电性试验分析了电气石对沥青路用性能的改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电气石粉改性沥青感温性能随掺量增加先改善后变差,电气石负离子粉改性沥青感温性能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各电气石改性沥青高温性能随掺量增加均不断提高;电气石粉目数越大,对沥青路用性能改善效果越好;电气石负离子粉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随负离子释放量的增大而不断降低;在相同目数条件下,电气石负离子粉对沥青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电气石粉;电气石能有效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而且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沥青中,与沥青形成稳定整体;电气石加入到沥青后其电性能仍能正常发挥。可见,电气石能够显著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电气石改性沥青 路用性能 扫描电镜试验 差示扫描热试验
原文传递
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降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朝辉 李彦伟 +2 位作者 杨露 杜群乐 胡素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81-11086,共6页
为解决夏季沥青路面温度过高问题,研发了tourmaline改性沥青,制备了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从试件制备、试验仪器、测温点及隔热方式等方面确定了最合理的路面测温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外界温度及tourmaline掺量和类型对t... 为解决夏季沥青路面温度过高问题,研发了tourmaline改性沥青,制备了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从试件制备、试验仪器、测温点及隔热方式等方面确定了最合理的路面测温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外界温度及tourmaline掺量和类型对tourmaline改性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降温机理与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ourmaline可显著降低沥青路面的温度;外界温度越高,tourmaline对沥青混凝土的降温效果越好;随tourmaline掺量的增加,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降温性能不断提高,当掺量超过17%时,其降温性能变化不明显;tourmaline负离子粉的降温性能较tourmaline粉更佳,其降温性能随负离子释放量的增大而提高,当负离子释放量超过5 000 ions时,tourmaline的降温性能相差不大;tourmaline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TOURMALINE 沥青混凝土 降温性能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分子模拟技术综述 被引量:17
7
作者 汪海年 丁鹤洋 +3 位作者 冯珀楠 邵林龙 屈鑫 尤占平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共14页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实现手段和模拟流程,研究了沥青分子模型构建的2类主要方法,总结了不同时期的沥青质结构模型与不同应用场合中的集料模型,探讨了沥青扩散现象、外加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机理、沥青与再生剂...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实现手段和模拟流程,研究了沥青分子模型构建的2类主要方法,总结了不同时期的沥青质结构模型与不同应用场合中的集料模型,探讨了沥青扩散现象、外加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机理、沥青与再生剂的融合、沥青-集料的界面作用模拟影响因素以及水、沥青老化等因素对沥青-集料黏附性的影响等问题,展望了沥青路面材料分子模拟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模拟技术可以从微观角度探究道路工程材料的性能变化与内在机理,为材料的精确设计和定量分析奠定基础,分子组装法是目前沥青分子模型构建的重要思路,能够有效表征沥青材料的物化和力学特性,集料模型的构建思路主要是根据集料的化学成分来选择构建相关晶胞,进而代表集料的宏观特性,分子模拟技术动态展现了沥青的扩散过程,体现了内部各组分的扩散速率,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可以分析沥青自愈行为的过程,并提出不同指标来表征了各个阶段的愈合速率,借助分子模拟技术,可以从微观角度解释和分析沥青内部组分和外加剂对沥青性能影响,在沥青-再生剂融合研究中,分子模拟技术可表征再生剂扩散深度、掺入时机与再生机理等问题,在沥青-集料界面作用研究中,分子模拟技术可表征材料的化学组成、加载模式、模型参数与界面接触等因素的影响,水、温度与沥青的老化等因素将会对沥青-集料界面作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含水模型可将微观模拟与宏观试验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沥青混合料 分子模拟技术 分子动力学 综述
原文传递
道路改性沥青的技术研发与展望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庆 王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9期32-35,共4页
本文介绍了道路改性沥青技术的研发历史和现状,指出了研发以功能性改性剂的化学改性沥青技术,以及采用低价格、性能更好的改性剂和简单的生产设备及工艺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是今后沥青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道路改性沥青 技术研发 沥青改性剂 道路材料
下载PDF
水泥粉煤灰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沈卫国 余秀峰 周明凯 《西部交通科技》 2006年第6期16-19,共4页
水泥粉煤灰路面基层是一种兼有水泥和二灰稳定粒料优点的路面基层材料。文章通过对水泥粉煤灰基层混合料的击实试验,进行粉煤灰掺量的优化分析,探讨了水泥粉煤灰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特征和强度形成机理。
关键词 公路材料 水泥粉煤灰稳定粒料 击实曲线 强度发展
下载PDF
园林景观材料综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哲民 《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249-252,共4页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景观建设中所运用的材料也更加的丰富多彩,本文就对景观材料的应用现状,特点,作用,以及一些新型材料进行归纳宗述。
关键词 景观材料分类 硬质 软质景观材料 植物材料(含义 作用 运用 发展) 攀缘植物 地被植物 彩叶植物 宿根草本植物 林荫观赏 植物 山石材料 水景材料 铺装材料 道路材料 装饰小品材料
下载PDF
基于高温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平 王秉纲 张争奇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4,共6页
为设计嵌挤、密实、稳定的矿料级配,利用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分析了容器容积和撒铺方式对集料密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MTS的粗集料贯入试验方法,对不同混合料进行了汉堡车辙试验,并提出利用贯入试验确定粗集料级配,利用贝雷法合成... 为设计嵌挤、密实、稳定的矿料级配,利用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分析了容器容积和撒铺方式对集料密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MTS的粗集料贯入试验方法,对不同混合料进行了汉堡车辙试验,并提出利用贯入试验确定粗集料级配,利用贝雷法合成粗细集料的混合料级配。试验结果表明:受到容器容积、集料洒落方式等的影响,国内外粗集料松装密度测试数据间存在6%的差距;按贝雷法设计的混合料无法保证其高温稳定性能;贯入试验可有效区分粗集料稳定性,同时与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71。可见,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可有效确保混合料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沥青混合料 级配设计 贯入试验 贝雷法 汉堡车辙试验
原文传递
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黏结性能及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亮 安传峰 黄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0-445,共6页
针对现有沥青碎石封层黏结不足、低温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将一定量玄武岩纤维掺入沥青碎石封层中,制备了不同类型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通过板冲击试验、黏结拉拔试验和抗剪切试验,系统分析了玄武岩纤维掺量、长度和乳化沥青掺量对沥青... 针对现有沥青碎石封层黏结不足、低温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将一定量玄武岩纤维掺入沥青碎石封层中,制备了不同类型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通过板冲击试验、黏结拉拔试验和抗剪切试验,系统分析了玄武岩纤维掺量、长度和乳化沥青掺量对沥青碎石封层黏结性能的影响,并引入混合型多指标灰靶决策方法,对比评价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综合黏结性能,进一步确定各材料的合理掺量,以提高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的黏结性能及使用品质.结果表明:与普通沥青碎石封层相比,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的脱石率降低11.0%~30.5%,层间拉拔强度、层间抗剪强度分别提高11.7%~16.3%和9.7%~22.4%.综合考虑路用性能和经济效益,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中乳化沥青最佳掺量为1.6kg/m^2,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为80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沥青碎石封层 玄武岩纤维 黏结性能 灰靶决策
下载PDF
路用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组成优化及耐久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傅豪 王朝辉 +2 位作者 刘鲁清 刘伟 余四新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8-286,共9页
为提升改性乳化沥青在道路领域的使用品质和耐久性,制备了多种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基于拉伸性能优化了改性乳化沥青配比,研究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黏附性能、黏度、干燥时间、相容性和粘结性能,分析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粘结性... 为提升改性乳化沥青在道路领域的使用品质和耐久性,制备了多种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基于拉伸性能优化了改性乳化沥青配比,研究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黏附性能、黏度、干燥时间、相容性和粘结性能,分析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粘结性能与其拉伸性能、黏附性能的关联性,采用湿热老化、冻融循环和氙灯光照老化等方式模拟复杂气候条件对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破坏作用,以经老化处理后的残留拉伸、黏附和粘结性能及处理前后各项性能的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基于熵权的理想点法综合评价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能够有效提升乳化沥青的拉伸强度和黏附性能,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具备较好的流动性和适宜的干燥时间,且水性环氧树脂与乳化沥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建议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15%~25%(质量分数,下同)。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与其力学强度和黏附性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经湿热老化、冻融循环或氙灯光照老化处理后拉伸、黏附和粘结等性能保持率为84%~92%,聚氨酯改性后的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表现出更好的耐久性能,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E-51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综合耐久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改性乳化沥青 水性环氧树脂 耐久性能
下载PDF
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修山 周恒宇 +1 位作者 沈森杰 董博闻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59,共6页
为弥补单一外掺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不足,以聚酯纤维和热塑性树脂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新型复合改性材料纤维增强聚合物(FRMP)。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不同掺量FRMP对沥青混合料路... 为弥补单一外掺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不足,以聚酯纤维和热塑性树脂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新型复合改性材料纤维增强聚合物(FRMP)。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不同掺量FRMP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与聚酯纤维和SBS对比。结果表明:加入外掺剂提升了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相比聚酯纤维改性和SBS改性,通过FRMP复合改性的效果更明显,并且随着FRMP掺量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不断增强,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先升高后降低、于0.3%掺量时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室内试验 纤维增强聚合物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ndexe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aggregates for road materials:A comprehensive review 被引量:8
15
作者 Saisai Zhang Rui Li Jianzhong Pei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CSCD 2019年第3期256-272,共17页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aggregates, namely shape profile, angularity and surface textur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tur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aggregates, namely shape profile, angularity and surface textur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tur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crucial for the coarse aggregates. First, the visual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harged 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processing, X-ray tomography imaging an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in term of th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deficiencies of visual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aggregate particles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wo-dimensional projection directions or scanning sections. Moreover,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coarse aggregate morphology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namely shape profile, angularity and surface texture. It is found that evaluation of the indexe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profile images or unrelated to pavement performance could not adequately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aggregates.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ndexes of coarse aggregat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recommended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s in this paper, which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set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arse aggregate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 material Coarse AGGREGAT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Evaluation INDEX
原文传递
半刚性筑路材料在平原地区县乡道路基层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窦汝良 王吉升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0,64,共5页
以山东鲁西北地区为例,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平原地区县乡道路建设半刚性筑路材料的选用。对原材料的结构原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拌和、碾压、常规施工工艺出现的病害处理及近年来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作了着重的介绍。
关键词 半刚性 筑路材料 基层 施工 应用
下载PDF
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谦 王朝辉 +2 位作者 樊振通 侯荣国 陈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59-1665,共7页
为进一步确定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热传导效应及融雪化冰工作时间,系统研究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传导热基本原理,建立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上面层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分别实测和预估了不同环境温度、结构... 为进一步确定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热传导效应及融雪化冰工作时间,系统研究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传导热基本原理,建立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上面层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分别实测和预估了不同环境温度、结构层厚度及通电时间等条件下组合结构上面层的表面温度,确定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融雪化冰工作时间,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方法,对比分析及验证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的准确性,为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传导热过程是一种瞬态非稳态导热过程,不同环境条件下,组合结构上面层表面温度在初期上升、中期转折、后期下降等三阶段的预估误差分别维持在0.2~0.8℃、0.3~1.2℃和0.7~5.5℃,其融雪化冰工作时间预估误差则维持在16 min左右;不同环境温度、结构层厚度和通电时间等条件下,预估模型得出的组合结构上面层表面温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介于0.974 0~0.989 0之间,相应P值均小于0.01,判定系数R^2介于0.948 7~0.978 1之间,两者为显著相关,拟合优度较高,预估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 桥面铺装 预估模型 热传导效应 融雪化冰工作时间
下载PDF
沥青裂缝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裴建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98-2904,共7页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自修复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裹沥青再生剂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最佳芯壁比、终点p H、温度与乳化剂浓度对包裹沥青再生剂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形貌、粒径与包覆率的影响;对完整试样和断...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自修复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裹沥青再生剂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最佳芯壁比、终点p H、温度与乳化剂浓度对包裹沥青再生剂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形貌、粒径与包覆率的影响;对完整试样和断裂愈合后的试样分别进行延度试验,探究普通基质沥青和添加自修复微胶囊沥青的自修复能力。极差数值分析结果表明:p H和温度对微胶囊制备影响程度更大,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是甲醛与脲的摩尔比为4∶5,芯壁比为6∶5,终点p H为4,反应最终温度为7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形貌致密,平均粒径为21.14?m,包覆率达到85%。在愈合试验中,微胶囊最优质量掺量为0.3%,此时愈合率为3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自愈合 微胶囊 沥青再生剂 包覆率 延度试验
下载PDF
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组成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小薇 樊振通 +2 位作者 余功新 胡贵华 吴平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为确定材料组成对彩色防滑路面材料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防滑粒料粒径、级配及胶黏剂用量,制备了3种彩色防滑路面材料。通过高温车辙试验、表面构造深度和抗滑摆值试验,对比分析了3种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的高温性能和抗滑性能;利用湿轮磨耗... 为确定材料组成对彩色防滑路面材料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防滑粒料粒径、级配及胶黏剂用量,制备了3种彩色防滑路面材料。通过高温车辙试验、表面构造深度和抗滑摆值试验,对比分析了3种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的高温性能和抗滑性能;利用湿轮磨耗仪、四轮磨耗仪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磨耗试验及加速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3种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的耐久性能,进而确定了彩色防滑路面的最佳材料组成。研究结果表明:3种彩色防滑路面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当4.75~2.36 mm集料用量为100%、胶黏剂撒布量为2.5 kg/m^2时,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的动稳定度最高,为8077次/mm,抗滑摆值最大,为82,表明该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的高温、抗滑性能最优;3种彩色防滑路面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当4.75~2.36 mm集料用量为100%、胶黏剂撒布量为2.5 kg/m^2时,彩色防滑路面材料1 h浸水条件下的磨耗值为70 g/m^2,高温条件下的磨耗值为64.7 g/m^2,紫外老化条件下的磨耗值为105.88 g/m^2,10%HCL溶液腐蚀条件下的磨耗值为64.7 g/m^2;在加速加载5万次磨耗后,该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磨耗质量损失为43.3 g,磨耗值及质量损失均小于其他材料组成,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表明该种材料组成的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的耐久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道路材料 彩色路面 组成设计 路用性能 耐久性
原文传递
路用水性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预测和极值寻优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谦 王朝辉 +2 位作者 傅豪 樊振通 刘鲁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172-16177,共6页
为实现路用水性环氧树脂力学参数极值寻优,以进一步科学优化其材料组成及配比,基于不同类型原材料自身属性及其掺量的调控,制备了一系列路用水性环氧树脂;以拉伸强度为例,开展了力学参数标定试验并获取了75组有效数据,以此构建了基于小... 为实现路用水性环氧树脂力学参数极值寻优,以进一步科学优化其材料组成及配比,基于不同类型原材料自身属性及其掺量的调控,制备了一系列路用水性环氧树脂;以拉伸强度为例,开展了力学参数标定试验并获取了75组有效数据,以此构建了基于小样本数据的传统多元回归方程、典型前馈式及反馈式神经网络等不同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与预测精度;采用遗传算法对优选的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实现了拉伸强度极值寻优功效,回溯确定了原材料各项属性及掺量的最佳取值,为路用水性环氧树脂材料组成及配比的科学优化提供有益借鉴。结果表明:相比五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模型,Elman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了25.94%~37.5%,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综合考虑预测精度和运算速度,推荐采用Elman神经网络(6×4×1)作为路用水性环氧树脂拉伸强度的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可快速获得最优拉伸强度和相关材料组成及配比,降低试验成本,但其准确度仍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水性环氧树脂 力学参数 拉伸强度 小样本 极值寻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