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0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林羡屏 黄月红 +3 位作者 郑伟达 陈运新 陈治新 王小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讨IL-10对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胶原蛋白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RT-PCR法检测肝内不同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原代肝细胞与大鼠正常肝组织的检测结果,进行细胞纯度鉴定;RT-PCR法检测原代肝细胞IL-1... 目的:探讨IL-10对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胶原蛋白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RT-PCR法检测肝内不同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原代肝细胞与大鼠正常肝组织的检测结果,进行细胞纯度鉴定;RT-PCR法检测原代肝细胞IL-10和IL-10受体α(IL10Rα)的表达情况;原代肝细胞分3组培养: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和IL-10干预组(I组);通过MTT分析、台盼兰细胞计数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等方法,了解外源性IL-10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细胞鉴定结果显示,所有的标志基因在肝组织都可检测到有较高的表达,原代肝细胞虽高表达肝细胞标志基因,而肝内其他细胞的标志基因则不表达或低表达。RT-PCR检测显示原代肝细胞可表达IL-10和IL10Rα。台盼兰细胞计数提示IL-10干预48h,I组平均细胞数仅为C组的71.96%(P<0.05);MTT检测亦显示IL-10干预24、48h,I组吸光度值分别为C组的88.41%与90.24%(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IL-10干预24h,I组肝细胞峰DNA含量是C组的59.06%,I组较C组降低(P<0.01),甚至低于N组(P<0.01)。结论: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纯度较高,大鼠原代肝细胞表达IL-10/IL10R mRNA,IL-10抑制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肝细胞 IL-10 IL10R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致毒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秀霞 梁旭方 +4 位作者 丁雪芬 王琳 林群 李光照 沈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30,共6页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出现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说明MC-LR可引起尼罗罗非鱼肝细胞DNA的损伤,并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损伤程度增大。PI/Annexin V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明MC-LR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凋亡,与SCGE结果一致,且DNA损伤程度越大,细胞早期凋亡率越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毒性以及致毒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原代肝细胞 致毒机理 尼罗罗非鱼
下载PDF
酮康唑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安民 施畅 +1 位作者 刘雁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酮康唑(ketoconazole,KCZ)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制备雄性SD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量效关系研究中KCZ设56、75、94、113和188μmol/L,染毒时间4 h;时效关系... 目的观察酮康唑(ketoconazole,KCZ)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制备雄性SD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量效关系研究中KCZ设56、75、94、113和188μmol/L,染毒时间4 h;时效关系研究中KCZ设188μmol/L,染毒时间分别为0.5、1、2和4 h;同时设溶剂对照。检测染毒后肝细胞活力、胞内LDH泄漏情况以及巯基状态的变化。结果(1)量效关系研究中,随着KCZ剂量的升高,肝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培养液中LDH活力逐渐增高,肝细胞内巯基也呈下降趋势,上述指标均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γLDH=0.906,P<0.01);(2)时效关系研究中,KCZ在188μmol/L剂量下染毒后肝细胞活力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培养液中LDH活力随染毒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细胞内巯基出现相应性下降。结论KCZ可以导致肝细胞活力下降,胞内LDH泄漏,巯基含量减少,并有明确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提示酮康唑对肝细胞的毒作用可能与细胞内巯基状态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原代培养肝细胞 肝毒性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损伤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鞠雷 王宝杰 马玉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24-26,共3页
胶原酶两步灌流法获取SD大鼠的原代肝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处理,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酶2E1(CYP2E1)的表达水平。结... 胶原酶两步灌流法获取SD大鼠的原代肝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处理,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酶2E1(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肝细胞存活率降低,LDH含量显著升高,CYP2E1表达增加。说明达到一定的剂量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代肝细胞 对乙酰氨基酚 损伤机制
下载PDF
拟炎症高NO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奕 王红莉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终产物 NO2 - / NO3- 。测定肝细胞中 c GMP的浓度和肝细胞培养液中 GSNO的浓度 ,由此分别了解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 ,NO经由 c GMP通路信号转导 ,还是经由非 c GMP通路信号转导的途径。结果 :1.5 4 3mmol/ L SNP释放 NO达峰值分别为 ,以 2 5 mmol/ L GSH为 NO释放通路 ,30 min时为 (0 .6 3± 0 .0 6 ) mmol/ L ;以 2 5 mmol/ L L - Cys为活性巯基通路 ,2 5 min时为 (0 .98± 0 .11) mmol/ L。 SNP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共孵育过程中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及 SNP浓度的增高 ,细胞内 c G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培养液中 GSNO浓度也有增高。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NO供体 SNP在含有巯基(GSH和 Cys)的肝细胞培养液中可持续释放 NO,通过 c GMP依赖性通路和 c GMP非依赖性通路—— GSNO通路进行信号转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肝炎 原代培养肝细胞 信号转导 环磷酸鸟苷 亚硝基硫醇
下载PDF
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及含铁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雪莲 廖秀冬 +2 位作者 张丽阳 吕林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30-384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及含铁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5×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铁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1.00 mmol/L,孵育时间分别为24、48和72 h,共形成15个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及含铁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5×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铁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1.00 mmol/L,孵育时间分别为24、48和72 h,共形成1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1)铁水平、孵育时间及两者的互作对肝细胞铁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24、48和72 h时,0.25、0.50、0.75、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铁含量均显著高于0 mmol/L铁水平组(P<0.05)。2)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肝细胞中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与0 mmol/L铁水平组相比,0.25、0.50、0.75和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24 h肝细胞中SDH活性显著高于48 h(P<0.05),而72 h又显著高于24和48 h(P<0.05)。与0 mmol/L铁水平组相比,0.75和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COX活性显著提高(P<0.05);24和48 h肝细胞中COX活性显著高于72 h(P<0.05)。3)铁水平、孵育时间及两者的互作对肝细胞中SDH、过氧化氢酶(CAT)、COX7A2L和铁蛋白重链1(FTH1)的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铁水平及铁水平与孵育时间的互作对肝细胞中COX1的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4)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肝细胞中COX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铁水平及铁水平与孵育时间的互作对肝细胞中FTH1的蛋白表达水平表达有显著影响(P<0.05)。24和72 h肝细胞中COX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8 h(P<0.05),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COX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铁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可影响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SDH、CAT和COX的活性、基因表达,以及FTH1的基因表达。综合考虑以上指标,适宜铁的水平应为0.50 mmol/L,孵育时间为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肝细胞 肉鸡鸡胚 含铁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药物对人肝CYP450酶诱导和抑制作用体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7
7
作者 孙鲁宁 吴春勇 +4 位作者 赵舜波 刘瑞娟 王雷 丁黎 王永庆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24-1932,共9页
建立药物对CYP450酶诱导与抑制作用的体外评价方法并进行验证。LC-MS/MS法测定人肝微粒体CYP450酶7种主要亚型的8个底物代谢产物;在优化的温孵条件下,底物法测定人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活性;应用已知抑制剂对所建立的温孵体系进行验证。LC... 建立药物对CYP450酶诱导与抑制作用的体外评价方法并进行验证。LC-MS/MS法测定人肝微粒体CYP450酶7种主要亚型的8个底物代谢产物;在优化的温孵条件下,底物法测定人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活性;应用已知抑制剂对所建立的温孵体系进行验证。LC-MS/MS法测定人肝细胞CYP450酶3种主要亚型的底物代谢产物;底物法测定人原代肝细胞CYP450酶的活性,同时收集温孵后的人肝细胞,应用Taqman荧光探针法测定主要亚型m RNA的表达量;应用已知诱导剂对所建立的温孵体系进行验证。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已知抑制剂和诱导剂在本实验温孵体系下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或诱导作用。建立的实验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体外评价药物对CYP450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微粒体 人原代肝细胞 CYP450酶 诱导作用 抑制作用 探针底物法 LC—MS MS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体内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何映 邱银生 +2 位作者 汪晖 宫新江 贾珍容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建立体内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乙醇的半数致死量,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变化。利用乙醇体外诱导原代培养... 目的:建立体内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乙醇的半数致死量,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变化。利用乙醇体外诱导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损伤,检测不同时间和剂量下培养液上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小鼠灌胃乙醇的半数致死量为9.98 g·kg-1,乙醇灌胃剂量大于6.4 g·kg-1、腹腔注射剂量大于4.0 g·kg-1时,血清ALT、AST有升高趋势。50-400 mmol·L-1乙醇作用于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释放量有增加趋势。结论:体内、体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最适损伤剂量分别为7.2 g·kg-1和50~100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小鼠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在原代肝细胞上的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鲁鑫焱 蒋惠娣 曾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0-1135,共6页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原代肝细胞模型 代谢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氟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晓英 孙贵范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氟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半原位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氟化物染毒24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 目的探讨氟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半原位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氟化物染毒24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氟对大鼠肝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下降,ALT、AST的活性升高,MDA含量增加。结论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氧化损伤作用是氟致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细胞 原代培养 作用研究 谷丙转氨酶(ALT) 丙二醛(MDA) 氧化损伤作用 脂质过氧化产物 细胞存活率 谷草转氨酶 MDA含量 肝细胞毒性 酶消化法 毒性作用 比色法 噻唑蓝 24h 氟化物 培养液 AST 检测 活性
下载PDF
川芎嗪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晓琴 雷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含量。体外实验采用小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并建立D-Gal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检测TMP对其的影响。结果:TMP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GPT、GOT,降低XOD活力和过氧化物终产物MDA的含量。对氧化应激引起的肝脏GSH含量下降具有升高作用。TMP可以显著降低离体培养中染毒肝细胞中的GPT水平。结论:提示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肝损伤 肝原代培养细胞
下载PDF
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雌二醇诱导原代培养青鳉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琪 黄崇 +2 位作者 张照斌 胡建英 张仁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68-2572,共5页
利用原代培养的雄性青鳉鱼肝细胞进行了相同雌二醇(E2)浓度(100nmol·L-1)下的不同时间(2、4、6、8d)和相同暴露时间(4d)下的不同浓度(1、10、100、1000、10000nmol·L-1)的雌二醇(E2)实验,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青鳉鱼VTG-I... 利用原代培养的雄性青鳉鱼肝细胞进行了相同雌二醇(E2)浓度(100nmol·L-1)下的不同时间(2、4、6、8d)和相同暴露时间(4d)下的不同浓度(1、10、100、1000、10000nmol·L-1)的雌二醇(E2)实验,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青鳉鱼VTG-I、VTG-Ⅱ、CHG-H、CHG-L和ERα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VTG-I、VTG-Ⅱ、CHG-H、CHG-L和ERα的基因表达与E2的暴露浓度呈现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且1nmo·lL-1E2暴露就能显著诱导肝细胞内VTG-I、VTG-Ⅱ、CHG-H、CHG-L和ERα的基因表达.作为生物监测雌激素活性的in vitro方法,实时定量RT-PCR的灵敏度高于其它已经发表的方法.因此,实时定量RT-PCR方法与原代培养青鳉鱼肝细胞相结合的方法在环境雌激素效应的评价上具有很大地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RT-PCR 雌二醇 原代培养肝细胞 卵黄蛋白原 青鳉鱼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蓝岚 王朝旭 +3 位作者 史锐 王克波 刘宝圣 姜珊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铁代谢的影响。方法按seglent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将活性大于90%的肝细胞培养于10%血清DMEM培养基中,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即维生素A完全缺乏组、边缘性缺乏组、正常对照组、治疗... 目的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铁代谢的影响。方法按seglent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将活性大于90%的肝细胞培养于10%血清DMEM培养基中,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即维生素A完全缺乏组、边缘性缺乏组、正常对照组、治疗剂量组,分别给予0、0.5、1.0和50μmol/L的atRA。收集培养72h后的肝细胞,用RT-PCR法检测铁调节蛋白2(IRP2)mRNA、转铁蛋白受体(TFR)mRNA、铁蛋白(Fn)mRNA的表达。结果VA缺乏时可导致肝细胞的活性及合成功能降低,使IRP2 mRNA、TFR mRNA表达增加,而Fn mRNA表达下降;而补充atRA可抑制IRP2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atRA可通过影响IRP2 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TFR mRNA、FnmRNA的水平来调节铁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原代肝细胞 铁代谢
原文传递
铜离子在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方面及其对Dr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柳燕 康振龙 +3 位作者 乔娜 王丛丛 胡莲美 唐兆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8-923,共6页
为了研究铜离子(Cu^2+)在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方面及其对Drp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采集13日龄SPF鸡胚肝脏,剪碎后用胶原酶消化成单个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分别用终浓度... 为了研究铜离子(Cu^2+)在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方面及其对Drp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采集13日龄SPF鸡胚肝脏,剪碎后用胶原酶消化成单个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分别用终浓度为200、100和10 mol/L的Cu^2+孵育细胞24 h,采用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q PCR测定Dr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0和100 mol/L Cu^2+组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加,ROS含量显著上升且Drp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10 mol/L Cu^2+组鸡原代肝细胞则无论ROS含量还是Drp1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髙浓度Cu^2+(200和100 mol/L)通过生成大量ROS引发鸡原代肝细胞凋亡,同时使得Drp1基因表达升高,提示Drp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鸡原代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鸡原代肝细胞 细胞凋亡 活性氧
原文传递
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人肝细胞CYP3A4同工酶的影响
15
作者 俞卫锋 杨立群 +2 位作者 李慎菁 曹云飞 满晓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肝细胞中 CYP3A4同工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药理学意义。 方法 :取肝血管瘤患者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 ,胶原酶消化制备原代培养肝细胞 ,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孵育 2 4 h后 ,Nash...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肝细胞中 CYP3A4同工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药理学意义。 方法 :取肝血管瘤患者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 ,胶原酶消化制备原代培养肝细胞 ,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孵育 2 4 h后 ,Nash法测定 CYP3A4同工酶比活性 ,Western印迹法测定 CYP3A 4蛋白表达。结果 :临床剂量 (0 .0 1mmol/ L )的普鲁泊福即可抑制 CYP3A 4同工酶的活性 ,且酶的活性与普鲁泊福的浓度呈负相关。临床剂量的普鲁泊福对该同工酶蛋白的表达并无显著影响 ,直至浓度为 0 .5 m mol/ L时才轻度抑制 CYP3A4蛋白表达。结论 :麻醉药普鲁泊福对 CYP3A4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 P4 5 0抑制剂 ,会导致 CYP3A 4底物的生物转化速率的下降 ,其作用主要在表达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原代培养肝细胞 CYP3A4
下载PDF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Cytochrome P450 expressions of Aroclor1254-induced Hepatocytes in pregnant Rats
16
作者 Lina Xu Nan Li Yuzhong Ma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65-72,共8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Aroclor 1254-injuried hepatocytes in pregnant rats. The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were isolated by two-step collagenase digestion method,and Aroclo...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Aroclor 1254-injuried hepatocytes in pregnant rats. The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were isolated by two-step collagenase digestion method,and Aroclor 1254 was used to make the injuried hepatocytes model. These hepatocytes were treated with gradient quercetin for 24 ~ 72 h,respectively,and the expressions of CYP1A1,CYP 2B1 and CYP 2E1 were determin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s of CYP1A1,CYP 2B1 and CYP 2E1 in injuried rat hepatocytes increased gradually at first,then decreas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the gradient quercetin for different time respectively. 10 μg / mL Aroclor 1254 was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to induce the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injury in vitro,CYP450 expression of the injuried hepatocyte model was optimal by 10 μmol / L quercetin induction. These show that quercetin has protective effects to the injuried hepatocyte model in the pregnant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ETIN Aroclor1254 rat primary cultured hepatocytE CYP450
原文传递
蓝藻提取物对两类肝细胞的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勇 梁恒进 +1 位作者 沈汉民 王俊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 :了解蓝藻提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和人类肝细胞系的毒作用 ,为有效防治这类毒素中毒及明确这两类细胞在体外试验中的价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蓝藻提取物处理上述两类细胞后 ,观察它们的形态变化及测定乳酸脱氢酶渗出率。结果 :... 目的 :了解蓝藻提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和人类肝细胞系的毒作用 ,为有效防治这类毒素中毒及明确这两类细胞在体外试验中的价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蓝藻提取物处理上述两类细胞后 ,观察它们的形态变化及测定乳酸脱氢酶渗出率。结果 :在蓝藻提取物作用下 ,原代大鼠肝细胞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 ,且乳酸脱氢酶渗出率随提取物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人类肝细胞系上述两项指标都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蓝藻提取物对两类肝细胞的毒作用有明显差别 ,这可能与两类细胞上胆酸转运系统的活力不同有关。研究蓝藻对人类肝脏的危害尚需寻找其他更敏感的体外实验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提取物 原代培养 大鼠 肝细胞毒性
下载PDF
3-甲基胆蒽对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的诱导作用
18
作者 王堃 仲来福 +2 位作者 SHINDOH Hideto-shi INOUE Tomoa-ki HORII Ikuo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研究 3 甲基胆蒽 (3 methylcholanthrene,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 ,并探讨其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原位 2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 ,并用不... 目的 研究 3 甲基胆蒽 (3 methylcholanthrene,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 ,并探讨其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原位 2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 ,并用不同剂量的 3 MC诱导肝细胞 2 4h或 48h。乙氧基试卤灵 (ethoxyresorufin,EOR)为CYP 1A酶活力探针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试卤灵 (resorufin,RSF)浓度。结果 实验条件下对照组和 3 MC诱导组的RSF均可被检测 ,与对照细胞相比 ,除 0 0 0 5μmol L的 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EROD无显著诱导作用外 ,其余剂量 (0 0 5 ,0 5 ,5μmol L)的 3 MC均明显诱导酶活力 ,酶活力分别被上调至对照组的 5 0 8,2 3 3 ,33 6倍 (P <0 0 1 ) ,3 MC的诱导作用在 2 4h达最强 ,而其在 48h的诱导作用与 2 4h相似。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3 MC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CY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胆蒽 大鼠 细胞色素P4501A 诱导作用 原代培养肝细胞 高效液相色谱法 剂量依赖性
下载PDF
喹诺酮类新药KNT和盐酸莫西沙星肝毒性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付荣雪 杨遵远 +1 位作者 龚立 曾文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采用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评价盐酸莫西沙星(Mox)和喹诺酮类新药KNT的体外肝毒性。方法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制备SD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Mox和KNT分别设1.6、0.8、0.4、0.2、0.1 mg.mL-1剂量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处理24 h后,检... 目的采用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评价盐酸莫西沙星(Mox)和喹诺酮类新药KNT的体外肝毒性。方法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制备SD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Mox和KNT分别设1.6、0.8、0.4、0.2、0.1 mg.mL-1剂量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处理24 h后,检测对比肝细胞活力IC50、AST、胞内LDH泄漏情况、GSH含量变化及两药物不同浓度处理后受损的肝细胞线粒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状态的对比。结果 KNT的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0.773 mg.mL-1,显著低于Mox(IC50=1.144 mg.mL-1)。Mox在0.8 mg.mL-1剂量处理24 h后,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生长抑制率约69%,培养液上清AST和LDH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GSH含量显著降低,电镜观察到肝细胞内绝大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而Mox在0.4 mg.mL-1剂量下,细胞生长抑制率约8%,AST、LDH和GSH含量无明显改变。经0.8 mg.mL-1KNT处理24 h后,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约9%,培养液上清AST、LDH水平显著低于0.8 mg.mL-1Mox的,与空白对照比有上升趋势,GSH水平也显著上升,电镜观察到肝细胞核轻微固缩,部分线粒体肿胀。在0.4 mg.mL-1KNT剂量下,细胞生长抑制率约1%,AST、LDH和GSH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同剂量下,KNT处理大鼠原代肝细胞24 h后,表现出比Mox肝细胞毒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代肝细胞 盐酸莫西沙星 KNT 肝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速眠新对大鼠原代肝细胞CYP3A1、CYP2E1的影响
20
作者 徐丽娜 杜金梁 马玉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44-47,共4页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速眠新和保定宁处理,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 3A1(CYP3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速眠新和保定宁处理,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 3A1(CYP3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成活率约为95%。用速眠新、保定宁处理后,肝细胞CYP 3A1和CYP 2E1的表达随速眠新、保定宁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速眠新药物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上合理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眠新 大鼠 原代肝细胞 CYP3A1 CYP2E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