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的狂欢——巴赫金诗学理论的人学视野 被引量:8
1
作者 段建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125,共6页
诗学问题一直是一个现代人文学术领域的重要问题,然而巴赫金诗学理论的独特意义在于,他以人学的视野观照诗学,格外突出了"身体"问题在其诗学理论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存诗学理论。扩而言之,就是以"身体占位&qu... 诗学问题一直是一个现代人文学术领域的重要问题,然而巴赫金诗学理论的独特意义在于,他以人学的视野观照诗学,格外突出了"身体"问题在其诗学理论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存诗学理论。扩而言之,就是以"身体占位"理论为其诗学建构的现实基点,以"身体时空体"与"身体狂欢"理论为其诗学从认识到实践的双向度展开,由此建构了"本体—认识—存在"三位一体的生存诗学理论。把握这一理论,对于今日科技理性主宰下实现人的本真生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诗学理论 身体占位 身体时空体 身体狂欢
下载PDF
翁方纲的诗歌选评与“肌理”说的形成 被引量:4
2
作者 韩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5,71,共4页
诗歌选评能折射出编著者的审美兴趣和理论倾向,从翁方纲不同时期编选、评点的诗歌选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诗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他早年选诗宗唐,受神韵说影响较大,后来由唐入宋,逐步发展出重"肌理"的诗学思想,欲合性情、学问... 诗歌选评能折射出编著者的审美兴趣和理论倾向,从翁方纲不同时期编选、评点的诗歌选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诗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他早年选诗宗唐,受神韵说影响较大,后来由唐入宋,逐步发展出重"肌理"的诗学思想,欲合性情、学问与格律为一,主张以考据入诗,最终确立"肌理"说在其诗学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肌理”说 诗歌选本 诗学思想
下载PDF
梁章钜《试律丛话》的试律诗学理论
3
作者 梁梅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407-429,共23页
嘉庆之后,试律创作陷入低迷。梁章钜编纂《试律丛话》,辑录康熙至道光试律名家以及自己的试律诗学主张,希望可以力挽颓风。梁章钜提出明确试律法度,倡导明辨体制,肯定清试律创作价值,提升清人写作自信;反对以唐试律为典范,树立宋试律作... 嘉庆之后,试律创作陷入低迷。梁章钜编纂《试律丛话》,辑录康熙至道光试律名家以及自己的试律诗学主张,希望可以力挽颓风。梁章钜提出明确试律法度,倡导明辨体制,肯定清试律创作价值,提升清人写作自信;反对以唐试律为典范,树立宋试律作为写作范式。其理论虽然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一定的合理性,但又有局限性和矛盾性,在清末的历史背景下,无法产生实际的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章钜 《试律丛话》 试律 诗学理论
原文传递
彝族民间经唱歌诗传统及其诗教诗论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龙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23-26,共4页
彝族民间各种大小仪式活动,滋养了其经唱歌诗传统。彝族社会毕摩传习中特有的诗教方式,是彝族经唱歌诗传统的生命力所在。以诗论诗的独特诗论,是彝族传统诗学理论的高度总结。彝族诗化经唱、毕摩诗教方式以及诗论,三位一体呈现了彝族悠... 彝族民间各种大小仪式活动,滋养了其经唱歌诗传统。彝族社会毕摩传习中特有的诗教方式,是彝族经唱歌诗传统的生命力所在。以诗论诗的独特诗论,是彝族传统诗学理论的高度总结。彝族诗化经唱、毕摩诗教方式以及诗论,三位一体呈现了彝族悠久的诗学内涵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经籍 经唱歌诗 诗论
下载PDF
袁枚与吴镇的后期交往及论争考辨——兼及乾嘉文坛的诗学理论和儒佛信仰之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齐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7,共8页
袁枚与当时西北诗人吴镇的交往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二人诗文往来,关系融洽。但乾隆五十八年(1793),二人在张晋和许珌诗作是否入选《随园诗话》、如何对待生死两个问题上意见不一而发生论争。这场论争影响了二人的融洽关系,还涉及到乾... 袁枚与当时西北诗人吴镇的交往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二人诗文往来,关系融洽。但乾隆五十八年(1793),二人在张晋和许珌诗作是否入选《随园诗话》、如何对待生死两个问题上意见不一而发生论争。这场论争影响了二人的融洽关系,还涉及到乾嘉时期诗学多元化格局和乾嘉文人的信仰危机。乾隆六十年(1795),吴承禧代父作祝寿诗祝袁枚八十大寿,二人关系得以缓和。随后,吴镇两次拜访袁枚于随园,二人尽释前嫌。厘清袁枚和吴镇之间的交往事实,特别是辨清二人论争情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乾嘉文坛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文坛 袁枚 吴镇 后期交往 诗学理论 信仰危机
下载PDF
象外形无迹 寰中影有迁——论刘禹锡意境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学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1-75,共5页
刘禹锡诗学理论深受佛禅的影响,从主体性灵心性出发,提出了因地乘气的主体心性论、因定得境的审美虚静论和至言无辩的言意论,从而构建了以境生象外为中心的意境理论。
关键词 刘禹锡 意境 理论
下载PDF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并称考论
7
作者 周晓宇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1-68,共8页
中宗朝已开始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视为一个文学群体,并称四人为“四杰”“四才子”,包括四杰在内的时人虽有就排名问题进行讨论,但较为零散,未成定论。自宋以降,“王杨”“卢骆”多两两组合排列,后或因“平前仄后”的发音习惯... 中宗朝已开始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视为一个文学群体,并称四人为“四杰”“四才子”,包括四杰在内的时人虽有就排名问题进行讨论,但较为零散,未成定论。自宋以降,“王杨”“卢骆”多两两组合排列,后或因“平前仄后”的发音习惯确定为“王杨卢骆”。受张说、刘肃杜撰的“裴行俭评四杰”一事影响,唐、宋多有因“重器识而轻文艺”的选官标准轻薄贬低四杰的情况。杜甫最先从诗文批评的立场为四杰正名,将四杰视作唐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随着古人对诗文发展阶段的认识不断深入,王、杨、卢、骆四人上接齐梁传统、下启盛唐气象的文学观念以及写作实践逐渐得到挖掘、认可,四杰最终成为与沈宋、陈子昂并肩的初唐文坛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 诗学理论 承前启后
下载PDF
主体性精神与全方位的诗学探索——论吴思敬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大为 《阴山学刊》 2004年第2期5-11,共7页
"主体性"在吴思敬那里一方面表现为一种诗学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也作为观念原则和逻辑原则贯穿在其全方位的诗学探索中,并由此构成其诗学基本理论的建构和诗歌批评的中心观念、逻辑脉络和评判标准。
关键词 主体性 吴思敬 诗学理论 诗歌批评
下载PDF
闻一多诗学理论与新诗形式的现代化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海波 魏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9-101,共3页
在中国现代新诗学理论的现代化建构中,闻一多的诗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闻一多诗学的语言观首先区分了诗性语与实用语,由此确立现代诗学的本体论形式观,并进而确认现代诗的"有意味的形式"。闻一多提出的新诗的"... 在中国现代新诗学理论的现代化建构中,闻一多的诗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闻一多诗学的语言观首先区分了诗性语与实用语,由此确立现代诗学的本体论形式观,并进而确认现代诗的"有意味的形式"。闻一多提出的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原则,是其诗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观和形式观的具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学理论 新诗形式 现代化建构
下载PDF
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及他的诗学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尤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巴·布林贝赫是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和学者,纵观他的《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蒙古族英雄史诗诗学》和《直觉的诗学》等4部研究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诗学基本理论的再认识、个性概括和发展;二是... 巴·布林贝赫是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和学者,纵观他的《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蒙古族英雄史诗诗学》和《直觉的诗学》等4部研究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诗学基本理论的再认识、个性概括和发展;二是运用美学和诗学理论,对蒙古族诗歌和英雄史诗所进行的应用研究。他的诗学理论体系是从个人审美体验和诗学理论主张出发的、富有创见的、现代性的活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林贝赫 蒙古诗歌 诗学理论
下载PDF
论查慎行诗学理论隐而不彰之原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新芳 张俊敏 陈菁怡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3-67,共5页
查慎行诗学批评文献主要由《敬业堂诗集》中的论诗诗、《初白庵诗评十二种》及《敬业堂文集》三个部分组成。然而由于文献极为稀见,学界对《初白庵诗评十二种》《敬业堂文集》的了解较少,这种情形制约着对查慎行诗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展... 查慎行诗学批评文献主要由《敬业堂诗集》中的论诗诗、《初白庵诗评十二种》及《敬业堂文集》三个部分组成。然而由于文献极为稀见,学界对《初白庵诗评十二种》《敬业堂文集》的了解较少,这种情形制约着对查慎行诗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展开,这也是查慎行诗学理论隐而不彰之主要原因。若欲扭转当前学界对查慎行诗学理论盲点的认识,就必须深入挖掘《初白庵诗评十二种》等相关诗学文献,并从中梳理查慎行诗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框架与基本倾向,以期消弭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某些认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诗学理论 《初白庵诗评》 《敬业堂文集》
下载PDF
李攀龙及其唐诗选本中的李白接受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焘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17,共5页
李攀龙在诗歌创作中透露出的仿李白痕迹,以及其编定的《诗删》对李白古诗的裁汰和对律诗和绝句的突显,反映了他从格调理论深化的角度来理解盛唐诗歌的方式及其自身的矛盾特征。与对待杜诗的态度相比,李攀龙在面对李诗时所透露的诗学观念... 李攀龙在诗歌创作中透露出的仿李白痕迹,以及其编定的《诗删》对李白古诗的裁汰和对律诗和绝句的突显,反映了他从格调理论深化的角度来理解盛唐诗歌的方式及其自身的矛盾特征。与对待杜诗的态度相比,李攀龙在面对李诗时所透露的诗学观念,一体现在古诗创作中对李白不自觉的摹仿方式与其古诗辨体理论的矛盾,二体现在对李诗五律和绝句的拔高与否定其七古歌行之间,涉及到的"唐体"标准的矛盾,三体现在确立所选李诗诗典范时,其雅正观念与诗体观念之间的矛盾。李攀龙对"格调"特色相对较弱的李诗的接受态度,鲜明体现出明中期格调论面临变革的实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攀龙 李白 创作 选本 诗学观念
下载PDF
开在幽谷里的花最香——论陈梦家的诗学流变
13
作者 韦静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第4期23-26,共4页
将陈梦家的诗学理论及诗歌创作置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语境中进行考察,梳理陈梦家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两方面的流变,有助于明晰诗人在面对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和西方诗学传统的双重夹击时如何艰难曲折地进行新诗试验和创作,也可以从中窥探... 将陈梦家的诗学理论及诗歌创作置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语境中进行考察,梳理陈梦家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两方面的流变,有助于明晰诗人在面对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和西方诗学传统的双重夹击时如何艰难曲折地进行新诗试验和创作,也可以从中窥探陈梦家从风华正茂的青年诗人突然而决绝地转向成为研究历史古籍的学者的某些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诗学理论 诗歌创作
下载PDF
郭祥正诗学理论初探
14
作者 杨宏 《天中学刊》 2014年第4期85-89,共5页
北宋中期诗坛上出现了一位被梅尧臣、郑獬、刘挚等人誉为"李白后身""谪仙后身"的诗人——郭祥正,他不仅积极参与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同时也非常喜欢与他人探讨研究诗歌理论,这些诗学理论散见于其所创作的近200首诗... 北宋中期诗坛上出现了一位被梅尧臣、郑獬、刘挚等人誉为"李白后身""谪仙后身"的诗人——郭祥正,他不仅积极参与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同时也非常喜欢与他人探讨研究诗歌理论,这些诗学理论散见于其所创作的近200首诗歌当中,涉及诗歌本源、思维创作、语言技巧等诸多方面,是宋代文学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祥正 《郭祥正集》 诗学理论
下载PDF
王小波的诗学理论及实践
15
作者 高秀川 《绥化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87-89,共3页
王小波是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中有着独立思考的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建构了独特的诗学理论。本文结合其创作实践 ,从文学本体、叙事策略。
关键词 王小波 小说创作 诗学理论 实践
下载PDF
“上官体”诗歌之生成与流变探微
16
作者 杨丽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1-95,共5页
以“绮错婉媚”为特征的“上官体”是初唐宫廷诗坛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生成与流行并非某种单一力量促成。要全面考察“上官体”形成的深层动因,必须结合唐代初期政治文化思潮嬗变及文士群体崛起等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不能忽视诗... 以“绮错婉媚”为特征的“上官体”是初唐宫廷诗坛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生成与流行并非某种单一力量促成。要全面考察“上官体”形成的深层动因,必须结合唐代初期政治文化思潮嬗变及文士群体崛起等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不能忽视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从上官仪对传统宫廷诗歌创作的突破和超越以及自身诗学理论的建构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官体 文化思潮 宫廷诗艺 诗学理论
下载PDF
姚鼐诗学思想探微
17
作者 杨柏岭 王少仁 黄振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姚鼐将古文理论运用到诗学之中,建构了自己的诗学理论体系。姚鼐诗学博大精深,其最主要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与艺合,天与人一";"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熔铸唐宋,兼取三家"。
关键词 姚鼐 诗学理论 以文论诗
下载PDF
论梁启超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18
作者 侯运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5-59,共5页
梁启超的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其早期诗学理论主要围绕诗歌创作如何创新,从意境、语句、风格三个方面阐述,在导引新风的同时蕴含着理论危机;其后期诗学理论中对审美主体的关注、对情感表现的倡导、对... 梁启超的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其早期诗学理论主要围绕诗歌创作如何创新,从意境、语句、风格三个方面阐述,在导引新风的同时蕴含着理论危机;其后期诗学理论中对审美主体的关注、对情感表现的倡导、对文言白话的比较和对新诗艺术的阐释等方面,均凸显出他对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对中国诗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诗学理论 新诗艺术
下载PDF
以意逆志诗学理论的意义生成
19
作者 杨红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11,共6页
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法不仅影响后世《诗经》的接受,而且不断扩展其方法适用领域。以意逆志诗学理论形成中国诠释思想传统,成为现代学术背景中中国诠释学建构资源。
关键词 以意逆志 诗学理论 意义生成
下载PDF
郑献甫境界说对清末民初词论之启发
20
作者 张炜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3期73-78,共6页
诗词之境界说略备规模是在晚清乃至近代,袁枚后又有粤西壮人郑小谷,于诗文中多次论及境界之说,对“眼前境界”“诗之中须有人在”“无我”“静境”等传统认识加以继承和总结,提出“即目写心”“境自近前神自远”“镜里形容无我同”“出... 诗词之境界说略备规模是在晚清乃至近代,袁枚后又有粤西壮人郑小谷,于诗文中多次论及境界之说,对“眼前境界”“诗之中须有人在”“无我”“静境”等传统认识加以继承和总结,提出“即目写心”“境自近前神自远”“镜里形容无我同”“出群雄”“静中自观物”“有阅历”等一系列观点。这些观点有的可以看作况周颐、王国维等人词论之先声,有的甚而为其直接的源头,对清末民初词论实有启发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境界说 清末民初 词论 启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