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46
1
作者 赵斌 蔡世峰 +1 位作者 高佩虹 彭洪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 扩散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 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计算26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1000~0、1000~500、5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及b=1000~0、1000~500、500~0 s/mm2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65.74,P<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 ADC 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30,P<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把恶性肿瘤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1.01×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界值,诊断敏感性为64.0%,特异性为96.7%.结论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MR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表观扩散系数 平面回波成像 鉴别诊断 腺体组织 良性病变 500 诊断敏感性 统计学 乳腺病变 单次激发 正常乳腺 病理证实 可信区间 恶性肿瘤 特异性 b值 病灶
原文传递
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5
2
作者 许建阳 王发强 +3 位作者 王宏 单保慈 吕剑 马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组织fMRI功能成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 7人 ,分别观察fMRI脑功能成像。结果 :针刺合谷穴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针刺太冲穴仅诱... 目的 :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组织fMRI功能成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 7人 ,分别观察fMRI脑功能成像。结果 :针刺合谷穴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针刺太冲穴仅诱导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针刺合谷配太冲穴诱导额叶和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结论 :针刺不同穴位激发不同脑区的脑组织变化 ,而两个穴位配伍并不是两个穴位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作用的叠加 ,而是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液供给 针刺效应 取穴 太冲穴
下载PDF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评价 被引量:112
3
作者 孙泽民 王守安 +3 位作者 王海平 才艳玲 张文杰 赵明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结石、壶腹肿瘤、胰头癌、胆管癌及炎症患者进行MRCP成像,并对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结果(1)因梗阻...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结石、壶腹肿瘤、胰头癌、胆管癌及炎症患者进行MRCP成像,并对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结果(1)因梗阻部位和程度不同,MRCP对胆胰管各部的显示率为57.0%~100.0%;(2)扩张胆管表现为枯枝样、软藤样、腊肠样;(3)梗阻端呈倒杯口状、截断状、乳头状、串珠状、鼠尾状;(4)本组MRCP定位诊断率为100.0%,定性诊断率为86.4%。结论MRCP对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结合源像对结石的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对其他病变定性尚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阻塞 肝外 磁共振成像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109
4
作者 刘其顺 梁长虹 +3 位作者 黄飚 张忠林 刘艳辉 林华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为了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发病...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为了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发病部位特征,在腮腺矢状面将其分成4个象限。30例中男29例(96.67%),女1例;50岁以上者26例(86.67%)。结果30例患者37侧发病,共44个病灶,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5个(56.82%);多发者10例(33.33%);42个病灶边界清楚;22例行CT检查共发现32个病灶,其中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29.27±14.11)HU,3例CT延迟扫描显示3个病灶强化延迟。8例行MR检查,共发现12个病灶,其内信号全不均匀。结论>50岁的男性患者,CT和(或)MRI发现腮腺浅叶的后下象限病灶,边界光整,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有明显强化,而且多发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腺淋巴瘤 MRI诊断 MRI表现 病理学改变 影像学特征 组织病理学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分析 50岁以上 病灶数目 发病部位 CT检查 病灶强化 延迟扫描 MR检查 男性患者 信号 象限 矢状面 平均值 CT值 密度 后下 多发 边界
原文传递
重症手足口病分组监护治疗80例分析 被引量:105
5
作者 何颜霞 付丹 +3 位作者 操德智 刘红艳 黄雀兰 李成荣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阻止重症手足口病向危重症进展以及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救治方案。方法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和其他并发症及其程度,将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A、B、C、D3组。各组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监护治疗方案,分析总结各组疗效及预后。统... 目的探讨阻止重症手足口病向危重症进展以及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救治方案。方法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和其他并发症及其程度,将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A、B、C、D3组。各组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监护治疗方案,分析总结各组疗效及预后。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累及神经系统受累时,最多出现的症状是持续发热(69/70)和四肢抖动(67/70),病情重者皮疹相对少。脑干病变伴肺水肿者常出现心动过速〉200次/min、血压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脑脊液细胞数、CRP与病情轻重无关。神经系统受累与EV71感染高度相关。A、B、C3组共69例,全部治愈。D组11例,其中6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死亡2例,9例抢救成功,其中8例痊愈,1例遗留智障及运动障碍。结论神经系统受累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时合理使用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措施,可能对阻止重症病例向危重状态发展和降低危重症病死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病毒性疾病 肠道病毒感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00
6
作者 张立安 贺静 +6 位作者 王玉丽 张明祥 周洪超 王东 王守波 曹来宾 徐爱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34-737,共4页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及低场MRI检查 ,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及等级稚和H检验和敏感性对照。结果 全部患者X线平片均诊断为早期ANFH ,共 91个部位。...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及低场MRI检查 ,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及等级稚和H检验和敏感性对照。结果 全部患者X线平片均诊断为早期ANFH ,共 91个部位。其中Ⅰ期 46个 ,表现为骨疏松及骨硬化 ;Ⅱ期 45个 ,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发现 5 6例早期ANFH ,共 86个部位。其中Ⅰ期34个 ,表现为星芒结构变形、骨疏松和骨硬化 ;Ⅱ期 30个 ,呈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 ;Ⅲ期 2 2个 ,以“新月征”为特征。低场MRI仅发现 44例 (73个部位 ) ,Ⅰ期 30个 ,为斑点状T1WI低或高信号 ;Ⅱ期2 3个 ,为T1WI及长TE梯度回波 (GRL)序列不规则形低、等、高信号 ;Ⅲ期 2 0个 ,在T1WI及GRL序列呈片状低信号 ,并有高信号带环绕。经等级稚和H检验 ,以及三者敏感性的两两比较 ,结果显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T及低场MRI可准确地显示早期ANFH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分期 磁共振成像 CT
原文传递
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关节镜与MRI诊断分级研究 被引量:104
7
作者 李显 赵力 +1 位作者 王淑丽 李雪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提出关节镜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sis,OA)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级法,探讨MRI在诊断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关节镜检查的123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术... [目的]提出关节镜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sis,OA)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级法,探讨MRI在诊断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关节镜检查的123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术前MRI表现;按部位将膝关节软骨分为6处;根据形态和信号改变,结合损伤部位,将膝关节软骨损伤在关节镜与MRI的表现加以分析并分级;以关节镜所见为参考标准,计算MRI诊断各级软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关节镜及MRI上,膝关节软骨损伤均可分为Ⅰ~Ⅳ级;在738处软骨中,损伤505处(68.43%),其中髌股关节最多,外侧胫股关节最少,且损伤以Ⅲ~Ⅳ级为主;关节镜与MRI判断软骨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2,P<0.001)。MRI诊断软骨损伤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10%、93.13%、77.37%。[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在关节镜及MRI的表现可被分为4级;软骨损伤以髌股关节最多;MRI诊断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和准确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 关节镜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04
8
作者 李婷 林雁潮 +2 位作者 王瑶 吴建 陈明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与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各组检查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以DSA为检查金标准,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52.94%(9/17)、72.00%(18/25)、74.07%(20/27)、0%(0/2);CTA分别为70.59%(12/17)、80.00%(20/25)、81.48%(22/27)、50.00%(1/2);MRI分别为88.24%(15/17)、92.00%(23/25)、92.59%(25/27)、50.00%(1/2),Kappa值分别为0.503、0.670、0.853。结论 CVUS、CTA与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RI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VUS与CTA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检查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102
9
作者 李绍林 张雪林 +2 位作者 陈燕萍 陈斌 苍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 32例 ,2 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例做了MR检查 ,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上病灶呈肿块型 18例、浸润狭窄型 7例、... 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 32例 ,2 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例做了MR检查 ,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上病灶呈肿块型 18例、浸润狭窄型 7例、腔内生长型 4例 ,有 3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者 13例 (4 4 8% )、周边强化者 8例 (2 7 6 % ) ;延迟后内部无强化 7例(2 4 1% )、不均匀强化 8例 (2 7 6 % )、均匀性强化 5例 (17 2 % )。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 ,形成早期边缘强化 ,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 ,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关键技术 ,早期边缘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基础 肝内 胆管细胞癌 周围型 MRI诊断 CT 早期 延迟 边缘 扫描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9
10
作者 周林江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 6h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 2 1例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DWI诊断脑梗死 16例 ,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急性脑梗死 ,DWI阴性 ...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 6h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 2 1例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DWI诊断脑梗死 16例 ,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急性脑梗死 ,DWI阴性 5例 ,其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WI所见高信号区域的同一部位在以后的CT和 (或 )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病灶 ;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 10 0 % ,常规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为 2 5 % ,特异度为 10 0 %。结论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高度准确 ,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常规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诊断 超急性期脑梗死
原文传递
隐性骨折的MRI分析 被引量:94
11
作者 潘诗农 刘兆玉 +3 位作者 吴振华 崔凤 黄立新 郭启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目的 探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 ,3例同时行CT检查 ,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 3例 ,胫骨近端 8例 ,胸腰段椎体 5例。结果本组 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 ;11例 (11/ 16 )股骨髁及胫... 目的 探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 ,3例同时行CT检查 ,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 3例 ,胫骨近端 8例 ,胸腰段椎体 5例。结果本组 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 ;11例 (11/ 16 )股骨髁及胫骨近端受伤病例中 3例 (3/ 16 )T1WI见骨皮质下线状低信号带改变 ,8例 (8/ 16 )显示由关节面下向骨干走行的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改变 ;在T2 WI上对应于T1WI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 ,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 ;T1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显示水肿带信号明显增强、增宽。 2例股骨髁和 1例胫骨近端病例同时行CT检查 ,示周围软组织肿胀 ,未见确切骨折征像。 5例 (5 / 16 )胸腰段椎体MRT1WI、T2 WI示椎体中央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 ,在T2 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结论 MRI能够早期确诊隐性骨折 ,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隐性骨折 ,X线检查后行MRI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隐性骨折 X线平片 CT 诊断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92
12
作者 耿承军 陈君坤 +6 位作者 卢光明 石群立 陈自谦 李苏建 许建 吴新生 储成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 2 2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另对 15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检测 ,并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 2 2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另对 15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检测 ,并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 2例中单发者 17例 ,占 77%。多发者 4例 ,共有病变 10个 ,1例呈弥漫浸润型。分布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有 15个 ,占 5 6% ,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的有 8个 ,位于胼胝体的有 4个。肿瘤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 ,瘤周水肿多为轻至中度水肿。 16例 2 0个病变CT平扫呈等或高密度影 ,无出血或钙化 ,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 ;2个病变中心呈低密度 ,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MR平扫 11例T1WI均呈等或较低信号 (与灰质信号相比 ) ;T2 WI10例呈等信号或较低信号 ,1例中心囊变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质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 2例PCNSL行MR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强化均不明显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少 ,核大 ,染色质颗粒粗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 ,均未见明显的出血及片状坏死 ,亦未见钙化。淋巴瘤MVD值 (2 1 8± 11 2 )与恶性胶质瘤组 (44 4± 16 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T MRI 表现 病理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77
13
作者 侯金文 黄蔚皓 +3 位作者 王青 冯凊媺 蒲永林 高家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方法研究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针刺 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 ,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 ,用t检验分析获得针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方法研究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针刺 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 ,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 ,用t检验分析获得针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8例受试者中 6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针刺引起的信号升高与信号降低出现于不同的多个脑区 (t≥ 2 345 ,P <0 0 1) ,其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左侧豆状核区的信号升高 ,以及双侧前扣带回区和双侧枕叶的信号降低 ,被认为可能是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区反应。结论 用fMRI方法研究表明 ,针刺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磁共振成像 MRI
原文传递
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0
14
作者 刘佩芳 鲍润贤 +1 位作者 牛昀 于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 3 8例行动态增强MR乳腺检查并经病理及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 (简称免疫组化 )染色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动...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 3 8例行动态增强MR乳腺检查并经病理及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 (简称免疫组化 )染色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增强MRI评价病变指标包括 :早期增强率、强化峰值和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病理组织切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病变组织MVD和VEGF表达水平 ,并进一步分析动态增强MRI上述表现特征、MVD和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3 8例中 ,恶性病变 2 1例 ,良性病变 17例。恶性病变MVD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病变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且VEGF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性 (P <0 0 1)。在 3 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 ,早期增强率 >60 %和曲线类型为Ⅱ、Ⅲ型的乳腺病变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增强率 <60 %和曲线类型为Ⅰ型的乳腺病变 ,除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布与VEGF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外 (P >0 0 5 ) ,其余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乳腺良恶性病变强化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分析微血管分布显示恶性病变外周与中央区MVD的比值 (1 2 7)高于良性病变外周与中央区MVD的比值 (1 12 ) ,且恶性病变边缘区MVD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新生血管化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84
15
作者 朱文珍 漆剑频 +4 位作者 申皓 王承缘 夏黎明 胡军武 冯定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 MR 磁敏感成像(SWI)技术在脑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3例脑血管性病变患者,其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静脉血管畸形4例,小动静脉畸形(AVM)3例,Sturge-Weber 综合征1例,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及陈旧性脑梗死6例。行T_1WI、T_... 目的探讨 MR 磁敏感成像(SWI)技术在脑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3例脑血管性病变患者,其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静脉血管畸形4例,小动静脉畸形(AVM)3例,Sturge-Weber 综合征1例,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及陈旧性脑梗死6例。行T_1WI、T_2WI、SWI 序列及增强T_1WI 和 MR 血管成像(MRA)检查,计算病灶与正常对照区的校正相位值(CP),评价 SWI 与其他序列及 MRA 在显示血管性病变细节的优越性。结果病灶与正常对照区的 CP 值分别为-0.112±0.032及-0.01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5)。7例海绵状血管瘤,SWI 能鉴别出血与血管瘤体,发现更多的小出血灶。4例静脉血管畸形,SWI 能发现更多细小的髓静脉向粗大的引流静脉集中。3例小 AVM,SWI 较 MRA 更好地显示小供血动脉。1例 Sturge-Weber 综合征,SWI 可清晰显示钙化及脑表面异常的静脉血管网。2例静脉窦血栓形成,SWI 可清晰地显示深部引流静脉及脑表面静脉网广泛增粗扩张迂曲,其中1例能发现早期脑出血灶。6例陈旧性脑梗死,SWI 可更好地显示病变内陈旧性出血。结论 SWI 对低流量血管畸形及血管瘤、多发细小出血的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后深部静脉的扩张及早期并发出血以及脑梗死并发出血等具有常规 MRI 及 MRA 检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能提供病变与正常组织的相位对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87
16
作者 陈文直 唐良萏 +11 位作者 杨武威 张彦 李静 夏文秀 周洁敏 祝宝让 赵纯全 令狐华 陈锦云 朱丽 邓勇斌 王智彪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 验证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七医院就诊的99例子宫肌瘤患者(117个肌瘤,肌瘤直径≤10 cm)进行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为重庆海... 目的 验证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七医院就诊的99例子宫肌瘤患者(117个肌瘤,肌瘤直径≤10 cm)进行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为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在镇静、镇痛下进行,实时超声声像图引导超声消融治疗全过程.治疗后随访期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内,行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消融率.治疗后3、6个月时,行增强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缩小率及靶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的肌瘤占所有肌瘤的百分比.根据子宫肌瘤症状量表(UFS)评价有症状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所占比例.依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评价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1)有效性:治疗后1个月内,靶肌瘤体积消融率平均为(76±24)%;3、6个月时,靶肌瘤平均体积分别缩小了(45±21)%和(59±2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靶肌瘤体积缩小≥50%共99个肌瘤,占84.6%(99/117);UFS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占92%(66/72).(2)安全性:全部患者治疗后2 h均可以正常活动.SIR标准中重要不良反应(SIR C~D级:延长住院时间,需要重要治疗,护理等级增加)及严重不良反应(SIR E~F级:永久性后遗症或死亡)的发生率均为0;一般不良反应(SIR A~B级:观察或简单治疗,无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为35%(35/99),SIR B级不良反应包括2例声通道皮肤浅Ⅱ度烧伤和2例发热,需要对症治疗及换药处理.其余包括臀部和(或)下肢酸胀痛、阴道分泌异常、排尿困难或疼痛等,均无需治疗,为SIR A级.结论 超声消融技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单独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超声疗法 导管消融术 磁共振成像 可重复性 结果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17
作者 吴劲松 周良辅 +2 位作者 洪汛宁 毛颖 杜固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9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 ,随机分为实验组 (融合DTI影像导航 )和对照组 (传统影像导航 )。实验组患者应用DTI重建以锥体束为主的脑白质纤维...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9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 ,随机分为实验组 (融合DTI影像导航 )和对照组 (传统影像导航 )。实验组患者应用DTI重建以锥体束为主的脑白质纤维束 ,采用多影像融合技术将DTI与传统的导航影像相融合 ,应用于神经导航手术。结果  (1)实验组 2 5例 ,对照组 2 4例 ,两组病例术前均衡性良好。 (2 )对照组肿瘤全切率 5 0 0 % ,实验组 80 0 % (P <0 0 5 )。 (3)对照组术后致残率 75 0 % ,实验组 2 0 0 % (P <0 0 1)。 (4)预后评估 :对照组Karnofsky预后评分 (KPS) 6 9 5 8± 2 3 4 9,实验组KPS84 80± 2 3 4 9(P <0 0 5 ) ;对照组优良率 (KPS =90~ 10 0 ) 37 5 % ,实验组 72 0 % (P <0 0 5 )。 (5 )对照组住院时间 2 4 2 5± 8 17d ,实验组 17 89± 5 4 7d(P <0 0 5 )。结论 DTI影像应用于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导航手术 ,可提供病灶与邻近锥体束间的三维可视化解剖信息 ,指导肿瘤最大范围切除并有效保护锥体束 ,显著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降低患者术后致残率 ,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脑肿瘤 神经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膝关节损伤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5
18
作者 陈新国 王兴华 +2 位作者 刘丽 肖伟 陆云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388-2391,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MRI检查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CT诊断及MRI诊断,并给予患者关节镜检查以进行病理分析,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率及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MRI检查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CT诊断及MRI诊断,并给予患者关节镜检查以进行病理分析,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率及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MRI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其中27例为关节腔积液,占33.8%,23例为半月板损伤,占28.8%,17例为韧带损伤,占21.3%,13例为骨质改变,占16.3%。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其中存在关节腔积液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长T_1和长T_2信号;存在半月板损伤者主要表现为三角形的低信号影;存在韧带损伤的患者主要变现为条状低信号变粗或者是病灶的边缘模糊,其中T_1WI呈现混杂信号,T_2WI呈现高信号;存在骨质改变的患者主要变现为T_1WI呈现高信号,T_2WI呈现低混杂信号。上述检查结果均经关节镜检查以及手术证实。与CT诊断准确率相比,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膝关节损伤
下载PDF
定量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83
19
作者 李瑞敏 顾雅佳 +5 位作者 毛健 彭卫军 孙非 谭红娜 唐峰 钱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118例乳腺疾病患者行3.0T定量动态增强MR检查,测量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正常腺体组间...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118例乳腺疾病患者行3.0T定量动态增强MR检查,测量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正常腺体组间定量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两两比较;对浸润性癌与导管原位癌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后绘制ROC曲线。结果恶性病变组Ktrans、Kep、V。均值分别为(1.010±0.580)min-1、(1.634±1.481)min-1、(0.7354-0.273);良性病变组三者均值分别为(0.331±0.192)rain-1、(0.417±0.324)min-1、(0.847±0.291);正常腺体组间三者均值分别为(0.0514-0.028)min-1、(0.133±0.125)min-1、(0.597-4-0.354)。正常腺体与良性病变、正常腺体与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Ktra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81、11.189、5.590,P值均〈0.01);正常腺体与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K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7、3.874,P值均〈0.05);正常腺体与良性病变、正常腺体与恶性病变问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2、2.562,P值均〈0.05);正常腺体与良性病变间K…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60、0.832,P值均〉0.05)。浸润性癌与导管原位癌组间Ktrans、Kep、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34、0.075、0.454,P值均〉0.05)。Ktrans、Kep、Ve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0.941、0.659,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则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77.01%、91.95%、56.32%;特异性分别为95.65%、86.96%、78.26%。结论定量动态增强参数Ktrans、Kep 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并表现出相对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皮质类固醇与骨坏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6
20
作者 李子荣 孙伟 +7 位作者 屈辉 周乙雄 窦宝信 史振才 张念非 程晓光 王大力 郭万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骨坏死发生的时间、发生率与皮质激素用量的关系.方法对551例SARS患者进行骨坏死普查,男131例,女4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3±9)岁.其中12例未用激素,539例应用剂量不等的皮质激素(80~30 000...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骨坏死发生的时间、发生率与皮质激素用量的关系.方法对551例SARS患者进行骨坏死普查,男131例,女4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3±9)岁.其中12例未用激素,539例应用剂量不等的皮质激素(80~30 000 mg).从停药至普查的时间为3~9个月.全部患者行双髋、双膝、双踝、双肩及双腕MRI检查及X线摄片,部分患者做CT扫描.股骨头坏死按ARCO分期,膝关节坏死按Lotka分期,肩关节坏死按Gruess分期.采用独立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2例未用激素者,未检出骨坏死.539例应用激素者检出骨坏死176例(32.7%),其中累及股骨头为130例210髋、累及膝关节98例130膝、累及肱骨头21例36肩、累及踝关节16例26踝(距骨,跟骨)、累及腕关节11例17腕(月骨,舟状骨)、髌骨3例4膝、髂骨1例1处、长骨干(股骨,胫骨)梗死18例.股骨头坏死除11例15髋为Ⅱ期外,其余均为Ⅰ期.ⅠA为45髋、ⅠB为77髋、ⅠC为73髋.膝及肩关节坏死均为Ⅰ期.单关节受累34例,双关节受累45例,多关节受累93例,单纯骨干梗死4例.激素用量:发生骨坏死组为(5842±4988) mg,未发生骨坏死组为(2719±2571) mg(P<0.0001);用药时间:发生骨坏死组为(39±17) d,未发生骨坏死组为(27±15) d(P<0.01);激素冲击用量:发生骨坏死组为(340±207) mg/d,未发生骨坏死组为(211±160) mg/d(P<0.01);激素冲击治疗时间:发生骨坏死组为(28±13) d,未发生骨坏死组为(18±11) d(P<0.01).检出骨坏死的时间均在用药后6个月以内.结论应用剂量不等皮质激素的SARS患者约1/3发生骨坏死,骨坏死常为多灶性,发生时间早;MRI为早期诊断骨坏死的金标准,对大剂量激素应用者宜尽早用MRI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类 合成 磁共振成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骨坏死 皮质类固醇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临床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 SARS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