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凌云白毫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探明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春、夏、秋3季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茶样中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为了解凌云白毫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探明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春、夏、秋3季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茶样中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然后找到对分类起关键作用的香气成分,最后通过绘制热图和层次聚类分析确定各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数量较多;凌云白毫绿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正戊醇、香叶醇、L-薄荷醇、异丁醛、异戊醛、壬醛、乙酸乙酯、二甲硫醚、吲哚。建立的PLS-DA模型可以将3个季节的茶样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本研究最终鉴定出12种香气成分区分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关键化合物,分别为壬醛、β-紫罗兰酮、L-薄荷醇、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苯甲醇、正戊醇、十三烷、顺式-2-戊烯-1-醇、顺-茉莉酮、十四烷、叶醇。结合热图及12种香气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L-薄荷醇和β-紫罗兰酮在秋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凌云白毫秋茶区别于春茶和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薄荷味;苯甲醇和正戊醇在春茶中相对含量较高,是凌云白毫春茶区别于夏茶和秋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果香、杏仁苦味;壬醛、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在夏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主要为柑橘柠檬香、水果甜香。展开更多
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制层次聚类的树状热图确定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样品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样品醇类(113.05μg/g)和酯类物质(34.92μg/g)含量明显高于夏秋两季样品,而醛类物质(23.85μg/g)明显低于夏秋两季样品,且所建PLS-DA模型可将春和夏秋两季样品明显区分。进一步分析后的分层聚类的树状热图显示,苯乙醛、橙花醇和香叶醇是春季样品区别于其它两季茶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和Ⅱ对夏、秋两季样品进行进一步区分。该研究为解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香气物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究筠连早白尖红茶关键香气形成机制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凌云白毫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探明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春、夏、秋3季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茶样中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然后找到对分类起关键作用的香气成分,最后通过绘制热图和层次聚类分析确定各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数量较多;凌云白毫绿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正戊醇、香叶醇、L-薄荷醇、异丁醛、异戊醛、壬醛、乙酸乙酯、二甲硫醚、吲哚。建立的PLS-DA模型可以将3个季节的茶样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本研究最终鉴定出12种香气成分区分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关键化合物,分别为壬醛、β-紫罗兰酮、L-薄荷醇、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苯甲醇、正戊醇、十三烷、顺式-2-戊烯-1-醇、顺-茉莉酮、十四烷、叶醇。结合热图及12种香气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L-薄荷醇和β-紫罗兰酮在秋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凌云白毫秋茶区别于春茶和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薄荷味;苯甲醇和正戊醇在春茶中相对含量较高,是凌云白毫春茶区别于夏茶和秋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果香、杏仁苦味;壬醛、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在夏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主要为柑橘柠檬香、水果甜香。
文摘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制层次聚类的树状热图确定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样品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样品醇类(113.05μg/g)和酯类物质(34.92μg/g)含量明显高于夏秋两季样品,而醛类物质(23.85μg/g)明显低于夏秋两季样品,且所建PLS-DA模型可将春和夏秋两季样品明显区分。进一步分析后的分层聚类的树状热图显示,苯乙醛、橙花醇和香叶醇是春季样品区别于其它两季茶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和Ⅱ对夏、秋两季样品进行进一步区分。该研究为解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香气物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究筠连早白尖红茶关键香气形成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