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田甜 韦锦坚 +1 位作者 文金华 曾祥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52-259,共8页
为了解凌云白毫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探明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春、夏、秋3季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茶样中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 为了解凌云白毫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探明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春、夏、秋3季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茶样中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然后找到对分类起关键作用的香气成分,最后通过绘制热图和层次聚类分析确定各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数量较多;凌云白毫绿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正戊醇、香叶醇、L-薄荷醇、异丁醛、异戊醛、壬醛、乙酸乙酯、二甲硫醚、吲哚。建立的PLS-DA模型可以将3个季节的茶样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本研究最终鉴定出12种香气成分区分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关键化合物,分别为壬醛、β-紫罗兰酮、L-薄荷醇、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苯甲醇、正戊醇、十三烷、顺式-2-戊烯-1-醇、顺-茉莉酮、十四烷、叶醇。结合热图及12种香气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L-薄荷醇和β-紫罗兰酮在秋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凌云白毫秋茶区别于春茶和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薄荷味;苯甲醇和正戊醇在春茶中相对含量较高,是凌云白毫春茶区别于夏茶和秋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果香、杏仁苦味;壬醛、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在夏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主要为柑橘柠檬香、水果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凌云白毫绿茶 香气成分 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黄芩采收季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别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素丽 陈建波 +2 位作者 周群 孙素琴 李守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69-2673,共5页
中药的采收季节与药物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不同季节采收药材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准确识别,对中药药理研究与质量控制意义重大。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法,对春季和秋季采收的黄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与秋季采收的黄芩红外光谱吸收峰... 中药的采收季节与药物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不同季节采收药材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准确识别,对中药药理研究与质量控制意义重大。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法,对春季和秋季采收的黄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与秋季采收的黄芩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较相似,但是酯类化合物中羰基CO的1 740cm-1特征吸收峰,黄酮类成分1 614cm-1附近特征吸收峰及糖类成分1 071cm-1附近吸收峰的相对峰强度差别显著。通过二者相对峰强度的不同发现春季采收的黄芩药材中黄酮类和酯类成分高于秋季采收的药材。比较二者在1 300~400cm-1波数范围内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得出其所含糖类物质有所不同。二者的差异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上更加直观显著。对16个批次的春季与秋季采收黄芩药材红外光谱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可以得到准确区分。综上,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可以准确鉴别春季和秋季采收的黄芩,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采收季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三级鉴别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PLS-DA分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6
3
作者 潘婉舒 胡先强 +2 位作者 张正义 吕陈 王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3,共7页
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 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制层次聚类的树状热图确定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样品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样品醇类(113.05μg/g)和酯类物质(34.92μg/g)含量明显高于夏秋两季样品,而醛类物质(23.85μg/g)明显低于夏秋两季样品,且所建PLS-DA模型可将春和夏秋两季样品明显区分。进一步分析后的分层聚类的树状热图显示,苯乙醛、橙花醇和香叶醇是春季样品区别于其它两季茶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和Ⅱ对夏、秋两季样品进行进一步区分。该研究为解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香气物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究筠连早白尖红茶关键香气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尖红茶 采摘季节 PLS-DA 层次聚类分析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树龄、采收期和干燥方法对银杏叶中总内酯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恩丽 李雪峰 +4 位作者 王伟 尚强 陆艳芹 田恒勇 萧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对银杏叶中总内酯进行研究,为银杏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不同树龄、采收季节和干燥方法的银杏叶中总内酯。结果树龄小于10年,5~7月采收,干燥方法为晒干的银杏叶中总内酯含量较高。结论银杏叶中总... 目的对银杏叶中总内酯进行研究,为银杏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不同树龄、采收季节和干燥方法的银杏叶中总内酯。结果树龄小于10年,5~7月采收,干燥方法为晒干的银杏叶中总内酯含量较高。结论银杏叶中总内酯的含量受树龄、采收季节和干燥方法的影响,应合理采收银杏叶,保护银杏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总内酯 采收期 干燥方法 HPLC-ELSD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 MS^E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不同采收期银杏叶的化学组分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秀斌 张莹 +3 位作者 曾建国 乔立瑞 黄静 kateYu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为科学制定银杏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借助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采收的银杏叶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经过标准的提取工艺得不同采收期(春季、夏季、秋季)银杏叶的提取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 为科学制定银杏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借助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采收的银杏叶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经过标准的提取工艺得不同采收期(春季、夏季、秋季)银杏叶的提取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E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借助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上述银杏叶之间的组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采收季节的银杏叶组分差异明显,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尤其是槲皮素对香豆酰基葡萄糖鼠李糖苷等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从春季到夏季、秋季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采收时期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间广金钱草药材产量和质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端妮 唐晓敏 +2 位作者 张春荣 程轩轩 杨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时间对广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广金钱草不同采收时间收集药材样品,测定生长指标、产量和多糖、总黄酮、夏佛塔苷的含量。结果:广金钱草在不同采收时间各项生长指标、产量和多糖、总黄酮、夏佛塔苷含量差异...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时间对广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广金钱草不同采收时间收集药材样品,测定生长指标、产量和多糖、总黄酮、夏佛塔苷的含量。结果:广金钱草在不同采收时间各项生长指标、产量和多糖、总黄酮、夏佛塔苷含量差异显著。结论:广金钱草适宜在10月初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金钱草 采收时间 产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与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莉 徐燃 万定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各样品(全草粉末压片)的红外光谱,对谱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湖北省4个产地15份垂盆草药材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有部分吸收峰的峰位(波数cm-1)、峰强度... 目的:探索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各样品(全草粉末压片)的红外光谱,对谱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湖北省4个产地15份垂盆草药材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有部分吸收峰的峰位(波数cm-1)、峰强度(吸光度A)或峰强比均与样品的采收期呈明显相关性。就峰位而言,所有春季样品在(1 625±7)cm-1处的峰位均小于1 623cm-1,秋季样品(8-10月)一般大于1 625cm-1;所有春季样品在(1 057±16)cm-1处的峰位均大于1050cm-1,夏秋季样品均小于1 050cm-1。此外,样品的产地也与红外光谱特征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利用红外光谱特征可基本判断鄂产垂盆草的采收期;红外光谱法用于植物药材产季的研究与判断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采收期 产地 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不同采收季节对油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红梅 方成鑫 +3 位作者 郭力 候绍金 吴传明 叶强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以不同采收季节的油橄榄茶为试材,测定其多种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确定油橄榄茶的最佳采收季节。结果表明,油橄榄茶中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含量随着季节变化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且总黄酮在秋茶中含量较高,橄榄苦苷在春茶中含量较高;总多... 以不同采收季节的油橄榄茶为试材,测定其多种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确定油橄榄茶的最佳采收季节。结果表明,油橄榄茶中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含量随着季节变化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且总黄酮在秋茶中含量较高,橄榄苦苷在春茶中含量较高;总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春茶中含量较高;VE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夏茶中含量较高;重金属元素的变化规律不同,铅元素在秋茶中含量较低,镉元素在春茶中含量较低,铬元素在春茶和秋茶中含量均较低,总体来说,油橄榄茶的春茶和秋茶质量较好。通过探究油橄榄茶中多种成分的季节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有效成分与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油橄榄茶的最佳采收季节为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茶 橄榄苦苷 总黄酮 总多酚 VE 重金属 采收季节
下载PDF
不同海拔产地甜柿成熟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铭 梅为云 +1 位作者 袁唯 王丽芳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种植于3个不同海拔产地的完全甜柿品种‘次郎'为试材,研究不同海拔产区甜柿在果实成熟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柿的最佳品质出现时间因产地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其限制因子是甜柿完全脱涩的时期。海拔低脱涩早,海拔高脱涩... 以种植于3个不同海拔产地的完全甜柿品种‘次郎'为试材,研究不同海拔产区甜柿在果实成熟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柿的最佳品质出现时间因产地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其限制因子是甜柿完全脱涩的时期。海拔低脱涩早,海拔高脱涩晚。用于采后低温冷藏的甜柿采收成熟度必须达8成熟,TSS含量不低于12%,否则冷藏期间易发生冷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郎’甜柿 品质 海拔 采收期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3种黄酮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立群 杨中林 《海峡药学》 2007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建立杜仲叶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中这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以便确定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Sciehome C18色谱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H3PO4(50:50);... 目的建立杜仲叶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中这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以便确定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Sciehome C18色谱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H3PO4(50:5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为25℃。结果3种黄酮类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及RSD分别为:芦丁98.44%,1.20%;桷皮素100.81%,0.69%;山萘酚98.39%,1.00%。5月份采收的杜仲叶3种黄酮总含量最高。结论我们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可行;杜仲叶以5月份采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槲皮素 山奈酚 不同采收期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帅锋 郑传柱 +4 位作者 张丽 姚卫峰 兰才武 贺定翔 丁安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1期1177-1179,118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以及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HPLC测定来自贵州施秉县不同采收期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何...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以及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HPLC测定来自贵州施秉县不同采收期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9月份>10月份>8月份>11月份>12月份>1月份。结合型蒽醌含量在9月份达到峰值,随后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综合评价指数9、10月份较高。结论:9、10月份为何首乌较为适宜的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不同采收期 二苯乙烯苷 蒽醌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多糖含量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向东山 郑小江 翟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751-12752,共2页
[目的]了解恩施地区绿凤藤茶的最佳采收时期及采摘部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多糖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时间及不同采摘部位的绿凤藤茶中多糖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不同时间采摘的藤茶... [目的]了解恩施地区绿凤藤茶的最佳采收时期及采摘部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多糖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时间及不同采摘部位的绿凤藤茶中多糖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不同时间采摘的藤茶以5、8、9和10月多糖含量较高,不同采摘部位的藤茶以15-25 d的展叶中多糖的含量较高。[结论]建议在大部分绿凤藤茶叶片生长15-25d时进行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凤藤茶 不同采收时期 不同部位 多糖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滇龙胆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申云霞 赵艳丽 +2 位作者 张霁 金航 王元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8-1362,共5页
采收是中药生产的重要环节,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和产量,是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用药的前提,开展中药适时采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72份不同采收期的滇龙胆进行鉴别研究,用TQ8.0软件对原始光谱... 采收是中药生产的重要环节,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和产量,是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用药的前提,开展中药适时采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72份不同采收期的滇龙胆进行鉴别研究,用TQ8.0软件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SD)、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和平滑(savitaky-golay filter,SG)预处理,样品按3∶1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同时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结果显示,选取1 800~600cm^(-1)波段范围的光谱,去除光谱噪音;SNV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和SG(15,3)平滑,预处理结果满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92.47%,5月、9月和10月份采收的样品差异较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决定系数R2和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E)分别为0.967 8和0.086 0,可对18个预测集样品进行准确分类。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不同采收期滇龙胆的分类和判别效果较好,为不同采收期的中药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不同采收期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春秋时期农业收成为夏秋两季
14
作者 翟胜利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左传》、《诗经》等文献不同程度地保存了有关春秋时期农业的历史信息,这为我们认识该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方便。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力水平相当的低下,但黍、稷、稻与麦等主要农作物的收获分别在夏季和秋季两个时节得到完成... 《左传》、《诗经》等文献不同程度地保存了有关春秋时期农业的历史信息,这为我们认识该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方便。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力水平相当的低下,但黍、稷、稻与麦等主要农作物的收获分别在夏季和秋季两个时节得到完成,当时确实实行过一年两季的农业耕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诗经》 黄河流域 农业收成 夏秋两季
原文传递
芍药不同部位和不同采收期6个化学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7
15
作者 简在友 俞敬波 王文全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3,共5页
运用RP-HPLC法检测了赤芍不同采收期、不同生长年限和原植物不同部位的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秋季采收的赤芍药材中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最高,苯甲酸含量较低;生长年限越长的赤芍儿茶素... 运用RP-HPLC法检测了赤芍不同采收期、不同生长年限和原植物不同部位的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秋季采收的赤芍药材中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最高,苯甲酸含量较低;生长年限越长的赤芍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越高;芍药根部的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最高,鲜叶中也含有芍药苷。研究提示,赤芍应以秋季采收成年植株为佳;芍药苷在叶中已开始合成,而儿茶素在叶中未检测到,在根部占较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RP-HPLC 采收期
原文传递
不同采收期杜仲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丽楠 李伟 +1 位作者 覃洁萍 杨美华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8期29-31,共3页
目的对杜仲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动态研究,确定杜仲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杜仲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杜仲皮、叶、枝采收期。结果不同采收期杜仲不同部位各成分有明显差... 目的对杜仲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动态研究,确定杜仲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杜仲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杜仲皮、叶、枝采收期。结果不同采收期杜仲不同部位各成分有明显差异。结论杜仲皮于5月份、6月份采收最佳;杜仲叶于4月份采摘最佳;杜仲枝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很低,从绿原酸含量方面考虑,8月份采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不同部位 采收期 绿原酸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下载PDF
采伐季节对杉木伐桩休眠芽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国华 叶镜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51-54,共4页
通过不同季节采伐试验,获得杉木伐桩休眠芽始萌发期、萌发量、萌发动态及越冬萌条生长状况的数据。经统计分析,揭示了采伐季节对杉木休眠芽萌发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了杉木林萌芽更新的适宜采伐季节和最佳采伐季节。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更新 采伐季节 休眠芽 萌条
下载PDF
三个观赏芍药品种芍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康晓飞 郭先锋 +2 位作者 许世磊 侯祥云 康东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7,共3页
以‘大富贵’、‘粉玉奴’、‘奇花露霜’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检测了不同采收时期根内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中的3个品种虽多为观赏用,但其根中芍药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其中‘粉玉奴’根中芍药苷含量高于... 以‘大富贵’、‘粉玉奴’、‘奇花露霜’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检测了不同采收时期根内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中的3个品种虽多为观赏用,但其根中芍药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其中‘粉玉奴’根中芍药苷含量高于同时期的其它2种。在对采收期的确定中,9月中旬采收的芍药根内芍药苷含量、折干率相对较高。说明观赏芍药兼做药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9月中旬为芍药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HPLC 芍药苷 采收期
下载PDF
桓仁冰葡萄收获期日最低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的预测预报 被引量:4
19
作者 吉奇 张国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2-605,共4页
根据生产优质冰葡萄酒对原料冰葡萄的品质要求,针对其对采收期气温需-13~-8℃的气候条件,将日最低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作为冰葡萄适宜收获开始日期,利用辽宁省桓仁县1953-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和相关气候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模糊隶属度... 根据生产优质冰葡萄酒对原料冰葡萄的品质要求,针对其对采收期气温需-13~-8℃的气候条件,将日最低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作为冰葡萄适宜收获开始日期,利用辽宁省桓仁县1953-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和相关气候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日最低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模糊隶属度函数集和多元回归方程,以预测冰葡萄适宜收获开始日期。经历史资料回代验证,应用模糊隶属度函数集预报模型,其历史符合率为88%,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预测模型,其历史回报正确率为86%。表明运用两种方法相结合预测冰葡萄适宜收获开始日期其准确性较高,可以指导冰葡萄的适期采收,研究结果可为冰葡萄采收和冰酒生产提供气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葡萄 采收期 预测预报 模糊隶属度 多元回归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香椿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凤波 陈静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以香椿为试材,研究了采收期对香椿叶及梗中总皂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下旬采收的香椿叶及梗中的总皂苷含量、总黄酮含量较高。
关键词 香椿 采收期 总皂苷 总黄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