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 被引量:118
1
作者 展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哈贝马斯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他在 4 0年前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提出了传媒在他所谓的公共领域中的中心地位的著名观点。尽管他的传媒理论同他的其他理论一样被认为具有乌托邦色彩 ,但其给予传媒学术界和业... 哈贝马斯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他在 4 0年前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提出了传媒在他所谓的公共领域中的中心地位的著名观点。尽管他的传媒理论同他的其他理论一样被认为具有乌托邦色彩 ,但其给予传媒学术界和业界的思考是多维而深层次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结构转型 传媒
下载PDF
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佃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9,104,共10页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确立了一种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从政治意义上规约市民社会、又不同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从经济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的考察理路 ,从而构成了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坐标 ,并由此开创了一种在文化意义上概括市民社...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确立了一种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从政治意义上规约市民社会、又不同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从经济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的考察理路 ,从而构成了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坐标 ,并由此开创了一种在文化意义上概括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论传统。这一理论传统经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帕森斯等人的理论发展 ,最后在哈贝马斯那里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综合。它代表着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主流 ,反映出 2 0世纪以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市民社会理论 社会体系 哈贝马斯 资产阶级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情”为何物?——反思公共领域研究的理性主义范式 被引量:42
3
作者 袁光锋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118,共15页
在公共领域的研究中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范式被最广泛使用。近些年来,这一范式遭到越来越多的反思和批判。本文回顾和比较了对理性主义范式进行反思的几种以"情感"为视角的路径。其中,弗雷泽回应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 在公共领域的研究中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范式被最广泛使用。近些年来,这一范式遭到越来越多的反思和批判。本文回顾和比较了对理性主义范式进行反思的几种以"情感"为视角的路径。其中,弗雷泽回应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提倡多元的公共领域模式。围绕这一研究,有学者将"情感"视为一种公共实践的方式;林郁沁等学者将"公众"视为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构成,讨论了"情感"与"公众"形成之关系,以及公众情感与政治权威的互动;克劳斯、纳斯鲍姆等反对"认知—情感"的二元对立模式。克劳斯提出了"一种新的激情政治",将理性与情感容纳在一起,指出情感在理性判断中的作用。本文最后指出了"情感"视角对于理解公共领域以及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理性主义 情感 哈贝马斯
原文传递
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 被引量:34
4
作者 吕洪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27,共6页
目前对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争议大多局限于科学归纳的方法,忽视了其中的交往与对话性。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系,则可以看出双性同体所体现的是一种交往行为,它作为一种具有不确定性及对话性等... 目前对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争议大多局限于科学归纳的方法,忽视了其中的交往与对话性。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系,则可以看出双性同体所体现的是一种交往行为,它作为一种具有不确定性及对话性等特点的"活"的主体,与其内部及其他主体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交往关系。对于当前思维范式与批评方法来说,运用交往行为理论来研究双性同体,可以推动传统的批评模式走向重视各种话语交往的语境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双性同体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炳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哈贝马斯通过交往行动的理论 ,将洛克式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卢梭式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结合起来 ,力图克服自由与民主的冲突。在他看来 ,体现民主本义的人民主权 ,就存在于交往活动中 ,是人们在符合交往理性的、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中 ... 哈贝马斯通过交往行动的理论 ,将洛克式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卢梭式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结合起来 ,力图克服自由与民主的冲突。在他看来 ,体现民主本义的人民主权 ,就存在于交往活动中 ,是人们在符合交往理性的、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中 ,达到话语共识而形成的。这种存在于自由地批判性讨论的公共领域的话语民主 ,为制度化的代议制民主提供动力和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为消除资本主义民主的危机提供了理想的方案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法兰克福学派 民主理论 交往行动理论
下载PDF
哈贝马斯思想评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艾四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3,共8页
哈贝马斯在理论活动的初期(20世纪50-60年代),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致力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基础。70年代后,他逐渐突破了该学派的限制,汲取各派思想精华,并最终于80年代初完成了从认识论向... 哈贝马斯在理论活动的初期(20世纪50-60年代),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致力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基础。70年代后,他逐渐突破了该学派的限制,汲取各派思想精华,并最终于80年代初完成了从认识论向交往理论的转向。“交往行为理论”是一部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百科全书。这一理论随着哈贝马斯的研究仍在不断拓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法立兰克福学派 交往行为理论 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 现代主义 德国
原文传递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建成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0-24,共5页
公共性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哈贝马斯系统论述了公共性概念的含义以及随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所发生的由批判功能向整合功能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也根据其话语理论赋予了公共性以新的理解。抛开其保守性,哈贝马斯的... 公共性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哈贝马斯系统论述了公共性概念的含义以及随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所发生的由批判功能向整合功能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也根据其话语理论赋予了公共性以新的理解。抛开其保守性,哈贝马斯的公共性原则为我们研究当代民主法治诸现象及特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共性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哈贝马斯的“沟通有效性理论”:前提或限制 被引量:27
8
作者 谢立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48,共7页
哈贝马斯认为,在"理想沟通情境"下,如果人们能够遵循陈述真实、意向真诚、规范正确等基本要求,相互之间就能够达成共识。但分析表明,除了哈贝马斯设想的"理想沟通情境"之外,共识的达成至少还依赖于一个重要的前提,... 哈贝马斯认为,在"理想沟通情境"下,如果人们能够遵循陈述真实、意向真诚、规范正确等基本要求,相互之间就能够达成共识。但分析表明,除了哈贝马斯设想的"理想沟通情境"之外,共识的达成至少还依赖于一个重要的前提,这就是:参与沟通的人们必须同处于一个话语体系之下。只有当参与沟通的人们既处于哈贝马斯设想的"理想沟通情境"之中,又同处于一个话语体系之下时,人们之间才可能就各方的言语是否符合哈贝马斯提出的达成有效沟通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获得一致的判断,因而才有可能通过进一步的沟通过程来就某个实质性主题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有效沟通 共识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前主体性对话:对话与人的解放问题——评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玉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5,共8页
哈贝马斯所关注的是如何兑现启蒙承诺——人的解放,这在今天仍然是人类坚持的诉求。因为时至今日,作为某种主体的"人民"依然要么是前现代的"臣民",要么是现代化的"大众",而真正的"人"尚未诞生... 哈贝马斯所关注的是如何兑现启蒙承诺——人的解放,这在今天仍然是人类坚持的诉求。因为时至今日,作为某种主体的"人民"依然要么是前现代的"臣民",要么是现代化的"大众",而真正的"人"尚未诞生。哈贝马斯寄希望于对话范式的转换,即从主体性范式转换为交互主体性范式,为此而建构了"对话伦理学"。然而这是行不通的,因为主体间性的前提仍然是主体性,而任何主体性对话包括"和而不同"的对话都不可能导向新的主体性的诞生,因而不可能导向人的解放。兑现启蒙承诺的途径不是伦理学层级上的主体间性的对话,而是存在论层级上的前主体性对话,在这点上,孔子有一种非角色性对话模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人的解放 对话 伦理学 存在论 前主体性
原文传递
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杜建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任何主体意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形成,思想总是在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现需要在师生之间形成精神交往...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任何主体意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形成,思想总是在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现需要在师生之间形成精神交往,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互动,实现互相理解、进行精神世界的交往。具体交往方式有三种,即分享、对话和理解。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依靠主体间性建立起来的较为民主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实现师生的人格魅力的互相影响,实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和谐发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话是重构师生关系的交往模式,可以通过对话型交往模式和互动合作型师生关系模式两种路径促进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 对话型交往模式 互动合作型师生关系模式
原文传递
交往理性:寻找现代性困境的出路——哈贝马斯重建现代性的思想路径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召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 ,哈贝马斯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所不同的是 ,哈贝马斯并没有止于悲观性的批判 ,而是在反思现代性问题时 ,试图寻找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出路 ,以达到重建理性之目的。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现代性 交往理性 反思与重建
下载PDF
评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振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9,共5页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哈贝马斯从自身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观察问题的立场出发 ,在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分析与改造的过程中 ,突显了理性的现实性 ;在对伽达默尔语言理解理论的研讨与修正的...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哈贝马斯从自身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观察问题的立场出发 ,在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分析与改造的过程中 ,突显了理性的现实性 ;在对伽达默尔语言理解理论的研讨与修正的过程中 ,突显了理性的批判性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诠译与继承的过程中 ,突显了理性的重构性。从而在对不同哲学思想观点的取舍抑扬的肯定的否定中 ,形塑出哈贝马斯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本 ,溶社会批判理论、普遍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的“交往行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 胡塞尔 先验哲学 实践主体 生活世界 现象学 语言传统 理性 语言理解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8-81,共4页
哈贝马斯是当今西方知识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进行了研究。抛开哈氏“公共领域”的资本主义语境来探讨中国如何构建自己的公共领域,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 哈贝马斯是当今西方知识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进行了研究。抛开哈氏“公共领域”的资本主义语境来探讨中国如何构建自己的公共领域,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现代启示 资产阶级 结构转型 资本主义 思想家 影响力 知识界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批判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汝伦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5-10,共6页
现代性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理性的危机,它表现为理性的分裂。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旨在克服这一危机。由于他的最终目的是要证明世界的合理性,他不得不把交往行动理论先验化、形式化和理想化。如果哈贝马斯心目中理想的交往行动... 现代性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理性的危机,它表现为理性的分裂。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旨在克服这一危机。由于他的最终目的是要证明世界的合理性,他不得不把交往行动理论先验化、形式化和理想化。如果哈贝马斯心目中理想的交往行动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而只能是他的一种理论建构的话,那么他想证明的世界的合理性也只能存在于理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 理性 生活世界 生活形式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网络交流的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魁玉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哈贝马斯在关于交往行动的理论中 ,着重探讨了现代社会交往的合理化和公共领域的建构途径问题 ,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和人类理性实践性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改变生活世界的学术主张。这种现代交往观念有助于在信息化、全球化时... 哈贝马斯在关于交往行动的理论中 ,着重探讨了现代社会交往的合理化和公共领域的建构途径问题 ,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和人类理性实践性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改变生活世界的学术主张。这种现代交往观念有助于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寻求最现实、最合理的社会行动形式 ,并对建立网络公共空间、实现网络行动的合理化、强化网络语言的语用价值以及网人的主体性和道德认同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 生活世界 公共领域 网络交流 社会交往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教师话语建构 被引量:18
16
作者 牛海彬 曲铁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6,共4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着重建交往理性理论、系统—生活世界二元社会理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理想的话语情境理论等十分复杂而详尽的内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着重建交往理性理论、系统—生活世界二元社会理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理想的话语情境理论等十分复杂而详尽的内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教师话语的理想诉求首先应该创设师生交往的"理想话语情境",其次要建立师生交往的主体间关系,最后要构建师生合理交往的空间与平等对话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话语 教师话语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悦笛 《河北学刊》 2002年第3期50-54,共5页
交往活动与生活世界的相互阐释,构成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三重意蕴:生活世界不仅以文化、社会和个性为内在结构,而且还构成了交往行动的背景和相互理解的信息库。同时,生活世界不仅具有内... 交往活动与生活世界的相互阐释,构成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三重意蕴:生活世界不仅以文化、社会和个性为内在结构,而且还构成了交往行动的背景和相互理解的信息库。同时,生活世界不仅具有内在结构的功能,而且还有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相联的外在功能。然而,在生活世界的普遍语用学根基、具体化内容及理想性问题上,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交往行动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哈贝马斯与政治合法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姚大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3-67,共5页
其他当代政治哲学家主要关心正义问题,与其不同,哈贝马斯最关心的问题中合法性。本文从两个方面讨论了政治合法性,一个方面是法律的合法性,另一个方面是国国家的合法性。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政治哲学 合法性
下载PDF
批判与实践——新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实用主义的兴趣 被引量:10
19
作者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5-140,共16页
今年上半年访问过华东师大的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是所谓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由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作了新的理解,该学派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作了相当积极的评价,从而与以霍克海默尔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第一代人物对后者... 今年上半年访问过华东师大的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是所谓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由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作了新的理解,该学派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作了相当积极的评价,从而与以霍克海默尔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第一代人物对后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在哈贝马斯那里,“批判”在规范内容和论证方式两个方面与以下四个层次上的“实践”密切联系:交往行动、合理论辩、公共讨论、政治文化。在这些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上,哈贝马斯都对从皮尔士经过杜威一直到罗蒂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所提供的思想材料作了批判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法兰克福学派 美国 实用主义 实践 哈贝马斯 普特南 哲学批判 交往行动理论 合理论辨理论
下载PDF
交往的主体与生成的主体——哈贝马斯与齐泽克的主体间性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孔明安 谭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4,共8页
现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其重要原因:一是主体性哲学自身存在问题,二是主体间性哲学有可能为主体性哲学无法解决的现代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主体间性哲学经由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布伯的阐发,已经取得了较为深... 现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其重要原因:一是主体性哲学自身存在问题,二是主体间性哲学有可能为主体性哲学无法解决的现代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主体间性哲学经由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布伯的阐发,已经取得了较为深入的发展。如今,主体间性哲学已经成为了理解和解决当今时代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因而对于主体间性哲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将主体间性作为他交往理性和商谈理论的前提,形成了他的主体间性思想。齐泽克则认为主体在象征性认同之前必然要借助于主体间性,否则主体的象征性认同就是不可能的。同时,齐泽克通过论证自我意识具有双重化特征,而将自我意识的双重化视为主体间性的基础。因而,齐泽克的主体性是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之上。综合来看,由于融入了精神分析的内容,在对主体间性的基础研究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齐泽克比哈贝马斯走得更远,也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 齐泽克 精神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