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133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 王佳伟 +1 位作者 关鸿志 赵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1-949,共19页
自2017年版《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发布以来,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对该共识进行更新与完善。学组于2021年启动修订工作... 自2017年版《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发布以来,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对该共识进行更新与完善。学组于2021年启动修订工作,组织该领域专家反复讨论而成稿。内容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临床表现 分类 诊断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国内外脑性瘫痪定义、临床分型及功能分级新进展 被引量:107
2
作者 史惟 杨红 +2 位作者 施炳培 王艺 王素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01-803,共3页
一个清晰并且被广泛接受的脑瘫定义和分类方法对脑瘫的临床诊治、康复、科研、社会保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在建立区域、国家乃至将来的全球性脑性瘫痪监测数据库时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脑瘫的定义、临床分型以及功能... 一个清晰并且被广泛接受的脑瘫定义和分类方法对脑瘫的临床诊治、康复、科研、社会保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在建立区域、国家乃至将来的全球性脑性瘫痪监测数据库时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脑瘫的定义、临床分型以及功能分级有了不少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功能与生活参与能力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定义 分型 分级 综述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被引量:91
3
作者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73-80,共8页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一、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一、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 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分型 治疗 出院标准
原文传递
脾脏损伤的临床分级 被引量:60
4
作者 张峰 姜洪池 +1 位作者 乔海泉 许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根据脾脏损伤程度按其轻重、大小、范围进行分级。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来收治的121例脾损伤病例。参照以往国内外的分级方法。归纳出四级分类法。结果Ⅰ级:被膜破裂或孤立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Ⅱ级:孤立或多发的裂伤,... 目的根据脾脏损伤程度按其轻重、大小、范围进行分级。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来收治的121例脾损伤病例。参照以往国内外的分级方法。归纳出四级分类法。结果Ⅰ级:被膜破裂或孤立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Ⅱ级:孤立或多发的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脾门完整;Ⅲ级:不规则破裂,脾门受损或脾已部分离断;Ⅳ级:脾广泛破裂,包膜广泛剥脱。脾血管主干离断。结论脾脏损伤的临床分级对保脾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损伤 临床分级 孤立 裂伤 离断 破裂 剥脱 大小
原文传递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分型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53
5
作者 蒋海越 潘博 林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6-480,共5页
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相应的分型亦有多种,作者根据多年治疗耳廓畸形的临床经验,将先天性小耳畸形分为四种临床类型,便于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I型:耳廓各解剖结构基本存在,总体轮廓小,常合并杯状耳或招风耳等耳... 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相应的分型亦有多种,作者根据多年治疗耳廓畸形的临床经验,将先天性小耳畸形分为四种临床类型,便于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I型:耳廓各解剖结构基本存在,总体轮廓小,常合并杯状耳或招风耳等耳畸形,治疗不需耳廓再造,可通过复合组织移植和耳廓畸形矫正调整两侧大小和形态。Ⅱ型:耳廓的部分解剖结构可辨认,耳甲腔狭小较明显,其中ⅡA型耳廓上部折叠的软骨量较多,可行耳廓软骨舒展及复合组织移植术;ⅡB型则需耳廓再造术。Ⅲ型最为常见,耳廓解剖结构无法辨认,残耳形态不规则近似花生状、腊肠状等,需行耳廓再造术,可利用残耳组织形成耳垂。IV型:患侧仅为小的皮赘或分散的山丘状隆起;或耳廓遗迹完全缺失、局部无任何解剖痕迹也称无耳畸形,局部无可供利用的残耳组织,需行包括耳垂在内的全耳再造术。针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小耳畸形选择相应的术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耳廓再造应充分的分析利用残耳的组织并将这些组织灵活的与再造部分完美的对接,才能使再造的耳廓浑然一体,到达尽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治疗 分型 耳廓畸形 复合组织移植 临床表现 临床经验 临床类型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41
6
作者 刘允怡 张绍祥 +4 位作者 姜洪池 梁力建 方驰华 曾宁 卢绮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肝门部胆管癌三维可视化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肝门部胆管癌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它借助CT或MRI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融合、计算、分割、渲染等,将肝脏、胆道、血管、肿瘤等目标的形态、空... 肝门部胆管癌三维可视化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肝门部胆管癌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它借助CT或MRI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融合、计算、分割、渲染等,将肝脏、胆道、血管、肿瘤等目标的形态、空间分布等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可直观、准确、快捷地将目标从视觉上分离出来,为术前准确诊断、手术方案个体化规划和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3D打印 门静脉变异 临床分型 肝门部胆管癌
原文传递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放 张志成 +3 位作者 赵广民 关凯 单建林 任大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提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的临床分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其临床症状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管内椎间孔内型(Ⅰ型)、椎间孔内型(Ⅱ型)和椎间孔外型(Ⅲ型)。据此对2002年1月至2... 目的提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的临床分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其临床症状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管内椎间孔内型(Ⅰ型)、椎间孔内型(Ⅱ型)和椎间孔外型(Ⅲ型)。据此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8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并结合临床分型选择(1)经横突间椎间盘切除;(2)经椎管部分关节突切除、潜行椎间盘切除;(3)经椎管椎间盘切除+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等手术方式。38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58.4岁。其中L3-4 17例、L4~5,13例、L5S1 8例。单纯椎间盘突出23例,合并椎管狭窄15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突出节段出口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其中Ⅰ型中的7例同时伴有下位神经根受压的表现,15例合并椎管狭窄者存在间歇性跛行,21例有明确的腰痛症状。手术前后行根性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MacNab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按照新的临床分型,38例患者中Ⅰ型10例、Ⅱ型19例、Ⅲ型9例。经横突间行椎间盘切除5例,经椎管部分关节突切除、潜行椎间盘切除7例,经椎管椎间盘切除+PLIF26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10个月,平均2年11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4分,术后2周为2.7分,末次随访为3.1分。末次随访MacNab评定结果:优20例、良1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并发症:伤口表浅感染1例、减压不满意者1例、脑脊液漏1例。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结论新的临床分型,对认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及选择手术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临床分型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级再讨论──314例远期疗效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胡盛寿 朱晓东 +2 位作者 郭加强 吴学军 薛淦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对术后存活的293例及未手术2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诊0.77年~17.03年,平均7.31年。肺动脉高压临床Ⅰ、Ⅱ级手术效果优良;Ⅲ、Ⅳ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 对术后存活的293例及未手术2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诊0.77年~17.03年,平均7.31年。肺动脉高压临床Ⅰ、Ⅱ级手术效果优良;Ⅲ、Ⅳ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9%、77.9%,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80.6%、60.3%,在各时点上的生存率和总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同期未手术的同级患者。对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级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再讨论,并重申严格掌握“临界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临床分级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37
9
作者 宁平 刘泽宇 +3 位作者 陈军 雷蕾 张勇 梁琦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效果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7月至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165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传统治疗组736例及个体化治疗组914例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效果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7月至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165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传统治疗组736例及个体化治疗组914例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个体化治疗组治愈率为92.8%(849/914),症状缓解的平均时间为(1.86±1.97)d,回乳率为13.3%(122/914),脓肿形成率为7.2%(65/914),复发率为6.1%(56/914),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1)。在传统治疗组,外周型乳腺炎患者的脓肿形成率(13.8%,59/427)和回乳率(42.4%,181/427)均低于中央型乳腺炎(51.0%,26/51;84.3%,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个体化治疗组,外周型乳腺炎患者的脓肿形成率(5.9%,30/505)和回乳率(4.2%,21/505)显著低于中央型乳腺炎(25.9%,15/58;70.7%,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回乳、复发及脓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哺乳期 临床分型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型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张炜 孙海晨 +5 位作者 邵旦兵 唐文杰 刘红梅 李伟 许宝华 聂时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型方法,加深对百草枯中毒的认知。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3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后,以受累...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型方法,加深对百草枯中毒的认知。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3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后,以受累脏器及损害程度作为分型标准,在就诊24h内进行临床分型,通过Fisher精确概率法探讨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3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中有轻度中毒6例,无死亡病例,中度中毒20例,死亡9例(死亡率45.0%),重度中毒17例,死亡16例(死亡率94.1%);各型的死亡率不全相等(P〈0.01);轻度与中度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轻度与重度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真度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机制及临床特征很复杂,本临床分型方法能较好的区分各型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临床分型 预后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脏器功能障碍 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多中心的中国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许景灿 王娅平 +3 位作者 陈燕 蔡蕴敏 刘敏 周秋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8-904,共7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探讨现阶段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表,于2017年10月至11月收集全国13家三级综合医院326例糖尿病足患者(男205例,女121例)...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探讨现阶段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表,于2017年10月至11月收集全国13家三级综合医院326例糖尿病足患者(男205例,女12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重型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326例糖尿病足患者中,68.4%的患者年龄>60岁,60.1%的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或初中;96.3%的糖尿病足发生于2型糖尿病患者,80.1%的糖尿病足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ated hemoglobin,HbA1c)≥7%,60.1%的患者血脂代谢异常。鞋袜穿着不当(38.5%)为发生糖尿病足的主要诱因。其并发症以糖尿病神经病变(76.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2.3%)和下肢血管病变(57.4%)最为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HbA1c水平为发生重型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足部护理教育为其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足多发于男性、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血糖控制差、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常有诱因,并伴有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HbA1c和接受足部护理教育为糖尿病足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临床特征 Wagner分级 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颅内脑膜瘤大小分型的建议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12
作者 高宜录 顾志凯 +2 位作者 陈建 邓传宗 刘道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脑膜瘤以大小分型尚无统一意见,使各文献报道缺乏可比性,有必要找出脑膜瘤大小分型方法和提出分型标准的建议。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428例不同部位脑膜瘤病人资料,根据肿瘤的横径、竖径和矢状径,计算出平均径。以肿瘤的平均径为基础,... 目的脑膜瘤以大小分型尚无统一意见,使各文献报道缺乏可比性,有必要找出脑膜瘤大小分型方法和提出分型标准的建议。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428例不同部位脑膜瘤病人资料,根据肿瘤的横径、竖径和矢状径,计算出平均径。以肿瘤的平均径为基础,结合多数作者报道的脑膜瘤大小的分组资料,提出不同部位脑膜瘤大小分型的建议,并讨论其临床意义。结果凸面、矢旁、镰旁、侧脑室、天幕、嗅沟和蝶骨嵴脑膜瘤的平均径为4.11~4-35 cm,可采用相同分型标准;小型,小于或等于3 cm;中型,大于3 cm小于或等于5 cm;大型,大于5 cm。鞍部、颅中窝、桥小脑角、岩斜区、小脑、枕大孔区脑膜瘤的平均径为2.23~3.25cm,可采用相同分型标准:小型,小于或等于2 cm;中型,大于2 cm小于或等于4 cm;大型,大于4 cm。根据提出的分型标准将409例脑膜瘤进行分类,各部位脑膜瘤小、中、大型的数量呈正态分布,分型标准与大多数作者报道相近。结论脑膜瘤平均径比最大径更能代表脑膜瘤的实际大小,也符合临床医生记述的习惯。这种脑膜瘤大小的分型方法简单方便,与多数作者的报道资料接近。对脑膜瘤大小实行统一的分型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脑膜瘤大小的统计,增加相似报道的可比性,也对脑膜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肿瘤大小 临床分型
下载PDF
子宫瘢痕妊娠实用临床分型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康彦君 班艳丽 +4 位作者 张腾 刘芬 张贵宇 张小磊 崔保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目的:分析按实用临床分型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齐鲁医院妇产科接受直接手术治疗的325例CSP患者,依据实用临床分型予以分型诊治,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25例CSP患者,其... 目的:分析按实用临床分型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齐鲁医院妇产科接受直接手术治疗的325例CSP患者,依据实用临床分型予以分型诊治,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25例CSP患者,其中Ⅰ型127例,行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宫腔镜手术;Ⅱa型56例,行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宫腔镜手术;Ⅱb型36例,给予腹腔镜监视下清宫术+宫腔镜手术,必要时行瘢痕修补术,或经阴前穹窿切开瘢痕修补术;Ⅲ型106例,直接行腹腔镜手术或经阴前穹窿切开瘢痕修补术,若孕囊或包块直径>6cm,局部血流信号丰富或有动静脉瘘形成时,行开腹手术或子宫动脉栓塞后腹腔镜手术。年龄、剖宫产次数、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各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龄、术前血β-HCG、病灶直径各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各型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型按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成功率可达95.4%。无患者行子宫切除,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72.3%的患者的血β-HCG可在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91.5%的患者可在术后8周内月经来潮。结论:根据子宫瘢痕妊娠实用临床分型给予患者分型诊治,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效果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临床分型 治疗 超声诊断
下载PDF
变异管理在临床路径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宋丽 范理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变异因素,并对变异因素进行分类,针对变异种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为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各主要科室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分析路径的变异原因,并讨论应对措施。结果在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众多...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变异因素,并对变异因素进行分类,针对变异种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为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各主要科室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分析路径的变异原因,并讨论应对措施。结果在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众多因素中,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影响:医院方面,医护人员和病人方面。来自病人方面的原因占62%,这方面因素大多是不可控因素,是难以避免的;来自医务人员方面的占28%;来自医院方面的占10%,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又细分为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变异 分类 持续改进 分析
下载PDF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for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24
15
作者 Ya-fu TAN Li-xuan ZHAN +3 位作者 Xiao-hui CHEN Jian-jun QUO Chao QIN En X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8年第2期296-303,共8页
It is unanimously accepted that stroke is a highly heterogeneous disorder. Different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may have different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It is unanimously accepted that stroke is a highly heterogeneous disorder. Different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may have different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es of different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defined by the 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 criteria. We p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ata from 53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in 7 days of stroke onse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tandardized data assessment was used and the cause of ischemic stroke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OAST criteria.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ill 30 and 90 days after stroke onset. It was found that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was the most frequent etiology of stroke (37.4%), and showed the highest male preponderance,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the longest hospital stay among all subtypes. Small artery disease (36.4%)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body mass index, higher plasma triglycerides, and lower plasma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han cardioembolism. Cardioembolism (7.7%), which was particularly common in the elderly (i.e., individual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showed the highest female preponderance,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earliest presentation to hospital after stroke onset, the most severe symptoms on admission, the maximum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n adverse outcome, and the highest rate of stroke recurrence and mortalit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schemic stroke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highly heterogeneous disorder. Studies involving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es of ischemic stroke should differentiate between etiologic stroke sub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stroke classification stroke subtypes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OUTCOME
下载PDF
胆囊癌三维可视化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坚 +1 位作者 方驰华 闫加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9-1346,共8页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肿瘤恶性程度高,总体预后差,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术手段[1-2]。术前的精准评估和规范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诊治疗效的重要措施[3-4]。
关键词 胆囊癌 三维可视化 术前评估 精准诊治 临床分型
原文传递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媛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6-699,共4页
为了规范国内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提高诊治水平,出台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文章就该指南的诊断部分进行解读,主要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名词、诊断标准、临床分类以及诊断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 为了规范国内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提高诊治水平,出台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文章就该指南的诊断部分进行解读,主要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名词、诊断标准、临床分类以及诊断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指南在编撰过程中的一些背景以及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的考虑。重点对诊断的策略及流程进行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好地利用该指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指南 临床分类 血流动力学 诊断
原文传递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春雷 王玉海 +7 位作者 蔡桑 杨理坤 朱军 王剑超 陈磊 李敏 陈卫良 蔡学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将45例头颅CT诊断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入院后即行颅内压(ICP)监测,依据ICP初始值确定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开颅手术者术前及术后ICP值...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将45例头颅CT诊断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入院后即行颅内压(ICP)监测,依据ICP初始值确定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开颅手术者术前及术后ICP值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45例中33例ICP初始值〉35mmHg,其中31例行开颅手术,1例因ICP过高放弃手术,1例经甘露醇脱水后ICP稳定在30mmHg以下而行保守治疗,死亡1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2例,中残2例,良好8例;初始ICP〉25—35mmHg者6例,其中3例行开颅手术,植物生存1例,中残1例,良好4例;初始ICP15~25mmHg者6例,均保守治疗,植物生存1例,良好5例。开颅前后ICP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据ICP初始值,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可以分为重度颅高压型(ICP〉35mmHg),中度颅高压型(ICP〉25—35mrnHg),轻度颅高压型(ICPl5—25mmHg);早期ICP监测对指导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 临床分型 颅内压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潜在肝毒性中药的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豪 钟荣玲 +5 位作者 夏智 黄厚才 仲青香 封亮 宋捷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209-3217,共9页
近年来,中药在科研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上的使用量逐渐增高。其研究价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性的无毒中药也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除了中... 近年来,中药在科研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上的使用量逐渐增高。其研究价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性的无毒中药也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除了中草药的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之外。还包括以下原因:1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变质也会引起对机体的副作用;2临床上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对症用药,配伍得当的原则;3患者体质皆不相同,除了少部分品种中药是固有型肝毒性中药外,大部分中药的潜在肝毒性具有特异质型的特征。肝脏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作用,因此中药潜在肝毒性及其毒性成分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该文在查阅肝毒性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肝毒性的临床分型,靶细胞损伤发病机制,并且系统的对中药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以期为中药肝毒性研究提供思路,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潜在肝毒性 临床分型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成本基础、价值导向的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与动态调整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阳 郑大喜 +1 位作者 谢雨晴 吴静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1,共6页
医疗服务价格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导供求双方行为和就医流向的杠杆,关系医院成本补偿、医务人员激励、患者获得感。回顾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和动态调整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和动态调整的操作难点,包括新增... 医疗服务价格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导供求双方行为和就医流向的杠杆,关系医院成本补偿、医务人员激励、患者获得感。回顾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和动态调整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和动态调整的操作难点,包括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形成缺乏统一的成本测算口径,影响数据的横向比较;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的既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没有建立。基于成本和价值导向,促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和动态调整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顶层设计,提高临床价值、成本核算结果与政府指导价的决策相关度;准确采集数据,深化项目准入论证和成本核算,为制定和调整价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价格 成本信息 临床价值 分类形成 动态调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