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ASB和EGSB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洪波 陈坚 +2 位作者 任洪强 丁丽丽 华兆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73-476,共4页
测定了实验室规模的 2LEGSB和UASB反应器中培养的厌氧颗粒污泥在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辅酶F4 2 0 含量和胞外多聚物含量 .结果表明 ,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在葡萄糖上的比产甲烷活性、利用乙酸的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活性和胞外多... 测定了实验室规模的 2LEGSB和UASB反应器中培养的厌氧颗粒污泥在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辅酶F4 2 0 含量和胞外多聚物含量 .结果表明 ,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在葡萄糖上的比产甲烷活性、利用乙酸的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活性和胞外多聚物含量明显高于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 .而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利用甲酸和氢的甲烷菌的活性以及辅酶F4 2 0 的含量较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更高 .辅酶F4 2 0 可以指示同种厌氧颗粒污泥的甲烷菌活性 .放置三个月以上的厌氧颗粒污泥 ,产氢产乙酸菌活性几乎丧失 ,利用甲酸和氢的甲烷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 EGSB 厌氧颗粒污泥 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EG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妍春 左剑恶 肖晶华 《中国沼气》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本文研究了处理自配有机废水小试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果表明 ,随着运行时间和水力上升流速 (Vup)的增加 ,颗粒污泥粒径逐渐增大 ,且污泥床下部污泥的粒径大于污泥床上部的 ;颗粒污泥在清水中的静沉速与颗粒粒径成正比 ,二者... 本文研究了处理自配有机废水小试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果表明 ,随着运行时间和水力上升流速 (Vup)的增加 ,颗粒污泥粒径逐渐增大 ,且污泥床下部污泥的粒径大于污泥床上部的 ;颗粒污泥在清水中的静沉速与颗粒粒径成正比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Allen公式来描述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SB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 颗粒粒径 沉速 细菌分布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水力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琪 胡纪萃 顾夏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0-177,共8页
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启动,培养颗粒污泥及运行的水力混合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HRT在4.28-11.7h时,死区容积只占反应器总容积的2.1%-6.7%。反应器在实际运行中可忽略... 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启动,培养颗粒污泥及运行的水力混合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HRT在4.28-11.7h时,死区容积只占反应器总容积的2.1%-6.7%。反应器在实际运行中可忽略不良水力混合的影响,水力负荷(L)和沼气容积产量(G)共同影响水流流速在升流方向上的均匀性,它们与离散数D(无因次)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D=0.0033L+0.045G+0.073.提出了用D定量地表示升流筛分强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当D在0.088-0.095时,形成了颗粒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流式 厌氧污泥层 反应器 水力混合特性
下载PDF
长链脂肪酸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毒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洪波 陈坚 +1 位作者 赵由才 周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7,共5页
在间歇培养中研究了不同长链脂肪酸 ( LCFA)对 UASB和 EGSB两种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毒性。结果表明 ,庚酸、癸酸和油酸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有较强的抑制 ,EG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对 LCFA的抑制表现出比 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 在间歇培养中研究了不同长链脂肪酸 ( LCFA)对 UASB和 EGSB两种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毒性。结果表明 ,庚酸、癸酸和油酸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有较强的抑制 ,EG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对 LCFA的抑制表现出比 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更大的耐受能力。LCFA主要通过在颗粒污泥厌氧微生物的吸附而破坏菌体细胞膜的结构 ,直接杀死厌氧微生物。厌氧颗粒污泥中 ,利用乙酸的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受到 LCFA的抑制较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研究 毒性 长链脂肪酸 厌氧颗粒污泥 甲烷活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温度对ABR反应器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郭昱廷 彭剑峰 +3 位作者 宋永会 程建光 邱光磊 魏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42-1548,共7页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工艺处理模拟养猪场废水,考察低温(15±1)℃、中温(35±1)℃、高温(50±1)℃等3个温度条件对ABR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进水COD...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工艺处理模拟养猪场废水,考察低温(15±1)℃、中温(35±1)℃、高温(50±1)℃等3个温度条件对ABR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进水COD为2000mg·L-1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ABR系统出水COD、p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的影响.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污泥微生物形态、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最高,保持在96%以上,而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均在70%左右;温度变化对反应器内pH值的影响不大;VFA含量在中温条件下最低,表示反应器运行最稳定;FISH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真细菌和古细菌的总相对丰度最高,比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分别高出12%和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 厌氧颗粒污泥 温度 荧光原位杂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接种物启动Anammox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唐崇俭 郑平 +1 位作者 陈建伟 胡宝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3-688,共6页
采用上流式生物膜滤器(UBF)研究了以厌氧颗粒污泥和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启动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的性能.结果表明,2种接种物均能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可分为菌体自溶阶段、活性迟滞阶段、活性提高阶段和活性稳定阶段.... 采用上流式生物膜滤器(UBF)研究了以厌氧颗粒污泥和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启动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的性能.结果表明,2种接种物均能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可分为菌体自溶阶段、活性迟滞阶段、活性提高阶段和活性稳定阶段.这种启动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符合Logistic方程.以厌氧颗粒污泥启动Anammox反应器,菌体自溶阶段较长(49d),活性迟滞阶段较短(8d),基质去除速率最高可达2090mg/(L-d);以反硝化污泥启动Anammox反应器,菌体自溶阶段较短(3d),而活性迟滞阶段较长(36d),基质去除速率最高可达1030mg/(L-d).分别以负荷提升前后的基质去除速率、基质去除率以及出水基质浓度的变化情况作为效能指标评价2个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以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启动Anammox反应器的稳定性能明显占优势.在高负荷率下运行,以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启动的Anammox反应器较易失稳.根据启动过程的阶段性和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对Anammox反应器采取相应的调控对策可促进启动过程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厌氧颗粒污泥 反硝化污泥 启动过程
下载PDF
UA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92-196,215,共6页
研究了6.5LUASB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当污水水温大于15℃时,运行20d后出现颗粒污泥,46d基本上完成反应器的启动.在水温为15~29℃下运行,水力停留时间在... 研究了6.5LUASB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当污水水温大于15℃时,运行20d后出现颗粒污泥,46d基本上完成反应器的启动.在水温为15~29℃下运行,水力停留时间在3~8.7h,COD去除率可达71.9%~88.5%.对反应器建立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在平均温度为17.2℃,22.3℃和26.4℃下减速增长速度常数K2分别为1.89×10-3,2.40×10-3和2.77×10-3L/mgV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污泥 降解动力学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三种工业废水颗粒污泥的化学及微生物学组成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钧 李毅军 +1 位作者 刘东渝 陈忠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52-259,共8页
对UASB反应器中处理酒精废醪、木材纤维板热压废水及石灰法造纸黑液颗粒污泥的化学及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元素在颗粒污泥中的沉积与废水组成及运行条件密切相关;接种污泥中加入少量的颗粒污泥可作为新生颗粒... 对UASB反应器中处理酒精废醪、木材纤维板热压废水及石灰法造纸黑液颗粒污泥的化学及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元素在颗粒污泥中的沉积与废水组成及运行条件密切相关;接种污泥中加入少量的颗粒污泥可作为新生颗粒污泥的生长核心;胞外多聚物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稳定,其产量与颗粒污泥的生物量有关,其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与废水水质、运行温度及颗粒污泥所处的生理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丝状细菌,特别是索氏甲烷丝菌类似菌在颗粒污泥中起着重要作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各类生理菌群的增殖次序与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功能次序一致。当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菌、同型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在每mL颗粒污泥中分别达到107-10、105-7、106-8和105-6个时,可构成一个较稳定的厌氧微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颗粒污泥 化学成分 微生物学组成
下载PDF
厌氧颗粒污泥还原脱氯与降解五氯酚(PCP)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向阳 祁华宝 王其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 (PCP)的过程特性 .结果发现 PCP可序列还原脱氯形成 2 ,4 ,6 - TCP,2 ,4 - DCP,4 - CP或苯酚 ,其过程可用 Monod方程来拟合 ,通过分析降解产物 ,指出了 PCP厌氧脱氯降解的历程 .外加碳源如丁...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 (PCP)的过程特性 .结果发现 PCP可序列还原脱氯形成 2 ,4 ,6 - TCP,2 ,4 - DCP,4 - CP或苯酚 ,其过程可用 Monod方程来拟合 ,通过分析降解产物 ,指出了 PCP厌氧脱氯降解的历程 .外加碳源如丁酸和葡萄糖可有效地刺激 PCP的厌氧脱氯降解 ,丁酸诱导颗粒污泥产生新的脱氯活性 ,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降解速度常数随外加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五氯酚 厌氧生物降解 动力学 外加碳源 还原脱氯活性
下载PDF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元彩 陈竹 +2 位作者 肖仙英 侯轶 李友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0-22,共3页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8000~12000mg/L、进水COD负荷高达8~20kg/(m^3·d)、温度31~35℃时,经混凝预处理、厌氧、两段好氧、混凝脱色与过滤联合处理后CODCr质量浓度可降至50~80mg/L、色度为50-70C.U.或2...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8000~12000mg/L、进水COD负荷高达8~20kg/(m^3·d)、温度31~35℃时,经混凝预处理、厌氧、两段好氧、混凝脱色与过滤联合处理后CODCr质量浓度可降至50~80mg/L、色度为50-70C.U.或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 厌氧颗粒污泥 好氧处理 混凝 脱色
下载PDF
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许敬亮 高勇生 +2 位作者 陈立伟 陈军 李顺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通过逐步提高污泥负荷和一步提高污泥负荷 2种方法 ,研究了UASB反应器中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逐步提高污泥负荷 ,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对酶制剂废水厌氧处理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通过逐步提高污泥负荷和一步提高污泥负荷 2种方法 ,研究了UASB反应器中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逐步提高污泥负荷 ,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对酶制剂废水厌氧处理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脱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处理体系中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辅酶F4 2 0 含量变化可定性地判断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同时 ,还从运行良好的反应器中分离到 1株优势产甲烷细菌M3菌 ,依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将该菌鉴定为甲烷球形菌属 (Methanosphaerasp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废水处理技术 厌氧颗粒污泥 环境污染 UASB反应器 脱氢酶 化工行业
下载PDF
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于芳芳 伍健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结果表明,当COD为6000 mg.L-1时,氨氮对产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的浓度为1500 mg.L-1,IC50为4000mg.L-1,毒性周期的最大产甲...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结果表明,当COD为6000 mg.L-1时,氨氮对产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的浓度为1500 mg.L-1,IC50为4000mg.L-1,毒性周期的最大产甲烷速率为92 mL.h-1,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13.17%;去除高浓度氨氮废水后,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毒性实验中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小,产甲烷活性恢复得就越快、越完全。此外,研究表明,适当提高系统的碱度和污泥浓度可以降低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IC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 产甲烷菌 毒性
下载PDF
不同接种污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特性及菌群结构演替规律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姚芳 刘波 +1 位作者 王德朋 侯翔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43-2551,共9页
采用两套相同的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分别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A)和厌氧颗粒污泥(B)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A、B反应器中污泥的形态、脱氮性能、容积氮负荷和氮去除负荷的差异,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 采用两套相同的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分别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A)和厌氧颗粒污泥(B)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A、B反应器中污泥的形态、脱氮性能、容积氮负荷和氮去除负荷的差异,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启动过程中菌群结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119 d后,A、B反应器均成功培养出成熟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其中相比于B反应器,A反应器缩短了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的菌体自溶和活性迟滞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活性迟滞和活性提高阶段,A反应器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分别为1.18%、5.98%,而B颗粒污泥反应器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仅为0.92%、1.41%,说明A反应器Planctomycetes菌在菌体自溶和活性迟滞阶的增长速度大于B反应器.此外,经过119 d的启动,A反应器中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可以达到11.34%,而B反应器中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仅为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活性污泥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射流循环厌氧流化床两相厌氧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 被引量:15
14
作者 韦朝海 王文祥 吴超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5-211,共7页
设计了射流循环新型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JLAFB),以该反应器为酸化相(或称硫酸盐还原相),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AGSFB)为产甲烷相组成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在培养出耐酸性硫酸盐还原厌氧颗粒污泥基础上,成功... 设计了射流循环新型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JLAFB),以该反应器为酸化相(或称硫酸盐还原相),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AGSFB)为产甲烷相组成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在培养出耐酸性硫酸盐还原厌氧颗粒污泥基础上,成功实现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和产甲烷菌(MPB)的相分离,消除了SRB对MPB的基质竞争性抑制。在进水SO4^2-负荷达12.0kg·m^-3·d^-1条件下,JLAFB和AGSFB反应器内硫化物浓度分别为78.3mg·L^-1和92.4mg·L^-1,远小于200mg·L^-1的抑制浓度,消除了硫化物在反应器内的积累和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在稳态运行条件下,当进水COD和SO4^2-负荷分别为26.0和8.5kg·m^-3·d^-1时,工艺总的COD和SO4^2-去除率分别达到86.9%和97.6%。试验确定工艺的最优运行条件为:进水COD/SO4^2-〉3.0;碱度为400-500mg·L^-1;JLAFB反应器吹脱气体流量为0.04L·min^-1,水力回流比为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循环 厌氧流化床 硫酸盐有机废水 两相厌氧 厌氧颗粒污泥
下载PDF
EGSB反应器处理丙烯酸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苏本生 乔壮明 李鱼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3-87,共5页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进行丙烯酸废水的处理,考察了自制的EGSB反应器菌种驯化和容积负荷提高两阶段的一些运行参数,并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期96 d的试验表明,当进水COD在3000 mg/L左右时,去除率可达90%以上;当...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进行丙烯酸废水的处理,考察了自制的EGSB反应器菌种驯化和容积负荷提高两阶段的一些运行参数,并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期96 d的试验表明,当进水COD在3000 mg/L左右时,去除率可达90%以上;当进水COD在5000 mg/L左右时,去除率可达85%以上,COD容积负荷可达到10 kg/m3.d以上,且出水可满足后续好氧工段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厌氧颗粒污泥 厌氧生物处理 容积负荷
下载PDF
五氯酚(PCP)污染土壤厌氧生物修复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向阳 冯孝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研究土壤泥浆反应器在投加厌氧颗粒污泥条件下修复PCP污染土壤的性能 .结果表明 ,对PCP浓度30mg·kg-1模拟污染土壤 ,其土壤泥浆中土著性厌氧微生物对PCP具有一定的还原脱氯降解活性 ,2 8d平均PCP降解速率为 0 .2 5 8mg·kg-1&#... 研究土壤泥浆反应器在投加厌氧颗粒污泥条件下修复PCP污染土壤的性能 .结果表明 ,对PCP浓度30mg·kg-1模拟污染土壤 ,其土壤泥浆中土著性厌氧微生物对PCP具有一定的还原脱氯降解活性 ,2 8d平均PCP降解速率为 0 .2 5 8mg·kg-1·d-1;投加 5 .0g·kg-1颗粒污泥的土壤泥浆反应器在好氧、好氧 厌氧、厌氧操作条件下 ,2 8d平均PCP降解速率为 0 .2 6 9、0 .2 91/0 .842、0 .892mg·kg-1·d-1.投加 5、10、2 5g·kg-1颗粒污泥的土壤泥浆反应器在厌氧条件下 ,35d平均PCP降解速率分别达到 0 .834、0 .843、0 .92 8mg·kg-1·d-1,PCP降解速率随颗粒污泥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对PCP浓度 6 0mg·kg-1模拟污染土壤 ,投加颗粒污泥的泥浆反应器仍可获得相对较高的初始PCP降解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五氯酚污染土壤 土壤泥浆 厌氧生物修复 PCP
下载PDF
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亮 吴静 陆正禹 《中国沼气》 2003年第3期12-14,45,共4页
在试验室静态装置中培养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试验表明,以常温颗粒污泥为种泥,中温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升温至高温,经过73天运行可培养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高温颗粒污泥。所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粒径以0 6~1 4mm为主;VSS/SS为0 70,Vmax·... 在试验室静态装置中培养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试验表明,以常温颗粒污泥为种泥,中温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升温至高温,经过73天运行可培养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高温颗粒污泥。所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粒径以0 6~1 4mm为主;VSS/SS为0 70,Vmax·CH4为532ml·g-1d-1;颗粒内部菌种分层分布,中心以短杆菌为主,由内至外,丝状细菌分泌物逐渐增多,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壳。高温颗粒污泥的"壳"结构增强了颗粒污泥抗温度变化的能力,但延缓了中温菌的淘汰及高温菌的增长,延长了颗粒污泥从中温到高温的转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厌氧颗粒污泥 培养试验 静态装置 生物活性 污泥粒径
下载PDF
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静平 胡勇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134,共5页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为污泥源,通过对氨氮、亚硝酸盐氮、pH等指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污泥颜色变化和菌落电镜照片的观察,研究2种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为污泥源,通过对氨氮、亚硝酸盐氮、pH等指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污泥颜色变化和菌落电镜照片的观察,研究2种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颜色不同,污泥中具有厌氧氨氧化作用的优势菌不同;由厌氧颗粒污泥为污泥源培养出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具有较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好氧硝化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
下载PDF
ABR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金兰 黄廷林 王志盈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9-51,共3页
了解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ABR)内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结构对于颗粒污泥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为此对ABR各隔室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并测定了其在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和辅酶F4 2 0 的含量。结果表明 ,ABR各... 了解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ABR)内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结构对于颗粒污泥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为此对ABR各隔室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并测定了其在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和辅酶F4 2 0 的含量。结果表明 ,ABR各隔室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差异较大 ,1#隔室颗粒污泥表面以产酸菌为主 ,内部以产甲烷杆菌为主 ,2 #、3#隔室的颗粒污泥中没有明显的优势菌 ,菌群多样复杂 ,4 #隔室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是索氏甲烷菌 ;1#隔室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低 ,利用丙酸的产甲烷活性最高 ,2 #、3#、4 #隔室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 ,利用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低。ABR中颗粒污泥的辅酶F4 2 0 沿隔室逐渐升高 ,与产甲烷活性的变化一致 ,也就是说F4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 微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进 张振家 张志峰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3,51,共6页
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取决于操作条件、基质组成等多种因素。在简述污泥颗粒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厌氧污泥颗粒化应用前景广阔,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厌氧污泥... 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取决于操作条件、基质组成等多种因素。在简述污泥颗粒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厌氧污泥颗粒化应用前景广阔,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厌氧污泥颗粒化技术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 影响因素 UASB 快速启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