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77
1
作者 石学敏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90 0 5例 ,经 3~ 5疗程 (每疗程 10天 )观察 ,痊愈 5 337例 ,占 5 9.2 7% ,显效2 0 85例 ,占 2 3.15 % ,好转 14 5 3例 ,占 16 .14 % ,无效 4 0例 ,占 0 .4 4 % ,死亡 9例 ,占 1.0 % ,总有效率为 98....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90 0 5例 ,经 3~ 5疗程 (每疗程 10天 )观察 ,痊愈 5 337例 ,占 5 9.2 7% ,显效2 0 85例 ,占 2 3.15 % ,好转 14 5 3例 ,占 16 .14 % ,无效 4 0例 ,占 0 .4 4 % ,死亡 9例 ,占 1.0 % ,总有效率为 98.5 6 %。并对临床实验室有关指标进行了观察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醒脑开窍 针刺法
下载PDF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5
2
作者 王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项六针(取穴:风池、颈3夹脊穴,均取双侧,共6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1次/d,14 d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7.08%(3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MFV、P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I及RI与对照组比较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项六针)联合推拿(三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增加了局部血流量,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的供应,对患者的颈椎病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针灸 项六针 三步推拿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被引量:145
3
作者 潘卫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81-4297,共17页
"针刺感受处,疾病反应所,治疗作用点"是腧穴的三大功能,也是理解针灸作用原理的基本点。现代研究表明:(1)穴位感针现象的实质是神经感受。针刺激动不同类型的神经成分而产生针感。不同针法(刺激形式和刺激量)可激动不同类型... "针刺感受处,疾病反应所,治疗作用点"是腧穴的三大功能,也是理解针灸作用原理的基本点。现代研究表明:(1)穴位感针现象的实质是神经感受。针刺激动不同类型的神经成分而产生针感。不同针法(刺激形式和刺激量)可激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外周神经,从而引起性质、范围、时间上各异的调节效应。阻断支配穴区的神经可取消针感和针效,而刺激外周神经可模拟针效,表明神经系统是介导针效的充分必要条件。因而穴位是相对的,体表可以施针的位点与数量不限于经典穴。(2)穴位应病现象的机制是脊髓同节段和脊神经节同神经元支配的内脏-躯体相关的神经元性炎症敏化过程。对于内脏病症,体表敏化点是可资选择的靶向精准的活化穴。(3)针疗作用的三个基本特点是:针灸的作用性质属机能调节,通过激励自愈力而获效;穴位作用范围具有选择性调节和泛调节双重效应,分别通过局部微创、轴突反射、脊髓节段支配、脑内整合及脑输出等五级效应途径实现;针灸的调节方式呈双向性调衡效应,以机体稳态自动控制和适应性调节为基础。大量生物学实验已为揭开这些针灸作用之谜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与阐释,并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启示。总结既往丰富的研究结果,不难看到,针灸机理的系统性构架已经呈现,正逐步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 针灸机理 针刺双向调节 外周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11
4
作者 陈滢如 杨金生 +2 位作者 王亮 吴远 屈建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1-994,共4页
2015年《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作为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已正式发布出版。本文从指南目的、指南方法学、指南适用疾病范围、具体推荐方案主体等方面进行解读,为针灸临床医生使用该《指南》提供便利。该《指南》在全面检索针灸治疗... 2015年《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作为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已正式发布出版。本文从指南目的、指南方法学、指南适用疾病范围、具体推荐方案主体等方面进行解读,为针灸临床医生使用该《指南》提供便利。该《指南》在全面检索针灸治疗肩周炎文献,采纳国内外当前最佳证据、专家经验、患者价值观,借用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E)方法,参考古代、近现代名老针灸专家临床经验,结合全国大范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而成,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可靠证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指南》建议针灸治疗肩周炎采用分期施治原则;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主,针灸取穴以循经选取远端腧穴为主,强刺激,并配合局部腧穴;慢性期及功能恢复期以纠正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针灸治疗采用病因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取穴以局部腧穴为主,并配合循经及病因辨证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针灸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7
5
作者 尹岭 金香兰 +4 位作者 石现 田嘉禾 马林 尹大一 曾海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功能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穴 PET FMRI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6
作者 王旭东 乔明琦 +3 位作者 张樟进 陈刚 陈家旭 图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前主流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却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简要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抗抑郁的快速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药抗抑郁的药理学基础、针灸抗抑郁的生... 目前主流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却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简要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抗抑郁的快速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药抗抑郁的药理学基础、针灸抗抑郁的生物学机制等。提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应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多学科、多模块的系统集成方法,发现新靶点并研究其机理,并通过大样本研究与合适的模型,确立疗效(包括快速持久效应),解析抑郁症证候的实质,以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辨证论治 快速抗抑郁 针灸 方剂 阈下抑郁症 神经药理
下载PDF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3
7
作者 冯声旺 曹淑华 +4 位作者 杜淑佳 尹婷 麦方永 陈璇君 粟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深刺廉泉、翳风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深刺廉泉、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30min,并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每... 目的:观察深刺廉泉、翳风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深刺廉泉、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30min,并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吞咽训练,两组均配合脑卒中常规治疗。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FSS(电视荧光吞咽检查)吞咽困难评价量表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洼田饮水试验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0%(21/30)和43.3%(13/30),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和66.7%(20/30),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临床治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刺廉泉、翳风穴为主配合康复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针灸 深刺 廉泉 翳风
原文传递
针刺麻醉向何处去?由针刺麻醉(AA)到针刺辅助麻醉(AAA) 被引量:91
8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作者试图对30余年针刺麻醉的认识加以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讨论。(1)针刺麻醉(AA)的核心是针刺镇痛。(2)针刺可以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但不能达到完全无痛。(3)针刺合并药物麻醉,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40... 本文作者试图对30余年针刺麻醉的认识加以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讨论。(1)针刺麻醉(AA)的核心是针刺镇痛。(2)针刺可以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但不能达到完全无痛。(3)针刺合并药物麻醉,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40%~50%,从颅脑到腹部手术均如此。(4)针麻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从而使生命指标波动减少,术后恢复加速,术后住院日期缩短;也由于针麻下手术可使病人与医师有更好的配合。(5)针麻的难点主要在于针刺的操作引起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已由于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的出现而得到解决。(6)建议今后应用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称之为“针刺辅助麻醉”(AAA)。它既可保留AA的主要优点,又可保证病人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接受手术。(7)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应制订一些新的规定,鼓励麻醉医师在有利于病人的前提下多应用A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针刺麻醉 针刺辅助麻醉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思考 被引量:102
9
作者 覃佩兰 成泽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12-2714,共3页
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肠道菌群与脑肠轴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脑肠肽与胃肠动力,肠道菌群之间关系密切。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部分,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 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肠道菌群与脑肠轴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脑肠肽与胃肠动力,肠道菌群之间关系密切。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部分,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也能调节脑肠肽和胃肠运动。本文拟从脑肠肽、胃肠运动等方面探讨脑-肠互动与针刺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脑肠轴 脑肠肽 胃肠运动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对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的良性调整作用探讨 被引量:80
10
作者 刘志诚 孙凤岷 +3 位作者 王沂争 胡葵 李嘉 施小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为了解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的作用,我们观察了718例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肥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本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减肥疗效。与此同时,患者生化指标均有程度不同的好转... 为了解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的作用,我们观察了718例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肥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本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减肥疗效。与此同时,患者生化指标均有程度不同的好转,显示了针刺对本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消化系统的功能及能量代谢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单纯性肥胖 胃肠实热型 内分泌 消化
下载PDF
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77
11
作者 金真 张蔚婷 +4 位作者 罗非 张奎伶 张磊 曾亚伟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部位为左腿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结果为不同频率TENS都激活了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频率特异性的激活信号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丘脑、边缘系统和联络皮层。结果显示 ,在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的TENS可以在大脑引起不同的反应 ,提示 2和 10 0HzTENS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 ,这些神经通路分别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功能性脑成像 穴位体表电刺激 针灸 镇痛 频率
下载PDF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97
12
作者 张盘德 姚红 +2 位作者 周惠嫦 蔡昭莲 黄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5例,随机分成3组:①吞咽训练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②针灸组31例,进行针灸治疗(风池、廉泉、夹廉...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5例,随机分成3组:①吞咽训练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②针灸组31例,进行针灸治疗(风池、廉泉、夹廉泉、百劳、金津、玉液)和吞咽训练;③电刺激组31例,进行咽喉肌电刺激治疗和吞咽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采用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3组患者的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均显著好转。②3组治疗后饮水试验结果诊断正常例数分别为5,15,11例;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得分分别为7.27±2.45,9.29±0.90,8.68±1.70;临床疗效评价治愈分别为8例(24.2%)、18例(58.1%)和10例(32.3%)。针灸组和电刺激组的得分均好于吞咽组。而针灸组与电刺激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饮水试验为5分)的饮水试验得分,针灸组好于电刺激组。结论:针灸加吞咽训练、吞咽肌的电刺激加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疗效更好。针灸加吞咽训练与吞咽肌的电刺激加吞咽训练的疗效相当,但对严重的吞咽障碍患者,针灸加吞咽训练的疗效好于电刺激加吞咽训练,并且疗程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灸 电刺激
下载PDF
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7
13
作者 杨妮 杨凯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3期502-504,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和针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的肌力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偏瘫 运动康复功能锻炼 针灸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96
14
作者 周景辉 吴耀持 +3 位作者 谢艳艳 张峻峰 黄承飞 孙懿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255-5260,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检测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含...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检测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含量的变化;对应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针刺主穴结合配穴,中药服用或外敷熏蒸,观察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明确应用针灸结合中药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能够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延缓膝关节软骨的破坏,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后,获得较好的效果,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并且与单一应用透明质酸钠或针灸治疗相比较,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针灸 中药 膝骨关节炎 关节腔 滑膜 透明质酸钠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针刺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对患者IL-6、TNF-α、IL-1β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6
15
作者 潘胜莲 郑士立 +1 位作者 周夏慧 王庆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采用牵引治疗。对照组口服颈痛颗粒,每次4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穴取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穴、曲池、合谷、外关,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implified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颈部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麻木评分,血清IL-6、TNF-α、IL-1β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2/57),高于对照组的71.9%(41/57,P<0.05)。两组治疗后MPQ、NDI和麻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MPQ、NDI和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颈痛颗粒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艾灸神阙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94
16
作者 廖柏丹 柳元娥 +4 位作者 彭志谋 周畅 刘超 何晶晶 余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0,376,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青年原发性痛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青年原发性痛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4个月经周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回顾性量表中的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以及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及痛经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单用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艾灸 针刺 温针灸 神阙 关元 三阴交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cAMP、cGMP的影响 被引量:90
17
作者 景福权 秦虎 +1 位作者 刘欢 王增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评价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常... 目的:评价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常规对症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观察组予平针法,即于上午选择督脉、膀胱经等人体阳面腧穴,下午选择任脉、肾经等人体阴面腧穴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两组针灸及康复均每周治疗5 d,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检测患者血清cAMP、cGMP水平,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M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 GM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M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 GM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优于对照组的73.3%(33/45,P<0.01)。结论: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损伤,调节血清cAMP及cGM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针刺 平针法 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 环磷酸腺苷(cAMP) 环磷酸鸟苷(cGMP)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7
18
作者 金香兰 尹岭 +6 位作者 姚斌 尹大一 姚树林 邵明哲 单保慈 唐一源 朱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可以引起同侧视丘下部、延髓背侧 ,双侧岛叶 ,对侧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后回上部、额叶及颞叶的岛盖部、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头部、中脑和桥脑背侧中部、小脑深部葡萄糖代谢率增加 ,同侧中央前、后回上部及小脑前叶外侧部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结论针刺足三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皮层及皮层下内脏神经中枢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穴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乳痈汤联合针灸对乳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数字分级法评分和生命质量评价量表-36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6
19
作者 王冬梅 修文明 +1 位作者 孙雅宁 宋金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研究乳痈汤联合针灸对乳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和生命质量评价量表-36(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乳痈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乳痈汤联合针灸对乳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和生命质量评价量表-36(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乳痈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乳痈汤联合针灸并辅以按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并辅以按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镇痛效果,SF-36评分及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为81. 63%(40/49),总有效为97. 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63. 27%(31/49),85. 71%(4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各生命质量指标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与N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6. 12%(3/49),明显少于对照组28. 57%(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乳痈汤联合针灸并结合常规按摩能有效提高对乳痈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复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汤 针灸 乳痈 视觉模拟评分法 数字分级法评分 生命质量评价量表-36
下载PDF
经筋刺法与针至病所理论的关系 被引量:83
20
作者 董宝强 林星星 +5 位作者 王树东 田辉 张志星 隋月娇 张文静 宋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7-189,192,共4页
"气至病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针刺取得疗效应遵循的理论原则,但若完全套用该理论指导经筋刺法则显得牵强。人体是按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有机体,故针刺层次也不尽相同。在面对疾病时,应该遵循先判断病位在哪一层次,然后将针刺... "气至病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针刺取得疗效应遵循的理论原则,但若完全套用该理论指导经筋刺法则显得牵强。人体是按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有机体,故针刺层次也不尽相同。在面对疾病时,应该遵循先判断病位在哪一层次,然后将针刺入疾病所在之处的原则。"气至病所"适用于经脉刺法。经筋为病,首在"横络",法在"解结",解结法就是针至病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治则,经筋刺法与针至病所理论的关系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法 经筋 针至病所 经脉 气至病所 横络 解结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