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框架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措施
1
作者 黄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S1期98-100,共3页
 指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未经抗震设计或抗震设计不合理的框架结构,在遭遇地震时所受到的破坏难以修复.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通过梁柱及节点核心区箍筋的配置、纵向钢筋的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  指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未经抗震设计或抗震设计不合理的框架结构,在遭遇地震时所受到的破坏难以修复.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通过梁柱及节点核心区箍筋的配置、纵向钢筋的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等几方面,合理地采取构造措施,使抗震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结合现行有关规范及工程实践,提出了框架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抗震 构造措施
下载PDF
足尺磁流变阻尼器的建模及动态特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广强 B.F SpencerJr +1 位作者 J.D.Carlson M.K. Sain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8-23,共16页
在过去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结构保护系统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这种保护系统可以用来降低自然灾害(如地震、强风)对土木工程建筑的损害。由于磁流变阻尼器机械结构简单,动态范围大,能耗低、回复力大,鲁棒性良好,能够在满... 在过去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结构保护系统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这种保护系统可以用来降低自然灾害(如地震、强风)对土木工程建筑的损害。由于磁流变阻尼器机械结构简单,动态范围大,能耗低、回复力大,鲁棒性良好,能够在满足不同工程项目需求的同时提供有效的结构抗震抗风手段,目前它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半主动结构减震装置。本文首先介绍了磁流变液体和装置的主要特性和优点,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伪静力轴对称模型.并将其结果和平行板模型以及阻尼器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尽管伪静力模型对于阻尼器的设计十分有效,但是它们还不足以描述阻尼器的动态特性。对实际工程应用来说,动态响应时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文章还讨论了影响磁流变阻尼器动态响应时间的因素,建立了基于Bouc—Wen模型的阻尼器动态模型。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优化阻尼器动态响应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其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体 磁流变阻尼器 阻尼器 智能阻尼装置 智能材料 滞回模型 参数识别 系统辨识 流变技术
下载PDF
竖向地震下双塔楼结构的行波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楼梦麟 张喜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以北京LG大厦为研究对象,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该结构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行波地震反应分析,给出了该结构顶部典型节点的位移和加速度以及双塔楼框架柱位移、层间位移和内力等,并与在一致输入激励下的地震反应进行比较,... 以北京LG大厦为研究对象,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该结构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行波地震反应分析,给出了该结构顶部典型节点的位移和加速度以及双塔楼框架柱位移、层间位移和内力等,并与在一致输入激励下的地震反应进行比较,继而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的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探讨了这些节点和框架柱的相关物理量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将双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比较,探讨了双向地震作用下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贡献。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改变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塔楼结构 竖向地震作用 一致激励 行波激励 时程分析 振型
下载PDF
外框柱距改变对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沈海洋 《江西科学》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通过4种结构方案比较,研究了框架-核心筒结构外框柱距改变时,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混凝土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外框柱距的减小,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侧向位移、层间位移角都在随之降低,相对于方案1,方案2~4结构... 通过4种结构方案比较,研究了框架-核心筒结构外框柱距改变时,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混凝土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外框柱距的减小,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侧向位移、层间位移角都在随之降低,相对于方案1,方案2~4结构顶点位移分别减小了5.48%、9.84%、13.37%,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了6.78%、11.80%、15.89%。总体来说,随着外框柱距的减小,结构的抗震性能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框柱距 框架-核心筒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设置FPS质量调谐阻尼器减振效果分析研究
5
作者 姜畔 于春义 +1 位作者 姚丽婷 葛楠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5期148-152,共5页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FPS调谐质量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考虑了接触面滞滑效应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质量调谐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为0.15左右、滑道半径为0.7 ...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FPS调谐质量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考虑了接触面滞滑效应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质量调谐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为0.15左右、滑道半径为0.7 m、调谐附加质量为楼层质量的1.4倍以上时,质量调谐系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调谐系统 层间位移 摩擦摆 非线性微分方程 龙格—库塔方法
下载PDF
多层砖房震害的灰色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艳林 杨绿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1期56-61,共6页
本文将灰色聚类方法应用于震害预测之中,建立了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的灰色模型。通过唐山地震中43个实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震害的比较,说明了这种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层砖房 震害 灰色关联度 灰色预测 灰色聚类
下载PDF
基底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辨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伟民 郭启文 陈龙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1,43,共8页
有关建筑隔震教材和论著认为,基底隔震通过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增大结构阻尼,可以大幅减小上部结构由地震产生的剪力和加速度,但会增大结构的位移响应,并由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这对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在地基简谐振动条件下,本文针对单自由... 有关建筑隔震教材和论著认为,基底隔震通过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增大结构阻尼,可以大幅减小上部结构由地震产生的剪力和加速度,但会增大结构的位移响应,并由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这对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在地基简谐振动条件下,本文针对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体系的线性力学模型,分别介绍和建立了结构地震响应理论计算公式,并对结构自振特性、绝对位移和加速度以及相对位移的隔震传递率特性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建筑隔震论著混淆了结构绝对位移与相对位移(层间变形)的概念;与抗震技术相比,隔震建筑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的同时实现上部结构绝对位移和加速度的大幅减小,而并非增大了结构的位移响应。本文对正确理解建筑基底隔震基本原理和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抗震 位移 变形
下载PDF
关于土木结构施工设计的分析
8
作者 范文运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17期235-235,共1页
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无论是在建筑施工技术或是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的多功能性都有突破性进展。土木结构作为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在对土木结构的施工设计上值得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这是工程能够顺利建成... 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无论是在建筑施工技术或是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的多功能性都有突破性进展。土木结构作为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在对土木结构的施工设计上值得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这是工程能够顺利建成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土木结构施工设计中的重点问题为核心,重点探究土木结构在施工设计中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以期得到更加成熟和完善的土木结构施工设计可行方案,帮助工程更好更快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结构 施工设计 分析
下载PDF
全球最高18层全木结构学生公寓大楼结构封顶 被引量:1
9
《国际木业》 2016年第10期12-13,共2页
2016年9月20日,加拿大温哥华UBC学生公寓Brock Commons的主体结构和外立面目前已经完工。这栋全球最高的18层全木结构大楼楼高53 m(约174 ft),比计划提前4个月完工,充分展示了使用木材建造高楼的优势。自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之日起... 2016年9月20日,加拿大温哥华UBC学生公寓Brock Commons的主体结构和外立面目前已经完工。这栋全球最高的18层全木结构大楼楼高53 m(约174 ft),比计划提前4个月完工,充分展示了使用木材建造高楼的优势。自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之日起,主体结构的施工用时不到70天。目前施工重点是内饰部分,预计2017年5月初完工。施工进度比常规项目提前18%(约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封顶 外立面 月将 主体结构 施工现场 施工进度 加拿大温哥华 自然资源部 胶合木 常规项目
下载PDF
考虑重力荷载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蓬春 闫维明 虞诚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3,共7页
为了研究以平钢板为面板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的抗震性能,在同时承受水平荷载和重力荷载的情况下对6个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试件进行4个水平单调加载试验和2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各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分析组合墙体的抗... 为了研究以平钢板为面板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的抗震性能,在同时承受水平荷载和重力荷载的情况下对6个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试件进行4个水平单调加载试验和2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各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分析组合墙体的抗剪强度、初始刚度、延性、滞回曲线特性等,分析重力荷载对组合墙体的破坏形式和抗剪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OpenSEES对组合墙体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模拟的精确度。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墙的抗剪强度并不因重力荷载而有所降低;施加重力荷载后,墙体试件更容易出现框架构件的屈曲破坏,而非螺钉连接处的破坏;组合墙抗剪强度和延性随框架构件厚度增加而显著提高;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模拟组合墙体,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模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平钢板面板 组合墙 重力荷载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结构抗震控制策略
11
作者 董文忠 王闯 熊辉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在半主动控制策略—主动变刚度(AVS)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利用短时最大熵谱谱阵分析方法能准确给出变频信号在较短时间序列中的时频信息,进而提出主动变刚度体系的频率控制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鲁... 在半主动控制策略—主动变刚度(AVS)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利用短时最大熵谱谱阵分析方法能准确给出变频信号在较短时间序列中的时频信息,进而提出主动变刚度体系的频率控制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鲁棒性好,在线计算量很小,能有效的控制受控结构相对位移反应,因此工程实际应用的前景非常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控制 半主动控制 时频
下载PDF
抗震结构总输入能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6
12
作者 肖明葵 刘波 白绍良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0-33,共14页
采用时程分析法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单自由度弹性和弹塑性体系、多自由度弹性和弹塑性体系剪切型、弯曲型以及剪弯型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总输入能量反应及其受各类因素影响的规律,得出了上述结构的总输入能量谱曲线,提出了... 采用时程分析法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单自由度弹性和弹塑性体系、多自由度弹性和弹塑性体系剪切型、弯曲型以及剪弯型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总输入能量反应及其受各类因素影响的规律,得出了上述结构的总输入能量谱曲线,提出了多自由度体系及弹塑性能量分析简化分析方法的建议,为寻求基于能量准则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完善结构抗震双重破坏准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结构 弹塑性 能量 结构模型
下载PDF
城市地下建设中常见防空地下室设计探讨
13
作者 张锦兵 王雅 王少敏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6年第9期112-115,共4页
新《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实施后,防空地下室分类标准由两种增加到三种,增加了甲、乙类区分。在核武器抗力级别上也增加了6B级。且不同的划分标准也互相关联。使得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更加复杂。本文系统阐述了防空地下室设计的一... 新《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实施后,防空地下室分类标准由两种增加到三种,增加了甲、乙类区分。在核武器抗力级别上也增加了6B级。且不同的划分标准也互相关联。使得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更加复杂。本文系统阐述了防空地下室设计的一般步骤。详细区分了防空地下室划分标准的具体含义,及其相应的防护要求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剖析了常见设计中几个问题。最后以设计实例和图示相结合的办法对防空地下室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地下室 设计 防护措施 平战转换
下载PDF
利用塑性铰线理论求解墙体抗爆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永利 陈龙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发现,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下四边约束墙体的破坏模式与双向(RC)板非常相似,故尝试使用塑性铰线法对墙体的抗爆能力进行试算。以传统的双向固支RC板塑性铰线理论为基础,结合砌块墙体的特点,推导出了四边约束墙体的极限抗... 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发现,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下四边约束墙体的破坏模式与双向(RC)板非常相似,故尝试使用塑性铰线法对墙体的抗爆能力进行试算。以传统的双向固支RC板塑性铰线理论为基础,结合砌块墙体的特点,推导出了四边约束墙体的极限抗爆能力机动法计算公式,通过可信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反推出极限弯矩的取值,并回归出计算公式;重新计算的理论值与有限元模拟结果非常接近。表明完全可以参照普通RC双向板的塑性铰线理论对四边约束墙体进行极限抗爆能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约束墙体 抗爆能力 塑性铰线理论 极限弯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基于能量法的反应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婧 王曙光 +1 位作者 杜东升 段好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承载力或位移为设计准则的现行抗震设计方法,无法反映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本文引入β谱计算地震输入能量,以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将能量设计准则与现行抗震设计标准相结合,建立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简化设计方法,对结构的力和位移反应进行... 以承载力或位移为设计准则的现行抗震设计方法,无法反映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本文引入β谱计算地震输入能量,以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将能量设计准则与现行抗震设计标准相结合,建立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简化设计方法,对结构的力和位移反应进行预测。最后,分别采用能量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工程实例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以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能量法 Β谱 响应预测
下载PDF
国际期刊导读
16
《钢结构》 2010年第4期80-89,共10页
钢拱架在升温状态下的非线性弹塑性分析,对减轻钢结构逐步破坏的改造方法的效应评估,静力和疲劳荷载下后锚固抗剪连接的性能研究,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性能分析,冷弯型钢桁架的强度和性能研究,运用蚁群优化法对钢结构进行基于性能... 钢拱架在升温状态下的非线性弹塑性分析,对减轻钢结构逐步破坏的改造方法的效应评估,静力和疲劳荷载下后锚固抗剪连接的性能研究,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性能分析,冷弯型钢桁架的强度和性能研究,运用蚁群优化法对钢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期刊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钢管混凝土短柱 导读 性能分析 轻钢结构 弹塑性分析 改造方法
下载PDF
上海市房屋类建筑物防震设防情况空间分布特征遥感调查
17
作者 吴健平 程之牧 孙建中 《上海建设科技》 1999年第2期43-45,共3页
据历史研究成果,上海市一直被认为是地震少发区,其基本烈度为6度,按以往的规定,6度区内的房屋建筑是无需设防的。1984年,建设部从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着眼,以(84)城抗267号文规定:“基本烈度6度地区的省会和市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位... 据历史研究成果,上海市一直被认为是地震少发区,其基本烈度为6度,按以往的规定,6度区内的房屋建筑是无需设防的。1984年,建设部从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着眼,以(84)城抗267号文规定:“基本烈度6度地区的省会和市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位于市区的9类新建工程按7度设防。”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上海市规定:“自1987年起,市区22类与市郊9类主要新建筑需按烈度7度区设防。”与此同时,在市科委与市建委牵头下,上海市抗震办公室于1986~1988年组织了“上海市抗震防灾基础技术研究”,其中包括:上海地区防震危险性分析及烈度复核、上海地区地震小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防震设防 空间分布 遥感调查 房屋分布图
原文传递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在羌族博物馆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建国 《山西建筑》 2011年第12期42-44,共3页
以某工程实例为背景,阐述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基本参数、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构造措施,通过设置隔震层,从而保证上部结构在大地震时仍处于弹性状态。
关键词 隔震技术 支座 安装 隔震层
下载PDF
一种新型防护结构对爆炸冲击波的衰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边小华 杨飞 《山西建筑》 2011年第26期55-56,共2页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LS-DYNA,在相同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对坑道口部普通钢板防护门前面不设置泡沫铝缓冲层和设置泡沫铝缓冲层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泡沫铝缓冲层对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有着良好的衰减特性,对坑道...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LS-DYNA,在相同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对坑道口部普通钢板防护门前面不设置泡沫铝缓冲层和设置泡沫铝缓冲层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泡沫铝缓冲层对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有着良好的衰减特性,对坑道口部抗爆炸冲击波设计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道 爆炸冲击波 泡沫铝 衰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平面不规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小宁 杜永峰 李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45-1650,共6页
针对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提出基于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基于性能分析静力弹塑性,根据结构极限损伤状态定义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扭转角的4个性能水平限值。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获得结构地震响应。根据... 针对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提出基于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基于性能分析静力弹塑性,根据结构极限损伤状态定义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扭转角的4个性能水平限值。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获得结构地震响应。根据超越概率的定义,分别计算层间位移角和层间扭转角极限状态下超越概率。结合地震峰值加速度及超越概率对一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绘制结构的易损性曲线,比较2个指标的易损性曲线,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平面不规则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时,应考虑扭转响应对结构的影响,防止高估这类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 层间位移角 层间扭转角 性能水平 地震需求分析 易损性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