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新型柱板式空心墩刚构桥抗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宗建 《高速铁路技术》 2015年第2期45-50,共6页
黄陵-韩城-侯马铁路纵目沟特大桥主桥采用一联(78+2×136+78)m连续刚构,5号主墩高达到105 m,采用新型柱板式空心墩,本结构在国内尚属首例,而且由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的抗风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对风致响应进行研究。通过... 黄陵-韩城-侯马铁路纵目沟特大桥主桥采用一联(78+2×136+78)m连续刚构,5号主墩高达到105 m,采用新型柱板式空心墩,本结构在国内尚属首例,而且由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的抗风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对风致响应进行研究。通过CFD计算分析,确定了主梁及桥墩的三分力系数取值,再采用1∶75的缩尺模型风洞试验,对其抗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柱板式空心墩在设计孔径最大双悬臂状态下,墩顶横桥向最大位移均方根为12.52 mm,墩顶顺桥向最大位移均方根为8.31 mm,风荷载作用下桥墩钢筋应力98 MPa。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新型柱板式空心墩 三分力系数 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抗风性能
下载PDF
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月霞 刘超 《山西建筑》 2017年第20期38-39,共2页
在研究剪跨比、配箍率、纵筋配筋率对试验梁抗剪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对8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腹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具有一定的变形性能,混凝土构件变形随剪跨比、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 在研究剪跨比、配箍率、纵筋配筋率对试验梁抗剪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对8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腹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具有一定的变形性能,混凝土构件变形随剪跨比、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有腹筋梁,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变形发展曲线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活性粉末混凝土 简支梁 变形性能
下载PDF
不同配筋型式轻骨料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戎贤 渠运国 +1 位作者 李雨润 景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轻质混凝土,作为比传统混凝土更为方便的一种选择,在很多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拟静力试验,对两种不同配筋型式的轻质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了受力性能研究,观测了墙体的整个破坏过程,分析了墙体的强度、变... 轻质混凝土,作为比传统混凝土更为方便的一种选择,在很多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拟静力试验,对两种不同配筋型式的轻质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了受力性能研究,观测了墙体的整个破坏过程,分析了墙体的强度、变形和抗震性能。试验分析表明,与配有传统横、纵向钢筋网的轻质混凝土剪力墙相比,配有斜向钢筋网的轻质混凝土剪力墙更能有效地传递水平荷载,抑制剪力墙板中裂缝的开展,提高了剪力墙的延性,增强了墙体的整体稳定性,抗震性能较好,能满足地震区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混凝土 斜向钢筋网 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 滞回曲线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明 焦阳 郭余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第16期27-27,共1页
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通过对一个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模型进行了损伤数值模拟,提取固有频率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并应用简支梁损伤前后的数据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来判断结构损伤。检测表明,该方法在结构损伤检测中具有较好的... 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通过对一个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模型进行了损伤数值模拟,提取固有频率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并应用简支梁损伤前后的数据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来判断结构损伤。检测表明,该方法在结构损伤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固有频率 BP神经网络 简支梁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承佑 《低碳世界》 2019年第3期151-152,共2页
针对土木工程当中的无损检测,首先提出直接测量技术与负荷响应技术,然后在介绍应用探测媒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冲击回波技术、超声脉冲回波技术和声发射技术三种以机械波为探测媒介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无损检测技术... 针对土木工程当中的无损检测,首先提出直接测量技术与负荷响应技术,然后在介绍应用探测媒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冲击回波技术、超声脉冲回波技术和声发射技术三种以机械波为探测媒介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无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无损检测
下载PDF
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振动台试验与易损性研究
6
作者 李吉超 罗清宇 +2 位作者 张宏 贺军 李建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电抗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上部线圈由底部陶瓷绝缘子支撑,整体尺寸大、重心高。由于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本文对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测定了电抗器的自振频率... 电抗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上部线圈由底部陶瓷绝缘子支撑,整体尺寸大、重心高。由于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本文对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测定了电抗器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在0.15g和0.5g人工地震动输入下,测量了电抗器关键部位的应变、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分析了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探讨了电抗器的可能破坏模式,进一步计算了电抗器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电抗器的动力特性近似于单自由度体系,一阶自振频率为3.3 Hz,阻尼比为3.9%;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主要发生在绝缘子以及绝缘子-线圈连接部位,上部线圈可认为是刚体;与绝缘子相比,绝缘子-线圈连接部位的刚度较小,变形更集中,是电抗器的薄弱部位;0.15g人工地震动试验后,电抗器自振频率下降3.6%,0.5g人工地震动试验后,电抗器自振频率下降6.3%;根据绝缘子实测应变,考虑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产生的总应力,电抗器的安全系数为2.14,仍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基于试验结果计算电抗器的地震易损性,抗震能力中值为0.965g,对数标准差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电抗器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变形模式 易损性曲线
下载PDF
关于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军 《四川水泥》 2015年第6期34-34,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安全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实体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的意义,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安全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实体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结构实体的检测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结构实体 检测
下载PDF
土木工程损伤检测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双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12期246-246,共1页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土木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损伤诊断技术成为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就土木工程损伤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损伤检测 技术
下载PDF
建筑结构评定技术研究
9
《建设科技》 2012年第1期32-33,共2页
一.立项背景 “建筑结构评定技术研究”课题以大量既有建筑结构检测评定和鉴定的经验和重大工程事故鉴定的工作经验为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技术领先的特点。本课题的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既有建筑检... 一.立项背景 “建筑结构评定技术研究”课题以大量既有建筑结构检测评定和鉴定的经验和重大工程事故鉴定的工作经验为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技术领先的特点。本课题的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2006BAJ03A02)的研究工作顺利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结构评定 技术 事故鉴定 “十一五” 工作经验 研究成果 既有建筑
下载PDF
基于声波扫描无损检测技术的预应力管道注浆质量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剑平 李跃军 龙士国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5,39,共7页
预应力桥梁孔道注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为验证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设计制作了大比例模型以模拟实际施工的检测环境。预先在波纹管上设置了不同体积,不同长度,分布跨度明显的不同缺陷,缺陷位置不填充... 预应力桥梁孔道注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为验证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设计制作了大比例模型以模拟实际施工的检测环境。预先在波纹管上设置了不同体积,不同长度,分布跨度明显的不同缺陷,缺陷位置不填充其它物品,准确控制缺陷的位置及尺寸,灌注水泥浆,并预设了观察孔道,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注浆密实度声波检测仪对模型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与原模型所设置的缺陷进行对比,可以用来标定仪器,为设备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道 注浆质量 模型试验 缺陷设计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基于在线神经网络算法的结构恢复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涛 翟绪恒 +1 位作者 孟丽岩 左敬岩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49-653,675,共6页
为实现在线预测非线性结构恢复力,提出一种在线BP神经网络算法。针对两个自由度非线性结构,进行了Bouc-Wen模型的恢复力预测,验证了在线神经网络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了样本数量以及目标误差对预测精度和计算耗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 为实现在线预测非线性结构恢复力,提出一种在线BP神经网络算法。针对两个自由度非线性结构,进行了Bouc-Wen模型的恢复力预测,验证了在线神经网络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了样本数量以及目标误差对预测精度和计算耗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离线学习方式算法相比,在线学习算法提高了算法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随着样本数量的减少,算法计算效率增快;随着目标误差减小,算法预测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恢复力 预测 在线
下载PDF
基于柔度矩阵和模糊模式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国安 方建邦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9,68,共5页
根据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特点,提出一种分步识别结构损伤的方法,首先利用测试模态参数,确定结构柔度矩阵,并通过损伤前后柔度矩阵变化特点确定结构损伤位置,然后在确定损伤位置的基础上,通过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结构损伤程度进行识别,最... 根据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特点,提出一种分步识别结构损伤的方法,首先利用测试模态参数,确定结构柔度矩阵,并通过损伤前后柔度矩阵变化特点确定结构损伤位置,然后在确定损伤位置的基础上,通过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结构损伤程度进行识别,最后通过对一个桁架结构的算例表明,该识别方法稳定性好,抗噪声能力强,能较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程度,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柔度矩阵 模糊模式识别
下载PDF
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建玲 宋玉普 曲秀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自行研制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根据12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以及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增量、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随重复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及部分预... 自行研制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根据12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以及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增量、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随重复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始于非预应力钢筋的疲劳断裂的结论.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与同条件下通过灌浆浇筑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疲劳寿命较高.建议了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验算的计算公式,对试验梁进行了结构静力计算和疲劳验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粘结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缓凝砂浆 疲劳
下载PDF
拟动力试验中设备误差修正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8年第3期29-33,共5页
结构拟动力试验中,误差累积是影响试验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其中的设备误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在试验的每一步进行检出修正,取得效果。
关键词 拟动力试验 神经网络 误差修正 结构 地震反响
下载PDF
国内外小芯样法研究综述
15
作者 许红叶 杨维国 +2 位作者 柳霆 谢松平 符雪峰 《价值工程》 2018年第7期240-241,共2页
小芯样法是与大芯样法(常规芯样法)相对应的一种微损检测方法,最早出现在天津,发展一直不是太好,25年的历史进程中,只有80篇中外文献,研究方向绝大部分集中在强度研究,其他混凝土质量方面(裂缝宽度、碳化深度和完整性)涉及不多,检测理... 小芯样法是与大芯样法(常规芯样法)相对应的一种微损检测方法,最早出现在天津,发展一直不是太好,25年的历史进程中,只有80篇中外文献,研究方向绝大部分集中在强度研究,其他混凝土质量方面(裂缝宽度、碳化深度和完整性)涉及不多,检测理论与实践不足,导致目前检测规范或规程尚未收录小芯样法的研究成果,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芯样 质量评估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伟东 《新材料·新装饰》 2022年第9期166-168,共3页
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建设期间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意义,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应... 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建设期间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意义,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应用的特点,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类别,说明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检测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波动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东利 杨汉青 +1 位作者 杨翔 何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1008,共8页
目前人们对于结构的使用安全越来越重视,结构在日常使用或灾后的损伤识别检测也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波在结构中的传播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波动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首先介绍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以... 目前人们对于结构的使用安全越来越重视,结构在日常使用或灾后的损伤识别检测也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波在结构中的传播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波动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首先介绍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以及在各种类型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特性,其次从基于波传播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基于Lamb波的结构损伤识别、波动理论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波动理论与其他技术或算法的融合4个方面对国内外基于波动理论对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理论 损伤识别 LAMB波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技术分析
18
作者 赵彬 《砖瓦》 2024年第10期89-92,共4页
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技术时,虽然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混凝土的强度,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内部裂缝、空洞等缺陷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详细阐述了三种技术的检测流程,并探讨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超声波... 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技术时,虽然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混凝土的强度,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内部裂缝、空洞等缺陷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详细阐述了三种技术的检测流程,并探讨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超声波检测与结构无损评估、拔出检测与粘结强度之间的关联评估。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综合应用三种技术可提升检测准确性和全面性的结论,为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混凝土 结构强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19
作者 吴世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18期251-,共1页
土木工程结构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对人们平安生活起着关键的作用,还参与构成我们国家基础设施。我们国家的土木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包括对其监测与分析,这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征数据来完成的。模态参数在土木... 土木工程结构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对人们平安生活起着关键的作用,还参与构成我们国家基础设施。我们国家的土木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包括对其监测与分析,这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征数据来完成的。模态参数在土木结构中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也是其主要的参数,它的识别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对,一种是传统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还有一种是环境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后者,在这种状况下的土木工程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相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结构模态 参数识别
下载PDF
采用位移外环控制的拟动力试验方法及验证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贞 王照然 吴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5,共7页
拟动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在该类试验中,试件出力大,连接件和支座往往产生滑移与弹性变形,导致试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存在较大偏差,降低试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位移外环控制,是在作动器控制回路之外直接以试件位移... 拟动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在该类试验中,试件出力大,连接件和支座往往产生滑移与弹性变形,导致试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存在较大偏差,降低试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位移外环控制,是在作动器控制回路之外直接以试件位移为控制变量的控制回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PI(即比例-积分)位移外环控制的原理,分析了在非实时平台实现该控制的延迟不确定问题,详细介绍了在混合试验平台软件Hy Test中的实现架构。采用混合试验平台软件Hy Test及该外环控制方法,完成了阶跃命令试验、单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和6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模拟,研究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大幅提高位移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动力试验 控制误差 位移外环控制 PI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