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预处理对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周琦 杨湄 +2 位作者 郑畅 黄凤洪 王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硫甙降解产物中的腈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结合嗅觉检测器探讨微波预处理油菜籽过程中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菜籽油在微波预处理过程中共检测到7种腈类...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硫甙降解产物中的腈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结合嗅觉检测器探讨微波预处理油菜籽过程中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菜籽油在微波预处理过程中共检测到7种腈类化合物和3种异硫氰酸酯,随着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具有刺激性菜青味的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在微波预处理3 min后大幅下降,不良风味减轻。微波预处理5~7 min,甲基氰化物、5-己腈、5-甲硫基-丁基腈、苯代丙腈含量明显增加,但均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菜籽油 异硫氰酸酯 腈类化合物 刺激性气味
下载PDF
酶法提取山苍子精油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谢永芳 梁亦龙 +3 位作者 王芳霞 熊文娟 徐亚 刘小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7-59,共3页
以重组膨胀素和纤维素酶为材料,对山苍子进行破壁处理后于常压提取山苍子精油。检测山苍子精油提取得率。结果表明,常规蒸馏山苍子,所得精油为4.58,单位为ms/ks;纤维素酶解破壁山苍子精油,为12.35,纤维素酶加膨胀素酶解破壁山苍子提取为... 以重组膨胀素和纤维素酶为材料,对山苍子进行破壁处理后于常压提取山苍子精油。检测山苍子精油提取得率。结果表明,常规蒸馏山苍子,所得精油为4.58,单位为ms/ks;纤维素酶解破壁山苍子精油,为12.35,纤维素酶加膨胀素酶解破壁山苍子提取为17.67,膨胀素酶加纤维素酶破壁的山苍子的精油含量最高,大约比纤维素酶解法高1/3。复合酶法提取山苍子精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膨胀素 精油
下载PDF
新型食用油可反复使用80次 能防止变质预防癌症
3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7-287,共1页
外媒称,马来西亚普特拉大学的研究人员用棕榈油和芸香料开发出可以反复使用的食用油。这种名为AFDHAL的食用油使用了天然植物成分,能够减少烹调时食物对油的吸收,可反复使用至少80次。
关键词 反复使用 食用油 预防癌症 变质 天然植物成分 研究人员 马来西亚 芸香料
原文传递
O/W乳状液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梅 郭洪玲 +1 位作者 王雅珍 张文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28,共4页
以吐温80和95%乙醇混合物为乳化剂制备核桃油乳状液,研究乳液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影响。乳化剂与核桃油质量比为1∶2时,D_(50)为0.95μm,乳化效果最好;相同条件,不添加或添加相同量茶多酚,乳液过氧化值都低于纯核桃油。试验结果说明,乳... 以吐温80和95%乙醇混合物为乳化剂制备核桃油乳状液,研究乳液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影响。乳化剂与核桃油质量比为1∶2时,D_(50)为0.95μm,乳化效果最好;相同条件,不添加或添加相同量茶多酚,乳液过氧化值都低于纯核桃油。试验结果说明,乳液对核桃油有很好的氧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乳液 氧化稳定性 茶多酚
下载PDF
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条件
5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第9期21-21,共1页
1.范围 参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军民两用特性,或者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具有示范性效应的项目,具体参选条件包括: (1)基于军用技术或军工资源(包括资金、设备设施、人才等)开发的具有较为广阔的产业化前景,能够在民用领域产生... 1.范围 参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军民两用特性,或者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具有示范性效应的项目,具体参选条件包括: (1)基于军用技术或军工资源(包括资金、设备设施、人才等)开发的具有较为广阔的产业化前景,能够在民用领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两用技术 创新项目 评选 产业化前景 科技成果 军用技术 设备设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芝麻油小常识
6
《世界标准信息》 2004年第11期6-6,共1页
芝麻油简称麻油,俗称香油,是以芝麻为原料加工制取的食用植物油,属半干性油,是消费者喜爱的调味品。
关键词 芝麻油 植物油 半干性油 小磨香油 辨色法 水试法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萃取米糠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洁 陈庶来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6期11-15,共5页
米糠经预处理后,用超临界CO2萃取米糠油,使所得油脂中的酸价降低,得率提高。采用不同的压力分段萃取,同时添加夹带剂,能有效地去除大部分游离脂肪酸。
关键词 植物油 米糠油 萃取 超临界流体 二氧化碳
下载PDF
豆油降价政策支持后期价格走高
8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9年第9期10-10,共1页
近日,全国食用油价格纷纷下调。其中,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食用油的降价幅度达到了15%左右。然而,就在食用油价格走低的同时,原料价格却开始回升。与此同时,油脂现货价格也出现了上调。据数据显示,7月31日,四级豆油的均价在6600... 近日,全国食用油价格纷纷下调。其中,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食用油的降价幅度达到了15%左右。然而,就在食用油价格走低的同时,原料价格却开始回升。与此同时,油脂现货价格也出现了上调。据数据显示,7月31日,四级豆油的均价在6600~6700元/吨。到了8月初,四级豆油的均价达到7000元/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价格 降价幅度 豆油 后期 食用油 现货价格 数据显示 金龙鱼
下载PDF
小麦胚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精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海乐 吴守一 姚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7-229,共3页
设计了超临界CO2萃取-精馏系统和超临界CO2止逆分布器,并在该系统上进行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精馏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比单纯的超临界CO2萃取操作对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的浓缩、色素及胶质的脱... 设计了超临界CO2萃取-精馏系统和超临界CO2止逆分布器,并在该系统上进行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精馏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比单纯的超临界CO2萃取操作对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的浓缩、色素及胶质的脱除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油 超临界流体 萃取 精馏
下载PDF
福特研制出新技术大豆油可用于零部件制造
10
《汽车维修》 2010年第9期48-48,共1页
大豆油可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这听起来有点可笑的事情却是事实。据来自福特汽车公司的消息,福特汽车公司的生物材料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新配方,采用可再生大豆油改进汽车橡胶零部件的性能,使其更加环保。该配方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关键词 福特汽车公司 汽车零部件 大豆油 制造 新技术 研究人员 生物材料 新配方
下载PDF
恒天然携“安佳”加速中国纵深发展战略
11
《中国食品工业》 2011年第4期12-12,共1页
近日,恒天然集团携旗下“安佳”品牌奶油芝士、淡奶油等明星产品,在哈尔滨万达索菲特酒店与哈尔滨经销商、知名饼屋和多家媒体一起共同分享这些产品的应用,进一步执行“恒天然餐饮全国业务拓展战略”。
关键词 天然 中国 业务拓展 哈尔滨 经销商 奶油 产品 餐饮
下载PDF
基于豆浆模拟体系大豆油体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其英 华欲飞 +3 位作者 陈业明 孔祥珍 张彩猛 王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18,共4页
为构建以大豆油体为酶促作用底物的豆浆模拟体系来研究豆浆中的挥发性风味,在油体提取中分别研究pH和提取次数对生豆浆中大豆油体成分、粒径、风味物质的影响,并分析其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提取pH值从7增大到11,油体蛋白质含量减少了38... 为构建以大豆油体为酶促作用底物的豆浆模拟体系来研究豆浆中的挥发性风味,在油体提取中分别研究pH和提取次数对生豆浆中大豆油体成分、粒径、风味物质的影响,并分析其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提取pH值从7增大到11,油体蛋白质含量减少了38.40%、中性脂含量增加了7.26%、磷脂含量减少了49.31%;油体粒径减小了89.2nm,并趋于稳定;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量也从129.80μg/L减少到52.17μg/L;提取油体中脂肪氧合酶在pH值>9时已经不存在。通过以上比较可知在pH 10条件下提取的油体纯度、稳定性均较好,对所含的风味物质影响也较少,作为豆浆模拟体系的底物组分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体 提取 油体蛋白 豆浆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辣椒品种对辣椒油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石自彬 周世中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辣椒品种对辣椒油品质的影响,以10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品质指标及抗氧化效果。研究发现:西域椒王、湘辣9号、火辣王2号、火辣红、二荆条5个品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a^(*)值较高,其辣椒红素和辣味物质含量... 为了进一步分析辣椒品种对辣椒油品质的影响,以10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品质指标及抗氧化效果。研究发现:西域椒王、湘辣9号、火辣王2号、火辣红、二荆条5个品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a^(*)值较高,其辣椒红素和辣味物质含量及辣度明显高于其他样品;10个品种辣椒制备的辣椒油共发现46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共有成分33种,含量最高的是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40.05%~47.05%,其次为醛类;抗氧化效果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弱,火辣王2号品种辣椒油的抗氧化效果最佳;反复熬煮使辣椒油的抗氧化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辣椒油 品质分析 抗氧化效果
下载PDF
吸附法脱除花生油中苯并(a)芘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于强 姜慧 +5 位作者 方海飞 王青 宋福荣 邢福国 杨增龙 于小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5-79,共5页
为了降低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同时兼顾花生油色泽,采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复合吸附剂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活性炭种类、复合吸附剂添加量、复合吸附剂配比、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 为了降低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同时兼顾花生油色泽,采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复合吸附剂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活性炭种类、复合吸附剂添加量、复合吸附剂配比、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花生油中苯并(a)芘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和FC1X活性炭复合对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具有最好的脱除效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吸附剂添加量2%、活性白土与FC1X活性炭质量比20∶1、吸附时间20 min、吸附温度130℃,在最优条件下花生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降至0.12μg/kg,远小于欧盟限量2μg/kg,色泽为Y10、R0.7。复合吸附剂能有效吸附脱除花生油中99%以上的苯并(a)芘,且花生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苯并(A)芘 吸附 活性炭 脱除率
下载PDF
精炼加工对玉米油营养指标和风险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尚刚 董济萱 +3 位作者 于洪起 王万祥 王伟 邓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0,共6页
以玉米油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传统精炼过程中原油、中和油、脱色油及成品油的营养指标(植物甾醇、生育酚、角鲨烯)及风险指标(回色变化、玉米赤霉烯酮、3-MCPDEs和缩水甘油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油回色受原油中磷脂和生育酚含量影... 以玉米油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传统精炼过程中原油、中和油、脱色油及成品油的营养指标(植物甾醇、生育酚、角鲨烯)及风险指标(回色变化、玉米赤霉烯酮、3-MCPDEs和缩水甘油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油回色受原油中磷脂和生育酚含量影响较大,中和、脱色、脱臭工段可有效控制玉米赤霉烯酮,脱臭工段对玉米油营养指标、3-MCPDEs含量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均有较大影响。结合实验结果将实际精炼工艺参数调整为:中和温度70~85℃,中和时间不短于45 min;水洗过程使用检控氯离子的软水,用量大于8%。脱色工段采用柠檬酸(用量100 mg/kg)预脱色,将活性白土、凹凸棒土、膨润土等不同种类的白土根据原油指标进行混合添加,白土活性度选择120~150,脱色真空残压2.5~3.5 kPa,温度100~120℃,脱色时间20~30 min;脱臭工段脱臭温度235~245℃,脱臭时间60~80 min,绝对真空度不大于400 Pa,一般保持在200~300 Pa。生产实践表明,新工艺脱色剂用量降低20%,成品油色泽R1.2,回色效应有所改善,ΔR由原工艺的1.2下降至0.8,生育酚、植物甾醇保留率均大于80%,玉米赤霉烯酮去除率达86.2%,3-MCPDEs及缩水甘油酯增加量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精准适度加工 植物甾醇 生育酚 角鲨烯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回色 玉米赤霉烯酮
下载PDF
GPC-UPLC-MS/MS法测定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作江 黄山 +3 位作者 杨迪 谢义梅 单长海 蔡学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79,共4页
建立了凝胶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油中四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 V/V)提取植物油样品,加入黄曲霉毒素同位素内标物后经凝胶色谱净化及在线浓缩,以0.1%甲酸水... 建立了凝胶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油中四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 V/V)提取植物油样品,加入黄曲霉毒素同位素内标物后经凝胶色谱净化及在线浓缩,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C18色谱柱(50 mm×2.1 mm, 1.8μm),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以多重反应监测(MRM)测定。结果表明, 4种黄曲霉毒素在0.2~10 n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037~0.086μg/kg,加标回收率在92.9%~10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8.2%。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快速、重现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杂质干扰少,适用于植物油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色谱净化(GPC)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植物油 黄曲霉毒素
原文传递
提高油菜子出油率的加工技巧
17
作者 松林 《农村新技术》 2008年第10期57-57,共1页
常规加工方法,油菜子的出油率仅为30%。采用以下技巧。可使出油率提高7.5个百分点,达到37.5%。1.筛去泥沙。泥沙在加工过程中会吸油,降低出油率。因此,在加工前应先筛去泥沙。2.控制炉火。用平底锅炒菜子,都是在全部炒熟时才开口放出,... 常规加工方法,油菜子的出油率仅为30%。采用以下技巧。可使出油率提高7.5个百分点,达到37.5%。1.筛去泥沙。泥沙在加工过程中会吸油,降低出油率。因此,在加工前应先筛去泥沙。2.控制炉火。用平底锅炒菜子,都是在全部炒熟时才开口放出,每次都有1.5千克~2千克菜子粘在锅底被烧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油率 加工品质 灶口
下载PDF
专利介绍
18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0,共1页
一种辣香液酱及其生产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辣香液酱,其包括辣椒40~60g、花生40~60g、蒜头40~60g、花椒3~8g、鸡精5~15g、糖5~15g、盐20~30g、水0~200g,植物油或者菜籽油或者花生油200~400g;
关键词 专利介绍 生产方法 花生油 菜籽油 植物油 鸡精
下载PDF
Metal Working Fluids Based on Vegetable Oils for Grinding Operations
19
作者 Gemma Mendoza Amaya Igartua +2 位作者 Inlgo Anzaga Fernando Aspiazu Gilen Santiso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2年第10期638-646,共9页
The work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part of the European Project IBIOLAB, trying to find suitable metalworking fluids based on vegetable oils, such us High Oleic Sunflower Oil (HOSO).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 The work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part of the European Project IBIOLAB, trying to find suitable metalworking fluids based on vegetable oils, such us High Oleic Sunflower Oil (HOSO).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ly developed IBIOLAB water based formulations supplied by SOGELUB and LUBRIX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Mineral and Synthetic cutting fluids Innovative characterization tests at laboratory scale (3 ball abrasion tests, grinding simulation tests, Tapping torque test) in real grinding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with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s monitored by RX to predict formation of cracks), have been used for screen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mul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ble oils emulsions biodegradable fluids FRICTION WEAR grinding.
下载PDF
油茶籽油与不同植物油脂肪酸成分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35
20
作者 艾芳芳 宾俊 +2 位作者 钟丹 杨扬 梁逸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0,共4页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选择离子检测(SIM)方式对常见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的方法。结果表明:SIM方式检测到油茶籽油中19种脂肪酸成分,而全扫描(SCAN)方式仅检测到7种;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接...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选择离子检测(SIM)方式对常见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的方法。结果表明:SIM方式检测到油茶籽油中19种脂肪酸成分,而全扫描(SCAN)方式仅检测到7种;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接近,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比为20∶72∶7,油酸相对含量为69.97%;而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5种植物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26.57%~58.38%,油酸相对含量仅为20.61%~50.04%。该方法简单、快速、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植物油脂肪酸的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选择离子检测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