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转移剂加入方式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及压敏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农跃 翟珍 +4 位作者 张广林 史玉荣 张立群 瞿雄伟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3,共4页
报道了三种不同链转移剂加料方式制备的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其固含量为50%,并研究了它们的压敏特性。动态光散射跟踪了聚合过程乳胶粒粒径的变化,结果显示,该乳液聚合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按预定的粒径生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 报道了三种不同链转移剂加料方式制备的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其固含量为50%,并研究了它们的压敏特性。动态光散射跟踪了聚合过程乳胶粒粒径的变化,结果显示,该乳液聚合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按预定的粒径生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动态力学分析(DMA)表征了聚合物的分子参数,按照FINAT标准测试了该乳液压敏胶的初粘力、剥离力和耐剪切强度,并将压敏性能与分子参数,如凝胶含量和聚合物分子量进行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 乳液聚合 凝胶含量 结构与性能关系
下载PDF
以季戊四醇为核的多臂星形链转移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卫星 范晓东 +1 位作者 刘郁杨 孙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59,共4页
设计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的多臂星形链转移剂——PTDBA,以AIBN为引发剂,St、MMA为单体,在80℃下进行RAFT自由基聚合,分别得到大分子链转移剂PS-CTA与PMMA-CTA。用FT-IR和1H-NMR1、3C-NMR表征了两种大分子链转移剂的结构;用SEC/MALLS测... 设计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的多臂星形链转移剂——PTDBA,以AIBN为引发剂,St、MMA为单体,在80℃下进行RAFT自由基聚合,分别得到大分子链转移剂PS-CTA与PMMA-CTA。用FT-IR和1H-NMR1、3C-NMR表征了两种大分子链转移剂的结构;用SEC/MALLS测定了两种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发现在阻滞期后大分子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再以PS-CTA为大分子链转移剂,DMAEMA为第二单体进行扩链反应。并用FT-IR和1H-NMR1、3C-NMR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链转移剂具有扩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转移剂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活性聚合 星形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下载PDF
二乙二醇二甲醚对反应挤出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锴 周颖坚 +2 位作者 孙刚 胡福增 郑安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紧密啮合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二乙二醇二甲醚(2G)为极性添加剂,有机锂为引发剂,采用混合单体一次加料的反应挤出技术本体法合成了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1H-NMR、多检测GPC和DMA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2G的加入及其用量的增加,该共聚... 以紧密啮合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二乙二醇二甲醚(2G)为极性添加剂,有机锂为引发剂,采用混合单体一次加料的反应挤出技术本体法合成了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1H-NMR、多检测GPC和DMA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2G的加入及其用量的增加,该共聚物中的3,4-IP和无规苯乙烯单元的含量逐渐增加;PS嵌段平均长度逐渐变短,分子链末端有较长的PS嵌段;连续相和分散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两相相容性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 苯乙烯 异戊二烯 二乙二醇二甲醚
下载PDF
含氟和氧膦共缩聚型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志兰 李桢林 +2 位作者 何武强 张爱清1 王晓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以水合肼-六水合三氯化铁-活性炭为还原体系, 3, 5 二(三氟甲基)溴苯和二苯基次膦酰氯为原料,经格氏反应、硝化和还原合成了含氟和氧膦的二胺,总收率达 50%。并用FTIR、1HNMR和熔点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条... 以水合肼-六水合三氯化铁-活性炭为还原体系, 3, 5 二(三氟甲基)溴苯和二苯基次膦酰氯为原料,经格氏反应、硝化和还原合成了含氟和氧膦的二胺,总收率达 50%。并用FTIR、1HNMR和熔点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收率高易于纯化的优点。然后用常规的二步法,使该二胺和 4, 4′ 二胺基二苯醚与六氟异丙叉基 (3, 4 邻苯二甲酸酐)进行共缩聚,并经化学酰亚胺化制得了共缩聚型聚酰亚胺,收率为 93%。该共缩聚型聚酰亚胺在非质子强极性溶剂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玻璃化温度 (Tg)大于 250℃,10%的热分解温度(Td)为 519 7℃。实验表明,氧膦的引入提高了聚酰亚胺的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和氧膦二胺 共缩聚型聚酰亚胺 附着力
下载PDF
多聚磷酸掺杂聚苯胺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尹作栋 张涛 +4 位作者 陆增梦 童张法 陈笑 韦华 曾纪良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多聚磷酸为掺杂剂,苯胺为单体,通过过硫酸盐氧化聚合方法制备了掺杂态聚苯胺。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案,考察了各因素对掺杂态聚苯胺产量和电导率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多聚磷酸为掺杂剂,苯胺为单体,通过过硫酸盐氧化聚合方法制备了掺杂态聚苯胺。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案,考察了各因素对掺杂态聚苯胺产量和电导率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态聚苯胺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5℃,n(过硫酸铵)∶n(苯胺)=1∶1,n(多聚磷酸)∶n(苯胺)=2∶1,反应时间2h,过硫酸铵滴加时间60min,多聚磷酸初始反应浓度1.5mol/L。该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呈纳米纤维状,并以一种松散方式构成类似棉花状的团絮形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掺杂 质子酸 多聚磷酸
下载PDF
混合溶剂制备溶油性减阻剂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清新 李惠萍 胡子昭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共5页
依据溶度参数理论和分子模拟软件,配制溶度参数各异的混合溶剂,并用混合溶剂合成聚α-烯烃减阻剂。对减阻剂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加剂浓度与减阻率、混合溶剂的表观黏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逐渐接近聚合物的溶度参数时... 依据溶度参数理论和分子模拟软件,配制溶度参数各异的混合溶剂,并用混合溶剂合成聚α-烯烃减阻剂。对减阻剂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加剂浓度与减阻率、混合溶剂的表观黏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逐渐接近聚合物的溶度参数时,其合成出的减阻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减阻率也随之增大。用一种脂肪烃(正己烷)和一种芳烃(甲苯)配制的混合溶剂除了溶度参数以外还需考虑溶剂的极性。溶度参数理论可以指导混合溶剂的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度参数 混合溶剂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减阻率
下载PDF
ETE作调节剂高温合成丁二烯/苯乙烯橡胶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6
7
作者 陶晓伟 廖明义 +4 位作者 刘贵昌 闫冰 吕万树 邰峰 梁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乙基四氢糠基醚(ETE)为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高温负离子聚合工艺合成了丁二烯(Bd)/苯乙烯(St)橡胶。研究了聚合温度、ETE/Li比和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ETE是溶聚丁苯橡胶(SSER)...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乙基四氢糠基醚(ETE)为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高温负离子聚合工艺合成了丁二烯(Bd)/苯乙烯(St)橡胶。研究了聚合温度、ETE/Li比和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ETE是溶聚丁苯橡胶(SSER)合成中有效的高温调节剂,在高温下仍然具有很好的活性,能够显著加快共聚合反应速率,调节单体Bd和St的聚合速率,同时对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四氢糠基醚 溶聚丁苯橡胶 高温聚合 动力学
下载PDF
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对高温连续本体法合成PMMA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春雷 谭志勇 +1 位作者 张子健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3,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对高温连续本体聚合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链转移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且二者随链转移...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对高温连续本体聚合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链转移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且二者随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稳定机理不同。链转移剂对PMMA热稳定性的改善是通过减少具有不饱和末端分子链的相对比例实现的,提高的是PMMA的低温稳定性;而对PMMA热氧化稳定性的改善是通过转移剂末端基团的稳定作用实现的,提高的是PMMA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链转移剂 热稳定性 热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硬脂酸钡对聚丙烯发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添鸿 王平 白国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7-29,38,共4页
研究了硬脂酸钡对聚丙烯发泡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本质。发现硬脂酸钡并不能使聚丙烯发泡温度降低,但少量的硬脂酸钡却能起到均泡的作用。
关键词 硬脂酸钡 聚丙烯 发泡 调温剂
下载PDF
叠氮端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新亮 刘旭 曹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26,30,共4页
分别合成了端羧基三硫代酯链转移剂(CTA)和3-叠氮丙醇,并以此为反应物通过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基氨基)吡啶催化合成得到带有叠氮端基链转移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得到叠氮端基... 分别合成了端羧基三硫代酯链转移剂(CTA)和3-叠氮丙醇,并以此为反应物通过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基氨基)吡啶催化合成得到带有叠氮端基链转移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得到叠氮端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核磁氢谱和红外分析表明,叠氮端基CTA反应转化完全,叠氮端基在聚合反应中稳定;聚合反应可控,GPC测定的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一致,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叠氮端基链转移剂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下载PDF
四氢糠基乙基醚/四氢糠醇钠复合调节剂制备高乙烯基聚丁二烯
11
作者 刘炼 马驰 +2 位作者 王沛 胡百九 陈宏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117,共4页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四氢糠基乙基醚(ETE)/四氢糠醇钠(THFAONa)的复合调节剂体系制备了聚丁二烯橡胶。研究了复合调节剂体系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并对聚合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调节剂体系作用下的聚合...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四氢糠基乙基醚(ETE)/四氢糠醇钠(THFAONa)的复合调节剂体系制备了聚丁二烯橡胶。研究了复合调节剂体系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并对聚合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调节剂体系作用下的聚合速率较快,在50℃条件下,ETE/THFAONa/Li=1/1/1的调节剂体系达到90%以上转化率仅需7.5min,产物乙烯基含量较高,在70℃条件下,当ETE/THFAONa/Li=1/1/1时,乙烯基含量可以达到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乙烯基聚丁二烯 复合调节剂体系 极性添加剂 阴离子聚合
下载PDF
2-苯甲酰苯甲酸镧对PVC热稳定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旭博 柳召刚 +5 位作者 赵金钢 杨羽轩 陈明光 吴锦绣 胡艳宏 冯福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101,共8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2-苯甲酰苯甲酸镧(LB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刚果红实验、高温热老化实验和拉伸性能实验,研究了配合物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其与几... 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2-苯甲酰苯甲酸镧(LB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刚果红实验、高温热老化实验和拉伸性能实验,研究了配合物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其与几种传统热稳定剂进行复配,研究了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苯甲酰苯甲酸镧的分子式为La(C_(14)H_(9)O_(3))_(3)·2H_(2)O;当配合物单独作PVC热稳定剂使用时,热稳定时间为16 min,初期抗变色效果一般,但力学性能优异;当配合物与硬脂酸锌和季戊四醇复配比为1∶1∶3(质量比,下同)时,热稳定时间长达58 min,抗变色效果和力学性能最好,三者具有优异的协同效果;2-苯甲酰苯甲酸镧能吸收PVC分解产生的HCl气体,生成LaCl_(3),减缓了PVC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甲酰苯甲酸镧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稀土 合成
下载PDF
常压水介质直接法洁净合成硬脂酸镁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茂英 罗勇新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212-214,236,共4页
通过采用新工艺,实现了在常压水介质中由硬脂酸与碱式碳酸镁直接反应合成色泽好的高质量硬脂酸镁。试验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反应物料液-固质量比对合成反应速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合成优等品硬脂酸镁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 通过采用新工艺,实现了在常压水介质中由硬脂酸与碱式碳酸镁直接反应合成色泽好的高质量硬脂酸镁。试验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反应物料液-固质量比对合成反应速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合成优等品硬脂酸镁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物料液-固质量比6∶1,反应时间300 min。与传统的复分解法工艺相比,该工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能耗、水耗显著下降。由于可沿用复分解法工艺的生产设备,该工艺特别适用于现采用复分解法工艺的硬脂酸镁生产企业的环保化升级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镁 水介质 直接法 清洁合成
下载PDF
紫外光谱法测定除杈剂中的马来酰肼含量
14
作者 沈能熙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60-62,共3页
建立了测定除杈剂-A和除权剂-B中马来酰肼含量的紫外光谱法。该法适于常规控制分析和产品的质量检验。相对标准偏差<0.17%,回收率98.84%~100.48%。
关键词 除杈剂 马来酰肼 紫外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