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1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锋 李青 +1 位作者 郭方中 舒安庆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6,73,共7页
简要介绍了热声振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在具有偏置温差的热声核声通道中熵波和振荡流体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热声效应—热声自激振荡或热声泵热.热声效应在热声热机(制冷机)、热声空调、混合物分离、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简要介绍了热声振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在具有偏置温差的热声核声通道中熵波和振荡流体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热声效应—热声自激振荡或热声泵热.热声效应在热声热机(制冷机)、热声空调、混合物分离、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回顾了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声网络模型、参数激励机理、特征时间研究、热力学优化、格子气模拟以及非线性热声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最新成果.重点介绍了辛群在热声网络中的应用.系统中等温流体管道内工质运动的传输矩阵为辛矩阵,而存在温度梯度的热声回热器中气体工质微团的传输矩阵可以通过变量代换,将传输矩阵转换为辛矩阵,使整个热声系统网络传输都可用辛矩阵传输来表示.对热声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效应 自激振荡 热声装置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冷式表冷器传热研究(5):用盘管表面平均温度法计算表冷器湿工况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晋生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8-90,共3页
根据盘管表面平均温度 ,把湿工况下表冷器的传热过程分为空气与盘管表面水膜之间以焓差为推动力的传热和盘管与冷却水之间以温差为推动力的传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冷器湿工况热力计算新方法———盘管表面平均温度法 。
关键词 水冷式表冷器 热力计算 湿工况 盘管 表面平均温度
下载PDF
冰箱冷量损失的实验测定与保温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3
3
作者 和鹏 粘权鑫 +1 位作者 方文振 陶文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5,95,共7页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冰箱空载时的冷量损失规律,提出一种减小冷量损失的冰箱结构改进方案。首先将冰箱各壁面的散热问题简化为一维导热模型。在全天候模拟实验平台上,为得到环境温度对冰箱冷量损失的影响,设置环境相对湿度为80%,...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冰箱空载时的冷量损失规律,提出一种减小冷量损失的冰箱结构改进方案。首先将冰箱各壁面的散热问题简化为一维导热模型。在全天候模拟实验平台上,为得到环境温度对冰箱冷量损失的影响,设置环境相对湿度为80%,环境温度分别为5~40℃(间隔为5℃);为得到环境相对湿度对冰箱冷量损失的影响,设置环境温度为25℃,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55%~95%(间隔为10%)。在冰箱空载状态下分别测量以上两组条件下各壁面的内外表面温度,再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计算各壁面的热流量,进而得到冰箱冷量损失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升高时冰箱冷量损失增大;环境相对湿度对冰箱冷量损失几乎没有影响;样本冰箱冷藏室后壁面的冷量损失明显高于其他壁面,顶部冷量损失较小;对后壁面采取加厚绝热层厚度的措施后降低了冰箱整体的冷量损失,同时为了保证冷藏室容积,减小冷藏室顶部绝热层的厚度,最终各壁面冷量损失接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 冷量损失 导热 改进
下载PDF
微通道脉冲管中He气交替振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
作者 芦洋 祁影霞 +3 位作者 陆熠璇 车闫瑾 刘雅丽 陈卫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132,共7页
使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了微通道脉冲管 (MPT )中由正弦速度活塞提供驱动力时He气交替振荡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并对MPT的冷却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MPT的压缩和膨胀过程之间存在一个交替的振荡过程,两个过程具有不对称的... 使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了微通道脉冲管 (MPT )中由正弦速度活塞提供驱动力时He气交替振荡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并对MPT的冷却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MPT的压缩和膨胀过程之间存在一个交替的振荡过程,两个过程具有不对称的属性分布,膨胀过程具有比压缩过程更大的轴向压力梯度. 当充气压力较低时,循环时间对冷端温度的影响很小,但是当充气压力高于20 bar时,冷端温度对时间较为敏感,随着时间的减少,冷端温度进一步降低,而冷端瞬时平均温度随着充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另外,压比随着时间的减少而增加,并且明显不受充气压力的影响,但它会在MPT的轴向上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 综上所述,在热端使用不同形式的换热器和调相元件会释放或回收额外的声功率. 固定工作模式和尺寸参数的MPT具有最佳频率,可以在冷端获得最低的空载温度. 仿真结果增进了对脉冲管制冷机的认识,并为微通道脉冲管制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脉冲管 交替振荡 分子动力学 压力分布 温度梯度
下载PDF
主动配液式蒸发器的压降特性
5
作者 李俊杰 陈健勇 +4 位作者 陈颖 罗向龙 梁颖宗 杨智 何嘉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46,共9页
强化管的使用在蒸发器中会造成压降增加,本文提出一种主动配液式蒸发器,通过重新调配沿程质量流速和干度来降低流动压降。建立了主动配液式蒸发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14~26 g/s流量范围内,对比了主动配液式蒸发器... 强化管的使用在蒸发器中会造成压降增加,本文提出一种主动配液式蒸发器,通过重新调配沿程质量流速和干度来降低流动压降。建立了主动配液式蒸发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14~26 g/s流量范围内,对比了主动配液式蒸发器与普通蒸发器干度、质量流速和压力等参数的沿程分布。结果表明:采用R410A为制冷剂,入口压力为1.2 MPa时,普通蒸发器沿程干度和压降不断增加,质量流速随支管数增加而减少。相比普通蒸发器,主动配液式蒸发器第三管程的入口干度提升了1.82倍且质量流速下降了43.2%;此外,主动配液式蒸发器压降显著减小,当入口流量为26 g/s时,压降减少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器 主动配液 强化传热 压降 分液隔板
下载PDF
管内气液两相流诱导振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旭 刘太成 +1 位作者 刘帅 田茂诚 《制冷技术》 2023年第6期76-82,共7页
本文首先综述了流动工况及结构参数对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其次对流体激振力作出了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管道振动与流型密切相关,段塞流与环状流下的振动较为强烈;激振力随体积含气率的增加呈现... 本文首先综述了流动工况及结构参数对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其次对流体激振力作出了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管道振动与流型密切相关,段塞流与环状流下的振动较为强烈;激振力随体积含气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振动强度随气液混合流速、气/液相表观流速的增大而增强。激振力强度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其主频随管径的增大而减小。流体激振力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动量通量的波动、流体对管道的冲击力及流体压力波动;较准确的激振力预测关联式为韦伯数的幂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诱导振动 流型 流体激振力
下载PDF
采用干工质的补气增焓高温热泵循环热力学分析
7
作者 刘佳昕 陈健勇 +4 位作者 陈颖 罗向龙 梁颖宗 何嘉诚 杨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利用高温热泵回收工业余热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高温热泵要求高临界温度,可选工质以干工质居多,但干工质从饱和气相开始压缩时,压缩过程在两相区,带来液击风险,不利于压缩机和高温热泵运行。提出了2种改进的补气增焓热泵循环(循环A和循... 利用高温热泵回收工业余热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高温热泵要求高临界温度,可选工质以干工质居多,但干工质从饱和气相开始压缩时,压缩过程在两相区,带来液击风险,不利于压缩机和高温热泵运行。提出了2种改进的补气增焓热泵循环(循环A和循环B),以Isohexane、R1336mzz(Z)和R1233zd(E)为工质,分析了压缩机等熵效率、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最小过热度及热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循环B,蒸发温度自50℃升至80℃,对于R1336mzz(Z),COP最高可提高2.56%,VHC(单位容积制热量,volumetric heating capacity)最高可提高3.18%;对于R1233zd(E),COP最高可提高0.44%,VHC最高可以提高0.54%。循环A对等熵效率的适应性较好;对于循环B,当等熵效率超过0.6时,不宜采用Isohexane作为工质,而当等熵效率超过0.95时,R1336mzz(Z)也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干工质 补气增焓 最小过热度
下载PDF
间歇式化工形式化建模与顺序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罗继亮 陈雪琨 +1 位作者 齐鹏飞 赵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96-1900,共5页
针对间歇式化工生产过程,根据执行机构网元件提出了其受控Petri网模型的设计方法,将工艺流程描述为变迁串的顺序控制目标,继而根据基本变迁串将工艺流程描述为Petri网的线性约束.最后,利用库所不变量方法设计监控库所,给出顺序Petri网... 针对间歇式化工生产过程,根据执行机构网元件提出了其受控Petri网模型的设计方法,将工艺流程描述为变迁串的顺序控制目标,继而根据基本变迁串将工艺流程描述为Petri网的线性约束.最后,利用库所不变量方法设计监控库所,给出顺序Petri网监控器,实现了复杂化工过程的闭环控制系统的形式化建模、分析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事件系统 PETRI网 间歇式化工 顺序控制 监控
下载PDF
冰浆在离心泵内的流动特性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坤峰 任岘乐 +3 位作者 杜军恒 贾雪迎 阮春蕾 王林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3,共5页
基于欧拉法建立了冰浆流动的均相混合物模型,对冰浆在离心泵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离心泵内冰浆的流场分布,探讨了流量、冰晶体积分数及冰晶颗粒大小对离心泵内颗粒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冰浆流体在泵内的高速区域主要... 基于欧拉法建立了冰浆流动的均相混合物模型,对冰浆在离心泵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离心泵内冰浆的流场分布,探讨了流量、冰晶体积分数及冰晶颗粒大小对离心泵内颗粒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冰浆流体在泵内的高速区域主要集中在叶轮的旋转区域,且叶轮工作面的压力较大,冰晶颗粒的粒径较小时,颗粒主要分布在靠近蜗壳内侧的叶轮流道内;反之,则在叶轮工作面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浆 流动特性 离心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图示法分析空调房间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
10
作者 卢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8-89,112,共3页
采用画图方法具体分析了当空调房间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调节方法,当余热Q变而余湿W不变时,可用1个平行四边形法则分析处理;当余热Q余湿W均变化时,可用2个平行四边形法则分析处理。同时分析了不同季节如何变露点的方法。另外为消除冷热抵消... 采用画图方法具体分析了当空调房间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调节方法,当余热Q变而余湿W不变时,可用1个平行四边形法则分析处理;当余热Q余湿W均变化时,可用2个平行四边形法则分析处理。同时分析了不同季节如何变露点的方法。另外为消除冷热抵消,也可以先采用变风量调节温度,再定风量变露点调节湿度(采用1个平行四边形法则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示法 运行调节分析 平行四边形法则分析 VAV变风量调节
下载PDF
HCFC22,CFCs的最重要的中期替代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早校 郁永章 《制冷技术》 1994年第4期10-11,9,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制冷、空调工业上普遭使用的工质R502和R22的特点,认为在蒙特利尔协定书生效以及R502全面禁止使用后,R22将可能取代R502应用于低温制冷领域,近期将在制冷、空调工业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文中还论述了用R22代替R50...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制冷、空调工业上普遭使用的工质R502和R22的特点,认为在蒙特利尔协定书生效以及R502全面禁止使用后,R22将可能取代R502应用于低温制冷领域,近期将在制冷、空调工业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文中还论述了用R22代替R502应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FC22 CFCS 替代物 工质 制冷剂
下载PDF
有限气体容积内的液滴传热传质模型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江涛 杨立 +1 位作者 张健 陈翾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3,75,共5页
用传热传质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液滴在有限高温气体容积中的传热传质模型,对液滴在有限高温气体容积内的动态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有限气体容积和气体初始温度对液滴直径、蒸发速率、蒸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限气体容... 用传热传质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液滴在有限高温气体容积中的传热传质模型,对液滴在有限高温气体容积内的动态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有限气体容积和气体初始温度对液滴直径、蒸发速率、蒸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限气体容积条件下,液滴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常见的d2规律有明显差异,气体容积越小,液滴蒸发速率越小,蒸发效率越低;气体初始温度越高,液滴蒸发速率越大,蒸发效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 液滴 蒸发
下载PDF
电子膨胀阀调节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虞中旸 陶乐仁 +1 位作者 袁朝阳 王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0,共6页
节流装置的调节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电子膨胀阀因其调节范围广而逐渐得到应用,因此需要对其深入研究。以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开度,研究不同调节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节流装置的调节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电子膨胀阀因其调节范围广而逐渐得到应用,因此需要对其深入研究。以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开度,研究不同调节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膨胀阀开度下,系统制热量和系统COP随加热的进行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膨胀阀开度下,在加热前期(20~30℃),膨胀阀开度越大,系统COP越大;在加热后期(45~55℃)结果相反;2)在加热过程中,各膨胀阀开度下系统COP趋势线相互交叉,由于压缩机少量吸气带液可以改善系统性能,因此交叉点与各阀开度下过热度达到0 K的点相近但并不重合;3)以水箱平均温度为控制对象调节电子膨胀阀的方法(优化1#)对系统COP的最大优化率为24.8%;以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为控制对象调节电子膨胀阀的方法(优化2#)与优化1#系统COP相比,最大相差4.2%,且经过实验验证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 热泵 电子膨胀阀 控制
下载PDF
涡流室半径对涡流管流场及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雨泽 何丽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以理想R41气体为工质,采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在入口压力为4.0 MPa、入口温度为323.15 K、冷流比为0.1~0.9、涡流室半径为2.5~4.5 mm时,研究涡流室半径和冷流率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冷流率为0.4时,随着涡流管径向距... 以理想R41气体为工质,采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在入口压力为4.0 MPa、入口温度为323.15 K、冷流比为0.1~0.9、涡流室半径为2.5~4.5 mm时,研究涡流室半径和冷流率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冷流率为0.4时,随着涡流管径向距离增大,切向速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当涡流室半径为3.5 mm时获得最大切向速度为159.5 m/s;随着涡流室半径增大,内外旋流轴向速度呈减小趋势,当涡流室半径为2.5 mm时获得最大外旋流轴向速度为47.6 m/s。当冷流率相同时,随着涡流室半径的增大,涡流管制冷效应、制热效应、制冷量及COP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冷流率为0.1,涡流室半径为3.5 mm时获得最大制冷效应为20.8 K;当冷流率为0.9,涡流室半径为3.0 mm时获得最大制热效应为36.3 K;当冷流率为0.6,涡流室半径为3.0 mm时获得最大制冷量为364.5 W,COP最大值为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涡流室半径 涡流管性能 流场 冷流率
下载PDF
小排量螺杆与大排量涡旋机组性能对比研究
15
作者 李泽臻 李馨月 +1 位作者 曹祥 张春路 《制冷技术》 2022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了对小排量螺杆与大排量涡旋机组的性能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本文先从制冷剂热力循环特性、流动传热特性和压缩机特性三方面对比了两者的基础特性,再利用系统仿真方法对两者的系统性能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压缩机效率接近,R134... 为了对小排量螺杆与大排量涡旋机组的性能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本文先从制冷剂热力循环特性、流动传热特性和压缩机特性三方面对比了两者的基础特性,再利用系统仿真方法对两者的系统性能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压缩机效率接近,R134a的循环效率优于R410A,但R410A工质的流动换热特性更好。在额定制冷量相当时,与R134a螺杆机组相比,R410A涡旋机组的压缩机排量仅为40.4%,制热能力更强;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性能系数(COP)接近,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高出32.8%。此外,R410A涡旋机组存在换热器成本优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机组 涡旋机组 R134A R410A 仿真
下载PDF
涡轮压缩膨胀机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16
作者 田雨 马国远 +2 位作者 刘帅领 许树学 周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天然工质制冷剂重新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空气是一种安全且对环境绝对友好的天然制冷剂,未来,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有望成为传统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潜在替代品。压缩膨胀机作为压缩空气制冷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效...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天然工质制冷剂重新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空气是一种安全且对环境绝对友好的天然制冷剂,未来,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有望成为传统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潜在替代品。压缩膨胀机作为压缩空气制冷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效率对机组性能有直接影响。为了设计出能够配合膨胀机高效工作的离心压缩机,需要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一些修正。本文将质量、动量、能量守恒与射流尾迹区理论相结合,并将传统的离心压缩机相关参数推广到较低压力的范围中,提出了一种与现有的涡轮膨胀机相匹配的离心压缩机几何参数的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为现有的膨胀机设计了对应的离心压缩机,并利用其他学者分析过的离心压缩机模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压缩膨胀机变工况下的工作性能及对膨胀功的利用率进行模拟分析。按本方法设计的离心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能够以高于92%的效率利用膨胀机的输出功。在变工况条件下能够以高于88%的效率利用膨胀机的输出功,并且在设计质量流量附近能够顺利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缩制冷 压缩膨胀机 离心压缩机设计 膨胀功利用率
下载PDF
跨临界CO_2压缩喷射系统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肖肖 唐黎明 +2 位作者 朱治江 梁利霞 陈光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38-1844,共7页
为了研究跨临界CO2压缩喷射系统的稳定性,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了改变工作环境参数及调节节流阀开度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工况下工作流体压力、引射流体压力、背压、工作流体流量、引射流体流量、喷射系数和升压比... 为了研究跨临界CO2压缩喷射系统的稳定性,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了改变工作环境参数及调节节流阀开度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工况下工作流体压力、引射流体压力、背压、工作流体流量、引射流体流量、喷射系数和升压比的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系统稳定性规律:当冷却水流量变化或节流阀开度变化时,系统将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在过渡阶段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当节流阀开度接近全开(90%)时,工作流体压力将超过压力极限,工作流体流量将达到压缩机的阻塞工况,系统越来越偏离稳定工况,必须及时关闭系统;当节流阀开度接近全关(5%)时,引射流体流量不断减小,最终减小为零,喷射器不再卷吸引射流体,必须及时关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器 CO2 系统稳定性 跨临界循环 干度 喷射系数
下载PDF
超临界参数机组负荷控制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晓明 杨马英 杨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01-1906,1913,共7页
针对超临界参数机组多变量耦合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以煤耗最小化为目标的广义预测控制策略(GPC),并分别采用线性规划(LP)与目标规划(GP)进行稳态目标计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需要目标协调时,GP+GPC与LP+GPC具有相同的性能曲线,... 针对超临界参数机组多变量耦合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以煤耗最小化为目标的广义预测控制策略(GPC),并分别采用线性规划(LP)与目标规划(GP)进行稳态目标计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需要目标协调时,GP+GPC与LP+GPC具有相同的性能曲线,能够在基本控制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生产煤耗,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而在需要目标协调时,GP+GPC能协调好控制目标与经济优化指标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参数机组 预测控制 优化策略
下载PDF
自调节电流半导体冰箱性能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言生 孔庆安 +1 位作者 金波 邹时智 《制冷》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半导体制冷芯片最大制冷量和最佳能效比所对应的工作电流均随其工况变化而变化,而目前半导体冰箱的半导体制冷芯片均以一个恒定工作电流运行,使其偏离了最佳工作状态。为研究自调节电流对半导体冰箱的性能影响,以半导体葡萄酒储藏柜为例... 半导体制冷芯片最大制冷量和最佳能效比所对应的工作电流均随其工况变化而变化,而目前半导体冰箱的半导体制冷芯片均以一个恒定工作电流运行,使其偏离了最佳工作状态。为研究自调节电流对半导体冰箱的性能影响,以半导体葡萄酒储藏柜为例,对自调节电流和恒定电流两种运行方式就冷却速度和耗电量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5℃、储藏温度为12.8℃条件下,自调节电流运行冷却时间较恒定电流运行缩短9.5%,冷却阶段能耗降低8.1%,24h耗电量降低35.6%。半导体冰箱采用自调节电流运行其主要性能指标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冰箱 电流 冷却速度 耗电量
下载PDF
翅片管空气冷却器传热系数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泽波 石献金 +1 位作者 于志强 于国昌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5,共5页
以管内介质有相变的翅片管空气冷却器为研究对象,采用量纲分析、泛函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一个合理的翅片管空气冷却器传热系数关联式。以氨泵供液型空气冷却器为实验研究对象,设计了结构参数、迎面风速、库温、驱动温差和供液倍率等多因... 以管内介质有相变的翅片管空气冷却器为研究对象,采用量纲分析、泛函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一个合理的翅片管空气冷却器传热系数关联式。以氨泵供液型空气冷却器为实验研究对象,设计了结构参数、迎面风速、库温、驱动温差和供液倍率等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方案,并采用校准箱法测得不同测点下的传热系数。采用测试数据并以关联式为目标函数,通过非线性拟合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氨泵供液空气冷却器传热系数计算的关联式。关联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10%之间,且分项管内换热系数大于管外换热系数,符合空气冷却器换热系数分布的一般规律,证明了传热关联式是合理准确的。在氨泵供液空气冷却器常用设计点,关联式计算值约为设计经验值1.11~1.30倍,这表明采用关联式设计该类型空气冷却器可节约11%~30%的换热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冷却器 翅片管 传热关联式 校准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