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5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四面山林地土壤水分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葛东媛 张洪江 +2 位作者 王伟 吕文星 王幸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本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土壤持水、蓄水和水分渗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具有较好的持水与蓄水功能,其土壤饱和持水量与非毛管持水量分别为274.43、66.05t/hm2;有效蓄水容量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为107.82t/hm2,人工林为12... 本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土壤持水、蓄水和水分渗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具有较好的持水与蓄水功能,其土壤饱和持水量与非毛管持水量分别为274.43、66.05t/hm2;有效蓄水容量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为107.82t/hm2,人工林为123.36t/hm2。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较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土壤水分初渗速率与稳渗速率,天然次生林为46.500与3.257mm/min,人工林为37.917与2.088mm/min。Horton渗透模型对研究区内林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拟合程度较好,r为0.959。天然次生林土壤持水性、蓄水性和渗透性优于人工林,应加强对人工林的管理,以提高其土壤水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土壤 持水量 蓄水容量 渗透特性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刺槐林降水与土壤水盐运动规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鹏 秦宇 +2 位作者 刘霄 秦永建 曹帮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以滨海盐碱地33年生刺槐纯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土壤水盐年份变化,分析年际降水与土壤水盐运动规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同期含盐量低,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雨季表层土壤同期含水量高,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 以滨海盐碱地33年生刺槐纯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土壤水盐年份变化,分析年际降水与土壤水盐运动规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同期含盐量低,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雨季表层土壤同期含水量高,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随蒸发量的增大,表层土壤含水量逐渐低于深层土;年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6%;土壤含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含盐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层之间含水量与含盐量呈负相关;不同土层之间含水量相关性显著,在3月份0~20 cm表层土与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34 1<0.05);不同土层之间含盐量相关性显著,差异不显著(P=0.125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水盐运动 降水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The mixing ratio of N_2O in the atmosphere along the coast of eastern China
3
作者 杨文襄 牟玉静 +2 位作者 钟晋贤 陈荣莉 王国红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22期1934-1936,共3页
Nitrous oxide (N<sub>2</sub>O) is one of important trac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It acts not only as a greenhouse gas which affects climate change, but also as a source of NO which causes the depletion ... Nitrous oxide (N<sub>2</sub>O) is one of important trac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It acts not only as a greenhouse gas which affects climate change, but also as a source of NO which causes the depletion of ozone layer. Therefore, study on the sources of N<sub>2</sub>O and the mixing ratio of N<sub>2</sub>O in the atmosphere is an interesting research project in atmospheric science.The emission fluxes of N<sub>2</sub>O in agriculture field and forest soil, and the emission of N<sub>2</sub>O from coal burning and biomass burnig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China. B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
原文传递
林业机器人车轮与土壤相互作用力学性能仿真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永涛 刘滨凡 王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5,82,共5页
为了提高林业机器人在林区地面的行走性能,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试验地,在分析林区土壤力学特性基础上,依据车轮与林区土壤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建立了轮胎-林区土壤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分析软件,对林业机器人的车轮与林区土壤力... 为了提高林业机器人在林区地面的行走性能,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试验地,在分析林区土壤力学特性基础上,依据车轮与林区土壤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建立了轮胎-林区土壤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分析软件,对林业机器人的车轮与林区土壤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结构和受力情况下,轮胎不会陷入林区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车轮 林区土壤 力学性能 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5
作者 黄石德 黄龙为 +3 位作者 李建民 黄雍容 黄锦祥 朱洪如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8期107-113,共7页
研究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参考林分"(C0)、"林果草+水平沟"(C1)、"乔灌草+竹节沟"(C2)、"油茶+等高草带"(C3)和"未治理地"(CK)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 研究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参考林分"(C0)、"林果草+水平沟"(C1)、"乔灌草+竹节沟"(C2)、"油茶+等高草带"(C3)和"未治理地"(CK)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后,其中C1和C2措施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比未治理地CK增加了51.87%和52.90%(P<0.05),达到C0措施的48.42%和48.75%。然而,C3措施未显著影响总有机碳含量,仅为C0措施的29.32%。C1和C2措施的微生物量碳、冷水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比CK措施增加了49.91%~78.77%、43.15%~91.11%和28.17%~108.36%,达到C0措施的67.01%~89.47%、35.65%~57.95%和32.88%~39.21%,而C3措施的微生物量碳和冷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略为减少,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加了29.87%。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微生物量碳、冷水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介于1.91%~4.73%、0.76%~2.49%和4.11%~8.1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紫色土侵蚀区 生态恢复 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不同龄组胡杨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新英 史军辉 刘茂秀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68,共6页
采用典型样地设置、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林龄天然胡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含水量降低... 采用典型样地设置、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林龄天然胡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总盐质量分数波动性较大,呈倒“W”型变化;土壤养分状况在近、成熟林阶段最佳;(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龄组土壤密度增加,总盐、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仅在幼龄林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近熟林则主要集中在0~10 cm和≥20~40 cm土壤层次;(3)0~40 cm土层,各龄组土壤理化性质总体上差异显著,60 cm以下土层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龄对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的影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密度与土壤速效P和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P=0),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P=0.011)、土壤速效K(P=0.028)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胡杨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贾朋 魏龙 +4 位作者 王燕 刘珊 高常军 周平 李吉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0,共7页
【目的】探索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确定最佳观测时间。【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人工纯林土壤3种温室气体CO_2、CH_4、N_2O通量进行连续观测。【结果】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 【目的】探索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确定最佳观测时间。【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人工纯林土壤3种温室气体CO_2、CH_4、N_2O通量进行连续观测。【结果】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3种温室气体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为CO2和N2O的排放源及CH_4的吸收汇,其通量日变化幅度分别为:401.33~555.59 mg·m^(-2)·h^(-1)、24.50~34.72μg·m^(-2)·h^(-1)和-10.96^-41.88μg·m^(-2)·h^(-1)。地表CO_2、CH_4通量和5 cm深土壤温度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地表N_2O通量同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通过对矫正系数分析,综合考虑3种温室气体以及取样的可操作性,华南地区马占相思人工林雨季的最佳观测时间为09:00时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温室气体 日变化 观测时间 人工林土壤
下载PDF
2009–2016年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集
8
作者 赵常明 申国珍 +5 位作者 徐文婷 熊高明 樊大勇 周友兵 葛结林 谢宗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2期95-105,共11页
土壤水分含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基础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研究区域位于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是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集水区... 土壤水分含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基础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研究区域位于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是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集水区。本数据集收集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简称神农架站)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土壤水分含量数据,总数据量7425条。测定方法为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深度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观测频度为每月2次。在20 m×5 m(水平投影)的人工径流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埋设了3根测管,共9根测管。用户可以按照观测时间、观测深度和坡位进行数据检索。初步统计表明: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009–2016年土壤水分含量(体积比)平均值为0.313±0.165,最大值为0.647,最小值为0.000。2)2009年(5-12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大,为0.342;其次2012年,为0.340。2010年最小,为0.293。3)1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高,为0.343;其次为11月,0.342。8月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为0.271;其次为7月,0.291。4)土壤水分含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10–50cm土层分别为0.084(±0.070)、0.222(±0.092)、0.359(±0.108)、0.431(±0.078)和0.468(±0.065)。5)2009–2012年0–50 cm土壤平均储水量为156.99(±56.99)mm,相当于1569.9(±186.6)t/hm2。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为理解水利工程集水区水分涵养和水量调节功能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为理解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该类型森林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水文学的科学研究,对推动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含量 TDR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 神农架站
下载PDF
北京山区侧柏林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沈晗悦 信忠保 王志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76-2686,共11页
研究基于自然坡面土壤水分高密度观测方法,明确北京山区侧柏林自然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时间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对北京山区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为华北土石山区生态恢复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研究基于自然坡面土壤水分高密度观测方法,明确北京山区侧柏林自然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时间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对北京山区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为华北土石山区生态恢复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估提供依据。研究以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人工侧柏林地坡面(40 m×50 m)为研究对象,用Diviner 2000测量该自然坡面中30个测点,于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对坡面观测砾石层以上的土壤含水量(SWC)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土壤蓄水量(SWS)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不同土层SWC均处于中等变异,SWC较高时,SWC的变异性较低;研究区的土壤水分在整个观测期间都具有较高的时间稳定性,位于上坡水平阶的2号测点最能代表研究区的平均土壤水分;随着离树距离的增加SWS逐渐增加,春、夏、秋季离树距离0.5 m与1.5 m处SWS差异显著(P<0.05);水平阶SWS显著大于陡坎(P<0.05),夏、秋季下坡位土壤SWS显著低于上坡位(P<0.05),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坡面SWC的分布格局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土壤水分 时间稳定性 季节动态 微地形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性状研究进展
10
作者 祁雪连 钱琦 +1 位作者 钱学诗 唐罗忠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性状。阐述了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以及动物的性质,以期揭示海拔与土壤性状的关系,为武夷山土壤性状的深入...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性状。阐述了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以及动物的性质,以期揭示海拔与土壤性状的关系,为武夷山土壤性状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土壤 性状 海拔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崔芯蕊 张嘉良 +2 位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王鑫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5-281,共7页
为探究甘肃小陇山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小陇山林区3种典型林分(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用Le Bissonnais中的快速湿润(FW)处理方法测定其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 为探究甘肃小陇山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小陇山林区3种典型林分(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用Le Bissonnais中的快速湿润(FW)处理方法测定其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并进一步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机械组成、SOC、CEC、pH)和根系特征(细根与极细根比例、RLD、RMD、SRL)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锐齿栎林>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MWD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由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知,对土壤团聚体MWD贡献较大的土壤特征因子是CEC(R^(2)=0.55)和SOC(R^(2)=0.54),贡献较大的根系特征因子是RMD(R^(2)=0.60)和RLD(R^(2)=0.45),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这4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而言,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同,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根质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快速湿润 典型林分 根系特征 土层深度
下载PDF
油松飞播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君钰 吴普侠 +2 位作者 卜元坤 苏少峰 李卫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5-903,共9页
森林土壤碳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CO_(2)浓度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探究了各种因素(如地形、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与森林土壤碳之间的单因子或多因子关系。然而,对于... 森林土壤碳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CO_(2)浓度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探究了各种因素(如地形、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与森林土壤碳之间的单因子或多因子关系。然而,对于多因子中的关键因子识别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50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飞播林标准地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选取了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23个指标作为观测指标,形成乔木特征,林下灌、草及凋落物特征,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有机碳密度4个潜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筛选出12个观测变量,其他土壤理化性质中筛选出3个观测变量,分别为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含水量;林下灌、草及凋落物特征潜变量中筛选出5个观测变量,分别为灌木Simpson指数、草本Simpson指数、草本Margalef指数、草本生物量、凋落物层厚度;乔木特征潜变量中筛选出3个观测变量,分别为乔木Simpson指数、林分大小比数、乔木物种数。(2)其他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直接影响因素(路径系数为0.877,P<0.01),林下灌、草及凋落物特征与乔木特征是土壤有机碳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路径系数分别为0.552和-0.299,均P<0.01)。(3)林下灌、草及凋落物特征通过直接影响其他土壤理化性质(路径系数为0.630,P<0.01)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乔木特征通过直接影响林下灌、草及凋落物特征(路径系数为-0.541,P<0.01)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本研究为揭示不同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对于理解飞播林土壤有机碳调节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油松飞播林 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间伐对杉木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
13
作者 沈秋红 何诗杨 +4 位作者 许元科 吴夏华 周肄智 吴家森 叶丽敏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探讨不同间伐年限对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影响,为评估杉木林水源涵养功能对间伐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以浙西南景宁县间伐1年、间伐3年、间伐8年和未间伐的杉木林为对象,采集枯落物与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枯落物含水率、持水能... 探讨不同间伐年限对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影响,为评估杉木林水源涵养功能对间伐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以浙西南景宁县间伐1年、间伐3年、间伐8年和未间伐的杉木林为对象,采集枯落物与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枯落物含水率、持水能力、土壤容重、非毛孔隙度并计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杉木林枯落物现存量在不同间伐年限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枯落物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对数函数和幂函数;间伐8年的杉木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均显著高于未间伐林分(P<0.05);间伐3年、间伐8年的杉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显著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8年杉木林地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大,非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了22.4%(P<0.05),而对10~30 cm土层土壤储水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随着间伐年限的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年限 杉木林 枯落物 土壤持水性能
下载PDF
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10,45,共6页
本文根据6 年的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资料,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水文年刺槐林年生长期末的土壤储水量与降水... 本文根据6 年的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资料,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水文年刺槐林年生长期末的土壤储水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但同样受降水分配的影响。土壤水分的补充主要靠当年降水;但偏涝年生长期末的土壤水分对翌年生长期初的土壤水分有较大影响。刺槐林地的土壤储水量动态主要受年生长期的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0~100 cm 以内变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储水量 时空变化 刺槐
下载PDF
红锥、大叶栎和顶果木幼林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玉华 曹艳云 +2 位作者 郝海坤 何琴飞 何锋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9,共4页
以红锥、大叶栎和顶果木3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分析了其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土壤含水量在21.39%~29.99%之间,红锥21~40 cm、0~20 cm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在3.27~10.49 g/cm3之... 以红锥、大叶栎和顶果木3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分析了其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土壤含水量在21.39%~29.99%之间,红锥21~40 cm、0~20 cm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在3.27~10.49 g/cm3之间,含量最大的是大叶栎0~20 cm层和红锥0~20 cm层;土壤容重在1.21~1.46 g/cm3之间,红锥0~20 cm层最小,3个树种0~20 cm层的土壤容重均比各自21~40 cm层的小;土壤总孔隙度在44.75%~54.41%,最大的是红锥0~20 cm层;毛管孔隙度在4.59%~12.11%之间,最大是大叶栎0~20cm层和红锥0~20 cm层;非毛管孔隙度在37.57%~45.77%之间,最大是红锥21~40 cm层;土壤通气孔隙度在41.61%~51.16%之间,最大是大叶栎0~20 cm层。3个树种对土壤水源涵养效能和调节水分循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红锥和大叶栎更优于顶果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叶树种 红锥 大叶栎 顶果木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施氮肥模拟氮沉降对油松天然次生林土壤特性的短期影响
16
作者 赵宇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12期18-20,共3页
以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油松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通过对比2个施氮肥模拟氮沉降试验,从林下土壤属性分析了氮沉降对油松天然次生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土壤属性具有一定影响,不同氮沉降强度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 以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油松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通过对比2个施氮肥模拟氮沉降试验,从林下土壤属性分析了氮沉降对油松天然次生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土壤属性具有一定影响,不同氮沉降强度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高,而全氮含量和pH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天然次生林 氮肥施用 氮沉降 土壤特性
下载PDF
1993—2018年广西桉树主产区土壤肥力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唐健 赵隽宇 +3 位作者 覃祚玉 王会利 覃其云 赵泽洪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期94-99,共6页
探明长期连栽的经营方式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演变特征,为广西桉树人工林经营制定合理的营林、施肥管理方式。以广西桉树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 探明长期连栽的经营方式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演变特征,为广西桉树人工林经营制定合理的营林、施肥管理方式。以广西桉树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化学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法评价广西1993—2018年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长期连栽下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呈酸化趋势,从最初的pH 4.83下降至pH 4.63,下降了4.14%。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均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土壤肥力质量指数(IFI)介于0.475~0.613之间,整体肥力指数较低。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土壤改良,提倡测土配方合理施肥,减少酸性肥料的使用,增施有机肥、缓释肥,保证桉树人工林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长期连栽 高强度 人工林 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PDF
有机肥料对乌克兰森林草原黑钙土物理性状和腐殖质状态的影响
18
作者 МедведевВ.В ЧеснякΓ.Я +1 位作者 ЛаионоаТ.Н 赵玉萍 《腐植酸》 1992年第4期31-34,共4页
腐殖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肥力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他状况)有全面的、良好的影响,归根到底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保证农作物丰产。随着森林草原黑钙土中腐殖质含量从3%增加到5%,谷类作物产量平均也从17公担/公顷增加到28公担/... 腐殖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肥力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他状况)有全面的、良好的影响,归根到底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保证农作物丰产。随着森林草原黑钙土中腐殖质含量从3%增加到5%,谷类作物产量平均也从17公担/公顷增加到28公担/公顷,玉米产量从14公担/公顷增加到240公担/公顷,糖用甜菜产量从162公担/公顷增加到240公担/公顷。但是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腐殖质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森林草原 黑钙土 腐殖质
原文传递
底泥浸出液对脊尾白虾抗氧化解毒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玫 李磊 +2 位作者 沈新强 吴庆元 牛俊翔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2-1186,共5页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糠虾幼体为实验材料,研究底泥浸出液对抗氧化解毒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用长江口水域的底泥浸出液与过滤海水按等比例间距稀释成4个体积浓度水平(1∶4,1∶2,1∶1,1.5∶1),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糠虾幼体为实验材料,研究底泥浸出液对抗氧化解毒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用长江口水域的底泥浸出液与过滤海水按等比例间距稀释成4个体积浓度水平(1∶4,1∶2,1∶1,1.5∶1),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进行20 d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进行20 d,底泥浸出液对糠虾幼体肌肉组织CAT酶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浸出液浓度与CAT酶活性表现出正相关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开始10 d,不同浸出液胁迫下,GST酶活性均出现增加受到诱导,实验20 d后,GST酶活性下降受到抑制作用,但不同浸出液浓度胁迫下抑制和诱导效应关系不明显。虾类肌肉组织3种基因(CAT、GSTD和HSP70)表达量基本都表现为实验开始10 d时升高,而实验20 d后表达量下降,仅为10 d数值的百分之一左右,表明底泥浸出液对CAT、GSTD和HSP70的3种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表达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胁迫时间过长时,则产生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浸出液 脊尾白虾糠虾幼体 抗氧化解毒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黄柳灌丛土壤化学性质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包哈森高娃 张文 +2 位作者 恩和 芒来 刘德森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对科尔沁沙地西南部种植时间为2000年、2004年及2007年的不同林龄黄柳灌丛0~60cm土壤9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龄黄柳灌丛各土层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10a生含量最高,7a生次之,14a生最低;土壤p H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3... 对科尔沁沙地西南部种植时间为2000年、2004年及2007年的不同林龄黄柳灌丛0~60cm土壤9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龄黄柳灌丛各土层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10a生含量最高,7a生次之,14a生最低;土壤p H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3种黄柳灌丛0~60cm土层全氮、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土壤p H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全磷、全钾、速效磷及水分表现为10a生最高,7a生次之,14a生最低;碱解氮表现为7a生〉14a生〉10a生;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达到了0.87的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黄柳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