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恢复系南34恢复谱、恢复力、恢复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寿林 洪汝科 +1 位作者 韩春宝 谭学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2,共2页
通过恢复系南34与35个滇I型不育系组配的35个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在不同海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对滇Ⅰ型不育系的恢复谱广、恢复力强、恢复性稳定。
关键词 恢复系南34 滇Ⅰ型不育系 恢复谱 恢复力 恢复性
下载PDF
植物遗传育种史上的新突破——从“三系”到无融合生殖
2
作者 罗森灿 《温州农业科技》 1995年第3期3-4,共2页
杂交水稻的育成,是水稻育种史上的重大成就,突破了近代遗传学家认为自花授粉作物一般不表现杂种优势,发展了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近年来,又在"两系法"和"一系法"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尤以无融合生殖的成功... 杂交水稻的育成,是水稻育种史上的重大成就,突破了近代遗传学家认为自花授粉作物一般不表现杂种优势,发展了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近年来,又在"两系法"和"一系法"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尤以无融合生殖的成功,是植物遗传史的又一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固定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 两系法 育成 雄性不育 三系法 重大成就 杂交种 重大成果
下载PDF
重穗型恢复系明恢86及其配制组合的选育研究
3
作者 郑家团 张建新 +1 位作者 罗家密 吴兰英 《三明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恢复系明恢86是以[IR54/明恢63‖IR60×圭630]×明恢75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好、恢复力强、大穗、抗稻瘟、米质较好等优点。用明恢86配制的汕优明86、福优明86、Ⅱ优明86、特优明86、冈优明86、花优明86等系列组合。亦... 恢复系明恢86是以[IR54/明恢63‖IR60×圭630]×明恢75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好、恢复力强、大穗、抗稻瘟、米质较好等优点。用明恢86配制的汕优明86、福优明86、Ⅱ优明86、特优明86、冈优明86、花优明86等系列组合。亦具有抗稻瘟病、丰产性好、大德粒多、结实率高、再生力强等特性。其中汕优明86通过了全国、省、市三级区域试验和福建省、三明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福建省、三明市列为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特优明86参加福建省漳州"超级稻"展示,产量名列第一。Ⅱ优明86参加福建省预试、产量名列第一。本文还介绍明恢86及其配制组合的主要农艺学和生物学性状,并对今后每公顷9000~10500kg 高产育种的选择提出粗浅的看法。中晚籼杂交水稻组合如何在汕优63的产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是全国水稻育种界和种子推广部门经常研讨的话题。我们采用适当提高植株高度,选用新的株型,在保持中等分蘖力和高结实率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着粒密度,增加每穗粒数,增加穗重,期望在产量上有一定的提高。经过几年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育成了重穗型恢复系明恢86,并配制出重穗型系列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95—97年分别在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南、广西、湖北等地多点试种、示范,普遍反映大穗、高结实、产量高,抗稻瘟病,并被列为省、市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明恢86 三系配套 重穗型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大穗、高结实率、高产新组合Ⅱ优明86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建新 郑家团 +2 位作者 谢华安 罗家密 黄显波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3-44,共2页
Ⅱ优明 86是福建三明市农科所用自选恢复系明恢 86与不育系 -3 2 A配组育成的中、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大穗、高结实率、高产、抗病、米质优、适应性好等特点 ,1 999年 2月通过福建省三明市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稻 Ⅱ优明86 大穗 高结实率 产量 杂交组合
下载PDF
关于加强水稻育种工作的几点拙见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毓珩 张燕之 +2 位作者 邹吉承 赵海岩 王佳多 《辽宁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44-46,共3页
关于加强水稻育种工作的几点拙见周毓珩张燕之邹吉承赵海岩王佳多(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东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近20多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辽粳系列、沈农系列、辽盐系列、铁粳系列和丹粳系列等一大... 关于加强水稻育种工作的几点拙见周毓珩张燕之邹吉承赵海岩王佳多(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东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近20多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辽粳系列、沈农系列、辽盐系列、铁粳系列和丹粳系列等一大批优良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使水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育种 育种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研究 Ⅲ.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及其控制技术 被引量:50
6
作者 邓启云 符习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13,共6页
在本文第Ⅰ,Ⅱ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世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世代在一定的人工气候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研究,论证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存在的事实、性质和原因,阐明并规范了核心种子概念及其控制“漂移”的具体技... 在本文第Ⅰ,Ⅱ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世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世代在一定的人工气候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研究,论证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存在的事实、性质和原因,阐明并规范了核心种子概念及其控制“漂移”的具体技术和步骤,并对进一步控制或消除漂移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雄性不育 温度 漂移 核心种子
下载PDF
滇型杂交水稻榆杂29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树华 李晓艾 +3 位作者 黄大军 杨琼珍 顾晓明 李晓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2-356,共5页
通过对榆杂29制种亲本特征特性的观察,提出榆杂29制种父母本播种差期以叶龄差为主是实现花期相遇的基础,采取综合农艺措施促使双亲平衡生长是实现花期相遇的保证.
关键词 制种 叶龄差 花期相遇 花粉量 杂交水稻
下载PDF
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洪亚辉 董延瑜 +1 位作者 赵燕 萧浪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7-91,共5页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晚粳品种鄂宜105,从D1至D5代变异材料中选育出DH3,DH4,DH5等多个具有高光效、高产和优质的新品系.经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晚粳品种鄂宜105,从D1至D5代变异材料中选育出DH3,DH4,DH5等多个具有高光效、高产和优质的新品系.经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供体、受体、后代进行分子验证,后代中出现了在供体中存在而在受体中不存在的泳带.解剖学观察发现了后代剑叶、穗颈及穗基的输导组织比受体发达,维管束数目比受体增加10%~30%.后代DH3,DH4的光合速率亦显著高于受体.在形态解剖、光合特性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高粱DNA片段在受体中的表达和稳定遗传.对DH3,DH4,DH5等品系进行生产示范,增产效果显著,单产高达7500kg/hm2.DH5已于1999年2月通过长沙市品种审定,定名为长晚粳1号.米质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DNA导入 水稻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析
下载PDF
稻谷产量,头等米和精米总量的最优选择
9
作者 Grav.,ka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1999年第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水稻 稻谷产量 头等米 精米 总量 杂交种
下载PDF
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介绍
10
作者 罗家密 郑家团 +2 位作者 谢华安 张建新 吴兰英 《三明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14-16,共3页
优明86系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又一高产、抗病、优质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在三明市区试及省预试中表现突出,97年参加三明市中、晚区试分别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17.07%和11.83%,所有试点全部比汕优63增产.省预试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22.11%.15... 优明86系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又一高产、抗病、优质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在三明市区试及省预试中表现突出,97年参加三明市中、晚区试分别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17.07%和11.83%,所有试点全部比汕优63增产.省预试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22.11%.15个点除1个点与汕优63平产外,其他14个试点均比汕优63增产、省、市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其抗性明显比汕优63强,适应性好,米质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水稻 高产优质抗病 特征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水稻光敏不育系M901s育性稳定性及其利用研究
11
作者 杨腾帮 卓伟 +2 位作者 张受刚 许旭明 黄显波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2期29-30,共2页
M901s是我所从复交组合农垦58s×(SMR×8798)F4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水稻广亲和光敏不育系,据华中农大张自国等对M901s的育性研究和西南农大人工气候箱进行长日低温处理的结果,表明其不育下限温度为24... M901s是我所从复交组合农垦58s×(SMR×8798)F4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水稻广亲和光敏不育系,据华中农大张自国等对M901s的育性研究和西南农大人工气候箱进行长日低温处理的结果,表明其不育下限温度为24℃以下,从多年繁殖加代看,没有遗传漂移现象。利用M901s作为光敏不育基因供体,已成功转育了明光34s、明光87s、F151s及Hs1等籼型光敏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不育系 育性稳定性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寻杂36制种母本始花后不同时段赶粉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大军 张树华 +1 位作者 李晓艾 顾晓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7-359,共3页
采用母本开花朵数标定法测定母本的异交结实数.结果表明,寻杂36制种母本始花后不同时段对父本赶粉,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单穗产量变异平方和有7999%由母本开花朵数决定;
关键词 寻杂36制种 花时差 赶粉时间 产量 水稻
下载PDF
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杂交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建夫 黄永相 +3 位作者 蒋世河 袁红旭 许新萍 张建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5-650,共6页
从优质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为受体亲本的转抗真菌基因后代中,选择抗病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对其杂交一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呈不同程度... 从优质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为受体亲本的转抗真菌基因后代中,选择抗病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对其杂交一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则多呈负相关,不同的环境对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均产生影响;(2)稻米的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垩白面积与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关系最密切的是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垩白度、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在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组合选育中,除了适当控制单株穗数降低垩白度外,米质与产量是可以同步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杂交水稻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典型相关
下载PDF
辽宁省代表性水稻品种食味特性及其与糙米粒质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萍 吕文彦 +6 位作者 程海涛 邵国军 张鉴 武翠 刘涛 徐兴伟 尹长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5,共5页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粒质的关系,以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和食味计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直、弯2种穗型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品尝试验中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粒质的关系,以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和食味计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直、弯2种穗型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品尝试验中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度明显优于对照,味道与外观也有优于对照的趋势,而直穗品种的外观、气味、味道、黏度、综合评定都有低于对照的趋势。直穗品种总体食味不如弯穗品种,其外观、黏度与弯穗品种有显著区别。日本静冈县生产的FOSS TECATOR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系统的味度值与品尝试验中综合评定值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r=0.394)。因此,可用食味计的味度值评价米饭口感的好坏。不论穗型如何,其糙米中均是整糙米占绝大比例。与直穗品种相比,弯穗品种有较高的整糙米率,较少的未熟粒、碎米和被害粒。弯穗品种在糙米粒质上好于直穗品种。但弯穗品种的整糙米率、未熟米率、碎米率品种间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整糙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正相关,未熟米率、被害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糙米中的整米越多、未熟粒等越少,食味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味 糙米粒质 穗型 粳稻 辽宁省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7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凤楼 何小亮 张治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005-4007,共3页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7是以吉农大2号为母本,以通2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057.2 kg/hm2和8 946.6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9.2%和5.8%。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7是以吉农大2号为母本,以通2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057.2 kg/hm2和8 946.6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9.2%和5.8%。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特别适宜在吉林省长春、四平、通化、松原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7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蜀恢881含玉米C4型pepc基因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及其光合特性
16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6期20-20,共1页
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含玉米CA型pepc基因的蜀恢881中筛选10株,利用53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发现与蜀恢881表现差异的位点仅有1~4个,相似度在95.15%以上,最高的达99.03%。进一步对相似度为99.03%的转育玉米C4... 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含玉米CA型pepc基因的蜀恢881中筛选10株,利用53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发现与蜀恢881表现差异的位点仅有1~4个,相似度在95.15%以上,最高的达99.03%。进一步对相似度为99.03%的转育玉米C4型pepc基因蜀恢881的6个生长时期测定有关光合指标,表明6个时期的PEPC酶活性均比蜀恢881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C基因 遗传背景 C4型 光合特性 玉米 改良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SSR引物 背景分析 光合指标
下载PDF
两用核不育水稻光敏与温敏分类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国生 杨书化 +2 位作者 李泽炳 万经猛 梅明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1-317,共7页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补效应。参试核不育系N58s,31111s,33001s与W7415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互为等位,但均与W6154s的核不育基因不等位。因此,利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两用核不育水稻的光敏与温敏属性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性转移 基因等位性 光温敏核不育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鉴定技术初探
18
作者 杨腾邦 《三明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20-21,共2页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首先是遵循三系法的技术路线而成功的,二系法杂交稻生产大面积应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有过硬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是生态遗传性状,既受遗传基因型控制,同时也受光(温)环境条件制约。...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首先是遵循三系法的技术路线而成功的,二系法杂交稻生产大面积应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有过硬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是生态遗传性状,既受遗传基因型控制,同时也受光(温)环境条件制约。由研究可知,日长与温度是支配水稻发育的重要因子,两者从来就不是孤立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三系配套 育性 鉴定
下载PDF
水稻杂种后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金正勋 崔成焕 秋太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较相近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再结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测定方法,对亲本在F1、F2代植株上结实的F2、F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配合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G...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较相近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再结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测定方法,对亲本在F1、F2代植株上结实的F2、F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配合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GCA和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二个世代的gcaMs/scaMs值大于1或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明显增加,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在F2的胚乳表现中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很大,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2种子主要以非加性变异为主,F3种子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但非加性变异仍然占很大比重。配合力效应两世代间相关不显著,亲本稻米直链淀含量的高低与一般配合力的高低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配合力
下载PDF
福建农林大学水稻优质不育系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伟 潘润森 +1 位作者 林荔辉 周元昌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福建农林大学 水稻 不育系 选育 金山B—l 金山A—l 品种特征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