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级多孔γ-Al_2O_3空心微球微波水热法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快速吸附(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聂龙辉 谭侨 +2 位作者 朱玮 魏琪 林志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15-1822,共8页
以KAl(SO4)2和尿素为前驱体,通过微波水热法于180°C反应20 min,经600°C焙烧2 h制得分级多孔γ-Al2O3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被用于吸附典型有机染料刚果红(CR)溶液.结果表明,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直径为0.8–1.0μm,厚度约为... 以KAl(SO4)2和尿素为前驱体,通过微波水热法于180°C反应20 min,经600°C焙烧2 h制得分级多孔γ-Al2O3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被用于吸附典型有机染料刚果红(CR)溶液.结果表明,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直径为0.8–1.0μm,厚度约为200 nm.此γ-Al2O3空心微球具有高的比表面积(243 m2¢g–1)和分级大孔-中孔结构,此结构非常有利于液相过程中的质量传递.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比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和商用的γ-Al2O3样品显示出更快和更强的吸附性能.此样品的吸附数据很好地符合假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从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计算得到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的最大吸附量(qmax)25°C时高达515.4 mg g–1.由于具有分等级结构、高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和吸附能力,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样品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很好应用潜力的环境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多孔材料 Γ-AL2O3 刚果红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功能化碳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榆 傅瑞琪 +3 位作者 楼子墨 方文哲 王卓行 徐新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5-1678,共14页
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活性炭、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环境友好型碳质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而进行官能团功能化改性后其吸附效果可以明显... 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活性炭、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环境友好型碳质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而进行官能团功能化改性后其吸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本文重点阐述了活性炭、纳米碳管、石墨烯及生物质炭等碳质材料的巯基化(—SH)、氨基化(—NH2)等功能化改性方法及其应用,考察了功能化碳质复合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和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功能化碳质复合材料对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去除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材料 功能化 重金属 吸附
原文传递
酪氨酸电氧化反应体系的[i_p,ν]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素芳 袁勇 吴锡尊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9-20,31,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依据较低电势扫描速率条件下的[ip,ν]数据集而定量获取电活性物质的表面超额等参数的新的信息处理方法.
关键词 酪氨酸 数据处理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不同来源及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健 康贻军 +2 位作者 梅丽娟 朴哲 殷士学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79,共4页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脱乙酰度虾源壳聚糖外,其余3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模型,4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不符合Freundlic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脱乙酰度 铜离子 吸附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Methanol over the Pt-Mo(111)/C Surface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译伟 李来才 +1 位作者 王欣 田安民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159-1168,共10页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and self-consistent periodic calc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thanol adsorption on the Pt-Mo(111)/C surface.The adsorption energies,equilibrium geometries and vibrati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and self-consistent periodic calc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thanol adsorption on the Pt-Mo(111)/C surface.The adsorption energies,equilibrium geometries and vibration frequencies of CH3OH on nine types of sites on the Pt-Mo(111)/C surface were predicted and the favorite adsorption site for methanol is the top-Pt site.Both sites of valence and conduction bands of doped system have been broadened,which are favorable for electrons to transfer to the cavity.The possible decomposition pathway was investigated with transition state searching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H bond is first broken,and then the methanol decomposes into methoxy.The activation barrier of O-H bond breaking with Pt-Mo catalyst is only 104.8 kJ mol-1,showing that carbon supported Pt-Mo alloys have promoted the decomposition of methanol.Comparing with th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CH3OH on the Pt(111)/C surface and that of CO,th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CO are higher,and Pt(111)/C is liable to be oxidized and loses the activity,which suggests that the catalyst Pt-Mo(111)/C is in favor of decomposing methanol and has better anti-poisoning ability than Pt(11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OL Pt-Mo(111)/C surface DFT electronic structure
下载PDF
储能型吸附剂用于低温吸附VOC的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范佳慧 唐伦 +4 位作者 陈月豪 张思萌 张章堂 蒋本基 苑巍 《辽宁化工》 CAS 2019年第6期495-500,共6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石蜡相变储能微胶囊,将相变储能微胶囊和乙烯基苄基氯相结合制备出储能型聚合物吸附剂。用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氮气吸附脱附仪及热重分析仪分别对相变储能微胶囊和储...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石蜡相变储能微胶囊,将相变储能微胶囊和乙烯基苄基氯相结合制备出储能型聚合物吸附剂。用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氮气吸附脱附仪及热重分析仪分别对相变储能微胶囊和储能型聚合物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对其表面形貌、化学结构、潜热值、孔结构及耐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400r/min、石蜡掺杂量为10g、St与DVB的比例为1∶1(即St和DVB的量均为10g)时,相变储能微胶囊球形度较好,且粒径均匀,大约在100μm,相变潜热为57.68 J/g。当相变储能微胶囊的掺杂量为4.5 g时,储能型聚合物吸附剂的相变潜热达到18.79 J/g。BET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储能型聚合物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62.405 m^2/g,孔径为0.88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型吸附剂 挥发性有机气体 悬浮聚合 相变储能材料 石蜡
下载PDF
高比表面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袁洪晶 霍维涛 +2 位作者 王彦娜 梁慧锋 白素英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1期39-40,45,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柠檬酸和蔗糖为炭源,以磷酸铝作为硬模板剂合成高比表面炭材料,并评价了其在铜离子吸附中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铜离子的初始浓度、碳源的种类和数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在240 min,铜离子初始浓度...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柠檬酸和蔗糖为炭源,以磷酸铝作为硬模板剂合成高比表面炭材料,并评价了其在铜离子吸附中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铜离子的初始浓度、碳源的种类和数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在240 min,铜离子初始浓度在较高浓度范围(70~100mg/L)为评价最佳条件。对制备的几种高比表面的炭材料进行吸附评价,结果显示以柠檬酸为碳源的NC-1表现出了最优异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炭材料 重金属 吸附
下载PD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adsorbent: Synthesis, performance tailoring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7
8
作者 Jun Xiong Jun Di +1 位作者 Wenshuai Zhu Huaming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99-111,I0004,共14页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with unique structural and properties,has shown enormous potentitoward variety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By virtue of partially-ionic character of BN chemical bonds anusually large specifi...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with unique structural and properties,has shown enormous potentitoward variety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By virtue of partially-ionic character of BN chemical bonds anusually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h-BN-related nanostructures exhibit appealing adsorption propertiewhich can be widely applied fo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owards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reatmenIn this review,recent progress in designing h-BN micro,nano-structure,controlled synthesis,performancoptimizing as well 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related adsorption ap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Strategieto tailor the h-BN can be classified as morphology control,element doping,defect control and surfacmodification,focusing on how to optimiz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In order to insight the intrinsimechanism of tuning strategies for property optimization,the significant adsorption applications of h-Btowards hydrogen storage,CO2 capture,pollutants removal from water and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ar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ADSORBENT Structure tuning ENERGY ENVIRONMENT
下载PDF
不同无机酸对聚吡咯/TiO_2复合物的吸附性能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江涛 李晶晶 +1 位作者 徐浩 延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94-303,共10页
考察了不同无机酸对PPy/TiO_2复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在HNO3、H2SO4和H3PO4体系中合成了聚吡咯(PPy)/TiO_2复合物(分别简写为N-PPy/TiO_2、S-PPy/TiO_2和P-PPy/TiO_2)。以红外光谱、热重分析、Zeta电位、比表面积分析和扫描电... 考察了不同无机酸对PPy/TiO_2复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在HNO3、H2SO4和H3PO4体系中合成了聚吡咯(PPy)/TiO_2复合物(分别简写为N-PPy/TiO_2、S-PPy/TiO_2和P-PPy/TiO_2)。以红外光谱、热重分析、Zeta电位、比表面积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接着以几种合成的复合对阴离子染料酸性红G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发现无机酸对合成的复合物的吸附性有较大的影响。几种复合物均可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可以重复使用6次以上吸附量没有明显的降低。其中S-PPy/TiO_2的吸附性能最好,其对ARG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218.34mg/g和314.68mg/g。复合物对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S-PPy/TiO_2进行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其对染料的吸附过程为熵增的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TiO2复合物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铵在中砂上的3种吸附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佳妮 刘菲 +2 位作者 陈坚 徐基胜 梁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7-764,共8页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初始速率: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水溶铵占总铵的比重由40%上升到65%,其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为颗粒间扩散。交换铵对总铵的贡献率维持在25%左右,吸附饱和后有所降低,初始氨氮浓度为交换铵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固定铵达到饱和时,吸附量只有26.18 mg/kg,对总铵的贡献率由33%下降到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砂 水溶铵 交换铵 固定铵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氢气在碳纳米管基材料上的吸附-脱附特性 被引量:27
11
作者 周振华 武小满 +2 位作者 王毅 林国栋 张鸿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92-698,共7页
利用高压容积法测定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及钾盐修饰的相应体系(K+-MWCNTs)的储氢容量,并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方法表征研究氢气在MWCNTs基材料上的吸附-脱附特性.结果表明,在经纯化MWC-NTs上,室温、9.0MPa实验条件下氢的储量可达1.51%(... 利用高压容积法测定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及钾盐修饰的相应体系(K+-MWCNTs)的储氢容量,并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方法表征研究氢气在MWCNTs基材料上的吸附-脱附特性.结果表明,在经纯化MWC-NTs上,室温、9.0MPa实验条件下氢的储量可达1.51%(质量分数);K+盐对MWCNTs的修饰对增加其储氢容量并无促进效应,但相应化学吸附氢物种的脱附温度有所升高;K+的修饰也改变了MWCNTs表面原有的疏水性质.在低于723K的温度下,H2/MWCNTs体系的脱附产物几乎全为氢气;773K以上高温脱附产物不仅含H2,也含有CH4、C2H4、C2H2等C1/C2烃混合物;H2/K+-MWCNTs储氢试样的脱附产物除占主体量的H2及少量C1/C2烃混合物外,还含水汽,其量与吸附质H2源水汽含量密切相关.H2在碳纳米管基材料上吸附兼具非解离(即分子态)和解离(即原子态)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吸附-脱附特性 多壁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基储氢材料 H2-TPD 氢能 储存
下载PDF
Dynamic adsorption of Xe on a fixed-bed adsorber at 77 K 被引量:3
12
作者 Bin Long Jun-Li Li +5 位作者 Qun-Shu Wang Shu-Juan Feng Guo-Qing Zhou Tian-Cheng Feng Yan-Jie Tian Huai-Cheng Ma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89-96,共8页
In designing a fixed-bed adsorber,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dynamic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unit.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adsorbent performance, as the dynamic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tend to incre... In designing a fixed-bed adsorber,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dynamic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unit.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adsorbent performance, as the dynamic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tend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To minimize the volume of the fixed-bed adsorber, the dynamic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Xe were studied at 77 K by employing a variety of adsorbent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he carbon molecular sieve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at of activated carbon. Both oper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ce of gaseous impurities were found to affect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吸附器 动态吸附性能 动态吸附特性 操作条件 吸附系数 碳分子筛 TEM 吸附量
下载PDF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Hydrogen Atoms on Stepped Ni (115) Surface
13
作者 王泽新 郝策 +3 位作者 于晓安 刘长刚 张积树 陈宗淇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4年第3期262-263,共2页
We have introduced a 5-parameter Morse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pairwise poten-tial and studied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hydrogen atoms on the Ni low indexsurfaces by pairwise method and satistying results were... We have introduced a 5-parameter Morse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pairwise poten-tial and studied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hydrogen atoms on the Ni low indexsurfaces by pairwise method and satisty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is letter,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hydrogen at-oms on the Ni (115) stepped surface by the same method and the optimum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Hydrogen Atoms on Stepped Ni
原文传递
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益民 朱利中 +1 位作者 王珏 张建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23-725,共3页
Three organobenton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placing cation surfactants such as oct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OTMAD ),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MAB) and 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DTMAB) on bentonit... Three organobenton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placing cation surfactants such as oct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OTMAD ),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MAB) and 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DTMAB) on bentonite. The properties for organobentonites to adsorb phenol, p-nitrophenol, aniline, nitrobenzene and 1-naphthylamine in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mechanism that organic compounds were adsorbed by organobentonites was studied. The removal rates for organobentonites to treat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ter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ammount of cation surfactants exchanged on the bentonite and the length of alkyl chain of the cation surfac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铝镁氢氧化物上的吸附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万国 蔡西武 +2 位作者 韩书华 孙德军 张春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在具有永久正电荷的铝镁氢氧化物(AMH)上的吸附,考察了水解度(α)、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现水解度增大,吸附量降低,pH增大,水解度低的样品PHPA1(α=2.4%...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在具有永久正电荷的铝镁氢氧化物(AMH)上的吸附,考察了水解度(α)、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现水解度增大,吸附量降低,pH增大,水解度低的样品PHPA1(α=2.4%)的吸附量增大,而水解度高的样品PHPA2(α=10.8%)和PHPA3(α=41.2%)的吸附量降低.电解质使PHPA1的吸附量降低,而使PHPA2的吸附量升高.温度升高,PHPA的吸附量也升高,说明吸附是吸热过程.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吸附剂 PHPA AMH 铝镁氢氧化物
下载PDF
支链化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濉 江琴 +3 位作者 杜悦春 张磊 王明霞 张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性能,利用座滴法研究支链化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2)PO_(8)S)和十六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6)PO_(8)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 为研究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性能,利用座滴法研究支链化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2)PO_(8)S)和十六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_(16)PO_(8)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考察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支链化程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讨论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粘附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PO基团的特殊性质增强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与PMMA表面的极性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通过极性基团吸附在PMMA表面,疏水尾链指向溶液,导致PMMA表面被疏水化;当浓度高于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倾向于在PMMA-溶液界面形成聚集体,亲水头指向溶液,导致固体表面被亲水改性;在疏水改性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支链化程度起主导作用;而在亲水改性时,空间阻碍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化 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触角 吸附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从废水中吸附Cr(Ⅵ)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子木 何川 +4 位作者 李灿华 汤瑶 丁亚荣 都刚 李明晖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研究了以绿色廉价的保险粉(H_(2)Na_(2)S_(2)O_(4))为还原剂、FeSO_(4)为铁源,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并用于吸附废水中Cr(Ⅵ),考察了nZVI投加量、初始Cr(Ⅵ)质量浓度、模拟废水初始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XRD... 研究了以绿色廉价的保险粉(H_(2)Na_(2)S_(2)O_(4))为还原剂、FeSO_(4)为铁源,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并用于吸附废水中Cr(Ⅵ),考察了nZVI投加量、初始Cr(Ⅵ)质量浓度、模拟废水初始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对nZVI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试验探究去除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得nZVI物相主要为α-Fe;在初始Cr(Ⅵ)质量浓度20 mg/L、nZVI投加量300 mg、吸附时间15 min、不调节pH条件下,用nZVI吸附1 L含Cr(Ⅵ)模拟废水,Cr(Ⅵ)吸附量为98.52 mg/g,去除率可达99.8%;吸附效果良好,且Cr(Ⅵ)的去除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nZVI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保险粉 Cr(Ⅵ)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甲烷与碳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文晶 江成发 薛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85-1989,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甲烷在两种碳材料模型(Armchair和Tip)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解离过程。物理吸附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模型上7种活性位的吸附能与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甲烷在碳材料表面倾向于吸附在具有苯环结构的碳原子顶位;化学... 基于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甲烷在两种碳材料模型(Armchair和Tip)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解离过程。物理吸附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模型上7种活性位的吸附能与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甲烷在碳材料表面倾向于吸附在具有苯环结构的碳原子顶位;化学解离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构型的活性位上的化学解离过程,结果表明,甲烷C—H键在Tip模型上比在Armchair模型更容易解离,解离路径倾向于沿着T2—T6—T5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甲烷 碳材料 吸附 解离 分子模拟
下载PDF
改性高分子多糖去除重金属离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继义 郭晶晶 +1 位作者 郭勇 邵士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72-178,208,共8页
高分子多糖如壳聚糖、果胶、淀粉、纤维素等因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内活性基团的多样性,以及具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多种优点,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方面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是环... 高分子多糖如壳聚糖、果胶、淀粉、纤维素等因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内活性基团的多样性,以及具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多种优点,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方面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是环境友好型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水处理剂.因此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来提高去除效率和扩大应用范围成为必要手段.综述国内外对壳聚糖、果胶、淀粉、纤维素四种高分子多糖的改性方法,评述其改性产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和作用机理,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多糖 改性高分子多糖 重金属离子 水处理剂
下载PDF
PEI/SiO_2复合材料对Zn^(2+)、Cd^(2+)的螯合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安富强 高保娇 刘青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1-206,共6页
采用螯合电导滴定法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I)与Zn2+、Cd2+的配合过程,提出了PEI与各种金属离子所形成螯合物的可能结构;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媒介,将PEI偶联接枝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备了复合型螯合吸附材料PEI/SiO2;研究了PEI/SiO2对Z... 采用螯合电导滴定法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I)与Zn2+、Cd2+的配合过程,提出了PEI与各种金属离子所形成螯合物的可能结构;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媒介,将PEI偶联接枝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备了复合型螯合吸附材料PEI/SiO2;研究了PEI/SiO2对Zn2+、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水溶性聚胺PEI与Zn2+、Cd2+等离子都能定量地形成四配位的水溶性螯合物,且配合过程速度较快;PEI/SiO2复合型螯合吸附材料对Zn2+、Cd2+都具有强的螯合吸附能力;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且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H对吸附过程有很大的影响,pH=7时,吸附容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螯合吸附 硅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