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7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多西紫杉醇给药系统的制备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瑞端 张建军 +3 位作者 陈建峰 滕巍 李彩霞 王洁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57-2362,共6页
通过丙交酯与氨基碳酸脂共聚来改善聚乳酸的活性,再利用改性后的活性氨基与聚乙二醇接枝共聚来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将两亲接枝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采用溶剂-反溶剂法制备载有疏水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纳米颗粒的... 通过丙交酯与氨基碳酸脂共聚来改善聚乳酸的活性,再利用改性后的活性氨基与聚乙二醇接枝共聚来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将两亲接枝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采用溶剂-反溶剂法制备载有疏水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纳米颗粒的尺寸约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合成 纳米粒子 聚乳酸 多西紫杉醇 共聚物
下载PDF
含5-FU聚丁二酸丁二酯共聚物的合成及释药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军 叶芳 +3 位作者 李刚 左继成 李成吾 刘兴胜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7期64-65,108,共3页
通过熔融缩聚法成功合成了一种主链含5-氟尿嘧啶(5-FU)的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酯共聚物前药,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预... 通过熔融缩聚法成功合成了一种主链含5-氟尿嘧啶(5-FU)的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酯共聚物前药,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并具有体外释药性,共聚物在p H 1.7的缓冲液中120 h最大释药率为80.3%。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释药性能,可作为一种新颖的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 5-氟尿嘧啶 熔融缩聚 抗肿瘤药物 高分子前药
下载PDF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MEASUREMENT OF THE ISOTROPIC TO NEMATIC TRANSITION OF A SIDE CHAIN NEMATIC POLYMETHACRYLATE
3
作者 Zhong-ming Hu Ren-yuan Qian +2 位作者 Shou-xi Chen Xiao-fang Chen Qi-feng Zhou Centre for Molecular Scienc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1-437,共7页
The kinetics of I-->N transition of a side chain nematic polymethacrylate has been studied by small angle depolarized light scatter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using a charge coupled device linear image sensor. The p... The kinetics of I-->N transition of a side chain nematic polymethacrylate has been studied by small angle depolarized light scatter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using a charge coupled device linear image sensor. The polymer shows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K52N79I in degreesC, The H-v scattering intensity T(q,t) during the transition I (at 80.2degreesC)-->N (at 75.8degreesC) shows that T(q) is independent of q for all t, and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in 6 s) T(t)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transition T(t) approaches a saturation value in 2 min. This experimental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N transition of a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is a spinodal type of phase transition mediated by orientation fluc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e chain nematic polymer isotropic-nematic transition small angle depolarized light scattering
下载PDF
季铵盐催化合成端烯丙基聚氧化烯大单体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洪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2-74,共3页
用季铵盐作催化剂,由聚氧 化乙烯-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和烯丙基氯合成了端烯丙基聚氧化烯大单体,考察了催化剂及其用量,溶剂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封端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与Williamson醚合成法比较,季... 用季铵盐作催化剂,由聚氧 化乙烯-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和烯丙基氯合成了端烯丙基聚氧化烯大单体,考察了催化剂及其用量,溶剂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封端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与Williamson醚合成法比较,季铵盐催化法操作简便安全,并且可以制得封端率高的端烯丙基聚氧化烯大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烯丙基 聚氧化烯 合成 季铵盐
下载PDF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保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延金 钟曦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57-12161,共5页
表面未处理的碳纤维具有较大的惰性,为了改善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的结合效果,通过将碳纤维浸入浓HNO_(3)中,控制浸入时间,制备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保温材料。研究了浓HNO_(3)处理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影响。... 表面未处理的碳纤维具有较大的惰性,为了改善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的结合效果,通过将碳纤维浸入浓HNO_(3)中,控制浸入时间,制备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保温材料。研究了浓HNO_(3)处理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HNO_(3)的处理使碳纤维表面发生了氧化,凹槽数量增加,环氧树脂和碳纤维的结合强度增加。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保温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随浓HNO_(3)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当浓HNO_(3)处理时间为3 h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9 MPa和1.75%。在800℃下,当HNO_(3)处理时间为3 h时,复合材料的残留质量最高为7.73%,热稳定性最佳。随着浓HNO_(3)处理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先降低后轻微增加,当HNO_(3)处理时间为3 h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低为0.027 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保温材料 力学性能 保温性能
下载PDF
弹性体型聚氨酯和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阎荣江 李光 杨秉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65,共4页
用DSC、WAXD和SAXS研究了溶液共混的弹性体型聚氨酯(PU)/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结构。结果表明,PU/PC为部分相容体系;共混过程中,溶剂DMF的诱导作用使PC形成结晶。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氨酯 共混 弹性体
下载PDF
手性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流 张树范 +1 位作者 漆宗能 王佛松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手性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何流,张树范,漆宗能,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液晶,近晶相,丙烯酸酯共聚物侧链液晶聚合物既具有小分子液晶的光电敏感性,又具有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性质,在光学... 手性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何流,张树范,漆宗能,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液晶,近晶相,丙烯酸酯共聚物侧链液晶聚合物既具有小分子液晶的光电敏感性,又具有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性质,在光学记录、贮存和显示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液晶 丙烯酸酯共聚物 DSC POM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P(AA-AM-GMA)的合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正辉 高琼芝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以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进行三元共聚,利用酰胺基和环氧的加成反应得到原位自交联高吸水性树脂P(AA-AM-GMA),其结构经IR表征。在GMA 30 mmol,n(AM)∶n(AA)∶n(GMA... 以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进行三元共聚,利用酰胺基和环氧的加成反应得到原位自交联高吸水性树脂P(AA-AM-GMA),其结构经IR表征。在GMA 30 mmol,n(AM)∶n(AA)∶n(GMA)=10∶82∶8,引发剂占单体质量0.533%,80℃反应3.5 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P(AA-AM-GMA)的吸水能力最佳,达6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三元共聚合 吸水能力 丙烯酰胺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下载PDF
纳米W-Cu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程继贵 吴玉程 +2 位作者 夏永红 雷纯鹏 蒋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006-3009,共4页
采用蒸氨均相共沉淀法,即加热含有Cu2+和WO42-的氨络合物溶液,使氨蒸发,获得沉淀物,然后对沉淀物进行煅烧、还原,最终制得了含Cu量为20%的W-Cu复合粉.对沉淀物和W-Cu复合粉的组成和粒度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于不同温度下烧结上述W-Cu复... 采用蒸氨均相共沉淀法,即加热含有Cu2+和WO42-的氨络合物溶液,使氨蒸发,获得沉淀物,然后对沉淀物进行煅烧、还原,最终制得了含Cu量为20%的W-Cu复合粉.对沉淀物和W-Cu复合粉的组成和粒度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于不同温度下烧结上述W-Cu复合粉压坯所得烧结体的微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蒸氨均相共沉淀法制备的W-Cu复合粉体具有纳米粒度和均匀的化学组成,其烧结活性高,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即可达很高的致密化程度;所得烧结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共沉淀法 纳米W-Cu粉 烧结行为 W-CU复合材料 物理力学性能
下载PDF
Porous Polycarbonate Membranes with Ni and Cu Nano Catalytic Additives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10
作者 Igor Vladimirovich Shishkovsky Angela Vladimirovna Bulanova Yuri Georgievich Morozov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2年第12期634-639,共6页
关键词 聚碳酸酯膜 纳米催化 激光合成 多孔 添加剂 烧结法 CU NI
下载PDF
核壳型PVAc/PBA乳胶粒热力学平衡形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科 孙培勤 刘大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41-644,共4页
应用铺展系数法、界面自由能变化最小法、综合参数法乳胶粒热力学平衡形态分析原理 ,结合界面张力的简化推算方法 ,对聚乙酸乙烯酯 /聚丙烯酸丁酯 (PVAc/PBA)体系乳胶粒进行 3种界面张力的计算和平衡形态预测 ,得到此体系的热力学平衡... 应用铺展系数法、界面自由能变化最小法、综合参数法乳胶粒热力学平衡形态分析原理 ,结合界面张力的简化推算方法 ,对聚乙酸乙烯酯 /聚丙烯酸丁酯 (PVAc/PBA)体系乳胶粒进行 3种界面张力的计算和平衡形态预测 ,得到此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形态是以 PVAc为壳 ,PBA为核的反向核壳形态 ,通过半连续饥饿态反应及过程取样保温实验 ,结合 TEM观察说明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是一致的 .这种反向核壳结构的乳液适用于可降解餐具的粘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型PVAc/PBA乳胶粒 热力学平衡 形态 聚乙酸乙烯酯 聚丙烯酸丁酯 乳液聚合
下载PDF
手性聚甲基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相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前 张纪宇 张树范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手性聚甲基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相行为的研究向前,张纪宇,张树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液晶聚合物,相行为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在侧链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末端基,使聚合物显示St相.S?相层... 手性聚甲基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相行为的研究向前,张纪宇,张树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液晶聚合物,相行为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在侧链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末端基,使聚合物显示St相.S?相层中的分子呈倾斜排列而产生自发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相行为 聚甲基丙烯酸酯
下载PDF
农药用可降解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艳红 付丽英 +1 位作者 张贞浴 张凌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通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聚丙交酯—聚乙二醇—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作为壳材料,以农药虎威(又名氟磺胺草醚)作为囊芯的微胶囊,并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制备方法。通过红外表征了壳材料PLA-P... 通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聚丙交酯—聚乙二醇—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作为壳材料,以农药虎威(又名氟磺胺草醚)作为囊芯的微胶囊,并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制备方法。通过红外表征了壳材料PLA-PEG-PLA的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差示热分析、拉曼证明微胶囊中农药的存在;利用扫描电镜、粒度仪等仪器检测不同工艺条件对微球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为:转数为800rpm;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溶液的浓度为2%;壳材料以含PEG1000的共聚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PLA-PEG-PLA 降解 农药
下载PDF
生物基聚酯——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合成与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鸿洲 吴林波 李伯耿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5期449-459,共11页
与石油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生物基聚酯——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具有更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高性能纤维和工程塑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PEF及其关键单体的合成技术... 与石油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生物基聚酯——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具有更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高性能纤维和工程塑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PEF及其关键单体的合成技术仍存在很大的挑战,尚未实现工业化;同时,PEF结构-性能的研究也表明其性能上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改性,以促进PEF的加工和应用。本文中,笔者总结近年来PEF的合成技术、结构性能和改性研究的进展,并展望PEF基聚酯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 聚(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合物改性 合成技术 结构-性能
下载PDF
玻纤增强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庆乐 庞永新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17,共4页
综述了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BMC)两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即收缩控制和耐冲击性能改善的研究与进展。尤其是着眼于研究弹性体低收缩剂这一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团状 模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 聚酯树脂
下载PDF
从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及异氰酸酯合成聚亚氨碳酸酯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汉 陈立班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5,共7页
研究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异氰酸酯的共聚合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异氰酸酯加入量对共聚产率及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分子量分布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引入异氰酸酯具有扩链作用,而引入二异氨酸酯则具有明显的文化交联作用.... 研究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异氰酸酯的共聚合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异氰酸酯加入量对共聚产率及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分子量分布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引入异氰酸酯具有扩链作用,而引入二异氨酸酯则具有明显的文化交联作用.由共聚物水解试验和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反应生成的是聚亚氨碳酸酯,而不是聚氨基甲酸酯.这种聚亚氨碳酸酯比聚碳酸亚丙酯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异氰酸酯 聚亚氨碳酸酯
下载PDF
用於光学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固化莰烯衍生物改性环氧活性大分子单体及其聚合反应
17
作者 杨治中 郑牧 +1 位作者 梁灿雄 唐正文 《中国胶粘剂》 CAS 1996年第2期18-19,共2页
Based on the molecular design principle camphene derivatives - modified epoxy macromer withhigh UV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and low ionization Potentials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UV copolymerizati... Based on the molecular design principle camphene derivatives - modified epoxy macromer withhigh UV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and low ionization Potentials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UV copolymerization of macromer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use of ethoxy benzoin and sulfoniumcomples|BDS (2PF6 )2-| under the designed conditions.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rization reactionand polmperized products have been done by means of IR, DSC, UV, microscope and poarizing microscopy, transmitancy and surface property measurment, as well as systematically determination ofpolmperization rate and shrinkage.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above - described macromers withoptimal proportion combination can efficiently absorb the light enefgy within 250 run to 365 nm andprovide not only high rate and low shrinknge of polymerization, but also good optical, wetting, adhesionand other physico -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out any oxygen inhibition innuence which can metthe spe-cial requirments of optical compo8ites for manufacturing of Multiplical Spherical Equation belens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改性 莰烯衍生物 聚合反应 UV固化
下载PDF
二氧化碳共聚物型聚氨酯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东山 陈立班 杨淑英 《广州化学》 CAS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MIR)研究了二氧化碳(CO2)共聚物果碳酸亚丙酯合成聚氨酯的反应动力学,讨论了不同温度的初期反应速率、反应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该工作为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提供了依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聚氨酯 FTIR光谱 反应动力学 共聚物 聚碳酸酯
下载PDF
紫外激光作用下环氧乙烷的TOF质谱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谊乐 方黎 +4 位作者 郑海洋 赵亚萍 吴存恺 余技广 秦启宗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采用超声分子束技术,分别在308nm和355nm的紫外激光下,对环氧乙烷分子进行了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TOF)质谱研究.在308nm激光作用时,观测到C_2H_4O^+、C_2H_3O_+、CHO^+和CH_3^+等离子的信号;在355nm激光作用时,则没有观测到分子离子... 本文采用超声分子束技术,分别在308nm和355nm的紫外激光下,对环氧乙烷分子进行了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TOF)质谱研究.在308nm激光作用时,观测到C_2H_4O^+、C_2H_3O_+、CHO^+和CH_3^+等离子的信号;在355nm激光作用时,则没有观测到分子离子的信号.在两种激光作用下最强的信号都是CHO^+.但是两种激光下各碎片离子信号的光强指数有一定差别,表明在两种情形下,环氧乙烷分子经历了不同的电离解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 电离 解离 TOF质谱 激光
原文传递
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0
作者 高伟娜 赵雄燕 +2 位作者 孙占英 王鑫 李爽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1,6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生物可降解 纤维 碳纳米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