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 OF COPPER CHLORIDE WITH A STABLE RADICAL
1
作者 Zong Hui JIANG Bai Wang SUN +3 位作者 Dai Zheng LIAO Wei ZHANG Geng Lin W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kai Univeraity, Tianjin, 300071)Xin Kan YAO Hong Geng WANG(Central Laboratory, NanKai Univeraity, Tianjin. 30007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A novel complex formed by copper chloride and nitronyl nitroxide radical, NITphOMe [2-(4-methoxy-pheny)-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 was obtained. The complex has been charactrerized by elementary ... A novel complex formed by copper chloride and nitronyl nitroxide radical, NITphOMe [2-(4-methoxy-pheny)-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 was obtained. The complex has been charactr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IR, UV-vis spectra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展开更多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a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Based on Gold Nanoparti- cles/CuO Nanospindles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忠 王明珠 黄蕾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67-172,共6页
In this work, a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sequence-specific target DNA was reported. Firstly, CuO nanospindles (CuO NS) were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n this work, a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sequence-specific target DNA was reported. Firstly, CuO nanospindles (CuO NS) were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Subsequently, gold nanoparticles (Au NP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surface of CuO NS by the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ode. Probe DNA with SH (HS-DNA) at the 5'-phosphate end was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u NPs through Au-S bo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 morphology of the assembled film,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echnique (E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NA sensor assembly process.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of DNA was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 and the methylene blue (MB) was hybridization indicator.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decline of reduction peak current of MB (A/) was linear with the logarithm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mentary DNA from 1.0 X 10-13 to 1.0× 10-6 mol·L 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5 × 10 14 mol·L -1 (S/N=3). In addition, this DNA biosensor has good selectivity, and even can distinguish single-mismatched target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iosensors gold nanoparticles CuO nanospindles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原文传递
铜价将高位拉锯
3
作者 张天丰 《中国金属通报》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龙化虎变的2012,信心及波动率将主导铜价高位拉锯。宏观面对于铜价的影响仍将显著,基本面对铜价的支撑或将弱化,而消费者及投资者信心指数对全年的铜消费及资金流向具有决定性影响。自2012年起铜市供需缺口将逐渐向平衡回归。
关键词 消费者 波动率 决定性 资金流 指数对 投资者
下载PDF
科技让大金龙更具魅力——“科技之旅”全国巡展暨“智驱”案例发布会走进蓉城
4
作者 王宇 《交通世界》 2012年第16期72-75,共4页
7月20日下午,2012大金龙“科技之旅”全国巡展暨”智驱”案例发布会在四川成都保利公园198皇冠假日酒店举行。大金龙董事长谷涛,副总经理兼国内营销总监杨国军、技术总监周方明和来自四川、重庆、西藏等地区的客运、旅游、团体、
关键词 科技 案例 技术总监 假日酒店 副总经理 董事长 四川
下载PDF
氯化铜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伍志春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B237-B243,共7页
用膈膜池法测定了298K条件下CuCl_2在CuCl_2和CuCl_2-HCl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发现CuCl_2的扩散系数与其浓度依赖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位和溶液的粘度。
关键词 CUCL2 扩散系数 测定 水溶液
下载PDF
苯基荧光酮-CPB光度法测定铜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浩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苯基荧光酮(PF)与Cu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5.4六次甲基四胺-HC1缓冲介质中,Cu(Ⅱ)与PF及CPB生成的三元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6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 本文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苯基荧光酮(PF)与Cu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5.4六次甲基四胺-HC1缓冲介质中,Cu(Ⅱ)与PF及CPB生成的三元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6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Cu量在0—3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可用于硫铁矿中x—0.00x%Cu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测定 苯基荧光酮
下载PDF
超分子配合物[Cu(phen)_2Cl]NO_3·3H_2O与[Cu(bipy)(H_2O)_2SO_4]_n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孟丽 石青 +1 位作者 魏珍 宋会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例铜(Ⅱ)的配合物[Cu(phen)2Cl]NO3·3H2O(1)和[Cu(bipy)(H2O)2SO4]n(2)(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配合物1和2都属于...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例铜(Ⅱ)的配合物[Cu(phen)2Cl]NO3·3H2O(1)和[Cu(bipy)(H2O)2SO4]n(2)(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中配合物1是单核小分子结构,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和1个氯离子配位,离散的小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一维无限链结构,Cu(Ⅱ)离子具有扭曲八面体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联吡啶氮原子、2个水分子氧原子和2个SO2-4氧原子配位,SO2-4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1D链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独特的双链结构,由于双链两侧的bipy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2例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配合物 超分子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两个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光谱性质及取代基效应(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银霞 李春宇 +3 位作者 杨成娟 赵亚元 郭建强 俞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5,共9页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u(Ⅱ)配合物[Cu(L1)2](1)和[Cu(L2)2](2)(HL1=1-(3-((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 oxime;HL2=1-(3-((2-Hydroxy-naphthalen-1-ylmethylene)-amino)-phenyl)-ethanone oxime),并通过...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u(Ⅱ)配合物[Cu(L1)2](1)和[Cu(L2)2](2)(HL1=1-(3-((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 oxime;HL2=1-(3-((2-Hydroxy-naphthalen-1-ylmethylene)-amino)-phenyl)-ethanone 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均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不同的是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而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O-H…N和C-H…π氢键作用而形成了超分子结构。进一步讨论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及两个配合物间配体的取代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SCHIFF碱配体 取代基效应
下载PDF
金马峡“腊香季”带你寻找年味
9
作者 二柒 《家人》 2017年第1期84-85,共2页
游幽深峡谷,赏十里腊梅,吃乡村刨猪,烤生态全羊,金刀峡“腊香季”好戏连台,带你重温记忆中的浓浓年味。
关键词 金马峡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原文传递
四-4-(烷氧基-羰基)酞菁铜(Ⅱ)的合成、结构及其成膜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尚德 关景文 +1 位作者 沈琪 陈文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取代酞菁铜(Ⅱ)配合物:四-4-(戊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癸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并通过元素分析、ESR、~1H-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可见光谱研究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聚集形式;用X-ray粉末衍射方法研究...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取代酞菁铜(Ⅱ)配合物:四-4-(戊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癸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并通过元素分析、ESR、~1H-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用可见光谱研究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聚集形式;用X-ray粉末衍射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固相堆积排列结构.两种配合物的氯仿溶液在亚相(水)上的π-A曲线表明,它们均有明显的“气”“液”“固”变化过程;并能在不同的表面压力区间形成较好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分子膜 酞菁铜络合物
下载PDF
金测定方法的最新进展(续一) 被引量:9
11
作者 薛光 赵玉娥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50,共6页
关键词 测定方法 微量金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高灵敏度 化探样品 痕量金
下载PDF
谋变图强新高度——云铜集团发展纪实
12
作者 张劲峰 龚绪春 潘斌 《中国有色金属》 2007年第4期34-37,共4页
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梳理过去的一年,云铜集团的发展可谓又一次高开高走,精彩迭现。今年3月1日,云南铜业A股第三次融资成功。虽然云铜的辉煌已经眩目,但云铜的精彩还在续写。云铜璀璨夺目的业绩何以成就?云铜奇迹的背后是什么?
关键词 跨越发展 科学发展
下载PDF
多空因素齐聚一堂 铜市孕育大型行情
13
作者 符彬 《中国金属通报》 2009年第28期27-29,共3页
宏观经济数据的不理想和铜消费步入淡季使得铜价面临下行压力,而由于贸易商囤货导致的现货供应紧张给价格带来明显的支撑,而高额持仓的存在预示着价格在突破震荡区间之后,无论发生何种方向的单方向变化,铜价都将出现大型行情。
关键词 行情 齐聚 经济数据 贸易商 价格 理想 宏观
下载PDF
打开顾客情感的“金钥匙”
14
作者 刘建恒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第26期26-27,共2页
打开顾客的情感是“金钥匙”,是每个环节的便捷、舒适。此环节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整理其军规如下:1、充分预热活动。让体验营销成为顾客的开心选购。市场汇总了各项信息,明晰推广定位后,提前几天在终端用样品展... 打开顾客的情感是“金钥匙”,是每个环节的便捷、舒适。此环节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整理其军规如下:1、充分预热活动。让体验营销成为顾客的开心选购。市场汇总了各项信息,明晰推广定位后,提前几天在终端用样品展示和外围广告宣传、在互联网、广告牌上发布签售公告和团购政策,使推广活动信息迅速传播,使活动现场吸引到较强人气;顾客临柜通过送宣传品、小礼品引发消费群良好感知、兴趣,已购买客户系统回访,会引发顾客良好买后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 钥匙 情感 活动信息 广告宣传 客户系统 热活动
下载PDF
四川宏达钼铜项目落户什邡
15
《中国金属通报》 2011年第20期9-9,共1页
四川宏达集团投资101.8亿元,占地3250亩的“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落户德阳什邡。目前,己进入国家环保部环评阶段,距开工建设只差这一最后环节。宏达集团对该项目己顺利完成安全、节能等方面的审批。此项目投产后... 四川宏达集团投资101.8亿元,占地3250亩的“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落户德阳什邡。目前,己进入国家环保部环评阶段,距开工建设只差这一最后环节。宏达集团对该项目己顺利完成安全、节能等方面的审批。此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500亿元,可拉动的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并可带动德阳10余家配套中小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综合利用 金属资源 企业发展 年产值
下载PDF
铜三氟柳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仿生催化溴化(英文)
16
作者 王颖 林晓濛 +2 位作者 白凤英 张瑞 张小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7-1677,共11页
合成了一系列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h2tba)-铜配合物:[Cu(htba)2(pz)2](1),[Cu(htba)(2,2′-bipy)](htba)(2)和[Cu(htba)2(4,4′-bipy)](3)(h2tba=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pz=吡唑,2,2′-bipy=2,2′-联吡啶,4,4′-bipy=4,4′-联吡... 合成了一系列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h2tba)-铜配合物:[Cu(htba)2(pz)2](1),[Cu(htba)(2,2′-bipy)](htba)(2)和[Cu(htba)2(4,4′-bipy)](3)(h2tba=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pz=吡唑,2,2′-bipy=2,2′-联吡啶,4,4′-bipy=4,4′-联吡啶),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这些配合物能够在过氧化氢和溴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催化苯酚红溴化,并且展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溴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三氟柳 晶体结构 催化溴化
下载PDF
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7
作者 张燕 贾士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0-696,共7页
合成了两个含有硫醚配体的单核钌配合物Ru1和Ru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做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电化学测试。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了Ru1和Ru2对宫颈癌细胞(Hela)、胃癌细胞(BGC823)和乳... 合成了两个含有硫醚配体的单核钌配合物Ru1和Ru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做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电化学测试。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了Ru1和Ru2对宫颈癌细胞(Hela)、胃癌细胞(BGC823)和乳腺癌细胞(MCF-7)三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Ru1的抗肿瘤活性比Ru2强,而Ru1和Ru2均对MCF-7最具有选择性,初步说明Ru1和Ru2有作为抗癌药物的潜力。最后通过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Ru1对MCF-7细胞凋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光谱性质 电化学性质 抗肿瘤活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新型多氨-多酰氨配体和氨基酸的三元铜(Ⅱ)配合物(英文)
18
作者 郭延河 盖庆春 +2 位作者 李风华 林华宽 朱守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1-388,共8页
合成3个多氨鄄多酰氨配体1,12鄄二((α鄄羟甲基)苯基)鄄2,5,8,11鄄四氮杂十二烷鄄1,12鄄二酮(L1),1,13鄄二((α鄄羟甲基)苯基)鄄2,5,9,12鄄四氮杂十三烷鄄1,13鄄二酮(L2),1,15鄄二((α鄄羟甲基)苯基)2,5,8,11,14鄄五氮杂十五烷鄄1,15鄄... 合成3个多氨鄄多酰氨配体1,12鄄二((α鄄羟甲基)苯基)鄄2,5,8,11鄄四氮杂十二烷鄄1,12鄄二酮(L1),1,13鄄二((α鄄羟甲基)苯基)鄄2,5,9,12鄄四氮杂十三烷鄄1,13鄄二酮(L2),1,15鄄二((α鄄羟甲基)苯基)2,5,8,11,14鄄五氮杂十五烷鄄1,15鄄二酮(L3)。利用pH滴定分别在5.0℃,15.0℃,25.0℃,35.0℃测定了铜髤与这3种配体在二氧六环/水(V/V,15/85)混合溶剂中配位的稳定常数,得到了热力学参数驻H苓m和驻S苓m。其结果显示了配体的质子化和金属配合物的形成受到焓变化的控制。此外,在25.0℃测定了铜(II),配体L和氨基酸(AA)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其中L=L1,L2和L3,AA=L鄄脯氨酸(Pro),L鄄异亮氨酸(Ile),L鄄缬氨酸(Val),甘氨酸(Gly),L鄄丝氨酸(Ser)。观察到在三元体系中存在着直线自由能关系(L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氨-多酰氨配体 氨基酸 三元配合物 铜配合物 热力学 稳定常数 直线自由能关系
下载PDF
汤臣倍健、金奥力、圣奥利安等螺旋藻被曝铅超标
19
《今日科苑》 2012年第6期7-7,共1页
据《广州日报》3月29日报道“铅超标820%”的保健食品螺旋藻,竟是经审批许可、被戴上“蓝帽”认证标志的合格产品。“新华视点”记者历时数月调查发现,
关键词 螺旋藻 《广州日报》 超标 保健食品 合格产品 认证标志
下载PDF
Syntheses and Structures of Two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taining Macrocyclic Oxamide and Isophthalic Acid Derivatives
20
作者 WU Lin SUN Ya-qiu +3 位作者 LIU Xiao-xu GA0 Dong-zhao XU Yan-yan ZHANG Guo-y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75-779,共5页
Two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NiL)(aipt)](1) and [Mn(nipt)(NiL)2]?H2O(2)(NiL, H2L=2,3-dioxo- 5,6,14,15-dibenzo-1,4,8,12-tetraazacyclo-pentadeca-7,13-dien, H2aipt=5-aminoisophthalic acid, H2nipt=5-n... Two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NiL)(aipt)](1) and [Mn(nipt)(NiL)2]?H2O(2)(NiL, H2L=2,3-dioxo- 5,6,14,15-dibenzo-1,4,8,12-tetraazacyclo-pentadeca-7,13-dien, H2aipt=5-aminoisophthalic acid, H2nipt=5-nitroisoph- thalic acid) 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ompounds 1 and 2 consist of different 1D chains including both oxamide and 5-aminoisophthalate or 5-nitroisophthalic bridge. And all these chains were further interlinked via hydrogen bonds, resulting in a 2D architecture in compounds 1 an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cyclic oxamide complex 5-Aminoisophthalic acid 5-Nitroisophthalic acid Heterometallic complex Polynuclear compl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