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肝解毒口服液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
1
作者 白宇鹏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10期51-52,共2页
从2002年8月-2003年9月,诊断标准:选择符合2002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型肝炎防治方案,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2例。我们使用柔肝解毒口服液治疗肝硬化38例,并与同期对症支持治疗的34例肝硬化病例作对照,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对症支持治疗 肝炎后肝硬化 柔肝 解毒 口服液 患者 临床研究 病毒型 防治方案 选择
下载PDF
汉语权势关系与“建议”句式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汉语权势关系与"建议"句式选择之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动态关系,即权势关系决定了"建议"句式选择,而"建议"句式选择反过来又折射出交际双方的权势变化,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顺应交际的需要。
关键词 “建议”言语行为 汉语权势关系 句式选择 文化价值观 顺应性
下载PDF
基于认知的“宁可A,也要B”构式探析
3
作者 王天佑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6-79,84,共5页
"宁可A,也要B"并非取舍句式,而是表择取义的"宁可A"分句与表目的义的"也要B"分句结合、固化而成的一类新构式。"宁可A,也要B"构式的形成虽与语用频率密切相关,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构式底层的认... "宁可A,也要B"并非取舍句式,而是表择取义的"宁可A"分句与表目的义的"也要B"分句结合、固化而成的一类新构式。"宁可A,也要B"构式的形成虽与语用频率密切相关,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构式底层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结构。"宁可A,也要B"构式有其自身独立的构式义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舍 目的 生成机制 构式义 特点
下载PDF
“得”字句后段的语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家新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0-133,共4页
本文讨论了“得”字句后段的“语义指向”,“得”字句的否定,同形的“ V/A+ de+ R”结构 (可能式和非可能式 )的分化规律、分化手段和分化的标记。“ R”可以指向主语,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 N+ V+ de”整体。对“得”... 本文讨论了“得”字句后段的“语义指向”,“得”字句的否定,同形的“ V/A+ de+ R”结构 (可能式和非可能式 )的分化规律、分化手段和分化的标记。“ R”可以指向主语,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 N+ V+ de”整体。对“得”字句的否定,“不”可以放在“ R”前,但是有时也可以放在“ V/ A”前。对同形“ V/ A+ de+ R”结构的分化,从动态的角度在语义中找出了一些分化的标记和规律。这些都是先前有关“得”字句研究中很少或没有涉及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语义指向 否定 分化 '得'字句 汉语 语法 句法
下载PDF
“连/又/一边A带/又/一边B”格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奚强 余璐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连A带B"、"又A又B"和"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形式上,除音节的对称性和AB语法单位的不同外,三种格式A、B对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成分的接纳所呈现的阶梯状... 连A带B"、"又A又B"和"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形式上,除音节的对称性和AB语法单位的不同外,三种格式A、B对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成分的接纳所呈现的阶梯状分布差异,直接导致了三者句法功能的倾向以及格式义丰富性的差异。在语义上,前两种格式AB的概念关系关联度越高,越容易进入格式,后一种则相反;三种格式内部逻辑语义关系除都存在并列、顺承外,还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在语用上,"连A带B"和"又A又B"多表主客观的融合,而"一边A一边B"只表客观描写;三者焦点信息也不同:"连A带B"在A上,"一边A一边B"在B上,而"又A又B"的则在AB共同构成的语用意义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A带B” “又A又B” “一边A一边B” 三个平面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关于兼语式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鸣 《汉字文化》 2021年第9期66-69,共4页
兼语式的定义存在问题,兼语式和连动式是同一种句法结构,它们之间存在同一性问题,它是连动式的一个语义小类。
关键词 兼语式 连动式 句法结构
原文传递
“使劲”与“死劲”
7
作者 汪玉兰 《汉字文化》 2022年第5期68-70,共3页
文章讨论了"使劲"与"死劲"的异同:在句法上,副词"使劲"与"死劲"都可以做状语,但是动词"使劲"只做谓语,名词"死劲"只做宾语;在搭配上,同为副词的"使劲"与"... 文章讨论了"使劲"与"死劲"的异同:在句法上,副词"使劲"与"死劲"都可以做状语,但是动词"使劲"只做谓语,名词"死劲"只做宾语;在搭配上,同为副词的"使劲"与"死劲"基本一致,动词"使劲"搭配相较于"死劲"来说比较灵活可单独使用,而名词"死劲"粘着性比较强不能单独使用,且经常以"V死劲"的结构出现并逐渐趋向习语话;在语音上,通过对比可得"使劲"与"死劲"的内部差异,即"使劲"为动宾结构,"劲jìn"为名词,而"死劲"为状中结构,"劲jìng"为形容词。两个词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劲 死劲 句法 搭配 语音
原文传递
也谈“X着也是X着”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禀诚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1期88-99 353,353,共13页
通过"X着也是X着"与相关结构"X了也是X了""与其p,不如q"等的比较,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在句法上,X通常是静态动词,有[+持续性][+静态]语义特征。该构式有黏着性,前后可加比较标记、主观标记。根据构式义可... 通过"X着也是X着"与相关结构"X了也是X了""与其p,不如q"等的比较,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在句法上,X通常是静态动词,有[+持续性][+静态]语义特征。该构式有黏着性,前后可加比较标记、主观标记。根据构式义可分为两组,即"(人的)无为性""(物的)弃置性",都可用"无社会价值"来统领。这一构式的形成是同义反复与语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语用上,只用于会话或拟对话语境中,后一个"X着"可替换为"浪费、可惜"等主观标记,也可前加"白、干"等主观标记;前一X侧重客观叙述,后一X侧重主观评价;通过语用推导进而隐含比较、隐性否定,具有择优性和推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着也是X着 构式义 语用推导 隐含比较 隐性否定
原文传递
浅析形容词和"点儿"的搭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睿研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0-62,共3页
将以形容词(A)与"点儿"组合成六种结构并以此作为分析对象,按A与"点儿"句法关 系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说明、讨论,以明晰它们在语义上的特点和差别,以及各种格式中A的不同; 进一步归纳A在进入这几种格式时所应具备... 将以形容词(A)与"点儿"组合成六种结构并以此作为分析对象,按A与"点儿"句法关 系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说明、讨论,以明晰它们在语义上的特点和差别,以及各种格式中A的不同; 进一步归纳A在进入这几种格式时所应具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点儿” 句法 同物异时 异物同时 偏离 符合
下载PDF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研究隐喻翻译
10
作者 张涵琚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第3期29-29,共1页
隐喻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在修辞学以及文学中很早就被提到过。在修辞学的研究中,这一现象被称为明喻、隐喻、转喻等;而在另一个类别的语言学中,这些修辞现象全部被称为“隐喻”。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中遇到的隐喻现象做... 隐喻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在修辞学以及文学中很早就被提到过。在修辞学的研究中,这一现象被称为明喻、隐喻、转喻等;而在另一个类别的语言学中,这些修辞现象全部被称为“隐喻”。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中遇到的隐喻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经过近四年的语言学学习,笔者对认知语言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于去年开始了对本课题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翻译策略,期望建立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隐喻翻译 认知语言学 修辞现象 隐喻现象 翻译策略 修辞学 系统
下载PDF
连动句的语音切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香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12,共5页
通过对汉语特有句型连动句的语音切分,找到该句型语音切分的某些规则,发现连动句语音切分与主语的长短、V_1P与V_2P的结构层次及V_1前状语所修饰的对象有关。另外通过对连动句的语音切分的研究,还发现影响语音切分的几个因素:语法规则... 通过对汉语特有句型连动句的语音切分,找到该句型语音切分的某些规则,发现连动句语音切分与主语的长短、V_1P与V_2P的结构层次及V_1前状语所修饰的对象有关。另外通过对连动句的语音切分的研究,还发现影响语音切分的几个因素:语法规则、语义表达、节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句 语音切 语法规则 语义表达 语音教学 语境 汉语
下载PDF
“V+N+的+O”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日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1-25,共5页
V+N+的+O结构有甲、乙、丙三种格式,其句法来源是V+(N+的+O)、N+(V+O)和(V+O)+N。甲式为V+O的自然扩展式,N是领属定语;乙式和丙式为N强制性地裂割V+O并插入其中而造成的离散式,N是准定语。为了满足语用需要,N从主语位移至定语位,N+(V+O... V+N+的+O结构有甲、乙、丙三种格式,其句法来源是V+(N+的+O)、N+(V+O)和(V+O)+N。甲式为V+O的自然扩展式,N是领属定语;乙式和丙式为N强制性地裂割V+O并插入其中而造成的离散式,N是准定语。为了满足语用需要,N从主语位移至定语位,N+(V+O)变换成乙式;N从宾语位移入定语位,丙式成为被抑制格式(V+O)+N的一种自由的补偿形式。对同一语义结构的不同句法形式进行选择,是语用平面的核心内容;同义句式维持着语义平面动核与题元关系的大同,体现着语用平面不同交际需求的小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的+O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类固定短语“大……特……”格式的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福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7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四字短语 交际需要 成语 类固定短语 “大……特……”格式 汉语
下载PDF
「ようだ」「らしい」的日汉对比(2) 「らしい」的语义特征
14
作者 李光赫 张北林 《日语知识》 2011年第7期8-8,共1页
推量助动词「らしい」主要用于表示"推量"和"传闻",与「ようだ」不同,不表示"样态"。本文就其"推量"和"传闻"两种用法作一分析。1.表示推量的「らしい」首先,「ようだ」描述的主要是说话者的自我感觉,
关键词 语义特征 对比 自我感觉 推量 助动词 说话者 传闻
下载PDF
汉语“代体结构”与“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构”的句法比较研究
15
作者 郭璐璐 谌莉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8期28-30,共3页
本文借助题元准则、核心语移位理论等句法相关原理,对汉语中的代体结构与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构的D结构、S结构及从D结构到S结构的转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句法结构有类似之处,其差异则呈参数变化。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尝试对... 本文借助题元准则、核心语移位理论等句法相关原理,对汉语中的代体结构与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构的D结构、S结构及从D结构到S结构的转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句法结构有类似之处,其差异则呈参数变化。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尝试对邢福义和Lefebver的代体结构形成过程模式进行了修正,并以代体结构的形成模式为参照,提出了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构形成的过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体结构 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构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汉语句式的标记度及基本语序问题 被引量:22
16
作者 施春宏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8,共9页
本文从石毓智(2000)的分析谈起,指出根据能否进入从句这一单一测试框架严格区分汉语无标记结构和有标记结构有很大困难。不同句式之间标记度的高低跟句子自身的合格程度、句子自身的性质、与相关语境的适切程度都有关系,可以根据标记理... 本文从石毓智(2000)的分析谈起,指出根据能否进入从句这一单一测试框架严格区分汉语无标记结构和有标记结构有很大困难。不同句式之间标记度的高低跟句子自身的合格程度、句子自身的性质、与相关语境的适切程度都有关系,可以根据标记理论判定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标准来分析汉语常见句式的标记度,同时还要区分句法层面的句式和话语层面的句式在标记度上的差异。文中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汉语常见句式之间的标记度等级,最后从典型事件结构的句法抽象过程来讨论汉语的基本语序,认为汉语基本语序是语言共性的参数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标记度 语序 参数
下载PDF
“不是A,就是B”选择构式义的形成——基于互文的空间认知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甘莅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8,共9页
由于词汇兴替,"不是A,就是B"源自"非A则B"。在"非A则B"结构中,"非A""则B"对举,形成对举空间,从而在语言流中营造了一个微环境,在此微环境中,基于互文的认知机制,A、B信息互换,形成格... 由于词汇兴替,"不是A,就是B"源自"非A则B"。在"非A则B"结构中,"非A""则B"对举,形成对举空间,从而在语言流中营造了一个微环境,在此微环境中,基于互文的认知机制,A、B信息互换,形成格式"非B则A",此格式再和"非A则B"结合,形成"非A则B,或者非B则A","非A则B"的选择义也由此产生。"不是A,就是B"的选择义也来源于互文。明末清初,由于"不是A,就是B"出现频率渐高,选择义逐渐固定到"不是A,就是B"结构中,此时即使A、B结构不对称,"不是A,就是B"也可以表达选择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是A 就是B” 构式义
下载PDF
汉语“话题”的多角度探索及其研究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盛蕾 张艳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2,共11页
"话题"常与"主语"和"主位"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在静态层面,学者们对话题进行了句法、信息、语用等层面的界定,从形式上讨论了话题标记、性质及分类。在动态层面,话题的生成和功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 "话题"常与"主语"和"主位"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在静态层面,学者们对话题进行了句法、信息、语用等层面的界定,从形式上讨论了话题标记、性质及分类。在动态层面,话题的生成和功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使研究具有连续性和互补性。基于话题的多角度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话题研究的启示:话题研究应具有独立的地位,并找到合适的研究路径;话题的句法研究应注重层次性;话题的研究范围应有所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 概念 多角度研究 启示
下载PDF
“呢”问句的话语功能及语气词“呢”的隐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在言语交际中,"呢"问句具有关联对立命题、推进命题解释及确认命题等话语功能,这些不同功能与其所处的话语位置密切相关。语气词"呢"的话语功能在于凸显提问与预设的相关性,"呢"的隐现深受其话语功能制约。
关键词 “呢”问句 话语功能 “呢”的隐现
下载PDF
“除了”句式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肖奚强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5,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除了"句式的句法、语义的相互制约与影响。根据句法构成,将"除了"句式归纳为五个下位句式。其中句式Ⅰ和句式Ⅱ是一类,前者是繁式,后者是简式,二者有可逆性变换关系;句式Ⅲ和句式Ⅳ、句式Ⅴ是一类,句... 本文主要讨论"除了"句式的句法、语义的相互制约与影响。根据句法构成,将"除了"句式归纳为五个下位句式。其中句式Ⅰ和句式Ⅱ是一类,前者是繁式,后者是简式,二者有可逆性变换关系;句式Ⅲ和句式Ⅳ、句式Ⅴ是一类,句式Ⅲ是繁式,句式Ⅳ、句式Ⅴ分别是句式Ⅲ的简式,它们分别与句式Ⅲ有可逆性变换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都"类词、"还"类词和否定词在五个句式中的分布和表义,发现不管"还"类词、"都"类词和否定词用在何种句式中,"还"类词都表示加合义,"都"类词和否定词都表示排除义,它们都是"除了"句式的确定无疑的语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了”句式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