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门阀世族社会地位的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瑞霞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0-42,共3页
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门阀世族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门阀世族在东汉中叶已经把持垄断了  仕途 ;曹魏时期创行的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 ,有助于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晋王朝以后直至南  北朝前期 ,门阀世族及其统治达到... 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门阀世族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门阀世族在东汉中叶已经把持垄断了  仕途 ;曹魏时期创行的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 ,有助于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晋王朝以后直至南  北朝前期 ,门阀世族及其统治达到了鼎盛。南朝后期 ,门阀制度走向衰落。隋唐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阀世族 特权 门阀政治 社会地位 地主封建制 门阀地主 门阀制度
下载PDF
提高CLEN通过率的策略与成效
2
作者 王荣俊 周晓隆 +1 位作者 王玉蓉 孙美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6期69-71,共3页
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CLEN)通过率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CLEN通过率,课题组对2011年CLEN的特点和重难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和加强考前辅导等方式,已取得初步... 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CLEN)通过率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CLEN通过率,课题组对2011年CLEN的特点和重难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和加强考前辅导等方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N 高职护理专业 通过率
下载PDF
坚决驳斥邓拓骗人的鬼话
3
作者 董斌 《文学评论》 1966年第3期44-45,共2页
邓拓在一篇文章中极力宣扬郑板桥是“好官”,说“他完全站在人民的方面,为受灾群众谋福利,而激怒了封建官僚和豪绅地主阶级……竟罢官而去。”邓拓你纯粹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旧社会哪有完全站在人民方面为群众谍福利的“善心”的... 邓拓在一篇文章中极力宣扬郑板桥是“好官”,说“他完全站在人民的方面,为受灾群众谋福利,而激怒了封建官僚和豪绅地主阶级……竟罢官而去。”邓拓你纯粹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旧社会哪有完全站在人民方面为群众谍福利的“善心”的“好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拓 鬼话 地主阶级 封建官僚 郑板桥 旧社会 人民 福利
原文传递
清代会试中额与登科进士人数之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世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9,共9页
清代的会试中额,就是准备取中进士的数额。从会试中额到最终登科进士数额之间,先后有四个数字出现,即会试中额、会试实际取中贡士的人数、参加殿试的人数、登科进士的人数。在正常情况下,这四个数字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士子本身的... 清代的会试中额,就是准备取中进士的数额。从会试中额到最终登科进士数额之间,先后有四个数字出现,即会试中额、会试实际取中贡士的人数、参加殿试的人数、登科进士的人数。在正常情况下,这四个数字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士子本身的原因,以及清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些特殊规定,往往会使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发生一些变化,或增或减,最终使登科进士的人数与原定中额不一。从制度层面研究这一现象,或许有助于我们在考证、统计进士人数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会试中额 进士数额
下载PDF
李时珍与浮萍
5
作者 胡献国 《晚霞》 2015年第17期56-56,共1页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等。有年夏天,一个下雨的下午,李时珍采药途中来到河边一条小船上避雨。老渔翁和他的两个孙子热情接待了他,李时珍从包里拿出一壶酒,与主...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等。有年夏天,一个下雨的下午,李时珍采药途中来到河边一条小船上避雨。老渔翁和他的两个孙子热情接待了他,李时珍从包里拿出一壶酒,与主人共酌。渔翁把自己知道的药物知识都告诉了李时珍。酒毕,老渔翁微显醉意,对李时珍说:“这里还有一种良药,能治身痒、癣疮、麻疹,你晓得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痒 东璧 濒湖 药物知识 湖北蕲春 《本草求真》 医药学家 采药 大有年 泛梗
下载PDF
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考古学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庆柱 《群言》 2016年第4期31-33,共3页
中国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统治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可以说古代都城是国家的缩影,而都城之中的宫城则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因此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政治性物化载体的集中体现,都城及其宫殿、宗庙等实际... 中国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统治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可以说古代都城是国家的缩影,而都城之中的宫城则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因此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政治性物化载体的集中体现,都城及其宫殿、宗庙等实际上属于国家的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古代都城 历史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中国 考古学 发展史 解读
原文传递
“秀才”当兵记
7
作者 赵国政 蒋斌 丁小添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2016年第11期103-103,共1页
浓眉大眼,两片近视镜架在高挑的鼻梁,咧嘴一笑,露出一溜儿大白牙……眼前这个近一米九的大高个叫宗家谱,是江苏总队徐州边防检查站勤务中队战士。
关键词 秀才 边防检查站 近视镜架 江苏总队徐州边防检查站
原文传递
反腐倡廉掌故二则
8
作者 张金煌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4,共1页
反腐倡廉掌故二则张金煌张奂退马张奂(?一181),字然明,东汉敦煌郡渊泉县人。他的父亲张,曾做过汉阳郡太守。张奂从小就胸怀大志,曾对他的朋友说过:“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主功边境!”后来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希望。永寿元年... 反腐倡廉掌故二则张金煌张奂退马张奂(?一181),字然明,东汉敦煌郡渊泉县人。他的父亲张,曾做过汉阳郡太守。张奂从小就胸怀大志,曾对他的朋友说过:“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主功边境!”后来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希望。永寿元年〔167),张奂被任命为安定(今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掌故 并非出于偶然 羌族 金耳环 前回送 后汉书 破旧衣服 奢侈之风 秘密调查
原文传递
日本与洪宪帝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关键词 袁世凯 日本外务省 洪宪帝制 北京政府 日本政府 袁世凯政权 二十一条 梁启超 帝制运动 君主立宪制
下载PDF
论秦汉移民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赖华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8-83,共6页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移民更具特色。贯穿于秦汉各代的移民,不仅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自发性移徙,更有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组织的移民。秦汉移民既是封建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又是中国封建社...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移民更具特色。贯穿于秦汉各代的移民,不仅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自发性移徙,更有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组织的移民。秦汉移民既是封建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成长时期所固有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移民对秦汉社会的发展无疑产生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移民 移民政策 政策特点 移民作用
下载PDF
古今“卖官”异同论
11
作者 金聖 《英才》 1998年第9期59-59,共1页
就在中央不断发出虹头文件,要求各地在提拔使用干部的过程中,制止跑官、要官现象的同时,媒体却不断披露了一些地方“买官”与“卖官”的问题。江西一位县委书记,任职期间卖官十几桩,得款十几万。广东一位个体户,腰缠万贯后,又想过一把官... 就在中央不断发出虹头文件,要求各地在提拔使用干部的过程中,制止跑官、要官现象的同时,媒体却不断披露了一些地方“买官”与“卖官”的问题。江西一位县委书记,任职期间卖官十几桩,得款十几万。广东一位个体户,腰缠万贯后,又想过一把官瘾,花几十万做活动费,最后买了个区委政法书记干。据说此风在下边刮得正烈,但报端不披露的,不敢妄言。由此,想起了历史上吕不韦的发迹史。《史记·吕不韦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不韦 古今 任职期间 披露 县委书记 个体户 异同论 秦国 为人民服务 江西
下载PDF
浅谈司礼监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12
作者 张征群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5期33-34,共2页
司礼监作为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首,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可以说,司礼监某种程度上影响着... 司礼监作为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首,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可以说,司礼监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明朝中后期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礼监 批红 内阁 明朝政治
下载PDF
科举考试面面观
13
《理论与当代》 2007年第7期56-56,共1页
李旭阳在6月5日的《北京娱乐信报》上介绍: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年代,很多人都把科举考试当做是转变境遇的一种手段。当时的考生需要通过在县、府所举行的“童试”,取得秀才的资格;然后是在省会举行的“乡试”.得中者就是我们常说的“... 李旭阳在6月5日的《北京娱乐信报》上介绍: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年代,很多人都把科举考试当做是转变境遇的一种手段。当时的考生需要通过在县、府所举行的“童试”,取得秀才的资格;然后是在省会举行的“乡试”.得中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人”;之后在都城参加“会试”,又称为“府试”,得中者成为贡士,也就是进士:最后将会进宫面见皇上,称为殿试,以确定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北京娱乐信报》 科举制度 秀才 举人 乡试 贡士 进士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成汝信 《岭南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117-118,共2页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思想三千年前在中国就产生了,这是中华民族人的意识觉醒早的表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君为民立,吏为民役,爱民、顺民、利民、富民、安民是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 思想
下载PDF
唐宋蕃官荣名制略述
15
作者 任树民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8-51,78,共5页
蕃官统领的蕃兵,是唐王朝和宋王朝西北国防军中的一支劲旅,他们在遏制边患,保境安民,促进民族团结及至戡乱靖难的争锋岁月中,屡建殊功,"国家赖以为藩蔽"。故而两王朝对蕃官优礼有加,崇以高官显爵,享以司法特权,使其荣宠美名... 蕃官统领的蕃兵,是唐王朝和宋王朝西北国防军中的一支劲旅,他们在遏制边患,保境安民,促进民族团结及至戡乱靖难的争锋岁月中,屡建殊功,"国家赖以为藩蔽"。故而两王朝对蕃官优礼有加,崇以高官显爵,享以司法特权,使其荣宠美名堪与汉官朝士相媲美。本文拟就蕃官荣名制的概况及其这一羁縻政策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作以简要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王朝 蕃官 国防 荣宠 蕃部
下载PDF
被指定患病的皇帝
16
作者 孙存准 《文史天地》 2009年第2期56-57,共2页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句蜚声中国历史的“名言”出自东晋权臣桓温之口。其实,大权在握的桓温说这话的时候,代晋自立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他原本计划通过太和三年(368年)的第三次北伐,建立“不朽”军功,得胜归...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句蜚声中国历史的“名言”出自东晋权臣桓温之口。其实,大权在握的桓温说这话的时候,代晋自立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他原本计划通过太和三年(368年)的第三次北伐,建立“不朽”军功,得胜归朝时顺理成章地夺取司马氏的皇位。但人算不如天算,结果落了个枋头之败,灰头土脸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 患病 中国历史 大丈夫 司马氏 军功
原文传递
从“专行诰词”到“分押制敕”——北宋外制官在诏令颁行程序中的职事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诏令 程序 制敕 起草工作 元丰改制 翰林学士 人事任命
原文传递
中国宰相制度的兴废
18
作者 徐再兴 《党政干部参考》 2004年第9期43-43,共1页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宰相制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具体了解中国官僚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效能,加深对中国政治发展集权化趋势的认识,理清中国政治文化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宰相作为辅佐专制君主...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宰相制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具体了解中国官僚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效能,加深对中国政治发展集权化趋势的认识,理清中国政治文化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宰相作为辅佐专制君主管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其职能和权限也是与时俱进、变动不定的。但总体来说,宰相这个职位是个总理机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相制度 重要组成部分 运行模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理想与现实 中国政治发展 中国政治文化 与时俱进 管理效能 专制君主
原文传递
试论春秋时期史官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兆昌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16,共5页
试论春秋时期史官制度的变迁许兆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五霸迭兴,但无论王室还是诸侯国,都没有对各项制度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革,因此,这一时期的史官制度,基本上延续着西周旧制。就建置看,西周时期的史官称号如太史、内史、左史、... 试论春秋时期史官制度的变迁许兆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五霸迭兴,但无论王室还是诸侯国,都没有对各项制度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革,因此,这一时期的史官制度,基本上延续着西周旧制。就建置看,西周时期的史官称号如太史、内史、左史、外史等,都在春秋时期被王室或诸侯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史官制度 诸侯国 左传 十七年 卿大夫 《史记·秦本纪》 司马迁 西周史 《论语》
下载PDF
从科举制论中国文化中的公平观念:以唐代科举制为中心
20
作者 甘怀真 《考试研究》 2010年第2期108-116,共9页
科举制度影响中国以至东亚社会甚巨,历来论者多矣。本文则重点讨论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概念的关系。以明清为典范的科举制度的特色是"外部评鉴"、"客观量化"。弥封、八股文都反映了这种制度的原理。这种制度的原理反... 科举制度影响中国以至东亚社会甚巨,历来论者多矣。本文则重点讨论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概念的关系。以明清为典范的科举制度的特色是"外部评鉴"、"客观量化"。弥封、八股文都反映了这种制度的原理。这种制度的原理反映了宋以后中国政治社会的结构及其权力关系。与这种宋以后的科举制度对照的是唐代的科举制度。本文也将着重讨论这个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文章干谒"制度,以探讨另一种公平的原理。本文也说明这种公平的原理与当时的中国古代士族社会的关系。这两种公平制度的对比,或许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日本不接受科举制度,而归因于不同的社会结构。最后,科举作为东亚的重要文化遗产,仍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对于公平概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公平 士大夫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