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批判的多重维度
1
作者 魏艳芳 姚燕 《实事求是》 2011年第6期71-74,共4页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大众文化 批判
下载PDF
唯我与共生——新现象学对主体间关系问题的新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庞学铨 冯芳 《哲学分析》 2011年第6期21-41,192,共21页
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批判唯我论、提出并试图解决主体间性问题。维特根斯坦从语言有意义视角对唯我论作了产生广泛影响的批评;胡塞尔以意识意向性的客体化行为和同感基础上的经验重构来提出和解决主体间性问题;海德格... 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批判唯我论、提出并试图解决主体间性问题。维特根斯坦从语言有意义视角对唯我论作了产生广泛影响的批评;胡塞尔以意识意向性的客体化行为和同感基础上的经验重构来提出和解决主体间性问题;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都提出各自的理论试图解决这个哲学难题。新现象学家施密茨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唯我问题不可避免,唯我论也难以驳回,并以对身体交流和情景问题的讨论,提出他本人对此难题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我论 主体间性 现象学 新现象学
下载PDF
利科是过程哲学家吗?——解释与生成
3
作者 J.R.哈斯威特 陈伟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2,共8页
研究者们经常指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一种解释学哲学,但事实上,19世纪和20世纪的哲学解释学往往也是过程哲学。对于保罗.利科的解释理论来说,这一点尤为正确。利科把自我描述为与其环境一起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辩证过程。这个明察,再加... 研究者们经常指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一种解释学哲学,但事实上,19世纪和20世纪的哲学解释学往往也是过程哲学。对于保罗.利科的解释理论来说,这一点尤为正确。利科把自我描述为与其环境一起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辩证过程。这个明察,再加上他关于前语言的实在对于经验之效应的主张,使利科成为怀特海学派的一位富有启发性的对话伙伴,同时也揭示了从现象学研究与语言分析的"主体主义"中产生过程形而上学的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科 过程哲学 哲学解释学 生成
下载PDF
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差异哲学中文字对语言意义的游戏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景君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5,共6页
人们对世界意义的追问产生了思想,语言成为思想试图走出个体主观世界的工具,世界、思想和语言三者之间的沟通成为人们互相理解的关键。为了让思想与世界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加清晰,用语言来表述或确认这种关联成为现实交流的必然要求。从... 人们对世界意义的追问产生了思想,语言成为思想试图走出个体主观世界的工具,世界、思想和语言三者之间的沟通成为人们互相理解的关键。为了让思想与世界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加清晰,用语言来表述或确认这种关联成为现实交流的必然要求。从语言的本质出发,探究德里达差异哲学中由思想观念到文字表达的建构过程,一方面深化语言对意义表达的尝试,另一方面说明这种尝试却强化了意义的差异,指出在差异中维护意义的同一是依靠言语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语言发挥着意义建构和意义生产的作用,文字正是在世界本原与意义延异的游戏建构中实现着差异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原 语言 言语 文字
下载PDF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经验的特征及其对他者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姜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伽达默尔没有集中讨论过他者问题,但他的解释学暗示了与该问题极为相关的线索。他通过解释学经验阐述了人是具有当下性、有限性、开放性、否定性和被动性特征的历史性存在。这些特征说明人不是无时间的先验存在,而是历史性的经验存在。... 伽达默尔没有集中讨论过他者问题,但他的解释学暗示了与该问题极为相关的线索。他通过解释学经验阐述了人是具有当下性、有限性、开放性、否定性和被动性特征的历史性存在。这些特征说明人不是无时间的先验存在,而是历史性的经验存在。与通过笛卡尔式反思确立的先验性主体不同,经验性的人是在与他之外事物的关系中存在的,因此是他者得以呈现的领域,是他者问题得以探讨的前提。解释学经验所揭示的经验性人的特征对他者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解释学经验 他者问题 经验性人
下载PDF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在英美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探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世锭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236-244,共9页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马克思主义通过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并驾齐驱地代表着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个方向,反衬了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女权...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马克思主义通过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并驾齐驱地代表着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个方向,反衬了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因其重要代表人物深受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接受并自觉运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内在关系辩证法,彰显了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市场社会主义等其他英美马克思主义流派,则因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对辩证法本身的强调及坚持不懈的研究、宣传和运用而受到影响,并由此显示了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更为广泛的影响。如果仅仅依据其方法论的根本差异,则整个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可以被合理地划分为分析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两种主要流派。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英美马克思主义 地位
下载PDF
评马里奥·本格的概念理论
7
作者 吴新忠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29-35,共7页
评马里奥·本格的概念理论吴新忠马里奥·本格是加拿大著名科学哲学家,一直致力于建构一种“精确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代表作《科学的唯物主义》最集中和最显明地高度概括了他的本体论观点,阐发了唯物主义的系统实在论观点... 评马里奥·本格的概念理论吴新忠马里奥·本格是加拿大著名科学哲学家,一直致力于建构一种“精确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代表作《科学的唯物主义》最集中和最显明地高度概括了他的本体论观点,阐发了唯物主义的系统实在论观点,并提出一种新的概念论思想。他以一连串的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客体 集合体 思维过程 唯物主义 逻辑和语义 等价类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同一关系 实在性
下载PDF
记“国际现象学研讨会暨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
8
作者 孙周兴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16,共2页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东南大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交流中心和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次现象学哲学国际会议于1994年10月25日至30日在东南大学举行。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从意识形象学到社会现象学”。来自德国、美国和瑞士...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东南大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交流中心和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次现象学哲学国际会议于1994年10月25日至30日在东南大学举行。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从意识形象学到社会现象学”。来自德国、美国和瑞士的一些著名现象学家,以及来自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从事现象学哲学研究者约40多人与会。现将会议情况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哲学 专业委员会 海德格尔 现象学研究 研讨会 哲学研究 现代外国哲学 东南大学 中西文化 社会现象学
原文传递
论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 被引量:1
9
作者 洪晓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2-94,共3页
P K 费耶阿本德 (PaulKarlFeyerabend ,192 4 - 1994 )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 ,他与波普、拉卡托斯、库恩一起被欧美哲学界称为“科学哲学四大巨头”。他的哲学受到罗蒂等著名哲学家的高度评价 ,也受到了拉卡托斯、劳丹等人的... P K 费耶阿本德 (PaulKarlFeyerabend ,192 4 - 1994 )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 ,他与波普、拉卡托斯、库恩一起被欧美哲学界称为“科学哲学四大巨头”。他的哲学受到罗蒂等著名哲学家的高度评价 ,也受到了拉卡托斯、劳丹等人的激烈的批评。你可以批评他 ,但不能绕过他 ,他的哲学在我国哲学界的影响也很大 ,今年是他诞辰 80周年、逝世 10周年 ,下面发表的一组文章既是对他的纪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 出版社 义学 科学文化 科学历史 费耶阿本德 科学哲学 后现代主义哲学 波普尔 代表人物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释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之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9,共7页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超越 ,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等领域 ,发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其中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描绘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远景 ;利奥塔阐释了后现代思潮的来...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超越 ,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等领域 ,发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其中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描绘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远景 ;利奥塔阐释了后现代思潮的来源和特征 ;德里达表述了反“逻辑中心主义”,哈贝马斯论证了后形而上学的反哲学倾向 ,布尔迪厄从社会游戏的角度 ,提倡建立一门反观性社会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游戏 托夫勒 新世界 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 人生观 罗蒂 利奥塔 后形而上学
下载PDF
认识论转向后的客观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建尔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5,共2页
近代哲学前期对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理性主义的客观性、经验感觉主义的客观性和先验主义的主体客观性。近代后期和现代哲学对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复杂多变,但仍然可以归纳为绝对精神的客观性、新康德主义的客观性、约定论... 近代哲学前期对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理性主义的客观性、经验感觉主义的客观性和先验主义的主体客观性。近代后期和现代哲学对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复杂多变,但仍然可以归纳为绝对精神的客观性、新康德主义的客观性、约定论的客观性等形式。对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和关注,其意义已超出了哲学自身领域。由于认识论转向后对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带有明显的主体性色彩,因而它对现代科学向主体性方向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客观性 主体性
下载PDF
权力知识:关于费耶阿本德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国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39,共6页
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方法论上的"怎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等似乎已构成费耶阿本德哲学思想的基本标志,但其思想中"权力知识"的主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和重视。费耶阿本德的权力知识论突出表现在:国... 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方法论上的"怎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等似乎已构成费耶阿本德哲学思想的基本标志,但其思想中"权力知识"的主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和重视。费耶阿本德的权力知识论突出表现在:国家权力支配了科学划界的标准;理性霸权垄断了知识生产的路径;唯科学独尊的科学知识妨碍了社会的民主和自由;在国际领域则是科学知识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这些论述可以为提升中国学术自主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耶阿本德 权力知识 科学划界 多元主义方法论 科学知识帝国主义
下载PDF
单面文化·革命艺术·感性解放——评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13
作者 王小岩 《新东方》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马尔库塞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生运动的先知”“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新左派之父”,是“新左翼最有影...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马尔库塞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生运动的先知”“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新左派之父”,是“新左翼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出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他早年曾师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后又师从多人并注重吸收先哲们的优秀思想成果。无论始终,他总是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人和人的历史、人的本质和人的最高价值问题。马尔库塞生活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勇于直面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大众文化 感性解放 发达工业社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批判 艺术 革命
下载PDF
培根的语言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先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4,共3页
培根是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但是对他语言观的研究却一直被人们忽视。详读《新工具》,我们发现语言本体论的思想在培根的语言观中初现端倪。此外,他的语言观对洪堡特、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思想都有... 培根是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但是对他语言观的研究却一直被人们忽视。详读《新工具》,我们发现语言本体论的思想在培根的语言观中初现端倪。此外,他的语言观对洪堡特、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思想都有影响。因此,本文从培根的语言观入手,分析他的语言非工具论思想,探讨他对语词模糊问题的划分,进而揭示他语言观中的本体论倾向。同时,本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语言本体论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根 语言观 非工具论 语言本体论
原文传递
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的时代和理论背景分析
15
作者 黄民文 凌红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1期180-182,共3页
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的旗手,一生反对社会主义。学术界往往从哈耶克理论的本身去探讨其反对社会主义的原因,事实上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有其社会背景和知识根源,前者主要是苏德经济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凯恩斯主义失效后西方对新自由主义的重视... 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的旗手,一生反对社会主义。学术界往往从哈耶克理论的本身去探讨其反对社会主义的原因,事实上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有其社会背景和知识根源,前者主要是苏德经济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凯恩斯主义失效后西方对新自由主义的重视,后者主要是哈耶克自身接触和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及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耶克 反社会主义 时代背景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一个“更”字:凝聚十九大对青年一代浓烈召唤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争 《瞭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4期38-42,共5页
沐浴着伟大新时代朝阳的青年一代,会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行动,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国力缱、中国精神、中刚气派、中国气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破浪远航。
关键词 青年一代 “更” 召唤 凝聚 中国精神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有理想
原文传递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淼 马晶晶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0-65,152,共7页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加以考察,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特有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正确解决现今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我们的社...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加以考察,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特有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正确解决现今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当代价值,其为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处理生态问题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与文明新能量的增添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同舫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公共性特质,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存在状态,公共性的凝合过程构成了共同价值生成机制的具体表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融合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超越了认知主体性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价值维度上致力于凝聚指向公共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构建 文明新能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现代性”语义之辨正 被引量:2
19
作者 炎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现代性"之寓意在思想史上一直歧义纷呈。词源上的"现代性"表征着与旧时代的异质性,而"美学现代性"则是对现代性本身的反动。康德开启了现代性哲思之维,马克思、韦伯、吉登斯等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 "现代性"之寓意在思想史上一直歧义纷呈。词源上的"现代性"表征着与旧时代的异质性,而"美学现代性"则是对现代性本身的反动。康德开启了现代性哲思之维,马克思、韦伯、吉登斯等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重视域进行过思之冲浪。在这种历史性的思想负载下,笔者给予现代性以另类释义:时空、架构、生产、症候和僭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语义
下载PDF
后现代状况的知识分子命运——对利奥塔“知识分子死亡”论的解读
20
作者 吴歧范 《雪莲》 2015年第9Z期26-26,共1页
当代法国哲学家利奥塔通过分析后现代知识状况,认为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等特点,宣告了所谓"宏大叙事"的消亡,进而指出,代表"普遍主体人格"的知识分子已无法承担为生民立命的伟大使命了,即所谓"知识分子死亡了&quo... 当代法国哲学家利奥塔通过分析后现代知识状况,认为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等特点,宣告了所谓"宏大叙事"的消亡,进而指出,代表"普遍主体人格"的知识分子已无法承担为生民立命的伟大使命了,即所谓"知识分子死亡了"!由于此论影响面太大,关乎无数人文知识分子的专业合法性、自信力甚至命运,学界不得不认真对待与严肃考证。本文试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予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后现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