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yto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a Wheat-Thinopyron intermedium (Host) Barkworth & DR Dewey Partial Amphiploid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被引量:11
1
作者 Shu-BingLIU Hong-GangWANG +4 位作者 Xue-YongZHANG xing-fengli Da-YongLI Xia-YuDUAN Yi-LinZHO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26-733,共8页
: Wide cross and molecular cytogenetic methods were used to transfer th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from Thinopyron intermedium(Host) Barkworth & DR Dewey to wheat. Among the progeny of crossing common wheat (... : Wide cross and molecular cytogenetic methods were used to transfer th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from Thinopyron intermedium(Host) Barkworth & DR Dewey to wheat. Among the progeny of crossing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Yannong 15 with Th. intermedium, a partial amphiploid E990256, with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was developed. It had 56 chromosomes and could form 28 bivalents in pollen mother cells at metaphase I of meiosis. Resistance verification by race 15 at the seedling stage and by mixed strains of Erysiphales gramnis DC. f. sp. tritici Em. Marchal at the adult stage showed it was immune to powdery mildew at both stages. Gene postulation via 21 isolates of E. gramnis f. sp. tritici and 29 differential hosts showed it was nearly immune to all the isolates used, and its resistance pattern was different from all the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used, which indicated it probably contained a new resistance gene to powdery mildew. Biochemical verification showed it might convey different Th. intermedium chromosomes from those of the wheat- Th. intermedium partial amphiploids Zhong 1–5.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by using St genomic DNA as the probe showed E990256 contained a recombination genome of St and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partial amphiploid powdery mildew Thinopyron intermedium WHEAT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伟花 赵蓉 +7 位作者 秦娜 曹蓉 霍萌 祁爱风 刘素芳 张艳霞 邢峰丽 白雪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气虚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补中益气组35例以及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黄芪颗粒治疗,...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气虚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补中益气组35例以及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黄芪颗粒治疗,补中益气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3组均治疗4周。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指标(排便间隔时间、粪质、排便难度及排便速度评分)和血清胃动素(MTL)、P物质水平,统计3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质、排便难度以及排便速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明显低于补中益气组(P均<0.05),补中益气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组MTL、P物质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明显高于补中益气组(P均<0.05),补中益气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补中益气组(P<0.05),补中益气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补中益气组、对照组复发率依次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可明显改善患者排便质量,降低复发率,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MTL、P物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脐灸 气虚便秘
下载PDF
脐灸联合中西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GAS、MT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伟花 赵蓉 +8 位作者 秦娜 曹蓉 霍萌 祁爱风 刘素芳 张艳霞 邢峰丽 白雪艳 韩培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11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中西药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可啶肠溶组(30例)、益气治疗组(35例)和脐灸联合组(35例)。可啶肠溶组采用口服比沙可啶...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中西药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可啶肠溶组(30例)、益气治疗组(35例)和脐灸联合组(35例)。可啶肠溶组采用口服比沙可啶肠溶片治疗,益气治疗组口服比沙可啶肠溶片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脐灸联合组在益气治疗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脐灸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生长抑素(SS)、GAS、MTL、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Wexner评分评估患者排便困难程度,统计患者排便次数,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可啶肠溶组和益气治疗组比较,脐灸联合组血清SS和NO水平、Wexner评分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可啶肠溶组和益气治疗组比较,脐灸联合组血清GAS、MTL和SP水平及排便次数显著升高(P<0.05)。脐灸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可啶肠溶组和益气治疗组(P<0.05)。结论脐灸联合中西药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可增加排便次数,缓解排便困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脐灸 便秘 胃泌素 胃动素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重瓣百合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4
作者 李旭青 闫笑 +3 位作者 张文亮 邢凤 宋涛 边光亚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41-48,共8页
为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性状优良的重瓣百合品种,减少百合种植生产的盲目性,以30个重瓣百合品种为材料,对其进行物候期、植株性状和抗病虫等其他性状调查,同时基于AHP法建立重瓣百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应... 为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性状优良的重瓣百合品种,减少百合种植生产的盲目性,以30个重瓣百合品种为材料,对其进行物候期、植株性状和抗病虫等其他性状调查,同时基于AHP法建立重瓣百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应用AHP法对30个重瓣百合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根据综合得分,将品种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Lotus Wonder、Flore Pleno和Tatsjana 3个百合品种的观赏性状较为优良且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太行山冷凉区推广种植;Aisha和Elena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可淘汰。综上,本研究首次基于AHP法创建重瓣百合综合评价体系,并筛选出了3个优良的重瓣百合品种,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百合的引种栽培、开发利用、筛选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对百合的推广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百合 品种引进 AHP法 性状 品种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旭光 邢凤丽 +2 位作者 袁雪 王红 张瑞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793-801,共9页
为科学有效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提升,精准了解耕地质量等级数量和空间特征分布情况,基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模糊数学法和累加法等,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30个县(区)耕地质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等级评价。结果... 为科学有效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提升,精准了解耕地质量等级数量和空间特征分布情况,基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模糊数学法和累加法等,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30个县(区)耕地质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最高等级为1级,最低等级为8级,平均等级为3.24级,整体质量较高。基于自然断点法,将1~3级地归为优等,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山前平原和邯郸部分地区;4~6级地归为中等,主要分布在保定山前平原北部地区和邢台部分地区;7、8级地归为低等,主要分布在保定山前平原南部和邢台部分地区;研究区内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耕地质量高于中北部和西部区域;研究区优等地占比最高,占64.49%,低等地占比最低,占4.03%。为确保研究区耕地永续利用,无明显障碍因子的优等地应注重立地条件因子的保持,适时进行深松深翻、灌溉设施养护;中等地继续水土保持工作的稳步推进,增加耕层厚度;低等地宜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或增施有机肥、生物炭快速提升土壤理化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平原 GIS 耕地质量 层次分析法 累加法
下载PDF
浙贝母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祁爱风 梁平书 +5 位作者 王璐 刘素芳 白雪艳 霍萌 封若雨 邢峰丽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444-1447,共4页
现代研究表明,浙贝母具有抗肿瘤活性,常被应用于白血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浙贝母中的贝母素甲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可以通过影响白血病细胞内活氧化状态及谷胱甘肽含量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浙贝母中的贝母素甲和浙贝母生物碱成分可以通过... 现代研究表明,浙贝母具有抗肿瘤活性,常被应用于白血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浙贝母中的贝母素甲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可以通过影响白血病细胞内活氧化状态及谷胱甘肽含量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浙贝母中的贝母素甲和浙贝母生物碱成分可以通过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各种介导因子来实现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浙贝母中的浙贝甲素可以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中P-糖蛋白的表达来增加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增加抗癌药物的浓度。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1)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2)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3)增加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本文通过整理浙贝母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研究的文章,加以汇总,以期促进对浙贝母的研究,供实验及临床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白血病 细胞凋亡 逆转耐药 药物浓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