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泗洪雪南遗址植物资源与环境景观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邱振威 庄丽娜 林留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41,共18页
江苏泗洪雪南遗址是顺山集文化的又一处环壕聚落,其发现与发掘为探究顺山集文化环境景观与植物资源提供了新材料,尤其是弥补了古环境分析的缺环。孢粉和植硅体记录显示,顺山集文化时期,遗址周边常绿-落叶阔叶林趋于减少,以禾本科为代表... 江苏泗洪雪南遗址是顺山集文化的又一处环壕聚落,其发现与发掘为探究顺山集文化环境景观与植物资源提供了新材料,尤其是弥补了古环境分析的缺环。孢粉和植硅体记录显示,顺山集文化时期,遗址周边常绿-落叶阔叶林趋于减少,以禾本科为代表的陆生草本植物发育,水域面积扩大、水体活动加强,气候总体暖湿且有波动,呈现适宜稻作农业发展的湿地景观。结合出土的大植物遗存和动物遗存分析,雪南遗址兼营采食或管理野生植物资源、水稻生产、渔猎与驯养家畜,反映了顺山集文化生业经济模式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南遗址 顺山集文化 稻作农业 环境景观
原文传递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植物遗存分析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居中 李为亚 +8 位作者 尹承龙 程至杰 杨玉璋 罗武宏 姚凌 赵嫚 林留根 甘恢元 闫龙 《东方考古》 2014年第1期365-373,共9页
引言顺山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约400米处的重岗山北缘坡地之上,东南距泗洪县城约15千米,遗址总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南京博物院等单位于2010~2012年对该遗址进行了3次发掘,发掘总面积2500平方米,确认了该遗址为淮河... 引言顺山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约400米处的重岗山北缘坡地之上,东南距泗洪县城约15千米,遗址总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南京博物院等单位于2010~2012年对该遗址进行了3次发掘,发掘总面积2500平方米,确认了该遗址为淮河中下游地区一处距今8500~7000年间的史前环壕聚落遗址。该遗址文化特征地域特色鲜明,与淮河上游的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及长江中下游的彭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等史前考古学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图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淮河 泗洪县 文化 顺山 新庄
原文传递
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早期家猪驯养信息探讨——以江苏骆驼墩遗址出土猪骨分析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管理 林留根 +2 位作者 侯亮亮 胡耀武 王昌燧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58,297,共9页
为深入认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地区家猪驯养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探讨早期阶段家猪饲养的地区性差异,本文选取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新时器时代典型遗址——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通过对遗址中猪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对遗址... 为深入认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地区家猪驯养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探讨早期阶段家猪饲养的地区性差异,本文选取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新时器时代典型遗址——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通过对遗址中猪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对遗址中猪的食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整个遗址中猪骨的形态学鉴定结果,探讨遗址中是否存在家猪的驯养行为以及人类的生业模式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墩 家猪 形态学鉴定 食谱分析 驯养
原文传递
青莲岗遗址孢粉及硅藻记录的古环境变化历史 被引量:4
4
作者 尹建吉 胡竹君 +4 位作者 吴小爽 林留根 甘恢元 张驰 萧家仪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96,共14页
废黄河南岸的青莲岗遗址是江淮东部重要的新石器遗址,了解其古环境背景变化对于认识该遗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莲岗遗址考古地层的AMS 14C年代、孢粉和硅藻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海水对该遗址的影响及水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废黄河南岸的青莲岗遗址是江淮东部重要的新石器遗址,了解其古环境背景变化对于认识该遗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莲岗遗址考古地层的AMS 14C年代、孢粉和硅藻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海水对该遗址的影响及水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土层堆积后期(5.9 cal.kaB.P.以前),孢粉中莎草科占绝对优势,伴生蒿和藜科,硅藻组合中半咸水属种为优势种,海水种破碎壳体较多,可能为水动力较强的滨海盐沼环境。新石器文化层堆积期(5.9~4.8 cal.ka B.P.),硅藻属种中半咸水种减少,淡水底栖附生种为主要优势种,海水种硅藻破碎壳体的个数快速下降,表明此时环境逐渐稳定,海水或半咸水的影响减弱,适宜新石器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孢粉中水生、湿生草本和大型禾本科花粉增加,表明浅水水域面积增大,稻作农业开始出现。历史和近代时期(4.8 cal.ka B.P.以来),大型禾本科花粉急剧降低,表明稻作活动基本不存在。此时,硅藻中海水种和海水种破碎壳体有所增加,表明受到海水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动力再次加强,可能与海水倒灌或古黄河的泛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莲岗遗址 孢粉 硅藻 海面变化
原文传递
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的古人口学 被引量:4
5
作者 侯侃 林留根 +2 位作者 甘恢元 闫龙 朱晓汀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古人口学研究包含对人口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研究,本文对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进行了性别、年龄结构的分析和生育水平的估计,后者采用的是用n_(30+)/n_(5+)估算粗出生率的方法。蒋庄人口的性别比是105,属于正常范围。模型拟... 古人口学研究包含对人口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研究,本文对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进行了性别、年龄结构的分析和生育水平的估计,后者采用的是用n_(30+)/n_(5+)估算粗出生率的方法。蒋庄人口的性别比是105,属于正常范围。模型拟合研究发现蒋庄人口的死亡年龄结构接近正态分布,这种现象可能与婴幼儿统计漏查、成人年龄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老年"标准的定义有关。通过估算粗出生率并将蒋庄样本和其他新石器时代人骨样本进行粗出生率的对比,发现蒋庄人口的生育水平较高,可能与其环境优渥、文明进步有关。研究还表明,对新方法的尝试和对人骨样本代表性的重视是推动古人口学进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口学 蒋庄遗址 良渚文化
下载PDF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植硅体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武宏 张居中 +3 位作者 杨玉璋 尹承龙 林留根 甘恢元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84,共12页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是淮河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本文对遗址三个不同文化时期连续剖面土壤堆积物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遗址先民早在距今8500年左右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一直延续到遗址三期(7500...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是淮河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本文对遗址三个不同文化时期连续剖面土壤堆积物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遗址先民早在距今8500年左右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一直延续到遗址三期(7500 BP)。植硅体组合分析结果表明,顺山集遗址所处时期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湿润,但存在气候波动,从一期至三期大体上经历了温暖—偏凉—回暖的过程,可能对应了全新世高温期到来之前的气候转暖。从顺山集遗址水稻遗存的连续发现以及水稻驯化水平不断提高来看,气候变冷并未抑制当地稻作农业的发展,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了其发展与扩散。本文研究结果对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中东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组合 稻作农业 古环境 人类适应 顺山集遗址
原文传递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丧葬仪式与社会身份
7
作者 董豫(文/校) 林留根 +3 位作者 朱晓汀 栾丰实 Anne P.Underhill 张茜(译) 《东方考古》 2022年第1期49-62,共14页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约公元前3000~前2500年),男性就已获得高于女性的社会地位。本文通过考察江苏梁王城遗址先民社会身份物化的考古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证据,对这一假说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梁王城的年长女性享有特...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约公元前3000~前2500年),男性就已获得高于女性的社会地位。本文通过考察江苏梁王城遗址先民社会身份物化的考古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证据,对这一假说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梁王城的年长女性享有特殊丧葬待遇,部分女性食用了当时“更受欢迎的”食物。研究结果也强调了多学科分析在探讨社会身份物化表达方面的重要性,而不限于基于随葬品数量及质量的简单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梁王城 新石器时代 身份
原文传递
中国“大遗址考古”理论的阶段性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留根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S01期29-38,共10页
“大遗址考古”的本质内涵是针对规模大、价值高的古代遗址所开展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田野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工作。中国百年考古历程以极其丰富的“大遗址考古”实践是“大遗址考古”的理论源泉,日趋成熟的“大遗址考古”理论对中... “大遗址考古”的本质内涵是针对规模大、价值高的古代遗址所开展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田野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工作。中国百年考古历程以极其丰富的“大遗址考古”实践是“大遗址考古”的理论源泉,日趋成熟的“大遗址考古”理论对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遗址考古”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生动实践与体现,是中国考古学重大理论创新。通过对其萌生、形成、发展、成熟过程进行阶段性观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大遗址考古”理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考古 阶段性观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