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饮用水原水中藻类、藻毒素的水厂处理工艺 被引量:41
1
作者 黎雷 高乃云 +1 位作者 殷娣娣 张可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对原水中藻类、藻毒素的去除方法,其中对藻类及其胞内藻毒素的去除主要有预过滤、强化混凝、气浮等技术,对细胞外溶解性藻毒素的去除主要有生物预处理、活性炭吸附、膜过滤、臭氧及紫外线等高级氧化工艺。通过分析这些工艺... 介绍了国内外对原水中藻类、藻毒素的去除方法,其中对藻类及其胞内藻毒素的去除主要有预过滤、强化混凝、气浮等技术,对细胞外溶解性藻毒素的去除主要有生物预处理、活性炭吸附、膜过滤、臭氧及紫外线等高级氧化工艺。通过分析这些工艺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优化组合方案并展望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工艺 高藻水 藻毒素 嗅味
下载PDF
水体中亚硝酸盐生物毒性和去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超 高乃云 +3 位作者 楚文海 黎雷 张东 周新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其剧烈的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总结了亚硝酸盐的毒性机理、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以及去除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饮用水处理中对亚硝酸盐的研究及利用方向。
关键词 水体 亚硝酸盐 生物毒性 去除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细胞内外有机物特性及氯消毒副产物 被引量:23
3
作者 高乃云 王昊 +1 位作者 黎雷 张可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4-1318,共5页
分析比较了铜绿微囊藻细胞内外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藻毒素、嗅味物质Beta环柠檬醛等有机物质量浓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亲疏水特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细胞内有机物含量较细胞外高3倍以上(以DOC计算... 分析比较了铜绿微囊藻细胞内外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藻毒素、嗅味物质Beta环柠檬醛等有机物质量浓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亲疏水特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细胞内有机物含量较细胞外高3倍以上(以DOC计算).藻细胞内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主要分成3个部分:小于1 kD(叶绿素,胡萝卜素,藻毒素,嗅味物质等)、40~800 kD(藻蓝蛋白)、大于800kD(核糖体,蓝藻淀粉等);细胞外有机物分布主要集中在1~200 kD之间(约占90%),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较少.此外,亲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内外主要有机物均为中性亲水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75.9%和52.7%.消毒副产物研究表明,细胞内外有机物三氯甲烷生成潜能分别为18.24μg和26.72μg.mg-1DOC;细胞内外总氯乙酸总生成潜能分别为66.98和58.56μg.mg-1DOC.此外,细胞内外有机氮/有机碳较普通原水高3倍以上,ρ(DON)/ρ(DOC)=0.23.可能造成以有机氮为前体物的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大量生成.同时,细胞内还大量存在细胞外不存在的致嗅物质Beta环柠檬醛等,藻毒素含量较细胞外也高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细胞内外 亲疏水性 消毒副产物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下载PDF
阴离子对UV/H_2O_2/微曝气工艺降解双酚A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黎雷 高乃云 +2 位作者 胡玲 赵建夫 李晔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6,共4页
试验研究了水中典型阴离子对UV/H2O2/微曝气工艺降解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CO3-和NO3-浓度的增大,BPA的降解速率下降,当HCO3-浓度增加到400mg/L时,反应常数(k)从0.1613min-1降低到0.0804min-1;当NO3-的浓度增加到800m... 试验研究了水中典型阴离子对UV/H2O2/微曝气工艺降解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CO3-和NO3-浓度的增大,BPA的降解速率下降,当HCO3-浓度增加到400mg/L时,反应常数(k)从0.1613min-1降低到0.0804min-1;当NO3-的浓度增加到800mg/L时,k值降低到0.1107min-1;而SO42-和Cl-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有利于BPA的降解,当SO42-的浓度为800mg/L左右时,对降解促进作用最大,k值增加到0.1814min-1;当Cl-的浓度为400mg/L左右时,k值增加到0.1772min-1,但是当浓度继续增加时,BPA的降解速度将降低.4种离子对BPA的降解影响大小顺序为HCO3->NO3->SO42->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微曝气 双酚A HCO3^- NO3^- SO4^2- Cl^-
下载PDF
产嗅藻类对东太湖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MIB的贡献 被引量:17
5
作者 邵晨 黎雷 +4 位作者 于水利 侯立安 杨帆 殷祺 漆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28-2333,共6页
针对东太湖某水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浓度过高问题,检测并鉴定原水中藻类分布及组成,考察并建立藻类与2-MIB的相关性,并利用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中两种主要丝状藻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原水取水口及附近养殖区... 针对东太湖某水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浓度过高问题,检测并鉴定原水中藻类分布及组成,考察并建立藻类与2-MIB的相关性,并利用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中两种主要丝状藻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原水取水口及附近养殖区中2-MIB与藻密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2>0.85),且颤藻目浮丝藻、泽丝藻以及针杆硅藻等占总藻数量的5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于藻细胞内部的2-MIB比例可达68%,水处理过程中需考虑胞内2-MIB的释放风险.此外,对养殖区周围水质数据分析表明采样点中2-MIB浓度、藻密度、氨氮浓度均和其与离养殖区距离呈负相关性,表明该地区取水口附近的水产养殖可能是导致2-MB偏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异莰醇 16SrDNA测序 藻源嗅味物质 胞内胞外 藻类代谢产物
下载PDF
水中两种微囊藻毒素的臭氧氧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可佳 殷娣娣 +2 位作者 高乃云 隋铭皓 黎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7-882,共6页
以2种典型的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的动力学特性和差异.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RR与MC-LR,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MC的降解速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臭... 以2种典型的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的动力学特性和差异.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RR与MC-LR,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MC的降解速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臭氧浓度下,MC-RR的降解速率比MC-LR的大;随着臭氧量的增加,MC-RR降解速率比MC-LR的降解速率增长快.MC-RR的降解速率受pH值变化影响相对较小.pH值从4.51变化到10.08时,MC-LR的降解速率降低了75.5%,而MC-LR的降解速率降低了82.5%.水中常见阴离子对MC-LR与MC-RR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次序基本相同,为NO3->Cl->SO42->CO32-,其中SO42-与Cl-对MC-RR降解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而对MC-LR的降解几乎无影响.MC-RR与MC-LR降解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是由分子结构中存在不同活性的氨基酸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RR 微囊藻毒素-LR 臭氧 氨基酸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嗅味物质β-环柠檬醛的动力学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可佳 高乃云 黎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1166,共6页
采用水处理常用氧化剂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主要致嗅物质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进行氧化去除和动力学分析,并研究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破坏和β-环柠檬醛释出及其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β-环柠檬醛反... 采用水处理常用氧化剂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主要致嗅物质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进行氧化去除和动力学分析,并研究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破坏和β-环柠檬醛释出及其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β-环柠檬醛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溶液pH=7和温度15℃时其速率常数为107.2 mol-1.L.s-1;溶液pH对反应影响不大;当pH=2~9时,动力学表观速率常数kobs为(0.078±0.016)min-1;高锰酸钾的加入造成藻细胞的破裂程度达到90%,使主要存在于胞内的β-环柠檬醛释出并降解;高锰酸钾能将铜绿微囊藻细胞内的β-胡萝卜素氧化成β-环柠檬醛,导致总β-环柠檬醛浓度在氧化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柠檬醛 高锰酸钾 铜绿微囊藻 Β-胡萝卜素 动力学
下载PDF
浅析水合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建红 高乃云 +1 位作者 唐玉霖 黎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25,34,共5页
水合氧化铁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对多种污染物质都有吸附作用。吸附机理主要是靠水合氧化铁和被吸附的物质形成配位络合物或静电吸引作用进行吸附。pH、离子强度、有机物及其制备工艺都会影响水合氧化铁的吸附性能。现在60℃环境条件下... 水合氧化铁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对多种污染物质都有吸附作用。吸附机理主要是靠水合氧化铁和被吸附的物质形成配位络合物或静电吸引作用进行吸附。pH、离子强度、有机物及其制备工艺都会影响水合氧化铁的吸附性能。现在60℃环境条件下制备水合氧化铁并负载到颗粒活性炭上,吸附容量达到了26 mg.g-1。最后提出了从制备工艺方法改进和降低水合氧化铁的纳米粒径上来进一步提高水合氧化铁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铁 吸附剂 PH 离子强度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饮用水臭氧生物活性炭净化效果与传统工艺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黎雷 高乃云 +1 位作者 张可佳 徐飞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9-1313,1318,共6页
高浓度有机物,高NH4+-N的黄浦江原水经预臭氧→高密度澄清池→砂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处理工艺后,水质明显优于传统处理工艺.其中臭氧生物活性炭部分对CODMn(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4%和18.9%.由于预臭氧相对... 高浓度有机物,高NH4+-N的黄浦江原水经预臭氧→高密度澄清池→砂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处理工艺后,水质明显优于传统处理工艺.其中臭氧生物活性炭部分对CODMn(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4%和18.9%.由于预臭氧相对预氯化能更好地发挥其氧化助凝作用,组合工艺中常规工艺部分对CODM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29.6%和81.0%,而传统工艺对CODMn和NH4+-N的去除率仅分别为22.3%和61.5%.考察了2种工艺出水藻毒素,溴酸盐浓度、三卤甲烷生成潜能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表明组合处理工艺更容易去除小分子有机物(臭氧生物活性炭部分对小于<1kD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70%),三卤甲烷生成潜能比传统工艺降低41%,且藻毒素和溴酸盐指标均低于我国饮用水标准.由于组合处理工艺能基本去除NH4+-N,可以采用自由氯消毒用以解决传统氯胺消毒带来的亚硝胺等消毒副产物风险和氯胺的气味问题.在高温季节组合工艺澄清池中出现藻类大量生长的现象,可能与臭氧持续消毒时间较短有关,可通过联合预臭氧和预氯化工艺对组合处理工艺中预处理方式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 NH4+-N 有机物
下载PDF
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华晓燕 黎雷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阐述了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数据库系统建立的背景和意义,并以广东省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数据库系统建设作为实例,详尽描述了系统建设原则、技术标准、设计方案及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的应用。
关键词 矿产资源规划 GIS 数据库 网络 应用
下载PDF
省级时空大数据平台分析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9
11
作者 黎雷 陈泽鹏 吴永静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文介绍了时空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以智慧广东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例提出了技术实现方案。探讨研究了空间数据快速处理、发布、分析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思路,提出了应用时空数据服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关键词 时空大数据 云平台 空间数据 快速计算分析 智慧城市
下载PDF
藻源型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乃云 朱明秋 +4 位作者 周石庆 黎雷 戎文磊 周圣东 陆纳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3,共6页
通过亲水、疏水组分分离和电渗析获得6种不同特性的铜绿微囊藻细胞胞内外富氮有机组分,其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7~1.69 mg/L;三维荧光光谱图表明,疏水性有机物主要由类腐殖质物质组成,亲水性有机物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通过亲水、疏水组分分离和电渗析获得6种不同特性的铜绿微囊藻细胞胞内外富氮有机组分,其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7~1.69 mg/L;三维荧光光谱图表明,疏水性有机物主要由类腐殖质物质组成,亲水性有机物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经过3天氯化培养实验,分析比较各有机物组分含碳(氮)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细胞内外强疏水性有机物组分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最大,以生成三氯甲烷为主;卤代酮生成潜能与细胞内外各有机物组分有明显相关性;细胞内亲水性有机物组分的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DBPFP)最大;各组分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并不完全由溶解性有机碳(DOC)与溶解性有机氮的质量浓度比值的大小决定,还由DON的性质决定;细胞外有机物组分的DBPFP高低与芳香性有机物的含量呈正相关,细胞内有机物组分的DBPFP还受芳香性有机物性质的影响;细胞外有机物组分消毒副产物生成总量的顺序为:强疏水性组分>亲水性组分>弱疏水性组分;细胞内有机物组分消毒副产物生成总量的顺序为:亲水性组分>强疏水性组分>弱疏水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消毒副产物 亲水性 疏水性 溶解性有机氮 氯化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高级氧化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黎雷 高乃云 +2 位作者 殷娣娣 张可佳 郭建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0-1054,共5页
试验利用UV/H2O2和臭氧2种高级氧化工艺降解太湖水中粗提取的微囊藻毒素,研究了光强、初始藻毒素浓度、H2O2投加量、臭氧投加量、pH值及阴离子对其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包括pH,碳酸根浓度等水质参数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在准一级反... 试验利用UV/H2O2和臭氧2种高级氧化工艺降解太湖水中粗提取的微囊藻毒素,研究了光强、初始藻毒素浓度、H2O2投加量、臭氧投加量、pH值及阴离子对其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包括pH,碳酸根浓度等水质参数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捷的适合实际水质的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数学模型.结果表明,UV/H2O2(包括单独UV)体系中,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分别为0.927和0.827;在臭氧工艺中,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分别为0.911和0.925;而采用改进的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的精确性有较大提高,UV/H2O2(包括单独UV)和臭氧2种体系中拟合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分别提高到0.982和0.985;而且通过模型分析还可以得出:在光强、双氧水浓度和臭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pH值和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是影响反应最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臭氧 MCLR 动力学 模型
原文传递
高锰酸钾灭活铜绿微囊藻及胞内毒素释放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乃云 沈嘉钰 +1 位作者 黎雷 戎文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1-729,共9页
采用高锰酸钾对微囊藻毒素MC-LR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MC-LR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铜绿微囊藻细胞外代谢有机物(EOM)和细胞内代谢有机物(IOM)背景下,MC-LR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368.3 (mol·L-1)-1·s-1和400.2 (mol&... 采用高锰酸钾对微囊藻毒素MC-LR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MC-LR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铜绿微囊藻细胞外代谢有机物(EOM)和细胞内代谢有机物(IOM)背景下,MC-LR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368.3 (mol·L-1)-1·s-1和400.2 (mol· L-1)-1·s-1.同时,采用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不同氧化剂投加量、氧化时间对铜绿微囊藻活性、藻毒素MC-LR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藻活性、细胞内MC-LR的释放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氧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氧化剂暴露剂量临界点,细胞灭活临界点及毒素释放临界点.细胞灭活临界点之前氧化剂主要与EOM和藻细胞细胞壁上的分泌物反应,藻活性缓慢降低,细胞灭活临界点之后,氧化剂直接与细胞壁反应,导致藻细胞迅速丧失活性,同时藻活性下降速率常数由0.49~2.35 (mol·L-1)-1·s-1突变至5.00~19.38 (mol·L-1)-1·s-1.毒素释放临界点之前藻细胞基本保持完整,MC-LR释放不明显,毒素释放临界点处藻细胞发生明显破裂和溶解,细胞内MC-LR大量释放,同时,MC-LR释放速率常数在临界点前后由0.55~1.45 (mol·L-1)-1·s-1突变至0.96~14.45(mol·L-1)-1·s-1.3维荧光光谱(EEM)分析发现,当高锰酸钾暴露剂量达到细胞灭活临界点时,EOM中类腐殖质峰开始出现,暴露剂量达到毒素释放临界点时,类腐殖质峰显著增加,与藻细胞活性及胞内MC-LR释放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微囊藻毒素-LR 释放 氧化 动力学
下载PDF
UV/H_2O_2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LR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建伟 高乃云 +3 位作者 殷娣娣 黎雷 董秉直 张可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7-462,共6页
采用UV/H2O2联合工艺,研究了光强、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pH及阴离子对微囊藻毒素-LR(MC-L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2O2对MC-LR基本无去除效果;单独UV工艺可以一定程度上降解MC-LR;而UV/H2O2联合工艺由于发生协同作用明显提高降... 采用UV/H2O2联合工艺,研究了光强、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pH及阴离子对微囊藻毒素-LR(MC-L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2O2对MC-LR基本无去除效果;单独UV工艺可以一定程度上降解MC-LR;而UV/H2O2联合工艺由于发生协同作用明显提高降解效率.试验发现,随着光强的增大,MC-LR的去除率不断提高;随着MC-LR初始浓度的增大,其去除率不断降低;随着H2O2投加量的增大,降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当H2O2投加量由1mmol/L增大到3mmol/L时,降解速率常数由0.0844上升到0.1664;当pH为3.13时,在相同条件下MC-LR的去除效果最好;阴离子的投加不利于MC-LR的降解,其中CO32-、NO3-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微囊藻毒素-LR 降解
原文传递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政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澍哲 黎雷 +2 位作者 杨帆 王炯维 余海洋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21年第6期60-65,共6页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有效监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提升政府管理决策水平。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自然资源业务工作特点,确定了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与技术路线。...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有效监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提升政府管理决策水平。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自然资源业务工作特点,确定了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与技术路线。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管理技术、融合计算技术、工作流引擎、规则引擎和可视化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及基于平台建设的地政管理、矿政管理、海域使用管理及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等多个跨层级使用的信息系统。通过全省推广使用该平台及土地、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政务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数据汇聚共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自然资源 地理空间信息 信息系统
下载PDF
新型消毒剂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飞飞 高乃云 +3 位作者 李聪 庞维海 鲁文敏 黎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9-190,共2页
以黄浦江原水为试验用水,研究了新型消毒粉对模拟常规处理出水的杀菌效果及持续能力,并将此消毒剂与次氯酸钠消毒作比较,评价其消毒副产物产量。结果表明,原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后,当投加量为0.5mg/L时,新型消毒粉可以杀灭水中77%的细... 以黄浦江原水为试验用水,研究了新型消毒粉对模拟常规处理出水的杀菌效果及持续能力,并将此消毒剂与次氯酸钠消毒作比较,评价其消毒副产物产量。结果表明,原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后,当投加量为0.5mg/L时,新型消毒粉可以杀灭水中77%的细菌,细菌总数低于50CFU/mL;在消毒副产物方面,与次氯酸钠相比,新型消毒粉生成的三卤甲烷低于次氯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灭菌 三卤甲烷 消毒剂
下载PDF
幼儿教育出版的移动App应用浅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黎雷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2,共2页
幼儿教育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大多出版社在幼儿教育方面已有大量图书资源。目前互联网上幼儿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出版社应在网络上不断学习借鉴,培育新的出版方式,而幼儿教育移动App应用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也是出版业转型的... 幼儿教育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大多出版社在幼儿教育方面已有大量图书资源。目前互联网上幼儿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出版社应在网络上不断学习借鉴,培育新的出版方式,而幼儿教育移动App应用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也是出版业转型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App应用 移动网络
原文传递
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及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素茹 黎雷 陈聪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9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文提供了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安全防护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共享服务对象具有不同的不动产信息共享范围、方式和安全要求。针对不同共享对象和场景,设计了纵向联通和横向信息共享的两种模式,围绕信息平台、数据存储和共享模式提出... 本文提供了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安全防护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共享服务对象具有不同的不动产信息共享范围、方式和安全要求。针对不同共享对象和场景,设计了纵向联通和横向信息共享的两种模式,围绕信息平台、数据存储和共享模式提出了实现思路,并提供了信息汇聚、上交、共享环节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通过实践运行,解决方案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登记信息 数据仓库 共享模式 国密算法 电子证照
下载PDF
城市污水干管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文俊 谢震方 黎雷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112-117,121,共7页
污水管道系统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发生故障后可能会导致城市基础功能的丧失。通过对城市污水干管进行运行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干管系统中存在的高损坏风险管段,从而更有针对地对其实施监测,显著提高污水干管运行的安全性。文... 污水管道系统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发生故障后可能会导致城市基础功能的丧失。通过对城市污水干管进行运行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干管系统中存在的高损坏风险管段,从而更有针对地对其实施监测,显著提高污水干管运行的安全性。文中利用层次分析法,遴选了关键评估指标并构建污水干管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对高损坏风险污水管段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污水干管 运行风险 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