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54
1
作者 郭宏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5,共5页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于2019年8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该指南通过总结和评估现有证据将冠心病重新分类,对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进行了更新,并引入了"冠心病的临床...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于2019年8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该指南通过总结和评估现有证据将冠心病重新分类,对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进行了更新,并引入了"冠心病的临床可能性"这一新的术语,可作为临床诊治冠心病的参考依据、原则,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对《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的主要更新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指南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淑婷 徐佳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4-690,共7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Scopus、Ovid MEDLINE、Ovid EMBASE、Ovid EBM Reviews CENTRAL、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和Ovid PsycInfo,...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Scopus、Ovid MEDLINE、Ovid EMBASE、Ovid EBM Reviews CENTRAL、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和Ovid PsycInfo,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3月1日,文种不限。共纳入8项研究,均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他汀类药物高依从性的定义均为覆盖时间与总时间比例(PDC)≥80%。由于该类研究不多,本研究他汀类药物低依从性组除纳入PDC〈80%的4篇文献,还分别各纳入了PDC〈40%及〈20%各2篇文献。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高、低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荟萃分析。并对所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根据不同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定义及临床研究结局分类,探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心功能不全的发作等非致死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全因死亡)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8篇纳入研究中,高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组189 556例;低依从性组11 384例。高依从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低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组(OR=0.68,95%CI 0.58~0.80,P〈0.001)。进一步分析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对以PDC=80%二分类依从性分组的4篇文献进行亚组分析,高依从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低于低依从性组(OR=0.63,95%CI 0.53~0.76,P〈0.001)。对以全因死亡为临床研究结局的5篇文献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高依从性组全因死亡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 0.44~1.02,P=0.06)。而以非致死性心血管不良事件为临床研究结局的亚组分析显示,高依从性非致死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病人依从 预后
原文传递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策略选择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袁晨 钟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6-535,共10页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荟萃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荟萃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等在线电子数据库,手工检索国际上重要会议论文集,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30日,语言选择英文和中文。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要求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三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抗栓治疗组和双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组。根据标准制定检索策略,提取文献资料。运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质量偏倚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j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MACE、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2项,包含患者11353例,其中三联抗栓治疗组3486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7867例。分析发现,两组间MACE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CE:OR=0.93,95%C/0.74~1.18,P〉0.05;缺血性卒中:OR=0.88,95%C/0.70~1.10,P=0.27),但三联抗栓治疗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OR:1.94,95%C/1.33~2.82,P=0.0006)。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远期疗效相当,但出血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医患共同决策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雪瑶 +2 位作者 宋现涛 Victor M.Montori Henry H.Ting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0期1-6,共6页
医患共同决策(SDM)是指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过程,与医生一起充分沟通讨论不同医疗选择的利弊后做出最终决策的医疗模式。这一方式有助于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过程,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医患间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改善长期预后。... 医患共同决策(SDM)是指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过程,与医生一起充分沟通讨论不同医疗选择的利弊后做出最终决策的医疗模式。这一方式有助于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过程,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医患间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改善长期预后。本文通过介绍SDM定义、要素、应用场景以及决策工具应用,进而以国外心血管病SDM研究为背景,最后介绍中国首次开展SDM研究如他汀选择、慢性闭塞性病变(CTO)选择的内容与结果,结合这些研究开展推进的情况,指出中国推广SDM研究的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共同决策 心血管疾病 临床决策 中国
下载PDF
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解读 被引量:33
5
作者 郭宏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8-23,共6页
中国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其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首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发布了《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与《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 中国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其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首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发布了《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与《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的诊断和管理指南》[2](以下简称“CCS指南”)。CCS指南对冠心病重新定义分类,根据CCS新定义,在原稳定性冠心病诊疗指南基础上,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对CCS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指征、临床随访等提出新观点,为此类冠心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以指导临床医师实践。本文就两个指南更新的异同点进行初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 冠状动脉综合征 指南
下载PDF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丁世军 +6 位作者 贾崇富 钟雷 安攀 王兆谦 朱皓 武宝林 周旭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3-878,共6页
目的 应用64排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分析心肌桥的发生率、心肌桥解剖性质以及心肌桥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心内科住院,因疑诊... 目的 应用64排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分析心肌桥的发生率、心肌桥解剖性质以及心肌桥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心内科住院,因疑诊冠心病需行64排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的患者1 132例.记录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心肌桥患者同时记录心肌桥长度、厚度、收缩期和舒张期压迫程度.采用Spearman检验、单因素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心肌桥患者临床特征、心肌桥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 132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者330例,其中329例心肌桥位于壁冠状动脉,以左前降支中段为主,心肌桥平均长度20.1 m(3.3 -95.5 mm),平均厚度2.13 mm(0.24- 12.40 mm),表浅型心肌桥189(57.4%),纵深型140例(42.6%).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OR =0.361,P=0.000).相比心肌桥远端,心肌桥近端血管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存在心肌桥的患者,年龄、高血压和桥-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压迫程度是心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64、2.186、1.049,P值分别为0.000、0.002、0.000).心肌桥厚度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舒张期压迫程度具有相关性(OR值分别为4.227、3.398,P值分别为0.000、0.001).结论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29%,其近端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且心肌桥厚度和舒张期压迫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桥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与疗效近期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姚康 +12 位作者 李延林 章轶琦 徐世坤 施鸿毓 潘翠珍 杨珊 张少衡 葛雷 牛玉宏 张峰 钱菊英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48H、1、3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和HSCRP),术前、术后1、3和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术前及术后1、6个月行心脏MRI检查测定心肌损伤面积及左室射血分数。随访至2年,记录患者年住院天数,以死亡作为研究终点。结果细胞移植组术后48H、1、3和6个月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494.3±62.8)M比(307.2±75.0)M,P<0.05],也显著高于术前[(494.3±62.8)M比(321.5±63.7)M,P<0.05]。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测定心脏损伤面积结果发现移植组患者术后(4.96±0.47)CM2较术前(5.12±0.54)CM2及对照组(5.02±0.39)CM2有减少的趋势,但是不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移植组患者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30.2±11.2)D比(43.6±9.8)D,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可延长6MIN步行路程,降低患者再入院比率,有助于改善心衰症状,且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脏功能试验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8
8
作者 梁滨 +5 位作者 康美丽 史晓利 李智 刘俊 朱皓 周旭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更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有10例患者纳入Tako STubo心肌病组。选取同一时期内发病时间≤6 h,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的32例患者纳入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心肌标志物水平、常规12导联心电图前壁导联病理性Q波发生率、QTc间期及倒置T波分布情况。结果: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修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的比例为1.06%。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女性占9%(P<0.01)。Tako STubo心肌病组发病前存在应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70%vs 22%,P=0.02),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486.0±249.0)U/L vs(716.0±13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1)mg/L vs(47.5±21.9)mg/L,心肌肌钙蛋白I:(22.8±16.3)ng/ml vs(56.4±24.0)ng/ml,P均<0.01]。两组间发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前壁导联Q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ko STubo心肌病组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在QTc间期[(630.0±117.0)ms vs(540.0±62.0)ms,P=0.001]、12导联心电图Ⅱ、Ⅲ、a VF、a VR、V6导联倒置T波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0%vs 3.13%;60.00%vs 6.25%;90.00%vs 3.13%;100.00%vs 21.88%;100.00%vs 46.88%;P均<0.05)。结论: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伴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oSTubo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 前壁 心电图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8
9
作者 葛均波 葛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65-167,共3页
随着新型介入器械的出现和介入技术的提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仍然是目前介入治疗的难点和热点。现就相关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慢性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高糖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姚康 葛均波 +8 位作者 孙爱军 洪晓武 施鸿毓 贾庆哲 王克强 钟翠平 曹雪涛 邹云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单核细胞源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 deriveddendritic cells,MDCs)的分化、成熟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高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单核细胞源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 deriveddendritic cells,MDCs)的分化、成熟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高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20ng/ml)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不成熟MDCs在含有5·5mmol/LD-葡萄糖、25mmol/LD-葡萄糖、5·5mmol/LD-葡萄糖+19·5mmol/L甘露醇以及25mmol/LD-葡萄糖+30mmol/L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eysteine,NAC)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Cs表型;以MDCs为刺激细胞、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按比例混合后,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观察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和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浓度;利用荧光探针还原型二氯荧光素(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in,DCFH)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MDCs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5mmol/LD-葡萄糖明显增强MDCs内ROS水平(P<0·01),显著上调MDCs表面标志CD86、CD83、CD1a、HLA-DR表达,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1)并且促进MDCs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10、IL-12、IL-2(P<0·05);而ROS抑制剂NAC可部分阻断高糖的上述作用。结论高糖显著增强树突状细胞内ROS,从而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激活T淋巴细胞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并且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本身释放一些炎症因子,加速和放大炎症免疫反应。这可能是树突状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糖尿病 自身免疫 树突细胞
原文传递
急诊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姚康 +12 位作者 邹云增 葛雷 钱菊英 杨军 杨珊 牛玉宏 李延林 章轶琦 张峰 徐世坤 张少衡 孙爱军 葛均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研究终点为术后6月时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测定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面积。结果CMR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LVEF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47·9%±6·7%vs43·4%±6·7%,P=0·001;细胞移植组51·5%±5·2%vs44·5%±7·1%,P=0·001)。但细胞移植组患者LVEF升高程度(△LVEF)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改善程度(6·95%±3·33%vs4·05%±1·68%,P=0·047),且细胞移植组患者心肌缺血面积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显著长期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减少心肌缺血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心室功能 磁共振波谱学 长期随访 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与存活心肌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0
12
作者 栗佳男 张丽君 +4 位作者 贺毅 陈亚磊 吕树铮 宋现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9-584,共6页
目的 采用钆对比剂延迟增强(LGE)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价冠心病患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心肌活性,并观察CTO病变侧支循环与存活心肌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由侵... 目的 采用钆对比剂延迟增强(LGE)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价冠心病患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心肌活性,并观察CTO病变侧支循环与存活心肌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由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40例CTO患者,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进行CMR检查.采用Rentrop分级评价CTO病变血管的侧支循环,根据Rentrop分级将侧支循环分为轻度或无侧支循环组、中度侧支循环组和良好侧支循环组.根据CMR影像对心肌节段的延迟强化透壁程度进行评分,对心肌节段的室壁运动进行分级,并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心肌延迟强化透壁程度与WMSI之间的关系.结果 轻度或无侧支循环组6个心肌区域,其中1个心肌区域具有存活心肌,5个心肌区域无存活心肌;中度侧支循环组16个心肌区域,其中11个心肌区域具有存活心肌,5个心肌区域无存活心肌;良好侧支循环组24个心肌区域,其中21个心肌区域具有存活心肌,3个心肌区域无存活心肌;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轻度或无侧支循环组、中度侧支循环组和良好侧支循环组的WMSI分别为1.54±0.50、1.21±0.34和1.26±0.4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延迟强化透壁程度的增加与WMSI相关(r=0.638,P〈0.01).结论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侧支循环可预测心肌活性,随着Rentrop等级的增加具有存活心肌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磁共振成像 侧支循环 心肌
原文传递
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改进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丁怀玉 郭宏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临床决策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共同决策(SDM)是一种鼓励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的新兴决策模式,是指将患者纳入医疗决策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就某一医疗决策多种选择的利弊进行充分沟通,结合患者个人喜好、社会与文化背景以及教育与... 临床决策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共同决策(SDM)是一种鼓励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的新兴决策模式,是指将患者纳入医疗决策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就某一医疗决策多种选择的利弊进行充分沟通,结合患者个人喜好、社会与文化背景以及教育与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医患双方做出共同决策。国外已有多个学科将SDM应用于临床实践。SDM在我国心血管病领域推进也是可行的,但尚存在诸多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SDM 可以进一步改善临床决策过程,对优化治疗方式的选择、改善疗效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诊疗模式 医患共同决策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腔内衰减梯度评价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亚磊 王瑞 +8 位作者 贺毅 粟佳男 苑飞 田锐 葛长江 周渊 崔松 宋现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57-861,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腔内衰减梯度(TAG)与冠状动脉造影Rentrop分级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侧支循环的关系,并探讨CTO病变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腔内衰减梯度(TAG)与冠状动脉造影Rentrop分级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侧支循环的关系,并探讨CTO病变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TO病变,且术前接受CCTA检查的167例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75例CTO患者(79支病变血管)。根据Rentrop分级评价病变血管侧支循环进行分组,将Rentrop 3级定义为侧支循环良好组,病变血管数50支;侧支循环分级2级或以下定义为侧支循环不良组,病变血管数29支。比较不同Rentrop侧支循环分级时TAG变化,分析TAG与侧支循环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病变的因素。结果冠状动脉造影Rentrop为0或1、2、3级时,TAG分别为(-33.6±24.4)、(-16.5±15.7)和(-12.8±15.8) HU/10 mm,随着侧支循环分级的升高,TAG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对79支病变血管,用TAG≥-15.6 HU/10 mm预测良好侧支循环血管数为45支(57.0%),用Rentrop分级评价良好侧支循环血管数50支(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侧支循环良好组既往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20.8%(10/48)比48.1%(13/27), P=0.01],良好侧支循环既往心肌梗死患者比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35.4%(17/48)比11.1%(3/27),P=0.02],侧支循环良好组TAG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12.8±15.8) HU/10 mm比(-21.2±19.6) HU/10 mm,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糖尿病(OR=6.604,95%CI 1.726~25.274,P=0.006)及心肌梗死史(OR=0.196,95%CI 0.041~0.936,P=0.041)是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G可以用于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侧支循环。糖尿病是CTO病变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侧支循环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姚康 +13 位作者 葛雷 钱菊英 李延林 徐世坤 张峰 章轶琦 牛玉宏 史剑慧 张少衡 樊冰 王齐冰 孙爱军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84例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84例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s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骨髓收集及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迷走反射(如面色苍白、晕厥、恶心、低血压甚至休克)、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细胞悬液输注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低血压、栓塞等不良反应。监测术后1周内体温、心率、血压、心肌酶谱变化,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点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心肌酶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计划随访2年,记录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肿瘤等发生情况。结果在骨髓收集和分离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并发症,迷走反射相关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4.5±8.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1周)4.3%比5.7%(P>0.05);术后3个月为3.5%比2.4%(P>0.05);术后6个月至30个月为11.7%比14.3%(P>0.05)。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肌缺血加重、支架内再狭窄增加等。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新发肿瘤、栓塞等事件。同时,与对照组相比,BM-MNCs移植可以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s移植治疗AMI安全可行,且能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心肌梗塞
原文传递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发生心室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浙勇 葛均波 +6 位作者 张少衡 沈雳 崔洁 钱菊英 孙爱军 邹云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1-354,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结扎百分位点、术后心率、术后发生室早或短阵室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室颤的发生时间、室颤前心电图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57例动物手术过程发生室颤18例,死亡11例。室颤均发生在结扎冠脉后35 min内,高峰时间为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心率快于160 bpm或慢于60 bpm时容易诱发室颤。与非室颤组动物比较,室颤组动物的结扎位点高,术后最快心率>60 bpm的动物较多,短阵室速发生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扎位点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扎位点过高是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冠脉结扎后30 min内应该严密心电监护,特别注意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二个时间点、>160 bpm或<60 bpm二种心率、以及短阵室速等先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模型 动物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颤动
下载PDF
中国医患共同决策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鸣悦 郭宏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2346-2350,共5页
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正经历更多变革,改革旨在将重点从以医院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初级保健为基础的体系。中国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设施和服务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公导致各级医疗中心医疗质量不均衡,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而应用医患... 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正经历更多变革,改革旨在将重点从以医院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初级保健为基础的体系。中国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设施和服务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公导致各级医疗中心医疗质量不均衡,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而应用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making, SDM)模式可以增加医患信任。研究发现,中国公众有参与SDM意愿,SDM可能有助于满足每个患者的需求并推进其目标,医疗决策过程引入患者,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同时SDM在中国医疗体系推进中面临的挑战也需要积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医患共同决策 决策辅助工具
原文传递
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永军 周旭晨 +5 位作者 张妍 余在霞 赵军魁 石勇 马爱蕊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为临床调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对照组、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90例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资料...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为临床调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对照组、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90例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资料。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血脂[甘油三酯(TG):(1.19±0.14)mmol/L、载脂蛋白A(APOAl):(1.31±0.29)g/L载脂蛋白B(APOB):(0.68±0.19)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9±0.22)mmol/L]比较,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2.05±0.75)mmol/L、APOAl(0.72±0.09)g/L、APOB(1.15±0.18)g/L、HDL-C(0.96±0.19)mmol/L]、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TG(1.85±0.35)mmol/L、APOAl(1.184-0.10)g/L、APOB(0.90±0.13)g/L、HDL-c(1.08±0.27)mmol/L]、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TG(I.85±0.14)mmol/L、APOAl(1.12±0.36)g,/L、APOB(1.02±0.09)g/L、HDL-C(1.02±0.1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比较:t值分别为一5.773、24.30、一14.892、9.938,P均〈0.01。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比正常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比较:t值分别为一11.522、10.099、一5.185、3.277,P均〈0.01。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比正常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比较:t值分别为一25.583、4.953;一10.158、9.605,P均〈0.01。老年女Jf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比较,血HDL-C、APO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一3.830、一27.047,P均〈0.01),血TG和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1、14.085,P均〈0.05);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比较,血TG、H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血脂代谢异常 老年女性
原文传递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尹达 朱皓 +7 位作者 周旭晨 张波 王少鹏 张佑生 贾玉卿 孙梦涵 崔哈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78例)和常规PCI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回落>70%的比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21.14%比5.67%,P=0.011),心肌染色分级提高(1.12±0.47比2.03±0.32,P=0.021),术后24 h ST回落幅度>70%的比率增加(85%比94%,P=0.003),围术期大出血发生率减少(9%比4%,P=0.03),30 d随访期间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明显降低。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PCI能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浙勇 葛均波 +7 位作者 杨姗 张少衡 金航 曾蒙苏 孙爱军 钱菊英 邹云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MR)进行干细胞活体心肌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从猪骨髓抽取、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用含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铁羧葡胺)的DMEM培养液孵育24h,并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和PKH。进行荧光标记。然后...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MR)进行干细胞活体心肌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从猪骨髓抽取、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用含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铁羧葡胺)的DMEM培养液孵育24h,并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和PKH。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将MSC经心外膜直接注入猪急性梗死心肌内,每头猪注射3点。根据每注射点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是否铁标记,12头猪随机分成4组:2×10^6标记细胞组(n=3)、1×10^6标记细胞组(n=3)、5×10^5标记细胞组(n=3)和1×10^6未标记细胞组(n=3)。细胞移植后20—24h行猪心脏1.5TMR成像,1h后处死并根据MR成像图像切取心肌组织行普鲁士蓝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体外标记:普鲁士蓝染色见标记MSC内大量蓝色颗粒,标记率为100%,电镜证实含铁囊泡位于胞质内。(2)MR成像:注射铁标记细胞的三组(9头猪)进行活体心脏快速小角度翻转梯度回波(T2·WI—Flash 2d)序列成像,发现移植部位均呈明显的低信号,而且注射点信号缺失区的面积大小与回波时间和移植细胞数量有关;而快速自旋回波(T2WI—FSE)序列成像仅隐约可见低信号区甚至难以辨认,但显示梗死病灶和猪心脏结构比T2·WI-Flash 2d序列清晰。未标记细胞组(3头猪)的9个注射点心肌壁均未显示MR低信号区。(3)组织学检查:MR成像低信号区心肌病理学检查见普鲁士蓝染色、DAPI和PKH26三重阳性细胞存在。结论应用磁共振对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干细胞进行活体心肌内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干细胞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