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荟萃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荟萃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等在线电子数据库,手工检索国际上重要会议论文集,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30日,语言选择英文和中文。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要求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三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抗栓治疗组和双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组。根据标准制定检索策略,提取文献资料。运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质量偏倚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j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MACE、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2项,包含患者11353例,其中三联抗栓治疗组3486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7867例。分析发现,两组间MACE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CE:OR=0.93,95%C/0.74~1.18,P〉0.05;缺血性卒中:OR=0.88,95%C/0.70~1.10,P=0.27),但三联抗栓治疗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OR:1.94,95%C/1.33~2.82,P=0.0006)。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远期疗效相当,但出血风险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78例)和常规PCI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回落>70%的比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21.14%比5.67%,P=0.011),心肌染色分级提高(1.12±0.47比2.03±0.32,P=0.021),术后24 h ST回落幅度>70%的比率增加(85%比94%,P=0.003),围术期大出血发生率减少(9%比4%,P=0.03),30 d随访期间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明显降低。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PCI能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荟萃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等在线电子数据库,手工检索国际上重要会议论文集,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30日,语言选择英文和中文。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要求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三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抗栓治疗组和双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组。根据标准制定检索策略,提取文献资料。运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质量偏倚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j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MACE、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2项,包含患者11353例,其中三联抗栓治疗组3486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7867例。分析发现,两组间MACE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CE:OR=0.93,95%C/0.74~1.18,P〉0.05;缺血性卒中:OR=0.88,95%C/0.70~1.10,P=0.27),但三联抗栓治疗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OR:1.94,95%C/1.33~2.82,P=0.0006)。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远期疗效相当,但出血风险较高。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78例)和常规PCI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回落>70%的比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21.14%比5.67%,P=0.011),心肌染色分级提高(1.12±0.47比2.03±0.32,P=0.021),术后24 h ST回落幅度>70%的比率增加(85%比94%,P=0.003),围术期大出血发生率减少(9%比4%,P=0.03),30 d随访期间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明显降低。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PCI能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