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0
1
作者 杨玉盛 董彬 +5 位作者 谢锦升 陈光水 高人 李灵 王小国 郭剑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3-591,共9页
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流通途径之一 ,其动态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 C平衡。森林土壤呼吸由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组成 ,不同森林类型、测定季节和测定方法等直接影响其所占比例。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最主要因素 ,共... 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流通途径之一 ,其动态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 C平衡。森林土壤呼吸由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组成 ,不同森林类型、测定季节和测定方法等直接影响其所占比例。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最主要因素 ,共同解释了森林土壤呼吸变化的大部分。因树种组成、生产力和枯落物数量等不同而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差异。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有增加、降低或无影响 ,因采伐方式、森林类型、采伐迹地上植被恢复进程和气候条件等而异。火烧一般导致土壤呼吸速率降低。因肥料种类、施用剂量和立地条件不同 ,施肥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出现增加、降低或无影响等不同结果。大气 CO2 浓度升高和升温均可促进森林土壤呼吸。 N沉降有可能刺激了土壤呼吸 ,而酸沉降则可能降低了土壤呼吸。臭氧浓度和 UV-B辐射强度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森林土壤呼吸。但目前全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 ,深入探讨森林土壤呼吸的调控因素及其对全球变化和营林措施的响应等仍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呼吸 营林措施 采伐方式 森林类型 采伐迹地 植被恢复 土壤温度 湿度 碳循环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95
2
作者 高人 周广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对辽宁东部山区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为5.4~39.0t·hm -2,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柞木林和杂木林 ) ,灌丛最少。枯落物总平均吸水速度1~4h... 对辽宁东部山区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为5.4~39.0t·hm -2,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柞木林和杂木林 ) ,灌丛最少。枯落物总平均吸水速度1~4h变化最快 ,24h近乎为零 ,吸水达到饱和。针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持水率大于未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平均为234.8 % ,后者平均为176.5%;阔叶林则是未分解层持水率大于半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为600% ,后者为221.1 %。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156.5%~494.6% ,平均值为267.5 % ,大小顺序是柞木林>杂木林>灌丛>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4.0~86.1t·hm -2 ,平均值为51.8t·hm -2 ,大小排序为红松林>落叶松林>柞木林>油松林>杂木林>灌丛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率为67.0%~432.6 % ,平均值为196.7% ,大小排序为柞木林>灌丛>杂木林>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量为12.4~58.6t·hm -2,林型间平均值为34.1t·hm -2,大小排序为红松林>柞木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灌丛 ;各林型的有效拦蓄率、有效拦蓄量同其相应的最大拦蓄率、最大拦蓄量表现特点相同 ,前者变化范围为43.6%~360.2%,林型间平均值为156.9%:后者的变化范围为10.3~45.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东部山区 森林植被类型 枯落物层 持水性能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3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4 位作者 王小国 谢锦升 高人 李震 金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84-1690,共7页
通过用静态碱吸收法对中国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33年生的格氏栲人工林及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为期2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5月至6月份,最小值出现... 通过用静态碱吸收法对中国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33年生的格氏栲人工林及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为期2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5月至6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份。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一年中变化范围分别在403.47~1001.12mgCO2m-2h-1、193.89~697.86mgCO2m-2h-1和75.97~368.98mgCO2m-2h-1之间。2002年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但在极端干旱的2003年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双因素关系模型(R=aebTWc)拟合结果优于仅考虑土壤温度或土壤湿度的单因素关系模型,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不同年份不同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80%~96%。杉木林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敏感性高于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别为13.742、9.439和4.543tC·hm-2·a-1,前者分别约是后二者的1.5倍和3.0倍。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通量的影响可能与枯落物数量和质量、根系呼吸、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天然林 人工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皆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72
4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4 位作者 王小国 谢锦升 董彬 李震 高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应用密闭室碱吸收法对杉木人工林皆伐后的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进行为期1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皆伐后前4个月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对照(未伐地)的,皆伐6个月后则显著低于对照的,但伐后1年内的平均土壤呼吸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 应用密闭室碱吸收法对杉木人工林皆伐后的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进行为期1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皆伐后前4个月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对照(未伐地)的,皆伐6个月后则显著低于对照的,但伐后1年内的平均土壤呼吸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地枯枝落叶层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分别在伐后的5个月和6个月内显著高于对照的,但此后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地根系呼吸除在伐后当月显著高于对照的外,第3个月迅速降低至消失。皆伐地土壤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的有所提前。伐后1年内皆伐地枯枝落叶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和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分别为34·5%、63·9%和1·6%,而对照的则分别为23·4%、50·1%和26·5%。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皆伐和对照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4%和90%。皆伐地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低于对照的,但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则高于对照的。皆伐地土壤呼吸、矿质土壤呼吸和枯枝落叶层呼吸的Q10分别为1·42、1·53和1·34,而对照的土壤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和根系呼吸的Q10则分别为2·42、1·81、2·40和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 土壤呼吸 杉木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根系呼吸季节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1
5
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3 位作者 王小国 谢锦升 高人 李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41-1947,共7页
通过用挖壕沟+静态碱吸收法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根系呼吸进行为期2a定位研究.不同森林根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春末或夏初,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年中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 通过用挖壕沟+静态碱吸收法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根系呼吸进行为期2a定位研究.不同森林根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春末或夏初,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年中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根系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在157.76~480.40 mg CO2/(m2·h)、53.03~339.45 mg CO2/(m2·h)和16.66~228.02 mg CO2/(m2·h)之间.在近似正常气候状况的2002年,不同森林根系呼吸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R2=0.52~0.72);而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则可解释根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81%~90%.在极端干旱的2003年,根系呼吸受土壤温度或湿度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仅能解释根系呼吸变化的24%~60%,这与根系在持续干旱期间长期处于近休眠状态有关.根系呼吸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大小顺序均为杉木人工林>格氏栲人工林>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天然林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比例(47.6%)均高于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42.5%和40.2%),不同森林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比例均以冬季最低,而以5月或6月最高.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根系呼吸年通量分别为6.537、4.013和1.828 tC/(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呼吸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及生态学意义:以常熟生态站为例 被引量:58
6
作者 王小治 朱建国 +1 位作者 高人 宝川靖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616-1620,共5页
在常熟生态站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连续两年定位收集湿沉降 ,对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湿沉降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 ,夏、春季高 ,秋、冬季低 .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 4 N、NO-3 N和DON的比例分别为 4 7 ... 在常熟生态站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连续两年定位收集湿沉降 ,对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湿沉降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 ,夏、春季高 ,秋、冬季低 .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 4 N、NO-3 N和DON的比例分别为 4 7 6 %、35 1%和 17 4 % .湿沉降中NH+ 4 N主要来自当地农田的氨挥发 ,湿沉降NH+ 4 N月输入量随月降雨量增加而增加 (R2 =0 3178 ) .该地区空气中NO-3 N浓度相对比较稳定 ,湿沉降中NO-3 N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 (R2 =0 4 2 0 5 ) .湿沉降NO-3 N月输入量与月降雨次数呈直线正相关 (R2 =0 6 75 7 ) ,而与月降雨量相关性较差 (R2 =0 1985 ) .湿沉降TN年输入量为2 7 0kg·hm-2 ,并在所有降雨中 ,氮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 (0 2mg·L-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素湿沉降 季节动态 生态学意义
下载PDF
稻季施用不同尿素品种的氮素径流和淋溶损失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小治 高人 +2 位作者 朱建国 蔡祖聪 宝川靖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0-604,共5页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利用大型原状土柱研究不同尿素品种、施肥量处理在稻季氮素径流和淋溶损失.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在基施情况下,田面水总氮浓度始终接近对照水平,通过径流损失的可能性很小.尿素处理施肥后2d内田面水氮浓度达最高值,随...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利用大型原状土柱研究不同尿素品种、施肥量处理在稻季氮素径流和淋溶损失.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在基施情况下,田面水总氮浓度始终接近对照水平,通过径流损失的可能性很小.尿素处理施肥后2d内田面水氮浓度达最高值,随后急剧下降,施肥与径流产生时间的间隔是决定径流氮排放大小的关键因素,施肥5d后的降雨不易造成大的径流排放,氮径流损失与尿素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处理间的氮素淋溶排放无显著差异,在2.66~3.25kg N/hm2之间;淋溶液中NO3--N浓度最高为0.83mgN/L,在正常施肥情况下,此类土壤氮的淋溶不会造成地下水NO3--N的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素 径流 淋溶 包膜尿素 原状土柱
下载PDF
土壤黑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8
作者 邱敬 高人 +3 位作者 杨玉盛 尹云锋 马红亮 李又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本文对土壤黑碳(B lack Carbon)的形成与降解?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的几个研究方向:1)黑碳测定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的研究;2)火烧历史和频率对黑碳的影响研究;3)黑碳降... 本文对土壤黑碳(B lack Carbon)的形成与降解?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的几个研究方向:1)黑碳测定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的研究;2)火烧历史和频率对黑碳的影响研究;3)黑碳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黑碳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树木位置和胸径对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3 位作者 何宗明 谢锦升 高人 曾宏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通过研究福建三明莘口林场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树木位置和胸径大小的关系,探讨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特点。用土芯法(土钻内径6 .8cm,深10 0 cm)测定细根生物量,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分别随机取土芯4 1个和4 0个,同时记录... 通过研究福建三明莘口林场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树木位置和胸径大小的关系,探讨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特点。用土芯法(土钻内径6 .8cm,深10 0 cm)测定细根生物量,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分别随机取土芯4 1个和4 0个,同时记录离取样点最近的第1棵、第2棵和第3棵树的距离和胸径。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2 6 6 t/ hm2和2 .0 4 8t/ hm2 ,变异系数分别达37.3%和4 2 .8% ,细根生物量均遵从正态分布(p<0 .0 5 )。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与离取样点最近第1棵、第2棵树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且以与最近第1棵树距离的相关系数最大。格氏栲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最近第1棵树的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p<0 .0 1) ,而与最近第2、第3棵树的胸径无关(p>0 .0 5 ) ;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则与最近第1、第2和第3棵树的胸径均无显著相关(p>0 .0 5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离取样点最近第1棵树距离和胸径可解释格氏栲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变异的4 1.0 % ,而离取样点最近第1、2棵树距离则可解释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变异的4 0 .6 %。由于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呈现特定模式,规则取样估计细根生物量将产生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人工林 水平分布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植物根呼吸对升温的响应 被引量:22
10
作者 盛浩 杨玉盛 +3 位作者 陈光水 高人 曾宏达 钟羡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96-1605,共10页
植物根呼吸碳释放量高达18Pg/a,约为全球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量(6.5Pg/a)的2.8倍。了解根呼吸对升温的响应对于构建陆地生态系统碳动态模型、评价地下碳库碳收支具有重要作用。短期升温能明显提高根呼吸速率,但在近乎恒定的温度... 植物根呼吸碳释放量高达18Pg/a,约为全球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量(6.5Pg/a)的2.8倍。了解根呼吸对升温的响应对于构建陆地生态系统碳动态模型、评价地下碳库碳收支具有重要作用。短期升温能明显提高根呼吸速率,但在近乎恒定的温度梯度下,根呼吸速率可能逐渐恢复到温度变化前的水平。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与植物种和测定的温度范围有关,其Q10值介于1.1~10之间。在野外条件下,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还会受到土壤湿度、养分状况、呼吸底物有效性、太阳辐射、光合产物的地下分配模式和天气状况等影响。通常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比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高,但室内控制温度下和野外环割(girdling)实验中并未观测到类似现象。根呼吸是否具有温度适应性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有关根呼吸对升温的适应机理仍不清楚,可能是碳循环研究存在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深入探讨根呼吸的温度适应性;(2)扩大对成年植物种的研究;(3)扩大对环境因子交互影响和模拟研究;(4)扩大对植物根呼吸测定和升温新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 根呼吸 温度升高 Q10 温度敏感性 适应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高人 周广柱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4,共5页
沿辽河水系设置临时标准地 ,对辽宁东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柞木林、杂木林及灌丛 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 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都表现出较强的渗透性能。A层的初始入渗率... 沿辽河水系设置临时标准地 ,对辽宁东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柞木林、杂木林及灌丛 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 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都表现出较强的渗透性能。A层的初始入渗率 (f0 /mm·min- 1) 1 2 .8~ 6 1 .1 ,平均值为 38.7,B层 1 6 .8~4 1 .7,平均值为 2 7.0 ,C层 2 9.2~ 38.2 ,平均值为 2 4 .4 ;A层的稳定入渗率 (fc/mm·min- 1) 2 .6~ 4 .2 ,平均值为 3.5 ,B层 2 .2~ 4 .1 ,平均值为 2 .9,C层 1 .1~ 3.3,平均值为 2 .2 ;A层的饱和导水率 (k10 /mm·min- 1)1 .5 3~ 2 .2 3,平均值为 1 .86 ,B层 0 .77~ 2 .0 5 ,平均值为 1 .2 7,C层 0 .5 0~ 1 .2 8,平均值为 0 .79。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壤发生层次的入渗能力差异显著 :一般地 ,阔叶林下土壤的入渗性能明显好于针叶林 ,榛丛下土壤也表现出很好的渗透性能 ;不同土层入渗性能大小为A层 >B层 >C层。林龄差异在 2个龄级以上时 ,林龄越大 ,土壤初渗性能越好。用Horton方程拟合土壤饱和渗透过程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东部山区 森林植被类型 土壤渗透性
下载PDF
皆伐火烧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尹云锋 杨玉盛 +4 位作者 高人 陈光水 谢锦升 钱伟 赵月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2-355,共4页
关键词 皆伐火烧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黑碳
下载PDF
植物富集^(13)C标记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尹云锋 杨玉盛 +2 位作者 高人 马红亮 卢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0-793,共4页
稳定同位素13C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周转。13C技术可分为自然标记和人工标记两种。13C自然标记方法研究土壤碳周转一般用于田间原位试验,要求有C3和C4植物的更替,且要有准确的更替时间。
关键词 13C 脉冲标记 水稻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量平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 ,在对辽宁东部山区 5种主要森林类型降雨分配、植被层的蒸腾耗水及林地土壤蒸发的实际观测及对某些平衡因子 (如径流量 )通过简化水量平衡方程余项法推求基础上 ,建立森林水量平衡关系。研究表明 ,各林分类型生...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 ,在对辽宁东部山区 5种主要森林类型降雨分配、植被层的蒸腾耗水及林地土壤蒸发的实际观测及对某些平衡因子 (如径流量 )通过简化水量平衡方程余项法推求基础上 ,建立森林水量平衡关系。研究表明 ,各林分类型生长季总蒸散量为 4 76 .6~ 6 5 1.3mm,以林冠的蒸发散为主 ,占同期总蒸散量的 73.5 %~ 88.6 % ,林冠下林地蒸发散为 6 9.3~ 12 6 .5 mm,占总蒸发散的 11.4 %~ 2 6 .5 % ;林地不易发生地表径流 ,生长季地下径流深 76 .6~ 2 6 3.9mm ,占同期降雨量的 10 .3%~ 35 .5 %。各林型间水量平衡分量有很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东部山区 森林植被 类型 森林水文 水量平衡 蒸发散
下载PDF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燕萍 高人 +3 位作者 杨玉盛 尹云锋 马红亮 薛丽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3-768,共6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热解温度分别为350℃(T350)、600℃(T600)和850℃(T850),研究了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制备的黑碳在15℃和25℃培养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速率总的...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热解温度分别为350℃(T350)、600℃(T600)和850℃(T850),研究了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制备的黑碳在15℃和25℃培养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速率总的趋势是前期分解速率快,后期缓慢。在整个培养过程中(1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CO2释放速率下降趋势逐渐降低,CO2释放速率相对值的大小随着培养温度的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添加黑碳后土壤CO2-C累计量均是T350>T600>T850,T350土壤CO2-C累计量最高分别为415.26 mg/kg和733.82 mg/kg。添加不同黑碳后,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土壤有机碳 矿化
下载PDF
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22
16
作者 盛浩 杨玉盛 +4 位作者 陈光水 高人 曾宏达 杜紫贤 张静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1X期74-83,共10页
首先对国内外土壤异养呼吸Q10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述评.影响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因子主要包括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呼吸底物和土壤生物等.较多的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的Q10在低温时较高,高温时较低,但Q10也可随温度... 首先对国内外土壤异养呼吸Q10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述评.影响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因子主要包括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呼吸底物和土壤生物等.较多的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的Q10在低温时较高,高温时较低,但Q10也可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或随温度变化而保持稳定;通常土壤异养呼吸的Q10与土壤水分成正相关,但极端水分条件下(干旱胁迫或渍水)Q10较低;有限的研究表明呼吸底物和土壤生物对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调控土壤异养呼吸Q10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然后从温度、水分、呼吸底物、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等方面对影响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未来应重点开展的研究:(1)加强不同尺度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因子及调控机理研究;(2)扩大土壤异养呼吸Q10的野外研究;(3)扩大热带、亚热带土壤异养呼吸Q10的研究;(4)深入探讨呼吸底物有效性和土壤生物对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5)加强其他因子对土壤异养呼吸Q10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异养呼吸 温度敏感性 Q10 温度 水分 呼吸底物 土壤生物
下载PDF
凋落物分解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成芳 高人 +2 位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钟羡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森林凋落物分解模型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对凋落物失重率的简单描述到广为人知的单指数分解模型,随着对凋落物分解研究的深入,双指数模型、三指数模型也应运而生。国外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欧洲温带森林、北方... 森林凋落物分解模型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对凋落物失重率的简单描述到广为人知的单指数分解模型,随着对凋落物分解研究的深入,双指数模型、三指数模型也应运而生。国外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欧洲温带森林、北方森林。国内的研究也正在经历一个应用、改进和开发的过程,目前还主要处在应用和改进的阶段。为了准确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C等元素的动态,急需建立适合于我国各类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模型。本文回顾了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模型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模型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分根法研究镧对水稻生长及其生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4 位作者 褚海燕 张雅丽 高人 曾青 曹志洪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6,共6页
用分根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镧对水稻生长及其促进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镧(0 05~1 5mg·L-1)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实粒数;随着镧浓度从0 05增加到0 75mg·L-1,镧降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和根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当镧浓度... 用分根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镧对水稻生长及其促进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镧(0 05~1 5mg·L-1)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实粒数;随着镧浓度从0 05增加到0 75mg·L-1,镧降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和根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当镧浓度为0 75~9mg·L-1时,镧显著降低叶和根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0 75mg·L-1镧增加叶中赤霉素(GA)和吲哚乙酸(IAA)含量,0 75和3mg·L-1镧增加根中细胞分裂素(iPAs)和IAA含量,但降低脱落酸(ABA)含量;秧苗移栽后46d,0 25~6mg·L-1镧显著增加叶片气孔导度;秧苗移栽后59和83d,当镧浓度分别为15和6mg·L-1时,镧显著降低叶片气孔导度;镧对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叶和根中蛋白质,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没有发现显著作用。还讨论了镧促进水稻生长和消除超氧阴离子(·O2-)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生理参数 分根水培法 稀土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闫聪微 马红亮 +2 位作者 高人 尹云锋 陈仕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8-684,共7页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CK〔对照,0 kg(hm2.a)〕、LN〔低氮,30 kg(hm2.a)〕和HN〔高氮,100 kg(hm2.a)〕处理3个氮沉降水平对亚热带针叶(杉木)和阔叶(浙江桂、罗桴栲)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3 d,土壤中的w(SI...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CK〔对照,0 kg(hm2.a)〕、LN〔低氮,30 kg(hm2.a)〕和HN〔高氮,100 kg(hm2.a)〕处理3个氮沉降水平对亚热带针叶(杉木)和阔叶(浙江桂、罗桴栲)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3 d,土壤中的w(SIN)(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在CK和LN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仅发现HN处理与LN及CK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施氮后3个月,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施氮后3 d相比,土壤中的w(NH4+-N)在CK处理显著增加了42%~68%(P<0.05),而HN处理则显著降低了45%~58%(P<0.05);土壤中的w(NO3--N)平均降低了24%~88%,其中HN处理降幅最大也最显著;杉木林土壤降幅最大.施氮后3 d,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尤其是杉木林土壤中的w(SON)(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增加,其占w(TSN)(可溶性总氮含量)的比例降低.然而3个月后,施氮影响趋缓甚至相反;与施氮后3 d比较,HN处理下w(SON)降低,而其占w(TSN)的比例却有所升高,表明SON损失仍低于SIN.阔叶天然林土壤中的w(SON)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表明凋落物性质差异造成的影响与w(SON)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针阔叶林 无机氮 可溶性有机氮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 人 周广柱 《辽宁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用固定标准地方法对辽东山区5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生长季林冠的降雨再分配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时期降雨林冠再分配特点因林型而异。林冠截留率23.1%~29.3%,平均值为25.3%,针叶林的截留率大于阔叶林。辽东山区林内雨率68.... 用固定标准地方法对辽东山区5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生长季林冠的降雨再分配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时期降雨林冠再分配特点因林型而异。林冠截留率23.1%~29.3%,平均值为25.3%,针叶林的截留率大于阔叶林。辽东山区林内雨率68.9%~76.3%,平均值为73.4%,阔叶林大于针叶林。各林型的茎流率都很低,不超过1%;5种林型生长季场降雨的截留量都表现出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少,在降雨初期下降梯度最大,以后趋于平稳,达到饱和,各林型的理论饱和截留率为16.4%~29.7%。林内雨量在低雨量级时增加缓慢,随降雨量增大,增加梯度明显加大。林内雨率在低雨量时增加梯度大,而到高雨量级时,逐渐趋于稳定。从平均角度看,阔叶林的林内雨率要高于针叶林。茎流量在降雨超过一定量时发生,在低雨量级时增加缓慢,以后随雨量级增大而大致呈直线上升,茎流率不超过1%,茎流量不超过0.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林冠截留 森林植被类型 降雨 再分配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