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永炎院士诊治帕金森病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明广 王芳 +5 位作者 王冬慧 陈婷婷 孙娜 何丽丽 谢颖桢 《现代中医临床》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可将帕金森病归属于中医"老年颤证"。王永炎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病机复杂,本虚为发病基础,标实为发病依据,内风为发病动因,治疗当以熄风、化痰、...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可将帕金森病归属于中医"老年颤证"。王永炎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病机复杂,本虚为发病基础,标实为发病依据,内风为发病动因,治疗当以熄风、化痰、活血为通则,兼以解毒,固本培元缓图收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颤证 辨证论治 王永炎
原文传递
王永炎教授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阳(气)虚化风”中风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晋婷 +1 位作者 刘娴 谢颖桢 《现代中医临床》 2020年第3期71-74,共4页
20世纪70-80年代王永炎教授对发病即呈现阳气不足、瘀血阻络的中风病患及时采用了"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分享验案2则,借此回溯王永炎教授提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新病机的临床渊源,和"阳(气)... 20世纪70-80年代王永炎教授对发病即呈现阳气不足、瘀血阻络的中风病患及时采用了"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分享验案2则,借此回溯王永炎教授提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新病机的临床渊源,和"阳(气)虚化风"的中风病临床征象。同时例举后学验案1则,以深化对"阳(气)虚化风"的认识及提高对此病证急性期益气温阳治疗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气)虚化风 中风病 病机创新
原文传递
基于“虚气留滞”病机探讨心脑同治理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古金晓 于海青 +8 位作者 李伟荣 王岳青 杜雨轩 梁笑笑 袁永娥 王丽 黄朝萍 谢颖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92-796,共5页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和认同,对于心脑血管病而言,其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突显“心脑同治”理论的可行性。“虚气留滞”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因虚而滞,因滞虚甚,脉络受损发为心脑血管疾患。益气消滞为本病治疗大法,补气则气机条达、正气充足,可使痰浊、淤血、毒邪等致病因素代谢正常,形神自安。本文着重从“虚气留滞”理论出发,阐述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基础,并以益气消滞、解毒通络为治疗原则,以期化繁为简、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治 虚气留滞 心脑血管疾病 益气消滞 毒损络脉 解毒通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生存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丽丽 +6 位作者 谢颖桢 宋文英 古金晓 王秋月 梁笑笑 陈婷婷 李伟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6期2221-2227,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增强对脑卒中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的识别,实现更有效的二级预防。方法对2020年9月-2021年10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太原市中心医...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增强对脑卒中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的识别,实现更有效的二级预防。方法对2020年9月-2021年10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入院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并进行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价及影像学检查。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评分3~6分及复发)。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发(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不同梗死病灶数患者(分为单发梗死灶组和多发梗死灶组)的累计生存率。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偏大,以女性多见,既往多有冠心病、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史,脑梗死发作次数多,NIHSS评分及ESRS评分高,梗死病灶多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梗死病灶数、入院NIHSS评分对不同预后患者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 0.787,95%CI:0.729~0.845),敏感度为68.5%,特异度为77.8%。多发梗死灶比单发梗死灶患者复发事件生存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复发)生存率均明显下降(P均<0.05);多发梗死灶患者临床特点为既往房颤史、入院NIHSS评分较高,中医证候气虚、阴虚证多见(P均<0.05)。结论年龄、梗死病灶数、入院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多发梗死灶对结局终点事件生存率的影响,积极控制脑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影响因素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中风发病前出现“毒损脑络”病情变化人群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丽丽 苏苏 +9 位作者 王秋月 杨友财 谢颖桢 李广路 曹锐 陈婷婷 于存娟 宋文英 王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87-795,共9页
【目的】通过总结中风发病前出现病情变化人群“毒损脑络”的临床特征,增进对发病前病情变化的识别及治疗,以预防中风的发生。【方法】对3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调查表采集包括发病前病情变化在内的... 【目的】通过总结中风发病前出现病情变化人群“毒损脑络”的临床特征,增进对发病前病情变化的识别及治疗,以预防中风的发生。【方法】对3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调查表采集包括发病前病情变化在内的临床信息及发病72 h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等资料。依据调查信息并结合专家意见,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毒损脑络”病情变化。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出现病情变化人群的临床特点,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其证候特征。【结果】(1)337例患者中,排除数据不全病例23例,经专家经验判断,符合病情变化97例,未出现病情变化158例,可能属于病情变化59例,最终将出现病情变化的97例和未出现病情变化的158例,共255例纳入本次研究。(2)与中风前未出现病情变化的人群相比,发病前病情变化者更多出现在高血压(P<0.05)、嗜食肥甘厚味(P<0.01)、少食蔬菜(P<0.1)的人群中,且发病前诱因多见(P<0.05)。同时具有发病时较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较低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的特点。(3)发病前病情变化以神识情绪、头面五官清窍受扰失养,出现头晕昏沉、疲乏倦怠、嗜睡思睡、口干口苦、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神不宁等为主要表现(P<0.01),呈现痰瘀阻络、风火上扰、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肝阳上亢、痰火上扰等证候,符合毒性火热、秽浊蒙神扰窍的“毒损脑络”临床特点。(4)理化指标与中医症状关系方面,TP、DBIL分别与反映清窍失养受扰的病征相关,TB与反映痰火内扰的病征相关。【结论】高血压病、嗜食肥甘厚味者需要重视神识情绪、头面五官清窍受扰失养的变化,及时诊治,可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 发病前 毒损脑络 病情变化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基于Lasso回归
6
作者 金佳欣 +1 位作者 王尔玉 谢颖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5-238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7 d)患者为建模集,另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7 d)患者为建模集,另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住院治疗的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7 d)患者为外部验证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依据是否出现结局事件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使用Lasso回归筛选重要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运用R studio软件建立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与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结果建模集患者复发28例(15.22%),外部验证集患者复发21例(15.00%)。在建模集,复发患者年龄>65岁、糖尿病、心律失常、卒中后便秘、FBG>7.5的占比高于未复发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心律失常、卒中后便秘、空腹血糖>7.5、NLR升高、肌酐升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与校准曲线分析显示,建模集与外部验证集中该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拟合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与外部验证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AUC分别为0.857[95%CI(0.782-0.932)]、0.679[95%CI(0.563-0.794)]。结论基于年龄>65岁、心律失常、卒中后便秘、空腹血糖>7.5、NLR、肌酐等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Lasso回归
下载PDF
基于王永炎教授“阳(气)虚化风”理论探讨中风后疲劳 被引量:2
7
作者 古金晓 +3 位作者 杜雨轩 梁笑笑 栾慧林 谢颖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25-2528,共4页
中风后疲劳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防治有着深远且重要的临床意义。王永炎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一类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而邪实一面临床特征并不突出的患者,此类患者经及时益气... 中风后疲劳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防治有着深远且重要的临床意义。王永炎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一类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而邪实一面临床特征并不突出的患者,此类患者经及时益气温阳通络治疗后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因此提出了“阳(气)虚化风”的病机新认识。其内在本质为阳气不足,变化生风。发病后,患者仍旧正气不足,或清阳不升,或气血运行乏力,瘀血阻于脑络,或阳气不足,有形之邪积聚,终致脑窍不荣,表现为脑力不足,不耐疲劳的特征。因此“阳(气)虚化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既往报道的中风后急性期疲劳患者存在相关性。本文旨在从“阳(气)虚化风”病机角度对中风后急性期疲劳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思路进行诠释,以此期待提高临床医师对中风后急性期疲劳发病病机的认识,加强在中风急性期予以补气活血通络治疗的意识,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气)虚化风 中风后疲劳 补气活血通络 病因 病机 临床经验 验案分析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中医学“气”本质的临床对应关系研究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贾云芳 侯仙明 +8 位作者 师旭亮 赵润生 刘淑彦 张彦君 张月颖 王玉洁 金春宇 温子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第3期8-9,23,共3页
"气"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病因病机阐述、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确定、方药选择、养生指导等多方面被广泛应用,但至今对于其科学本质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深入整理分析发现一氧化氮(NO)在性状、来源、分布、功能... "气"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病因病机阐述、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确定、方药选择、养生指导等多方面被广泛应用,但至今对于其科学本质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深入整理分析发现一氧化氮(NO)在性状、来源、分布、功能等多方面与"气"具有相似性。既然有大量资料佐证NO与气存在着较为广泛的对应性关系,就有必要从临床角度对这种理论认识进行验证。故本文采用临床实验初步探讨了气与NO是否存在关系。实验结果虽然初步证明了NO与气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但从数值上看,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即NO的含量随着气虚程度的增减而升降。因此,对NO与气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引入更多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好的反映两者的本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本质 临床 相关性 参芪合剂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娴 金佳欣 +4 位作者 何丽丽 苏苏 杜雨轩 谢颖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81-786,792,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2000年1月~2021年1月关于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2000年1月~2021年1月关于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中药关联分析,运用IBM SPSS 22.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7篇,涵盖13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酸枣仁、当归、川芎、甘草、茯苓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平、温性药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肝、心、脾经;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3条,核心组合为“酸枣仁-夜交藤”“酸枣仁-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当归-柴胡-白芍”等;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合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以宁心安神为治疗大法,同时根据证型不同选择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疏肝柔肝、清热化痰、养血活血等治法,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卒中后睡眠障碍 用药规律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研究
10
作者 杜雨轩 古金晓 +5 位作者 于海青 于存娟 徐栋 梁笑笑 谢颖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4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63例。其中气虚证组60例,非气虚证组103例。比... 目的:探索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4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63例。其中气虚证组60例,非气虚证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气虚证组发病前有诱因患者多于非气虚证组(P=0.01),诱因前3位分别为劳累、天气变化、情绪波动;气虚证组与非气虚证组相比四诊信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前10项为舌淡、神疲乏力、脉细、脉沉、气短、舌胖大/舌边有齿痕、少气懒言、面白、舌紫暗、苔白(P<0.05);气虚证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淋巴细胞绝对值(LY#)、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低于非气虚证组(P<0.05)。结论:与非气虚证组相比,气虚证组更易因劳累、天气变化、情绪波动发病;发病后体内炎症反应较不显著;推测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患者机体的抗氧化及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物质的浓度可能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代谢速率减慢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始发态 气虚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痰热证与痰热伴气虚证的差异探索
11
作者 古金晓 +5 位作者 何丽丽 杜雨轩 梁笑笑 栾慧林 陈婷婷 谢颖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2期3079-3086,共8页
目的以痰热是否伴有气虚要素为切入点,基于临床特征与代谢组学,探索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痰热证与是否伴有气虚证的宏微观辨证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1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急... 目的以痰热是否伴有气虚要素为切入点,基于临床特征与代谢组学,探索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痰热证与是否伴有气虚证的宏微观辨证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1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发病72 h以内)患者63例。依据《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各证候要素诊断成立的标准,将符合“痰湿+内火”且不伴有气虚要素的26例患者作为痰热组,将符合“痰湿+内火+气虚”要素的37例患者作为痰热+气虚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同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及相应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2组患者基础疾病、病因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远期预后、血常规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发病诱因、劳累诱因、颅内血管闭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热+气虚组患者具有诱发因素比例明显高于痰热组,以发病前存在劳累的诱因多见,且在影像方面更多地表现为颅内血管闭塞;在代谢组学方面,2组血清共筛选出9种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产物,分别为LysoPC(20∶5/0∶0)、LysoPC(18∶3/0∶0)、LysoPC(18∶1/0∶0)、LysoPC(18∶0/0∶0)、Choline、LysoPC(18∶2/0∶0)、2-Methyl-1,3-cyclohexadiene、Glycine、2-Ketobutyric acid。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痰热伴气虚证往往具有发病前劳累的诱因,且颅内血管多具有闭塞的基础情况,其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等通路。将临床特征及生物学指标串联应用,可为中医证候要素诊断的辨证及机制探索提供宏微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要素 临床特征 代谢组学 痰热证 气虚证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中风后尿失禁及尿潴留的针刺选穴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古金晓 谢颖桢 +6 位作者 于海青 王岳青 陈婷婷 杜雨轩 梁笑笑 栾慧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04-1411,共8页
[目的]基于“异病同治”理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近十年中风后尿失禁(post-stroke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及尿潴留(post-stroke urinary retention,PSUR)的针刺选穴规律,用于指导临床。[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 [目的]基于“异病同治”理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近十年中风后尿失禁(post-stroke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及尿潴留(post-stroke urinary retention,PSUR)的针刺选穴规律,用于指导临床。[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等7个中英文数据库为对象,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使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选穴信息,同时运用不同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06篇,其中PSUI文献147篇,PSUR文献59篇,结果显示针刺治疗两种疾病所取穴位高度相似,分布主要在胸腹、腰骶部,关元穴出现频数最高,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腧穴使用最多。根据关联规则分析,PSUR、PSUI两组关联性最高的腧穴组合分别是“中极-关元”“关元-气海”。复杂网络核心处方显示,两组的核心处方为“关元、中极、三阴交”组合。[结论]针刺治疗PSUI、PSUR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取穴规律,两者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两者选穴均集中于腹部和腰骶部,循行于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中风 中风后尿失禁 中风后尿潴留 针刺 选穴规律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始发态不同严重程度气虚证临床特征研究
13
作者 梁笑笑 +3 位作者 古金晓 杜雨轩 栾慧林 谢颖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4期1978-1981,1985,共5页
目的探讨轻型与非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更好地评估缺血性中风始发态气虚证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以期早期识别、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0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 目的探讨轻型与非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更好地评估缺血性中风始发态气虚证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以期早期识别、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0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非轻型中风组25例和轻型中风组6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四诊信息、检验指标、出院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与轻型中风组相比,始发态气虚证非轻型中风组患者多有既往中风史,四诊信息表现为反应迟钝、喉中痰鸣、便秘及弦脉的比例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淋比、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出院NIHSS评分均更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出院BI评分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始发态气虚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的患者多合并既往中风史,临床四诊症状更为复杂,体内炎症反应较为激烈且凝血功能紊乱,并发症和致残率亦相应升高,应重视始发态气虚证非轻型中风患者的早期识别,及早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气虚证 严重程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