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化水的物理化学性能 被引量:87
1
作者 朱元保 流水 +2 位作者 曹祉祥 文陵飞 陈宗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1-25,32,共6页
除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与磁化前无明显差别外,磁化水的pH值、溶解氧和难溶盐的溶解度均增加,紫外吸收峰和密度降低,挥发性加快,电导率的变化与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间有关,并发现磁化水的电导率有滞后效应.
关键词 磁化水 电导率 溶解氧 PH值 物理化学性能
下载PDF
羧基化碳纳米管嵌入石墨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电催化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宗花 刘军 +2 位作者 流水 王义明 罗国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采用涂层和嵌入修饰法 ,将羧基化多层碳纳米管制成两种修饰电极。以多巴胺 (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 ,研究了两种修饰电极对DA和AA共存时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嵌入的方式比涂层的方式显示了更多的优点。嵌入修饰电极不仅使... 采用涂层和嵌入修饰法 ,将羧基化多层碳纳米管制成两种修饰电极。以多巴胺 (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 ,研究了两种修饰电极对DA和AA共存时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嵌入的方式比涂层的方式显示了更多的优点。嵌入修饰电极不仅使峰电流增加 ,并且使两者共存时的氧化峰位分离达 16 0mV ,同时 ,该电极对DA的响应灵敏于AA ,这有利于在大量的AA存在下实现对DA的测定。在 1× 10 - 3 mol/L的AA的存在下 ,还原电流的一阶导数与DA浓度在 5× 10 - 7~ 1× 10 - 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达 1× 10 - 7mol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碳纳米管 石墨修饰电极 电催化 多巴胺 抗坏血酸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孔性界面对电分离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宗花 刘军 +2 位作者 流水 王义明 罗国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6-240,共5页
制备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镶嵌、涂层 ) ,并研究了电分离多巴胺 ( DA)和抗坏血酸 ( AA)的机理 .结果表明 ,该电极的表面有一个多孔性的立体界面层 ,不仅对 DA和 AA具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 ,而且二者的氧化峰电位差 (ΔEpa)达 2 5 0 m V以... 制备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镶嵌、涂层 ) ,并研究了电分离多巴胺 ( DA)和抗坏血酸 ( AA)的机理 .结果表明 ,该电极的表面有一个多孔性的立体界面层 ,不仅对 DA和 AA具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 ,而且二者的氧化峰电位差 (ΔEpa)达 2 5 0 m V以上 .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影响ΔEpa的因素 .分散剂的种类对 ΔEpa有很大的影响 ;多层碳纳米管的管径对 ΔEpa的影响较小 ,碳纳米管的种类 (单层、多层、螺旋型多层 )则有一定的区别 ;同一种碳纳米管经不同氧化强度的酸截短后 ,对 ΔEpa产生了明显影响 .这说明修饰电极的界面性质对电分离 DA和 AA有较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多孔界面 电分离 多巴胺 抗坏血酸 神经递质 生物电化学 电分析
下载PDF
分子印迹毛细管整体柱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因 被引量:34
4
作者 流水 王宗花 +1 位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建立了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分离测定咖啡因的微柱液相色谱法。在该方法中 ,以咖啡因为模板分子 ,经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毛细管整体柱。考察了柱制备过程中影响柱性能的主要因素 ,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分子印... 建立了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分离测定咖啡因的微柱液相色谱法。在该方法中 ,以咖啡因为模板分子 ,经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毛细管整体柱。考察了柱制备过程中影响柱性能的主要因素 ,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分子印迹整体柱对咖啡因具有高度选择性 ,咖啡因与其结构相似物的最高分离度为 2 .5 7。将这一方法用于测定绿茶饮料、百事可乐和复方药片中咖啡因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含量测定 分子印迹聚合物 毛细管整体柱 液相色谱法 饮料 药物
下载PDF
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固相萃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流水 井晶 +2 位作者 黄智敏 温振东 刘凤涛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100,共4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制备了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装入固相萃取柱试验了聚合物对槲皮素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具有...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制备了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装入固相萃取柱试验了聚合物对槲皮素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具有高度选择性,为从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富集黄酮活性成分槲皮素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聚苯胺膜的电化学合成机理及掺杂行为 被引量:19
6
作者 流水 魏洽 +2 位作者 王承宜 刘冬如 马海永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8-550,共3页
采用恒电位法、循环伏安法研究水溶液中苯胺在玻炭电极上电聚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了电化学聚合的机理及不同阴离子的掺杂行为。结果表明 :电聚合的苯胺膜可分为两层 ,每层的形成都包括成核生长和沉积两个过程 ;在HCl或H2 SO4介质中... 采用恒电位法、循环伏安法研究水溶液中苯胺在玻炭电极上电聚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了电化学聚合的机理及不同阴离子的掺杂行为。结果表明 :电聚合的苯胺膜可分为两层 ,每层的形成都包括成核生长和沉积两个过程 ;在HCl或H2 SO4介质中 ,PAn成核生长是按扩散控制下的 3-DP模式进行。聚合介质中掺杂阴离子对PAn膜的电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大分子聚丙烯酸阴离子可掺入PAn膜中 ,但掺杂行为不同于小分子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聚合 聚苯胺 机理 掺杂
全文增补中
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被引量:40
7
作者 流水 郑鄂湘 +3 位作者 杨晓燕 曹群 丁军军 史蓉蓉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建立了饮用水中痕量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同时测定的LC/MS-MS快速分析方法.水样中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经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V(乙腈)∶V(水)=90∶10为流动相,选择双酚A m/z 227/21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m/z 301/228为检测... 建立了饮用水中痕量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同时测定的LC/MS-MS快速分析方法.水样中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经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V(乙腈)∶V(水)=90∶10为流动相,选择双酚A m/z 227/21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m/z 301/228为检测离子对,利用多反应监测(MRM)和扫描时间分段检测技术实现正、负离子不同扫描模式一次完成.该方法对水样体积为250 mL时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线性范围为0.4~40 ng/L,检出限分别为0.16和0.10 ng/L,低中高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均在90%以上.应用于5种不同来源的饮用水及原水中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饮用水 双酚A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内分泌干扰物
下载PDF
整体式PDMS电泳芯片快速成型及高灵敏化学发光检测氨基酸 被引量:17
8
作者 流水 梁宁 +2 位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王建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93-1197,共5页
通过再铸模法将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预聚物固化在由微细金属丝构成的微流体孔道的印模中 ,一次成型制作了整体式 PDMS芯片 .将所制作的芯片与化学发光检测器集成构建了微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 .初步考察了不经过衍生化时该系统分离... 通过再铸模法将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预聚物固化在由微细金属丝构成的微流体孔道的印模中 ,一次成型制作了整体式 PDMS芯片 .将所制作的芯片与化学发光检测器集成构建了微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 .初步考察了不经过衍生化时该系统分离检测氨基酸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精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在80 s内完全分离 ,分离度为 2 .4 5 ,精氨酸的浓度检测限为 3.5 0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PDMS电泳芯片 成型 化学发光检测 氨基酸 分析化学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微芯片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萃取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流水 黄智敏 +2 位作者 胡臻恺 万益群 陈燕清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69,共4页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分别对藜蒿茎和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微波萃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微波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微波提取藜蒿茎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800 W,提取温度80℃和料液比1∶20;微...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分别对藜蒿茎和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微波萃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微波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微波提取藜蒿茎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800 W,提取温度80℃和料液比1∶20;微波提取藜蒿叶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600 W,照射时间12 min,提取温度70℃和料液比1∶20;在最佳条件下,藜蒿茎和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6.43%和7.01%。并将微波萃取与乙醇回流提取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萃取 正交实验 藜蒿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干预机制初探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旭东 陈翠真 +4 位作者 董冰 施玉英 张伟 流水 罗国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05-609,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 (STZ)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机制。方法1 0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平均分为 5组 ,腹腔注射STZ溶液 (55mg kg体重 )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 ,牛磺酸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 1次牛磺酸 (5ml kg体重 )。...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 (STZ)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机制。方法1 0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平均分为 5组 ,腹腔注射STZ溶液 (55mg kg体重 )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 ,牛磺酸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 1次牛磺酸 (5ml kg体重 )。定期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 ,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血清中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水平 ,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房水及晶状体中牛磺酸含量。结果 STZ组大鼠在诱发的第 3周晶状体开始出现囊泡或轻度混浊 ,而牛磺酸明显抑制了牛磺酸治疗组早期白内障的发生。诱发的第 4~ 1 2周 ,STZ组晶状体混浊度迅速加重 ,而 4 %或 8%牛磺酸组则明显延缓了白内障的发生。 4 %和 8%牛磺酸治疗组在STZ诱发的第 4天、第 4周、第 8周(4%牛磺酸组 )的血糖均显著低于STZ组 ,第 1 2周牛磺酸治疗组与STZ组的血糖值无显著意义。4 %牛磺酸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STZ组 (P =0 0 0 4 ) ,8%牛磺酸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也明显低于STZ组 (P =0 0 1 0 )。 8%牛磺酸治疗组大鼠的房水中牛磺酸浓度高于STZ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36) ,其晶状体中牛磺酸浓度也高于STZ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0 )。结论 牛磺酸对STZ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 治疗 房水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铜催化化学发光性能及其氨基酸检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科辉 流水 罗国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用低热固相配位化学反应制得纳米氧化铜并对其进行了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得到的纳米氧化铜平均粒径为10nm。用制得的纳米氧化铜催化精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催化性能较分析纯氧化铜和硫酸铜溶液分别提高了5.65和4.5... 用低热固相配位化学反应制得纳米氧化铜并对其进行了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得到的纳米氧化铜平均粒径为10nm。用制得的纳米氧化铜催化精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催化性能较分析纯氧化铜和硫酸铜溶液分别提高了5.65和4.51倍。氨基酸的检出限达10-9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性能 氨基酸 铜催化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 纳米氧化铜 检测 化学发光体系 X射线衍射 硫酸铜溶液 透射电镜 平均粒径 天冬氨酸 催化性能 鲁米诺 精氨酸 分析纯 检出限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 被引量:18
12
作者 流水 温振东 +2 位作者 黄智敏 万益群 井晶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金银花样品经微波辅助萃取后,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4.5 cm×50μm,有效长度56 cm)作为分离通道;以30 mmol·L^(-1)硼砂(pH=9.3)为运行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 目的:建立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金银花样品经微波辅助萃取后,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4.5 cm×50μm,有效长度56 cm)作为分离通道;以30 mmol·L^(-1)硼砂(pH=9.3)为运行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kV;毛细管柱温25℃;检测波长340 nm(绿原酸)和270 nm(芦丁、槲皮素)。结果:15 min 内实现了金银花中3种药效组分的分离检测;各组分在5~200 m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101.5%,99.1%(n=5);RSD 分别为2.4%,1.4%,2.9%(n=5)。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和重现性好,可作为金银花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微波辅助萃取 金银花 绿原酸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油茶果壳对水溶液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宋冬阳 郭会琴 流水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29-5134,共6页
研究了油茶果壳(COS)对结晶紫的吸附特性,考察了COS用量、p H值对CO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S用量为0.30 g、结晶紫初始浓度为50 mg/L、p H=8.00溶液条件下,室温振荡3 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状态下油茶果壳对结晶紫的去除率达到98.... 研究了油茶果壳(COS)对结晶紫的吸附特性,考察了COS用量、p H值对CO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S用量为0.30 g、结晶紫初始浓度为50 mg/L、p H=8.00溶液条件下,室温振荡3 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状态下油茶果壳对结晶紫的去除率达到98.01%。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内扩散模型分别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发现,COS吸附结晶紫的动力学数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结晶紫初始浓度为40 mg/L时速率常数和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436 L/(mg·min)和0.9999。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随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最大吸附量增大,且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99,当T=293 K时COS对结晶紫的最大吸附量为26.932 mg/g。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伴有物理吸附的吸热反应,可自发进行。此外,再生实验结果发现,油茶果壳再生7次后,对结晶紫的去除率仍为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结晶紫 吸附
原文传递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流水 黄智敏 +1 位作者 蒲守智 刘任炜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通过光引发聚合制备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探讨并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较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对氯霉素的吸附速度更快、吸... 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通过光引发聚合制备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探讨并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较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对氯霉素的吸附速度更快、吸附富集性能更高,光聚合较热聚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氯霉素 制备研究 甲基丙烯酰胺 分子印迹技术 光引发聚合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丙烯酸脂 制备条件 吸附速度 富集性能 交联剂 二甲基 乙二醇 热聚合 光聚合
下载PDF
食品中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燕清 流水 《江西化工》 2004年第3期17-23,共7页
本文介绍了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综述了国内外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中的提取技术 ,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
关键词 食品 农药残留分析 提取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索氏提取法 液-液萃取法 加速溶剂提取法 超声波法提取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法 基质固相分散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法 凝胶渗透色谱法
下载PDF
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同时分离大黄提取液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16
作者 流水 王宗花 +1 位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7-830,共4页
建立了同时分离药用大黄提取液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5种蒽醌类活性成分的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新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 ,大黄提取液中的 5种蒽醌化合物可在 2 2 min内完全分离 ,梯度洗脱微柱液相色谱的柱... 建立了同时分离药用大黄提取液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5种蒽醌类活性成分的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新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 ,大黄提取液中的 5种蒽醌化合物可在 2 2 min内完全分离 ,梯度洗脱微柱液相色谱的柱效为等度洗脱微柱液相色谱的 6.63倍 ,梯度毛细管电色谱的柱效为梯度微柱液相色谱的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提取液 蒽醌类化合物 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同时分离 中药 有效成分
下载PDF
猪肝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流水 温振东 +2 位作者 井晶 万益群 杨晓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5,共3页
为监测畜产品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残留,建立了一种适于猪肝等生物组织样品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分析方法。优化了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两种β-激动素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和质谱检测的条件。样品经预处理后,用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分离分析,... 为监测畜产品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残留,建立了一种适于猪肝等生物组织样品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分析方法。优化了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两种β-激动素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和质谱检测的条件。样品经预处理后,用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分离分析,电泳分离时间小于6 m 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4和0.3μg/kg。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畜产品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残留的确证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 克伦特罗 沙丁胺醇 猪肝
下载PDF
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燕清 流水 黄智敏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采用醇溶剂提取藜蒿中总黄酮。充分探讨了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乙醇浓度为 70 % ,料液比为 1:40 ,提取温度为 90℃ ,提取时间为 10 0min ,pH为 10 ,提取 2次为提取藜蒿中黄酮的最佳条件 ,总黄酮... 采用醇溶剂提取藜蒿中总黄酮。充分探讨了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乙醇浓度为 70 % ,料液比为 1:40 ,提取温度为 90℃ ,提取时间为 10 0min ,pH为 10 ,提取 2次为提取藜蒿中黄酮的最佳条件 ,总黄酮提取率为 6.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黄酮类化合物 醇溶剂提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抗痴呆症药中加兰他敏对映异构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及药物质量控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流水 赵基源 +3 位作者 罗国安 孙命 王义明 杨学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建立了以 α-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用于分离治疗老年性痴呆病药物加兰他敏手性异构体的方法 ,测定了加兰他敏对映体与 α-环糊精包结物的键合常数和手性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通过计算机模拟构象分析 ,探讨了分离机理 .... 建立了以 α-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用于分离治疗老年性痴呆病药物加兰他敏手性异构体的方法 ,测定了加兰他敏对映体与 α-环糊精包结物的键合常数和手性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通过计算机模拟构象分析 ,探讨了分离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对映异构体最大分离度为 3 .60 ,R和 S对映异构体与α-环糊精的键合常数分别为 KR- CD=3 3 .98L/ mol和 KS- CD=2 3 .90 L/ mol.将该方法用于加兰他敏原料药分析 ,分离出 1 0种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测得非药效成分 R型异构体含量为 0 .82 %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 .0 1 5~ 1 .0 mmol/ L,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精度分别为 0 .2 0 %和 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痴呆症药 加兰他敏 对映异构体 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 药物质量控制 药代动力学 Α-环糊精 键合常数
下载PDF
Ag(Au)/石墨烯-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模拟太阳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姜凌霄 李可心 +2 位作者 流水 戴玉华 黄智敏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74-1981,共8页
分别采用溶剂热还原和光还原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TiO2和Ag(Au)/石墨烯-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表征了其相结构、形貌、孔隙率、光谱吸收性质以及组成结构.结果表明,石墨烯与TiO2通过C-O-Ti共价键相互作用,Ag或Au纳米粒子均匀沉积在石墨烯和... 分别采用溶剂热还原和光还原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TiO2和Ag(Au)/石墨烯-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表征了其相结构、形貌、孔隙率、光谱吸收性质以及组成结构.结果表明,石墨烯与TiO2通过C-O-Ti共价键相互作用,Ag或Au纳米粒子均匀沉积在石墨烯和TiO2表面.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通过对水相中罗丹明B和甲基橙的降解,考察了光催化剂活性的差异,并研究了其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由于量子效率的提高、带隙能的降低以及织构性质的优化,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比纯TiO2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钛 溶剂热还原 光还原 罗丹明B 甲基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