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 被引量:155
1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2 位作者 池英柳 瞿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3,共8页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层系多、构造变动强烈等特点。其中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表现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与运聚成藏以及成藏后多期调整改造的复杂性 ,形成过程有多个关键时刻 ,而且由于断层、不整合、砂体和裂缝等通道的...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层系多、构造变动强烈等特点。其中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表现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与运聚成藏以及成藏后多期调整改造的复杂性 ,形成过程有多个关键时刻 ,而且由于断层、不整合、砂体和裂缝等通道的连接作用 ,系统之间可发生烃类流体交换 ,形成多源油气的混合聚集。鉴于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复杂性 ,提出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 ,并总结其基本特征、描述方法和勘探技术。建议从生烃灶确定开始 ,以顺藤摸瓜的方式 ,确定不同关键时刻 ,理清各成藏地质要素特征与空间组合关系 ,指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空间范围。流体历史分析与盆地模拟等现代勘探技术的配套使用在复合含油气系统描述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含油气系统 叠合盆地 流体交换 油气勘探 中国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与扇体形成和分布 被引量:159
2
作者 鲁兵 +2 位作者 蔚远江 张立平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1,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在新生代以后,表现出(类)前陆盆地性质,伴随区域构造运动发生强烈的碰撞挤压、冲断作用。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推覆性质,产生了与断裂带平行的褶皱构造。西北缘逆掩断裂普遍具有同生...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在新生代以后,表现出(类)前陆盆地性质,伴随区域构造运动发生强烈的碰撞挤压、冲断作用。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推覆性质,产生了与断裂带平行的褶皱构造。西北缘逆掩断裂普遍具有同生活动性质,对扇体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冲断作用持续发生,上、下盘地形相差悬殊,自冲断席上剥蚀下来的碎屑物堆积于断崖根部而形成各类扇体(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水下扇等),阶梯式逆冲断裂则形成多级扇体。研究表明,从二叠纪到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由于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的迁移。总体来看,百口泉-夏子街地区活动性最强,延续时间最长,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叠置程度高、迁移明显;车拐-克拉玛依地区活动性较弱,形成的扇体规模小、叠置程度差、迁移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西北缘 构造演化 断裂活动 扇体迁移
下载PDF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5
3
作者 何登发 赵文智 +2 位作者 瞿辉 池英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37,共15页
中国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漫长、多阶段构造演化、充填层系多的特点。所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具有油气混源、多储集层系、运聚方式组合多变与成藏期次多的特点 ,很难用Magoon和Dow( 1994 )的概念对其进行确切描述。文中从中国含... 中国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漫长、多阶段构造演化、充填层系多的特点。所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具有油气混源、多储集层系、运聚方式组合多变与成藏期次多的特点 ,很难用Magoon和Dow( 1994 )的概念对其进行确切描述。文中从中国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出发 ,提出了“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 ,并建立相应的划分及评价方法。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有叠置型、运聚变异型、相向汇聚型、断层贯通型、油气分异型、共盖型及改造型等 7种常见类型 ,每一叠合盆地含有上述 1种或多种类型。如中国中西部前陆克拉通叠合型盆地以冲断带断层贯通型与前陆斜坡不整合面运聚型为特色 ,而东部断陷坳陷叠合型盆地则以叠置型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主 ,南方残留新生型叠合盆地则以改造型复合含油气系统占主导 ,因此每类盆地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与勘探手段并不一致。复合含油气系统描述是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的基础 ,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与评价则是制定油气勘探方向的关键 ,现代勘探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是提高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勘探成效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中国 复合含油气系统 分类 油气运聚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88
4
作者 卞德智 +2 位作者 杜社宽 蔚远江 马辉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和分布与同期的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二叠纪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和分布与同期的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二叠纪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的迁移,反映出构造活动对扇体分布的控制。总体来看,百口泉夏子街地区构造活动性最强,延续时间最长,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叠置程度高且迁移明显;在车拐—克拉玛依地区,活动性较弱,形成的扇体规模小,叠置程度差且迁移小。油气聚集主要受到断裂构造和扇体的控制。由于断裂活动(迁移)规律的不同,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扇体的发育特征也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构造带(部位)油气藏分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断裂活动 扇体迁移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85
5
作者 蔚远江 李德生 +2 位作者 胡素云 何登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7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三叠纪—侏罗纪以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内向盆缘方向逐渐减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后退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已知扇体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水下扇扇根及扇中、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4个亚相带,及二叠系佳木河组、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侏罗系八道湾组、头屯河组6个层位。二叠—三叠纪扇体含油层多、规模大、储量丰度高,侏罗纪扇体反之。受断裂、不整合、岩相岩性、物性4种因素控制,扇体主要形成断块、地层不整合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阶带及扇根—扇中相带主要发育构造(断块)油藏,为扇体与断层相配置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斜坡区及扇中—扇缘相带主要发育岩性油藏,为扇体与不整合相配置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北缘扇体成藏条件好,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资源潜力大,进而指出了七大有利勘探区块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体沉积演化 扇体油气藏勘探 逆冲断裂 二叠—侏罗纪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复合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流向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57
6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2 位作者 瞿辉 池英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2,共6页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核心是循着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过程 ,追踪确定三维地质单元的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的最大外边界。其中油气运移研究居于重要地位。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表现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和成藏的复杂性。油气从生烃灶生成以后 ,往往...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核心是循着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过程 ,追踪确定三维地质单元的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的最大外边界。其中油气运移研究居于重要地位。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表现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和成藏的复杂性。油气从生烃灶生成以后 ,往往发生了多次运移。有些是从生烃灶向圈闭的多次运聚过程 ;有些则是已聚集烃类的散失破坏 ;还有些则是油气从古油气藏向新油气藏的调整。对不同阶段油气运移流向的确定 ,既可划清含油气系统的交叉、共生与分立的空间关系和范围 ,又可了解油气保存与破坏规模及油气现今分布的有利地区。本文主要讨论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划分要注重油气运移流向研究 ,在定源前提下 ,以顺藤摸瓜的方式 ,确定油气运聚单元。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流向 过程恢复 运聚单元 复合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69
7
作者 蔚远江 何登发 +4 位作者 尹成 张立平 胡素云 董大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2-625,共14页
笔者从 16 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及 5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各种成因扇体 (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 )在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地层中最为发育 ,其沉积分布严格受不同时... 笔者从 16 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及 5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各种成因扇体 (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 )在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地层中最为发育 ,其沉积分布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由早二叠世佳木河期至晚二叠世上乌尔禾期 ,扇体在克拉玛依—夏子街地区叠置程度较好 ,由盆缘向盆内迁移、推进明显 ;在车排子—中拐地区叠置程度相对较差 ,局部略呈向盆缘老山收缩、后退趋势 ,表明红山嘴 -车排子断裂带与克拉玛依 -百口泉断阶带、乌尔禾 -夏子街断褶带逆冲活动的强度及地域迁移性有明显差异。二叠纪总体为一由弱到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模式 ,即随同生控扇断裂由老山向盆缘的前展式推覆活动 ,相应地 ,各构造带扇体逐渐由盆缘向盆地方向发育、推进 ,扇体面积不断扩大 ,显示出明显的渐进式迁移的沉积响应 ,两者形成良好的耦合性。进而引入“活动性指数”的概念与方法 ,对前陆冲断带同生断裂的冲断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化统计分析 ,据二叠纪冲断推覆事件的地层、沉积标识 ,识别出 3个逆冲推覆幕、7个逆冲推覆事件 ,划分出 P1 j— P1 f、P2 x— P2 w、P3w三套构造层序 ,并指出在 P1 f、P2 x及P2 + 3w各时期 ,由红山嘴 -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响应 逆冲推覆 同生断裂 断裂活动 二叠纪 构造带 构造层序 冲断带 单井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CT和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8
8
作者 徐涛 马颖璋 +2 位作者 杨廷松 王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3期4458-446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围手术期外周血PCT、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相比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则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 d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清PCT、CRP水平,有利患者及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 疗效 降钙素原 CRP
原文传递
森林资源信息共享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旭 +1 位作者 陈艳 邓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前已建成森林资源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框架 ,并开始在Internet上发布共享信息。文章从网络系统、数据库结构、信息发布与管理、数据安全控制四个方面 ,提出了森林资源信息共享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问题 ,并结合实际示范应用情况进... 目前已建成森林资源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框架 ,并开始在Internet上发布共享信息。文章从网络系统、数据库结构、信息发布与管理、数据安全控制四个方面 ,提出了森林资源信息共享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问题 ,并结合实际示范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信息共享 数据库 网络 GIS INTERNET
下载PDF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纪—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43
10
作者 蔚远江 胡素云 +3 位作者 何登发 张立平 许世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37,共15页
笔者从冲断活动的产物———各种成因扇体(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出发,由16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8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三叠纪扇体在乌尔禾—夏子街地区发... 笔者从冲断活动的产物———各种成因扇体(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出发,由16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8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三叠纪扇体在乌尔禾—夏子街地区发育叠置程度最好,T1b到T3b,其由盆内向盆缘老山方向退缩迁移明显,并具T1b到T2k1由盆缘向盆内、T2k2到T3b由盆内向盆缘迁移的2个进退波动变化。侏罗纪扇体在八道湾组最为发育,总体叠置关系较差,J1b到J2t,均呈由盆内向盆缘老山退缩沉积的退覆式迁移特征。三叠纪到侏罗纪,总体为由强到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扇体迁移模式,即随主要同生控扇断裂分布由盆缘向老山方向退缩迁移,冲断活动强度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减弱直至停息;相应地,各期扇体平面上分布规模渐小,总体呈由盆内向盆缘老山退缩迁移的沉积响应,两者耦合性良好。各类扇体的沉积分布受不同时期同生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其时空叠置及迁移规律的差异是红山嘴—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及乌尔禾—夏子街各构造带冲断作用地域性及作用强度差异性的沉积响应。进而引入“活动性指数”的概念与方法,对前陆冲断带同生断裂的冲断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化统计分析,并根据冲断推覆事件的地层、沉积标识划分出T1b-T3b、J1b-J2x、J2t三套构造层序,识别出三叠—侏罗纪的3个逆冲推覆幕、6次逆冲推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响应 逆冲断裂 前陆冲断带 扇体 三叠纪-侏罗纪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李永铁 +1 位作者 刘忠 鲁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19,共5页
本文根据盆地的变形特征,将其分为5个变形区,其中北部边缘断褶带和玛依岗日断隆区分别以叠瓦式组合和背冲断块为主,而拉雄错—雀莫错等构造区以发育对称或不对称类隔档式褶皱为特征。其构造变形及其组合方式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羌塘地块... 本文根据盆地的变形特征,将其分为5个变形区,其中北部边缘断褶带和玛依岗日断隆区分别以叠瓦式组合和背冲断块为主,而拉雄错—雀莫错等构造区以发育对称或不对称类隔档式褶皱为特征。其构造变形及其组合方式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羌塘地块和南部诸地块向北不等速运动所造成的南北向压应力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古地磁 地幔流 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盆地形成与分类 被引量:39
12
作者 鲁兵 李永铁 +2 位作者 刘忠 徐可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26,共6页
青藏高原内由北向南主要发育有 4条巨型断裂构造带 :南昆仑断裂构造带、龙木错—金沙江断裂构造带、班公湖—怒江断裂构造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构造带 ,以之为界 ,可以把青藏高原划分为昆仑块体、巴颜喀拉块体、羌塘—昌都块体、冈底斯块... 青藏高原内由北向南主要发育有 4条巨型断裂构造带 :南昆仑断裂构造带、龙木错—金沙江断裂构造带、班公湖—怒江断裂构造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构造带 ,以之为界 ,可以把青藏高原划分为昆仑块体、巴颜喀拉块体、羌塘—昌都块体、冈底斯块体、喜马拉雅块体。各块体内发育了多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它们大多为“叠合盆地”。根据青藏高原内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地层的发育特征 ,结合板块构造理论 ,可把青藏高原划分为 2 7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依其原型盆地性质可把其归纳为板内裂陷、被动陆缘、弧间和弧前等 4种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断裂构造带 盆地形成 分类 类型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0
13
作者 何登发 张朝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中国中西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类前陆盆地 ,其地质结构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与典型前陆盆地既有类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在演化历史复杂 :石炭纪以前均为构造性质各异的海相盆地 ,二叠纪为海相盆地向陆向盆地的转换过渡时期 ,三... 中国中西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类前陆盆地 ,其地质结构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与典型前陆盆地既有类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在演化历史复杂 :石炭纪以前均为构造性质各异的海相盆地 ,二叠纪为海相盆地向陆向盆地的转换过渡时期 ,三叠纪以后基本为陆相盆地 (仅塔里木西南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有短暂海侵 ) ,侏罗纪—白垩纪为断陷 坳陷盆地 (西部 ) ,第三纪以后 ,逐渐转变为类前陆盆地 (西部 )。在生烃条件方面不仅发育海相烃源岩 ,且普遍存在煤系烃源岩 ,进一步增加了其生烃潜力。同样 ,在储集条件方面 ,中国类前陆盆地除发育海相储集层外 ,还广泛分布陆相储集层。因此 ,中国类前陆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国外富油气前陆盆地相比 ,除海相烃源岩的质量不及后者外 ,其它方面并无明显不足 ,且具有发育陆相烃源岩和储集岩的优势。因此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特别是陆相层序具有更为现实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前陆盆地 盆地结构 石油地质特征 中国 油气勘探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平在 何登发 +1 位作者 周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7,共7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是剖析中西部地区盆 山耦合关系、盆地成因及造山带演化的关键地段 ,又是中国油气工业的摇篮 ,并将在“西气东输”工程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重要作用。对控制盆地形成及制约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前陆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是剖析中西部地区盆 山耦合关系、盆地成因及造山带演化的关键地段 ,又是中国油气工业的摇篮 ,并将在“西气东输”工程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重要作用。对控制盆地形成及制约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前陆冲断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讨论。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往往经历 2~ 3个形成时期 ,晚期改造强烈。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多层次冲断推覆 ,前陆基底卷入型构造和叠加构造样式较为普遍 ,以叠瓦冲断带和构造楔为基础 ,形成了 10种独特的地质结构类型。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 ,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将是我国陆上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构造控油 油气地质 中国中西部 前陆 冲断带 构造特征
下载PDF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32
15
作者 茹少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通过对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经济粗放发展方式是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线、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是城市雾霾天气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 雾霾天气 雾霾治理 经济发展方式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中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晓萍 张宝民 +1 位作者 陶士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2期33-38,共6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浊沸石胶结物,而且常常被有机酸性水溶蚀形成大量浊沸石溶孔,勘探实践证明,浊沸石溶孔是油气的主力储集空间。通过对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形成...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浊沸石胶结物,而且常常被有机酸性水溶蚀形成大量浊沸石溶孔,勘探实践证明,浊沸石溶孔是油气的主力储集空间。通过对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沉积物源和沉积微相控制着浊沸石的分布,有机酸性水的来源和运移通道决定着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分布特征,浊沸石溶蚀孔隙发育带又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沸石 油气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朝军 杨晓萍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3期75-82,共8页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方法,鄂尔多斯盆地可以划出4个简单的含油气系统,即: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和上古生界含气系统是已知的简单含油(气)系统(!);下古生界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假想的简单含油气系统(·)。由于盆地内局部存在油气混源现象,...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方法,鄂尔多斯盆地可以划出4个简单的含油气系统,即: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和上古生界含气系统是已知的简单含油(气)系统(!);下古生界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假想的简单含油气系统(·)。由于盆地内局部存在油气混源现象,尚存在一个复杂的含油气系统——奥陶系顶古风化壳复杂含气系统(!)。5个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趋于一致,盆地含油气系统具有多源、多灶单期成藏的特点。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有利于认识盆地内油气的分布聚集规律。研究表明,河流-三角洲(渗)砂体是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疏导体)和聚集带,砂体之间的滨浅湖或河流间湾泥岩构成岩性遮挡。根据油气运移分隔槽、疏导体及隔挡条件,可将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划分为4个油气运聚单元;中生界含气系统划分为13个油气运聚单元,其中上三叠统延长组分为8个油气运聚单元;侏罗系下部(富县组、延安组延10、延9)划分为5个油气运聚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含油系统 油气运聚 系统划分 特征
下载PDF
豫西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周洪瑞 王自强 +2 位作者 崔新省 董文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4,共8页
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体系,将区内中、新元古界划分为6种沉积体系、13种沉积相和38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确定了沉积体系域和层序。在中元古... 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体系,将区内中、新元古界划分为6种沉积体系、13种沉积相和38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确定了沉积体系域和层序。在中元古代汝阳群中划分出6个层序,新元古代洛峪群划分出2个层序,震旦系划分出3个层序。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代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华北地台 新元古代 中元古代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史晓颖 阴家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83,T001,共12页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侏罗统由乌垅组、康堆组和永佳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它们分别形成于碳酸盐缓坡、断陷盆地和碳酸盐台地三种不同的沉积环境,共包括6个沉积相。本区在早侏罗世经历了强烈的断陷下沉,属成熟裂谷盆地。下侏罗统含11个...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侏罗统由乌垅组、康堆组和永佳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它们分别形成于碳酸盐缓坡、断陷盆地和碳酸盐台地三种不同的沉积环境,共包括6个沉积相。本区在早侏罗世经历了强烈的断陷下沉,属成熟裂谷盆地。下侏罗统含11个三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构成一个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三级层序在特提斯区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密切联系;而二级层序与基底沉降及沉积速率变化直接相关,反映了新特提斯的演化及其两侧的板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侏罗世 沉积相 层序地层 珠穆朗玛峰
下载PDF
数字林业平台技术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旭 李增元 +4 位作者 邓广 陈艳 范东璞 杨彦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7-40,共4页
阐述数字林业平台的设计目标与作用,针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设计思想和网格技术,提出数字林业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同时对数字林业平台的组成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工... 阐述数字林业平台的设计目标与作用,针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设计思想和网格技术,提出数字林业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同时对数字林业平台的组成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工作原理等进行概要设计。数字林业平台为实现林业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跨管理层次和跨业务领域的协同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数字林业平台适用于构建国家、省、地(市)、县不同管理层次的多种林业信息系统,对林业信息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林业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网格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